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创】毛泽东身后的三驾马车--毛泽东和他的接班人构想

(2004-07-06 09:16:33) 下一个
毛泽东对于赫鲁晓夫在斯大林死后所作的《秘密报告》一直是洞若观火的,他曾经这么说过:“苏联那个过去把斯大林捧到天上一万丈的人现在又把他打倒地下九千丈,我们国内也有人跟着他转。”(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所以,毛泽东对接班人的态度是一直比较慎重的,在建国之后,毛泽东先后属意于刘少奇、邓小平、林彪、王洪文、张春桥、华国锋等多人作为他不同时期考虑的接班人,然而,他们各自的政治命运也因为毛泽东的种种打算进而波澜起伏。 刘少奇是毛泽东同时代的战友和最初坚定的合作者,因为刘少奇的努力,使得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最终被明确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思想被写进党章,成为全党的行动指南。所以,毛泽东对刘少奇也是很抱好感的,然而,时过境迁,因为工作上的分歧和路线的不同理解,毛刘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以致于最后不得不分道扬镳。毛泽东曾经对英国的蒙哥马利说过:“在中国,继承人是很清楚的,并且已经确定了,那将是刘少奇。”为了这个和英国人的对话,毛泽东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前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改名换姓了,不再姓毛名泽东,换成姓刘名少奇,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来的。以前,两个主席都姓毛。现在,一个姓毛,一个姓刘。过一段时间,两个主席都姓刘。要是马克思不请我,我就当那个名誉主席。谁是我的继承人,何需战略观察!这里头没有铁幕,没有竹幕,只隔一层纸,不是马粪纸,不是玻璃纸,是乡下糊窗户的那种薄薄的纸,一捅就破。这位元帅对中国友好,就让他来捅。捅破了有好处,让国内国外都能看清楚。什么长生不老药!连秦始皇都找不到。没有那回事,根本不可能。这位元帅是好意,我要告诉他,我随时准备见马克思。没有我,中国照样前进,地球照样转。”刘少奇第一次当选国家主席之后,湖南就打出“欢迎两位主席回乡”的标语。然而,毛泽东的这番议论结束不过几年,也就是一九六四年年底,毛泽东已经从思想上认同打倒刘少奇了,特别是次年年初的那次争论更让毛泽东认定刘少奇必去不可。 在扶植刘少奇的过程中,毛泽东并不是完全甘心把班子交给他,这从高饶事件和邓子恢事件中就可以窥到蛛丝马迹。八届六中全会期间,当议及国家主席下一任人选时,毛泽东带头保持沉默,而邓小平那一句“都不提,我提”的话语中包涵的涵义也是相当微妙的。六中全会定下了刘少奇接任国家主席,然而,时隔不到一年,在八届七中全会上,毛泽东竟然又说出这样的话来:“我这个人叫毛泽东,我挂正帅,就是大元帅,邓小平为副总司令、副元帅,我们两个人,一正一副。”他还对邓小平说:“你是总书记嘛,邓小平,你挂帅了,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你敢不敢呀?你是书记处的总书记,你也是常委的总书记,你也是政治局的总书记,你也是中央委员会的总书记,你也是我的总书记。”这等于把邓抬高和刘少奇同等的地位上来。其实,早在高饶事件之后,毛泽东就刻意的培养邓小平,从秘书处到书记处,邓在毛的支持之下,声望日隆(具体参看我的《建国之后中央书记处之兴废》)。在反右、反教条、大跃进这新三大战役中,邓小平紧跟毛泽东,配合毛泽东的战略部署,让毛泽东非常满意。 所以,这一段时间中,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赞赏是溢于言表的。可是,在大跃进末期,邓小平通过一些考察和研究以及其他中央领导人的反映发现这次运动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是十分严重的,这也就让他重新反思过去的不遗余力支持毛泽东的初衷起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刘邓从一开始的分歧走向合作并且密切的配合纠正党的路线上的左倾,代表作就是著名的七千人大会和事后的甄别工作、策划包产到户等,这些被毛泽东指责为“黑暗风、单干风、翻案风”加以批判。这时开始,毛邓之间逐步走向对立,显然邓这个接班人也不可能接班了。 林彪在一九五八年的窜升也是毛泽东一手导演的,这位战功显赫而且一直作为毛泽东的“宠儿”(斯诺及史沫特莱等人都有这样的印象,在他们的书中有所反应)的“病号”一旦走到前台立刻 作出了极大的对毛泽东政策的响应和支持,从一九五九年的庐山会议到六十年代初期的活学活用、顶峰论等无不体现了林彪对毛泽东的无限忠于,毛泽东终于决定树立林彪的声望借以打击刘邓 ,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林彪成为唯一的党中央副主席,九大更被写进党章,成为绝无仅有的法定的接班人。但是,打倒刘少奇之后出现的巨大权力真空,毛泽东并不想让林彪全方位的填补,而 林彪本人基于自己的这一“汗马功劳”得不到足够的酬庸乃至和江青新贵集团的不和,对毛泽东从最初的响应、配合到拆台、反对乃至动手。毛泽东不顾康生等人的劝说,毅然决定打倒林彪, 这个党章赋予无限光荣的接班人死的也是离奇的,可谓暴尸荒野 、臭名远播。 林彪死后,毛泽东在一次偶然的时候问及张春桥:“王洪文会不会写文章?”毛泽东看重了年轻的上海造反头子王洪文,他见到王洪文时夸他:“你是工农兵集于一身。”甚至在十大之前,毛泽东还考虑把王洪文的政治地位排在周恩来之上(王洪文担任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准备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为周恩来、康生、叶剑英、江青、张春桥、李德生。),可是,这位年轻的党中央副主席的后来的所作所为和他不堪任用的能力让毛泽东放弃了这个想法转而把目光重新投到邓小平和张春桥的身上。 张春桥虽然深得毛泽东的喜爱,然而不懂经济不抓全局以及拉帮结伙的特点让众人大摇其头,毛泽东为了权力平衡,不得不对张的重用采取低调。这时候,华国锋便脱颖而出了,早在十大之前 ,华国锋和吴德等人就被调来中央作为预备干部使用,而后经过王洪文、邓小平、张春桥等人的综合考虑不成熟后,华就自然而然的成为毛泽东一生最后的接班人的唯一人选。毛泽东希望在他的身后,有一个三驾马车出现,主导自然是华国锋,左边是王张江姚,右边则是叶剑英、李先念这些老派,庶几可以维持政治格局不至于走到文革的对立面去,也可以让大家接受。毛泽东的这个想法可谓是用心良苦、颇费周折的,但是,最后还是被打得粉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