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中淘筛历史的细节

西人资料中搜寻关于中国的点滴
个人资料
元亨利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朝鲜战争后选择来华的美军战俘威尔斯-图片

(2016-08-12 13:26:50) 下一个

摘自《Turncoat:an American's 12 years in Communist China 》(Prentice Hall Inc.,1966)一书,由Morris R.Wills 讲述,J. Robert Moskin记录。Turncoat直译就是反穿衣服,也就是改换门庭,所谓“易帜”的意思了,难听点就是叛变了。

威尔斯家在美国纽约州某小镇上,父系来自英国威尔士,母系是丹麦人。祖先们参加了美国历史上的所有战争,因此参军是他们家的传统。威尔斯生于1933年,参加朝鲜战争被俘,在战俘营中,他受到中国方面的热情接待和良好教育,于是决定到中国去,跟他一样想法的有21人。1954年2月24日,威尔斯来到中国。

在中国,小威(可以叫他小威吧?按他当时的年龄)感受到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的善良,决心为中国人民的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生,于是他上了北京大学,毕业后到外文出版工作。为了能更安心地在中国安家立业,小威想结婚,于是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个可爱的中国姑娘(不知为什么一说“姑娘”,就想起第一位到大陆参加春晚的香港歌星奚秀兰的口音:“我是一个安徽姑娘”),李开艳(音译,书中的英语拼音是Li Kai-yen),开始两人的恋爱并不顺利,家长,周围的人,多有阻绕,小威甚至通过关系给周恩来写信,虽然没接到回信,但他知道信肯定收到了,因为每写一次,组织上就会找他谈话。后来,两人结婚了,并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但是不知为什么,小威的思想又发生了变化,他竟然说他对中国幻想破灭,吵着闹着要回美国当海归,最后,他于1965年10月,带全家到了香港,经香港回到了美国。

这就是威尔斯,参军时是17岁。

李开艳,她初遇小威时还是个18岁的中学生。清纯,漂亮。

那批21位美国战俘,选择到中国。照片是在1954年1月26日的板门店。

小李在两人见面后送给小威的照片。

上图是小威搂着两名解放军篮球运动员,下图是1957年北大篮球队,他们的教练是在美国受的教育。

1961年结婚不久在北京,幸福的小两口。小李似乎结婚后更好看了。

1962年小威北大毕业班的同学

周恩来参观外文出版社,小威是右边背对镜头。

1965年,北京,小李和他们的女儿。

1959年放假时海边,简易的士。

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在中国的歪果仁参加抗议活动,前面这个不知是谁,很多书里提到一个叫Sydney Rittenberg的人,是北京电台(Radio Peking)的人,文革中很活跃,不知是不是就是这个,小威在后来右边举着一块牌子。前面这块牌子上说,把关塔纳摩还给古巴。感情那时关塔纳摩就出名了。记得美国那部电影A Few Good Men,似乎也是讲的关塔纳摩的事。

小威和他的苏联室友友

踏上归国路,这是在香港。小威小李,带着小小威

香港,小李这时显老,不好看了,眼神里透着警惕,可能只是那么一瞬间。

15年后,父子重逢。在纽约老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