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中淘筛历史的细节

西人资料中搜寻关于中国的点滴
个人资料
元亨利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学术性书籍后面附录的工具

(2017-03-06 13:34:34) 下一个

一本学术性的书,是要给读者提供信息,那么这本书的编排,就比一般的文艺娱乐性书要讲究。比如,一本某个历史人物的日记,读者想从中得到某些历史事件的描述,那么时间因素很重要,但是日记是个人私下的记录,所以会有随意性,比如一本日记,开头写了年,后来为了省事,可能不会每天都写年份,只记个某月某日,一本比较厚的书里,当读者看到这个某月某日的时候,他想要知道是哪一年发生的事,那么他可能需要往前翻,一直翻到这一年的开头,才会翻到记有年份的那一页,而且还可能翻错翻到另一年去了,这就不方便。比如下面这本,是Robert Payne写的1941-1946年在中国的日记,这一页上,记得是8月4日,但是哪一年呢?读者就得去翻,不方便。

而这一本,是英国一位元帅在二战时写的日记,(War Diaries 1939-1945 by Field Marshal Alanbrooke, Weybright and Talley 2001),你会发现,这本书的编排,在每一页抬头上,写着年份,这样,读者一目了然知道内容里记的月日是哪一年的。(20170305)

学术性书籍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带有附录,其目的也是为了方便读者。这里说的附录指的是书后的索引(index),参考书目(bibliography),注解(notes)等等,其中索引是最基本的,如果一本书没有索引,那这本书学术价值会大大降低,哪怕这本书包含着很多非常有见解的文字。因为没有索引,除非读者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否则他很可能找不到他所需要的内容。学术性的书,动辄几百页,而一个读者来看这本书,可能只是想找有关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的资料,也许在书里只有几段文字,如果有索引,在索引里查到关键字,然后直接翻到那一页,非常方便。当然,索引本身也会书跟书不同,比如会有不同的归类,象把“中国共产党”归入“中国”目下,或者单列出来,但那是技术问题,关键是索引必须要有。如果一本学术性的书没有索引,那这本书的本来就不大(跟娱乐性书比)的读者群会再大大缩小。记得以前,很早以前,中国曾经翻印过外文书,非正式出版,需要通过外文书店的一个很不引人注意的小门进去才能看到,那些外文书,可能是为了减少书的厚度,都会把后面的索引删掉,那时也不知道还有知识产权一说。想像一下过去没有计算机的年代,编索引一定是个苦活,你得捧着厚厚的书稿,一页一页,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边读还得记卡片(我估计是用卡片),每读到一个新词,就记在卡片上,后来标上页码,然后卡片还得按字母排列,再读下去的时候,遇到一个词,先要去查这个词是否已经登录在卡片上了,如果有,加一个页码号,如果没有,新填一张卡片。万一书稿又被修改过了(意味着页码会变动),那将是编索引人的恶梦。有了电脑,就方便太多了,现在肯定是有了编辑软件,APP之类,想编索引至少不需要太多人工了,应该也很快。


另一个附带的方便读者工具是注解,为正文中的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注解会有不同形式,比如脚注,就记在同一页的地角下,也有附在每一章的结尾处,但是比较专业的学术性书籍,往往会把注解放在书的最后(在索引前)集中起来,这样又会产生一个编排的问题,因为,很多此类书的注解会很多,每一章有好几十上百,每一个注解还会有很多文字,这样注解部分会占用很多页数,那么,当读者翻到某个注解的时候,他会需要知道,这个注解对应的是原书中哪一页的内容,虽然每条注解前会有个数字,比如45,但是每一章都可能会有注解45,读者看到的是哪一章的45?虽然注解每一章开头会写明章节的数和章节的名字,但是注解多了,即使一章的注解也会占用好多页,当读者看到注解45的时候,他要往前翻,才能找到这一章的开头地方,才知道:哦,这是第八章的注解45,这样容易出错,比如会翻错了地方。所以,编排的比较好的书--可能资金也是一个因素--会在注解部分的每一页抬头处,写上本页注解所对应的是书里哪一页(或哪几页)的内容,这样也是给读者带来极大的方便。因为看书有时会随意翻,翻到注解部分就看注解部分,然后感兴趣了,再去看这个注解是在书里的哪个地方出现的。我就经常会单独先看注解部分,因为注解部分会有很多有意思的内容。参见下图(Practice of Chinese Buddhism by Holmes Welch,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20161201)


最后就是参考书目(Bibliography),上面索引和注解的编排,基本上应该是出版社编辑的工作,但是参考书目的编写,是作者的事,大多数学术书籍的参考书目,就是把写书时引用的书目列出来,或者简单的加些评论,但是有一些书的参考书,是以一篇综述性文章的形式附在书后,这就比单纯的列出书名要不知道好多少倍,因为作者在该领域内研究了很长时间,才能写出一部专著,那么他自然对领域内的书了解的很清楚,所以综述性的文章对感兴趣的读者的帮助,也是功莫大焉!光列书目,那是数据,而对领域内书的综述,则是信息,这是数据和信息的区别,信息是经过处理的数据。下面这本书,是由入江昭先生所著的The Cold War in Asia(by Akira Iriye, Prentice-Hall 1974), 这是该书参考书目综述的一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