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香雪

匆忙的生活,偶尔停下脚步,喝杯咖啡,记下一些想到的事情
个人资料
正文

漫漫助学路

(2010-09-04 02:07:00) 下一个

今年第一次没有任何助学计划 , 似乎有点失落 , 但也少了一点牵挂和责任 .

就象当年开始助学一样 , 没有任何理由 , 没有任何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 觉得应该帮助那个人 , 就帮了 , 不知为何 , 现在想停一下 .

我的助学始于大学毕业后的几个月 , 当时有人认识一位家境很困难的大学生 , 那时大学不用交费 , 那位学生也有些补助 , 因为父母都去世 , 只有七十多岁的爷爷在乡下没人照顾 , 他不得不从已经少的可怜的补助中取出一部分照顾爷爷 , 自己过的很节省 , 几乎到了营养不良的边缘 .

那时刚毕业 , 对钱的应用和预算没有经验 , 我把工资分成三部分 ,1/3 留自己做伙食费 , 1/3 资助那位大学生 ,1/3 给八十多高龄的奶奶做零钱还有一些朋友应酬之类的 . 其实我奶奶用不着零钱 , 给她的钱她都送给家境不好的人 , 这是她一辈子都在做的事 , 年纪大了自己没收入 , 我们给她一点钱让她能够象以前那样做 .

过不了几个月我就陷于困境 , 经常有些意想不到的开支 , 比如有朋友的家人或者亲戚的亲戚之类住院 , 或者红白事之类的 , 这里多花几块 , 那里多花几块 , 吃饭的钱就不够了 , 我们这代人没有啃老的勇气 , 大学毕业了就算自立 , 再困难也不会想回父母那要钱 , 结果呢有几个月底不得不勒紧腰带 , 早餐在饭堂买三个花卷 , 吃一个 , 留着两个做中餐和晚餐 , 为了不让同事发现我的困境 , 吃饭的时候避开他们 , 到医院不远的公园里把花卷吞下去完事 . 有时自嘲一下 : 大学毕业了赚钱了却尝到饿肚子的滋味 . 幸好 那时我个人的开支就是吃饭和买些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 , 衣服几乎是香港那边的一些朋友带过来送我的 , 天天呆医院里 , 有好衣服都没机会穿 , 所以有没好衣服根本就不重要 .

不到一年 , 那位大学生跟我说他有一位远房亲戚 , 也是在医院工作 , 得知他的困难 , 也提出要帮助他 , 就不再接受我的资助了 . 刚好在此之前医院里的一位农村来的护工要求我到广州火车站旁边的一个贫民区看一位发烧的外地民工 , 那是几十家从农村来广州打工的农民非法占用火车站后铁路旁的空地建立的一些简陋住房 , 走进那个" 村 ", 我第一次 深刻领会"贫苦"这个词的涵义 , 中国农民很伟大 , 很能忍辱负重 ,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支撑着这个国家的"伟大","和谐" , 在这个城市他们并不是中国人 , 连个合法的身份都没有 . 后来他们经常有什么病痛都来找我 , 我去看他们的时候忙里忙外做最好的菜请我 , 有两家混得比较熟了 , 我提出帮助他们的学龄孩子在附近上学 , 那么多上不了学的孩子 , 我也不可能都帮 , 只能帮两个 .

再后来到法国了 , 那两个小孩就委托那位医院的护工继续帮我把钱转交给他们 , 另外我在法国认识一位教师 , 向我介绍他们参加 UNICEF 助学项目 , 他们都是利用周末加班赚来的钱拿去帮助 UNICEF 实现这个计划 , 我被他们感动了 , 也就成了参与 UNICEF 资助计划的一员 .

这些我个人可以跟踪的助学结果 , 那位大学生毕业后当了老师 , 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 . 两位农民工的小孩读完大学 , 在广州找到工作 , 成了合法的广州人 , 也成了可以算是人的中国人 , 我最大的希望他们的子孙不会看到农村人就觉得自己高对方一等 , 也不会象个别无廉无耻的城市人那样以骂别人是乡下人为荣 . 至于后来参与国内各种各样的助学项目 , 都是通过一些大大小小的组织送出去 , 我相信这些钱都起到作用 , 我的目的是行善积德 , 钱花出去了 , 多少有用 , 就不去追究到底怎么用的了 .

UNICEF 的非洲资助有五个已经大学毕业 , 他们小时的理想都是当医生为贫穷的非洲人民服务 , 但真正成为医生的只有肯尼阿的 Adou, 其他的从事建筑 ; 教书或药学方面的工作 , 另外七位高中毕业再没继续升学 . Adou 并没有象他小时那样立志为非洲人民治病 , 而是选择到法国来 , 我尊重他的选择 , 帮人帮到底 . 毕竟人的理想在生活面前得屈服于现实 ,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生活得更好 .

法国法律规定捐款给公益事业可以有 50 % 的减税 , 条件是这些接受捐款的机构必须被政府税务局承认的 , 比如一年捐出四千 , 税务局在计算实际应该交的年收入税时减了两千, 实际上自己只是出了两千欧元 , 作为纳税人,不为公益事业做点好事说不过去的 .

今年我没有再参与 UNICEF 的项目 , 也许国内的一些助学项目我还会参加 , 不过属于是零零碎碎分别拿出去的几百欧元小数目 , 这些没有跟踪结果的小数目资助就不算了 , 等于一下子就没了助学任务 , 没了牵挂 , 接下来好好考虑把精力用于参与保护环境和医疗建设方面的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杏林香雪 回复 悄悄话 回复newprozac的评论:
是阿,不过我个人助学的那些人基本上是自己看到他们家长束手无策,不但没钱连找个愿意接收他们的学校都困难的那种,基本上还要为他们找学校,集体机构的奖助学形式不错,因为越来越多的机构被指责用钱透明度不高,结果就采用双方联系,有名姓的资助方式.所以我一贯坚持避免与受助方直接见面,也许是家长或老师敦促,他们都写信告知情况.这也象生活中帮助别人一样,如果帮了人日后总想起他/她,过路顺便要去与人见面,觉得我当初帮了你,现在你至少得接待我一下,会给对方一些自卑的感觉,当初不如不帮算了.
newprozac 回复 悄悄话 我觉得个人助学形式比较困难,受助方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反而集体机构的奖助学形式比较自然,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我以前资助的学生给我写的信我总觉得非常形式主义,可能也是老师要求的官样文章,有时候心里也很难过,觉得象自己花钱买了别人的自尊心一样。如果把钱捐到相应的机构进行资助,个人则以帮忙,指导,义务教育的形式助学更合适。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