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外军谋略PK东方谋略 zt

(2007-09-23 11:33:06) 下一个
外军谋略PK东方谋略

2006年05期《当代军事文摘》 作者: 王海港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高技术兵器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的今天,外军一改“技术制胜论”的历史,把谋略运用放到了重要位置,在近期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中,成功地运用了谋略,使谋略成为“高效率的战斗力倍增器”。认真研究外军谋略运用的有关理论、特点及手段后,不难发现其谋略运用都有着典型的东方印记。找出现代西方谋略和东方古典谋略的区别及联系,对于军队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做到“智高一筹”,实现“以谋制胜”,具有重要意义。
  
  “格外注重高层次的统筹谋划”PK“亦全亦大,慎战慎策”、“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外军认为,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战略、战役和战术3者之间的界限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形成了一个相互交叉、渗透的结构。特别是在规模有限的现代局部战争中,军事行动表现得急促、短暂,往往只要实施一两个战役甚至战术级别的行动便可达成战略目的。在战争中,为了使各个级别上的行动高度协调一致,以便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强调必须有高层领导的统筹谋划与指挥。

  1983年10月美军入侵格林纳达,就作战对象而言,非常弱小,就战争规模来讲,相当有限,但从一开始战争所找的借口到后来一系列谋略的运用,自始至终都是由总统亲自拍板定案的。1982年6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从作战计划的制定到实施,以色列国防部长沙龙更是自始至终参与其间,而且还亲自对该计划的每一个细节进行了仔细推敲,直至细到如何攻击黎境内的每一座桥梁的程度。2003年3月20日美以40枚巡航导弹精确打击伊政府高层决策者,拉开了伊拉克战争的序幕,在整个战争过程中,从开始“斩首”行动的实施到每一个作战阶段的决策,甚至战场上的每一个细小行动,都在以美国总统为中心的高级决策层的监控之下,并根据战场发展态势大做特做文章,巧妙实施心理战、宣传战、舆论战,如在“震慑与敬畏”的大规模轰炸下,特许以“嵌入式”让记者进行战地采访,连续报道美军高速推进、精确打击、人道救援等行动,制造美军锐不可挡的气势,对伊进行震慑。

  其实,无论是在战略层面还是在战役、战术层面,东方的军事家、谋略家一直强调用兵是件周密细致而慎之又慎的大事,要求“亦全亦大,慎战慎策”(《战国策》),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始计篇》)。兵学鼻祖孙子在2500年前就已指出: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是军民生死安危的主宰,是国家存亡的关键,是不可以不认真考察研究的。历代帝王也一直都把用兵作战作为治国、平天下之首,把军事推崇至神圣之极,因为若一次战败就可能亡国灭族,故不敢不亲自谨慎谋划组织。历代帝王还特别注意用谋,把成功运用谋略作为智慧的交锋,作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
  
  “倍加重视军事、政治,经济‘三位一体’的整体威慑”PK“伐谋伐交,多手并举,统一造势,力求不战而胜”
  

  通过军事威慑从而兵不血刃地达到战争目的是外军二战后建军思想的核心原则。但在高技术条件下,随着国际间政治、经济、宗教、科技、文化等交往的日益增强,战争受政治、外交、经济等非军事因素的制约更加明显。有鉴于此,外军认为,在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仅单纯地依靠武力威慑来实现不战而胜“并非最好的选择”,也是“非常不容易达到的”,而必须在进行军事威慑的同时,对敌施以政治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制裁,藉此给敌以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压力,才有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一点正是对孙子关于威慑理论的西化。“伐谋伐交,多手并举,统一造势”就是要求指挥作战的将领要在政治、军事、经济、舆论等领域同时综合采取手段,攻防结合、虚实相济,统一对敌形成合力,进行整体威慑,力求不战而胜。

  以海湾战争为例,1990年8月2日,伊拉克悍然出兵入侵科威特。伊的这一举动严重地侵犯了美在中东的利益。美迅速在军事上作出反应。从1990年8月7日开始至1991年1月17日海湾战争爆发,美在这一地区集结了陆军地面部队8个师、3个旅、2个团和一些特种部队共23万人,坦克1500辆,海军陆战队5个远征旅、2个支援大队共约85万人,空军4万人,作战飞机810架,海军65万人,各型舰艇120艘,其中包括6艘航空母舰,舰载飞机450架,对伊拉克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压力。开战时机、持续时间;战争进程,自始至终美国总统及其他军政要人都参与其间。与此同时,美高举“正义”大旗,积极开展“伐交”活动,得到了广泛的支持,甚至取得了长期、普遍存在反美情绪的阿拉伯世界的国家的理解和默认,获到了联合国12项谴责和制裁伊拉克的决议,并使106个国家参加了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从而使伊拉克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为赢得这场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经过联合国授权的海湾战争不同,2003年3月20日发起的伊拉克战争是未经联合国授权、美硬性宣布的对伊进行“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在战前,美英联军囤积在海湾地区的兵力达35万人,主要是以六大航母战斗群、各种作战飞机、战车等高科技作战平台,对伊造成了强大的军事压力。与此同步,美运用“大棒加奶油”伎俩进行了充分的外交斡旋,促使近30个联盟国家发表支持美国和参与对伊战争声明,对伊制造强大的政治、外交压力,为迅速赢得这场战争打下了基础。
  
  “广泛运用现代欺骗手段,力争达成作战行动的突然性”PK“示形惑敌、瞒天过海”
  

