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宗教,要予了解,光是研究信仰行嗎?

(2006-09-05 10:57:50) 下一个
   
想了解宗教,往往是看宗教信仰甚麼?教徒向人介紹宗教,也常是說我們信仰甚麼。集中信仰以認識宗教,不是說不行,但非完全合適。下面想跟大家檢討一下怎樣了解宗教才比較妥當。

宗教一詞的義涵,循語源加以把握,基本指踐履行為。我國在洋學西漸東來之前皆單稱宗教為「教」,其造字之本,表示學卜之易教,易經所載內容是一種教,易教精神義理盡在習卜之學。西方的宗教一詞,得自拉丁文所言之religio,含有履行當盡義務之意。可見中外宗教觀念,首重具體的實踐,至于宗旨信條教理,全屬宗教經歷體驗下來的觀念總結。宗教的經典,不是神學,宗教起始的記載,述事設喻為主,後來的佛學和神學,才出現那許多妙道玄理。所以說宗教絕不僅僅是信仰,而是踐履的信仰,並且非先建立一番大道理再來實行,都是先有宗教的體驗感悟之實,才有後之反思說明。盛言信仰如何如何卻沒有踐履,不算宗教。故見好些善信,知識水平不高,未必能把所信仰的是甚麼說清楚,生活卻有證行,宗教生動活潑實而有之于其身。能說會道的傳講宗教,不一定稱得上是宗教,宗教之真際,乃在實踐中。

凡宗教必有信仰,但只承認一宗教之信仰而缺乏實踐,未得為其宗教。信仰有宗教的信仰,也有非宗教的信仰。表述的宗教信仰還是信仰,只有奉行的宗教信仰才是宗教。非宗教的信仰,有哲學的、文藝的、科學的、政治的、人生的等等信仰,主張任何這一種信仰者,基本沒有須以完成實現的必要,這是信仰與宗教之間一個很大的區別。從最鬆泛的意義層次開始,信仰可說是一種堅持的態度,只要秉守若干理論以為憑據即可。若信仰理論系統化而知識含量大的,便成「主義」,英語為一詞語後綴的-ism,來自希臘文-ismos,通常用以表示名詞化之生活行為。所以主義一語原初主要指稱的還不是信仰系統化之理論,更是說信仰系統化之實踐,舉凡一集團長期凝聚而成的習氣習俗即是,後來的語用才加諸純粹系統化的理論。其實信仰之形成,根源于行動的需要。人只為思辨而思辨為理論而理論,則不具信仰需要,都是從概念到概念,此也一是非彼也一是非,可以純屬觀念遊戲,不必真正信仰甚麼。但人忽然決定持信一些甚麼自己無從改變又無以完全掌握的想法或事物,實因需為行動尋找方向動力。故見歷史上發生巨大影響的信仰,往往同時是實踐的信仰,宗教信仰如是,非宗教的信仰也可如是,像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和平主義者然。

因知信仰雖不必實踐,但又常為精神之力量行動之南針,自自然然化作行動。深邃的信仰非象牙塔中的空想,乃取自集團實踐的整體記憶,故能同時為集體和個人精神覓出路。文化遺產中最古老既熟悉又易遭忽視的東西,一旦在時代脈絡中重獲注視取得意義,為人信守不渝,便能再對深刻難曉的形上問題設定模式的回應,作為廣大群眾汲取的精神資源,具有文明之啟導性質。傳統宗教日久因循,由盛轉衰,但又迭造新生,能由衰返盛,原因在此。宗教信仰予以踐行,是為宗教,非宗教信仰如加實現,也不再只屬態度觀念之事,時或變為類宗教para-religion,比如身體力行的素食主義者,可以較一般的教徒更虔铡!感录o元」其信仰部分取諸宗教,許多冥想瑜伽、自然療法雖自稱不是宗教但已是准宗教quasi-religion。至于狂熱的共產主義不只堅持唯物思想更要消滅唯心宗教,但可以搞到主席像前早請示晚請示,唱忠字歌,跳忠字舞,整天手握紅寶書,思必有本言必有據行必有果,十足是不叫宗教的宗教,正常的宗教信徒一比之下,也要自嘆不如!

所以既有冒充宗教的騙子,也有不稱宗教的宗教,宗教不宗教,未可按人自己說是或不是宗教而決定。由于科學主義當道,庸俗的意見以為真理只能是實證的,現在因有了科學所以宗教都是迷信,近代就連宗教界也開始想避用宗教,以為貶詞,討厭宗教一名,只說自己是信仰,甚至改說自己不是宗教。有的說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哲學,是教育;或伊斯蘭不是宗教,是清真的生活方式;或基督教不是宗教,是基督,是生命。這樣一說,也許有傳教的方便,繞過人們的心理障礙,幫助眾生破除迷執、順服真主、信靠救主,然而宗教之實,仍是一個,智慧、教育、生活、救主、生命之種種說,不過是換換講法。一教一教路,教教各循其教門入徑進路完成其教所宗之教旨,這一宗教共通性質,皆應未變,宗教之為宗教,由始至終仍須以具體實在的踐履證成信仰。

