一剑飘尘

一生豪情扫江湖,剑气曾为社稷初。飘落米国不老心,尘埃散尽无汉楚
个人资料
一剑飘尘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莫谈国事,还谈什么风月

(2015-12-06 17:43:04) 下一个

一剑飘尘

有感于下面的一篇关于同学圈的评论(附后)。同学圈这种情况,我也碰到过。我的办法很简单:退出同学圈。

在我看来,在一个不能谈国事的地方谈风月,是怯懦的表现,对于我来说是不道德的。当然,如同我一贯主张的道德是约束自己的。所以,我不会要求反对我的同学退出同学圈。因为,他们未必觉得只谈风月是不道德的。恰恰相反,他们会觉得很幸福。我不能把自己的道德观,强加于人。

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也不觉得同学圈有什么意义或者说有什么值得留念的地方。同学几年朝夕相处的时候,也未必就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何况分别几十年以后?曾经就有我中学最好的朋友,来洛杉矶见我。高中毕业后就极少联络。突然联络我要见面,我当时就有鲁迅相逢闰土的预感。果然,见面以后大家不再有多少共同的价值观。这不是说“莫谈国事”,就可以避免的尴尬。即使谈风月,也有他喜欢淑女我热爱少女的区别。那么,何必要抱着同学的感情不放呢?

与其说是惦记同学之谊,不如说是怀念以前的自己。这说明的是:我们老了。看看那些少男少女,有哪个在乎同学圈过?他们绝不会因为是同学,就一定要珍惜。玩不到一块儿,就是情人也可以随时分手。

无论大学中学小学的同学关系,都不会比我们后来岁月中的人际关系更珍贵多少。相反,青少年时期的不成熟,反而让我们同学的关系充满了不确定的因素。如果这里面有能够谈得来的,就继续保持朋友的关系。没有,也无需强迫自己去珍惜。人生中,走过的路,是回不去的。路过的人,也只是风景中的一分子。不会比路过的树、路过的山水更动人。

大学的时候,因为捌玖年的事情,我被一个叫马德军的同学告密,因此被学校隔离审查。这个马德军当时跟我关系还不错,所以我才对他也没有什么提防。我就想,如果不是后来阴差阳错,我知道了是他告密的,说不定现在同学圈中他还可以亲热地和我谈风月呢。

而就在我写下这个告密者的名字的时候,我也就必然想到回国的时候,同学们对我的劝告:原谅他吧,都是老同学了。

凭什么就凭着同学的关系就要原谅他呢?因为同学的关系,被他告密、遭罪。然后还要因为同学的关系,原谅他。这同学关系,怎么看,都不像是对我有利的关系。

所以,忘记什么同学圈吧。连爱情都抵挡不住七年之痒,何况懵懂无知时期的友谊。何况在这些友谊中还可能有马德军这样的告密者呢。

2015 Dec 06

附:毕业多年了,因为一个同学的离世,昔日大学同学惺惺相惜地在微信上建立了同学圈,许多联系已不那么紧密的同学,朝夕之间,一下子又謦■之声相闻了。
然而,很快便发现,岁月的力量委实惊人,不知不觉间,不但肆意修改了昔日青春的面容,更大大分化了曾经共振的心灵。如今,昔日同学之间,在价值观上的分道扬镳,乃至激烈冲突,已经到了令人唏嘘的地步。本为抱团取暖而建的同学圈,一度因刻薄的诛心之语而让人心里感到冰凉。
本来,“同学少年多不贱”,有的当官,有的发财,有的学富五车,有的悠游自在,在轰鸣急驶的时代列车中,大家都还算混得不错,虽然尚没有大富大贵的,但基本上应该属于坐在优等座位的一群。按理,大家的共同语言应该很多才是。
然而不。事实是,在对大家共同乘坐的这趟“列车”的评价上,或者说,在如何评价今日中国现实这个问题上,同学之间,爆发了剧烈的冲突。
冲突的具体起源,是有的同学对现实中的社会、政治问题如多年前一样,继续采取批判的立场,他们认为,中国经济虽然取得骄人成就,但由于一些改革滞后,埋藏了许多矛盾与危机,因此应该有更深入的改革。有的同学则相反,他们反感这种对现实的批判态度,认为是不了解实际操作者苦衷的书生之见,他们对未来抱有极大乐观,认为中国超越美国几乎是自然会发生的事。打一个比方就是,前者不但没有为列车风驰电掣的速度感到陶醉,还担心列车有脱轨的风险,而后者却认为,列车行驶正常,即使有问题,也是列车长需要操心的事,不劳别人多嘴多舌。
同学圈的这一幕,相信许多人会有似曾相识之感。冲突双方的意见,料也不会有人感到陌生。
成就与不足俱在,机遇与挑战共存。这样的现实,决定了赞美与批评本应都是题中应有之义。可惜,像目前公共空间中流行的景象一样,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傲慢日益滋长,对批评的不宽容正在蔓延,在同学圈中,同样如此。
同学圈中最令人沮丧的,是对批评者各种奇葩式的指责。概括起来,它们主要有:
一、你对现实持批评态度是因为你自己的生活不够成功,是因为没能从体制中捞到足够的好处而心生怨恨。
二、你是体制中人,就不该既端着体制的饭碗又去批评体制。
毋庸讳言,如今,这也是盛行于同学圈外的哲学。这种哲学的杀伤力,在于将批评行为描绘为一种心理疾病,一种道德缺陷。
是啊,因为自己少得了仨瓜俩枣,就不惜毁掉整个林子,这难道不够变态、可恶吗?从体制内领工资,还对体制说三道四,这不是白眼狼又是什么!同学圈中,此类对批评者的批评,让批评现状者感到愤怒,他们回击:别用猪圈哲学衡量所有人,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人除了鼻子底下的食槽之外,就没有别的关怀。至于体制内所领的工资,是劳动的报酬,并非封口费,还不足以让人在并不完美的现实面前闭上嘴巴。
在双方的唇枪舌剑之下,同学圈中一时硝烟弥漫。好在,毕竟是同学。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同学圈里,不谈国事。只谈风月,不谈风云。一度激扬文字的同学圈,用生活的真理消解了自己的紧张与冲突。
作为同学圈的一员,冷静下来,我知道,自己有批评现实的权力,也应该有雅量容纳同学的批评。同时,我更祈望,在同学圈之外的更广阔的空间里,批评与赞美一样,都不是原罪,都能享有同样的正当性。因为我们应该谨记,不远的昨天,中国曾经有过鸦雀无声的年代,在那样的年代里,许多带来灾难的决议都是在全体掌声中通过的。
说到底,我们又如何避得了风云呢?最近一段时间,一种风云的近似物——有关雾霾的话题,已经在同学圈中不胫而走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