  孙子认为:“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强而示之弱……”意思是说:用兵打仗本身就是一种诡诈之术,就是要通过种种手段、计策迷惑敌人,以达成出奇不意的效果。他详细列出了诡道十三法,指出指挥艺术的奥妙就在乎“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就在乎善于欺骗调动敌人,从敌人没有防备之处发起进攻,在敌人意料不到之时采取行动,突然制胜。在东方的战争史上,成功上演了一幕幕“瞒天过海”、“声东击西”的典型战例。在兵法上,“瞒天过海”(源于《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是一种隐真示假的疑兵之计,用来作战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效果。三国时期的诸葛亮量敌用谋,虚实结合,用疑兵之计大开城门,派人洒扫街道;亲自抚琴奏乐,司马懿疑有伏兵,引军后退,成功谋划了作战史上的经典战例“空城计”。“声东击西”,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乘机歼敌的一种策略。现代条件下作战,
要达成作战的突然性非常困难,“瞒天过海”之计比古代、近代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由于有各种现代化的情报侦察和技术手段,作战中任何大规模的兵力集中和调动要想完全不被对方察觉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善于欺骗迷惑对方,才能控制住战场态势,对敌达成突然性作战。

  从近期所进行的几场局部战争可以看出,各国军队都在挖空心思地追求作战的突然性:一是进行政治欺骗,制造和平假象,突然迅速制敌。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出动10万人的多兵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对科威特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攻克其首都,仅10多小时便占领科全境。伊为达成这次战争的突然性,战前有意大造和平气氛与和平假象,最后在美国的眼皮子底下突然对科发起了进攻。二是在开战时机上迷惑对方,使对方难以判断真实意图和发动战争的具体时间。2003年3月20日前,从美国五角大楼里传出了各种各样的随时开战的战争版本,一会儿是“中心开花”,一会儿是“四面包围”,一会儿又是“炸弹雨”、“精确轰炸”等等,使伊拉克被动受吓,真假难辨,直至美侦察到萨达姆的行踪实施“斩首”行动,伊一直都在迷惑之中。三是声东击西,隐蔽主要突击方向。海湾战争展开地面作战后,多国部队在海上实施广泛的佯动,达成了声东击西的效果,为隐蔽地面主攻方向行动,主攻集团先配置在助攻方向的深远纵深,避开伊军监视,待进攻之前,才突然快速向西机动300多公里,从弱处突然发起攻击。四是以电子战为先导,进行战术欺骗,迷盲敌军。海湾战争空袭开始前一周,美国就多次对伊进行大规模的电子干扰。按惯例,美军在大规模的电子干扰后,一般会有大规模的空袭机群出动,但在这几次的大规模干扰后并未出动机群。这种电子欺骗形式使伊军防空部队由于长时间的紧张、疲劳而放松了戒备。当美军的空袭机群真正出动时,伊军已失去了警觉,从而促成了美军的“出其不意”,顺利地达成了空袭的突然性。
  
  “贯穿攻心第一原则,最大限度地瓦解敌军士气”PK“不战而屈人之兵”、“伐谋伐交”、“攻心为上”
  

  无论科学技术怎样发展,无论现代化武器系统多么先进,都必需要人去操作,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人仍然是最重要和最持久的因素。因此,作战双方都十分重视在作战中对敌方人员实施心理战,力求通过心理战削弱敌方人员的抵抗意志,增大敌方人员的恐惧感,降低敌方的整体作战能力,兵学经典《孙子兵法》指出“不战而屈人之兵”、“伐谋伐交”、“攻心为上”。“攻心”作为从精神和意志上打击敌人的特殊作战形式,历来为兵家所重视。几乎所有的战争都是在两条战线上进行的。一条是血与火战场上的拼杀,另一条则是心理战场上的较量。正所谓“刀兵未举,心战先行”。早在战国时期,作战双方围绕鼓舞已方士气、摧垮对方官兵意志的心理较量往往在两军实兵交战之前就已激烈展开。曹刿总结士气运行规律为“一而战,再而衰,三而竭”,要求在作战中审时度势,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夺取战斗的胜利,把关于运用士气的原则运用到了极点。

  在现代战争中,用心理战瓦解敌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利用各种宣传机器对敌进行宣传,引起敌人的疑虑,扰乱敌思维决策。在2003年3月20日开始的伊拉克战争中,从开始对伊实施“斩首”行动到伊军巴格达失守,美军3次通报萨达姆被炸死、2次通报伊拉克成建制投诚等假情报。双方战况通报的新闻炒作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人难辨是非,以此对敌方士兵实施心理攻击并扰乱敌方的思维决策系统,企图使对方意识到大势已去,继续抵抗或打击下去将遭受更大的损失而放弃对抗,从而形成最佳攻击效果。”二是空中投撒传单。在2003年3月20日爆发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飞机在轰炸开始的前一天空投了200万张传单和投降书,对伊军民进行“倒萨”宣传,鼓动伊军民内讧,扰乱其军心。在马岛战争、海湾战争、美军入侵巴拿马及阿富汗战争中,英军、多国部队和美军通过投撒传单,都成功地实施了心理战。三是对敌致命而敏感的目标中心实施猛烈攻击,以此震慑敌人,动摇其决心。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对伊实施“结构破坏瘫痪战”,利用“斩首”、“震慑”与“敬畏”行动空袭伊方的通讯枢纽、指挥中心、电视台等信息设施和伊军最高指挥决策层的核心人物,实施中心威慑,动摇其军心。在海湾战争爆发的时候,多国部队首先对萨达姆的指挥控制与领导系统、伊拉克的大规模破坏性武器、共和国卫队进行了坚决而猛烈的空袭,使伊军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空袭仅持续几昼夜,便有近2000名伊军人叛逃。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