活的信仰,來自一心一意虔盏纳?睢P叛霎a生于生命的踐履,信仰的生存,一樣需要繼續精進的踐履。僅為思考所對與言談所涉的信仰,是概念的信仰,如不能連繫著一教具體的實踐經歷予以了解,不過是思想,最多是主義,未得一教之實。踐履體證之中的活信仰,是宗教生活所閃現的亮點,無法抽離主體生命予以理解,否則只得皮相。何謂宗教?光從宗教主張的信仰或提倡的宗旨去說明,常是非常膚湹模?踔磷邩拥摹O駠鴥鹊臉藴士捶ǎ?詾樽诮绦叛鲇兴枷搿⑶楦小⑿袨椤⒅贫人姆矫妗W诮绦叛鲋校?窠浀慕塘x思想,神道的依賴情緒,戒律的規範行為,教階的組織制度,加起來便構成宗教。宗教若果如此簡單能用這幾筆線條就鈎畫得出來便好辦了,宗教局下各大小教派都容易收拾得貼貼服服了。事實上存在沒有經書的宗教,民間宗教或土著宗教indegenous religion即是;在日本神道教已升入殿堂,95%日人曾往禮拜,儼然國教,迄今仍沒有正式經書。佛教基本不以神道立教,乃無神的宗教,故此達賴喇嘛走到西方既可以和信上帝的宗教交流,又能與不信上帝的科學家談得攏。基督新教大多沒有飲食和服飾的戒條,主日崇拜也非強制性的規定,主餐和施洗不存在一致的做法,常隨環境可以調整,效法耶穌河裡受浸,但池子、浴缸甚至拿個小碗照樣施洗。巴哈伊教Bahaism不設教士,信徒平等,各地教眾選出代表參加世界正義院Universal House of Justice處理精神及行政事務。四條簡筆,莫道概括世之所有宗教現象有困難,就算用以描繪任何歷史性大教也不妥。就以基督教為例,一樣可以沒有聖經,沒有上帝,沒有儀式,沒有教士。教會人手一聖經是拜近世印刷術之賜聖經公會推廣之功才形成的現象,初期地方教會直至中世教堂也未必都能存一本完整的新舊約,信仰基本靠口傳圖像表達。現代基督教神學思潮有一支號稱「神死神學」,不再從神存在這個不證自明的前題出發,改從被科技商品充斥心靈精神空虛上帝無從駐足的現世處境起步,宣佈神死,以再探宗教。英美一派貴格會Quakers搖椅陡妫瑓柡Φ囊恢П环Q震動徒Shakers,但他們有時察覺不到聖靈的感動,可以保持不發一言,最終沉默散去,聚會裡讀經祈吨v道交談甚麼事都沒發生。新教強調信徒皆為祭司大家平等,有的教派更抨擊聖品階級不合聖經,取消教階,所以即使沒有專職的宗教工作人員信徒仍人人事奉自行組織起來,這是大陸家庭教會領袖抓之不絕的原因。

宗教不是說沒有經典神道儀式教士這些信仰的講究,但只從要怎樣不要怎樣、是怎樣不是怎樣這些看宗教都還是門面,未算找到門道。宗教宗教,有宗有教,有信奉的宗,也有踐行的教,但卻是以教定宗,才能以宗施教,修證踐行的教,永遠先于又優于能說善道的宗。所謂「自證為宗,化他名教」,宗義信仰由踐行證成,名以責實之教方有化他之功。「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雅 2:17),即使是活的信仰,一旦離開踐行身證,日久也成無本之木。

找人信教改教常變成不過要人認宗歸宗,服人以口。何況宗義是非,徒惹爭端,信仰之辨,初看似認同,只是如發現此是彼非那麼一點,探討下去裂痕越大,不較真還是兄弟,一追究竟成陌路。佛滅後百年,佛門弟子舉行經律論三藏大結集,然而也是佛教內部第一次大分裂,形成南北二大部派,部即「說」,說而逾分。主後三百年,各地教會首次大會,擬出尼西亞信經,信經拉丁文是「我信」,越是天經地義的信仰宣言,越是黨同伐異,單一部325年尼西亞信經,百年後在迦克墩添上幾字,再百年後在托立多又補加一字,都一樣的信條使前稱主內的不知多少弟兄姊妹,一批又一批改天變成老死不相往來的異端!

其實終極之關懷、超越之嚮往、絕對之追尋,一皆人心不能已,不同宗教傳統各予踐履實現,猶太之約,耶教之信,穆民之拜,印人之虔,佛徒之悟,路數或異,本質悉同。當今社會,物質泛濫、私慾橫流、世俗霸權,令我們更珍惜人類這一切僅有的靈性努力!持守信仰所宗,人總自以為是,扞格疏遠;然若都回向宗教踐履之實,感受彼此論吹淖诮绦撵`,大家反而愈覺趨近呢!

(本文係原創,轉載或徵引,請說明出處。謝謝。)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