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欢迎大家来坐坐,聊聊
个人资料
悟空孙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从吃粽子看传统文化的内涵与表象

(2009-06-06 11:17:31) 下一个


想想自己实在是个小人:刚刚吃完粽子,一抹嘴,要开始骂娘了。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的习俗,这是传统文化在生活习惯上的表现,香喷喷的粽子人人爱。但是吃粽子只是表象,粽子是文化的载体,其内涵是什么?我喜欢吃粽子,但更想剥开粽子皮,看看里面的核心。

为什么吃粽子?是什么价值观和思想促使人们这一天要吃粽子?不管事实如何,吃粽子已经被公认为是为了纪念屈原。

地球人都知道的故事就不说了,反正身为内阁部长的屈原在秦兵大军压城,自己的主张得不到主子的认同,“奔走以先后”、“虽九死其犹未悔”,最后还是委屈冤枉郁闷,跳江自杀了。

原来吃粽子就是要纪念这位跳江自杀的屈部长,要向他学习,要爱国。

屈部长爱国吗?

如果说屈原爱的是“国”,那今天陕西(秦国)人吃粽子可有点“卖国”,而齐、燕、赵、魏、韩这5“国”的后裔吃粽子更是莫敏其妙了。

即使不用这种狭隘的民族观看屈原,屈原也和爱国无关。实际上,屈原和楚怀王是本家,又是一君一臣,屈原虽因“异端邪说”被主子流放两次,仍然忠心耿耿。但是敌人来了,不去抵抗而是投江自杀就是爱国?那么大敌当前,只要上吊、撞墙、吞金、抹脖子,甚至俯卧撑、躲猫猫都可以是爱国行为了。

为什么独独屈部长成了爱国榜样?那些英勇抵抗秦军侵略的将士怎么不被人怀念呢?

问题的实质是,屈部长爱的根本不是“国”,只是一个和自己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统治集团,爱自己的本家君主罢了——忠君才是粽子里包含的文化本意。

千百年来,统治者需要这样的文化,需要树立一个典型,让大家学习领会贯彻,让广大老百姓去爱“国”。一代代皇帝们“奉天承运”,就必须先让老百姓“爱国”,其实质是“忠君”,代代相传,忠君就跟爱国划上等号了。忠君甚至成了爱国的前提。

屈原实在是个“爱国”的好模范,首先,他能写点诗歌什么的,有些档次,文化人有号召力嘛。其次,屈原也是个不大不小的官儿,官员的代表性不容忽视。第三,屈原是个从一而终的好典范,皇上都把他放逐了,他还要以死表忠心,是个难得的好奴才。

古代的文人比现在溜须拍马的“含泪劝告”之辈聪明多了,他们树立榜样,不是让老百姓整天学唱“学习屈原榜样”,而是充分把政治学习和传统饮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皇帝一下诏:吃粽子,钦此。老百姓就谢主龙恩,乐呵呵去包粽子了。

于是此后1000多年里,每当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似乎看到黄历上写着:宜跳江,宜爱国,于是就开始包粽子,用的叶子叫“爱国主义”,“屈原”成了商标,里面包裹着一个文化核心——忠君爱“国”。

当然,我们完全可以大张旗鼓地包粽子,吃粽子,你可以传授发扬提高改进包粽子的技巧,包出千变万化,形态万千的粽子出来,如果你觉得那就是文化。但千万别和什么“主义”联系起来,历史在前进,吃粽子就吃粽子,别和屈部长联系起来,更别学习他为了主子把自己的小命搭上。

吃粽子时什么都别想,否则太累,还不如去吃汗包包,啃得鸡这种垃圾痛快。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alsoRun 回复 悄悄话 Funny article although I have long forgot about the taste of 粽子.

"吃粽子时什么都别想,否则太累". But you do not practice what you preach.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