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欢迎大家来坐坐,聊聊
个人资料
悟空孙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读史杂感——范仲淹和他的《岳阳楼记》

(2012-05-17 13:30:26) 下一个




大坐家网友的
读史札记----北宋第一人物的三句话  受到了好评。悟空不才,但读史的方法有些古怪,对于历史和历史人物,我大多数时候抱着批判的态度,喜欢挑刺,因为我觉得只有从历史中找到“刺”,才能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歌功颂德无助于社会的进步。

我不否认范仲淹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对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全面公正地看待历史和历史人物的话,历史就很容易成为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当然,如果把历史仅仅当作故事来读的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但是如果想从历史中得到对于现实有益的启迪,则不可仅从三句话,而“不管他是否有其他弱点,这三句话足以彰显正直的神韵,也足以让我们后辈折服倾心”。

无论如何,我是不会让三句话折服倾心的。

范老先生最著名的话,当然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此句出于《岳阳楼记》。那这名篇是如何来的呢?

岳阳楼在历史上有很多传说,和范仲淹有关的是宋代滕宗谅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为此作赋。

范仲淹又为何对岳阳楼情有独钟?

原来,腾、范二人的交情不是一般,而范仲淹在朝中结党是出了名的,他自己也不否认:“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自古以来,邪正在朝,未尝不为一党,不可禁也”,“诚使君子相朋为善,其于国家何害?”——老子是君子,就结党了,咋啦?!

结党,自然相互包庇,互打小报告,要内斗,老范的斗志是十分昂扬的,被贬多次也不罢休。范仲淹的朋友写诗《啄木》把他 比喻为代表正义的啄木鸟:中园啄尽蠹,未肯出林飞。不识黄金弹,双翎堕落晖。同时又暗中劝他不要多嘴,少管闲事。于是就有了范仲淹的回答:“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鸣”,不过是斗嘴而已。

明朝思想家王夫之指责范仲淹引发的党争风潮造成宋代官场风气不正,导致了北宋灭亡。

再说重修岳阳楼的腾宗谅,此人可是一个大贪官,善于挪用公款,每到一处修建楼堂馆所作为自己的政绩。这个腾宗谅有些像今天的薄熙来,朱熹曾评价他“恃才自肆,不入规矩”。他在任上开支没有个谱儿,滥用公款,朝廷来查账,他干脆把账本一烧了事,本来朝廷要把他“双规”,范仲淹站出来为朋友说话,这样腾宗谅才被贬到岳州。

旧习难改,滕大人上任后还是要重修岳阳楼。不过,这次他变聪明了,采用“民间集资”,解决了经费问题。司马光的《涑水记闻》这样描述:滕宗谅知岳州,修岳阳楼,不用省库钱,不敛于民。但榜民间有宿债不肯偿者,献以助官,官为督之。民负债者争献之,所得近万。置库于厅侧,自掌之,不设主典案籍。楼成,极雅丽,所费甚广,自入者亦不鲜(入囊也不少)。州人不以为非,皆称其能。”

看到没有,滕宗谅没有挪用公款,而是贴出告示,民间的债务,只要把欠条交给政府,由政府催讨。他老人家亲自管理这笔钱,不用会计不记账。岳阳楼修好了,他自己也捞了不少。 

  楼堂馆所修好了,总要有人题词剪彩。

滕宗谅给范仲淹写了《求记书》,请他写篇文章作纪念。在此之前,他请尹洙写《岳州学记》,请欧阳修写《偃虹堤记》,表彰他的政绩。

于是后人看到了千古雄文《岳阳楼记》,但明朝人孙绪指出:《岳阳楼记》模仿了唐朝吕温的《三堂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名言警句流传了百世,其实这是范仲淹一贯的大话空话,什么“不以一心之戚,而忘天下之忧”、“危言危行,以求天下无忧”等等,要说什么“底气”,范仲淹的底气比起毛先生润之来,差的不是一丁半点啊!毛先生的豪言壮语有几句成了现实呢?老毛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老范则说“微斯人,吾谁与归”,也明显是抬高自己贬低他人,使“同党”们有些不爽。

 范仲淹的豪情纵有万丈,但是身处一个封建专制的氛围之下,也是不能免俗的。 

比如范仲淹就在滕宗谅的“协助”下,在岳阳的云溪乡、梅溪乡等地购置了大量田产。当其孙女出嫁的时候,老范就把这些田产作了陪嫁。真是一人的福,荫蔽子孙啊,老范还装什么傻,“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你还不知道为啥啊?!

另有记载:1049年,苏州一带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十万灾民流离失所,大量农田荒芜,田价大跌。范仲淹此时在杭州做知州,他抓住这一机会购置良田千亩,成立义庄。后来他的儿子范纯仁继续扩增,达到了三千亩。这种行为使得造成土地兼并,加剧了社会动荡。后来王安石变法,把这种行为列入“奸回”,进行整治。 

王安石如此评价范仲淹:“好广名誉,结游士,以为党助,甚坏风俗”。 

文史大家梁启超则将范仲淹与王安石比较,认为他比王安石低了好几个档次:“论其志略,尚下荆公数等。”

 好了,我不是厚此薄彼,只想提供历史的另一个侧面,供大家评说。如果我们能从范仲淹的身上看到中国历代士大夫的局限性,从范仲淹的身上看到薄熙来甚至温家宝的影子,那我们读历史才没有白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baifayuqiao 回复 悄悄话 “微斯人,吾谁与归”怎么就成了“明显是抬高自己贬低他人”呢?您看懂了再评论。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