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创】读史札记(46)--三国中的历史巧合

(2004-01-15 10:37:59) 下一个
刘放、孙资是决定魏国兴废的两个重要人物。正是他们的建言使司马懿得以辅政进而得以篡夺。刘放、孙资在以军功、智略著称的三国时代却是一直从事秘书工作,相当于皇帝的办公厅主任,这类角色在当时并不是常为众人称道,但是,从曹操开始,魏国三代君主的很多诏书都是出自他们的手笔,以致于很多豪门权贵争相接好他们。落魄的曹植一直就说这俩人是 他们曹魏家族的克星,可是,没有人听到。 本来,魏明帝已经把自幼的伙伴燕王曹宇作为辅政的第一人选(有的甚至说是明帝准备传位 给曹宇,曹宇,曹冲同母弟),愣是让刘放、孙资给搅了。另外,增加了曹爽这样极其庸劣 的宗室子弟,当然,那位被曹植一直视作鹰扬虎视之臣的司马懿再度上升。明帝临死想仿效 刘备托孤的模样,可是,司马懿是谁? 可以说,刘放、孙资的弄权最终毁了曹魏的天下,由此可知,小人特别是最高当局身边的小人真是城狐社鼠所不能完全形容的,用左宗棠的话说就是--国蠹。既是恶性的,也是慢性 的,同时也是无法治愈性的。 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诚哉斯言! 有意思的是,曹操一生都在致力于同孙、刘作斗争,最后巧合的是孙、刘合伙废了他的天下 ,自然,此孙刘非彼孙刘了。 1.两个刘后主。 头一个是刘璋,父亲刘焉靠着东州兵起家,传到儿子这一代,让宗兄刘备给废了,最后,举旗投降。多年以后,刘阿斗也是依样画葫芦,投降了邓艾。而二人的投降的基调都是为了保境安民。这点上,虽然有争议,但是,以当时蜀汉的实力来看,确实在抵抗方面占不到便宜 。蜀汉一共有人口94万,其中官吏士兵就有14万多,可见,百姓的负担是很重的。 2.两个陈留王。 汉献帝在成为皇帝以前,是陈留王。无独有偶,曹魏的末代皇帝燕王曹宇的儿子曹奂逊位的时候,也被封为陈留王。两个陈留王把中国的禅让制度体现的淋漓尽致。 3.两个乌程侯。 孙坚因为击败黄巾军的缘故,封为乌程侯。此后,等到景帝孙休死后,大臣张布等迎立孙权 的孙子孙皓,此公居然也封作乌程侯。孙吴以乌程侯开国,最后以乌程侯灭国,可谓巧矣。 说到这里,想起了另一个也算作是巧合的事情来,司马懿诛杀曹爽的时候,曹爽地亲信号称 智囊地大司农桓范也被杀掉。据田余庆(北大教授、魏晋史专家)考证,东晋的权臣桓温就是桓范的后裔,可信度较高,具体可以看《东晋门阀制度》一书。如果这样说,那么,又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碰头。天道好还,可信否?呵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