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中淘筛历史的细节

西人资料中搜寻关于中国的点滴
个人资料
元亨利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国武术与现代科学的思考

(2006-06-18 17:20:21) 下一个

语言的贫乏谈中国武术与现代科学

本文的武术”,指的是传统中国武术,“科学”,指的是现代科学. 另外,本文观点都是个人的认识,以下不再一一说明.

武术的科学研究,是当前中国武术界的一大话题.在笔者看来,武术的科学研究有两种含义.一是用具体的科学的理论来分析武术.比如用的最多的力学,用力学原理来解释武术的运动,受力等.第二种含义的武术的科学研究,指的是用彻底的科学精神来指导武术的研究.本文遵循的是第二种思路.这并不是说第一种的科学研究就不行或不重要.武术研究应该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方法,手段,只要对武术有帮助都可以进行.笔者以为,武术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东西,不宜轻易用科学来对武术进行价值上的审判--好坏,对错等.这也许是不可避免的一步,但在这之前,我们应当对武术作一些中性的,客观的分析,而先不要作任何最后审判式的结论.同时,在动用具体的科学理论之前,我们也许可以站在科学和武术之外,或者说站在两者之上来观察.那么这种观察的依据是什么,或者说,不用科学理论还能用什么呢?可什么是科学?科学的生长点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基本,彻底的科学精神?不去讨论那些高深的科学哲学,笔者认为科学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也就是彻底的科学精神.说它彻底,因为科学理论可能有变化,可能有适用范围的问题,而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是不变的,普适的.

 

中国武术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中国武术是干什么的,但是如何给她定性?说中国武术是理论,那是明显不对的,中国武术是实践.说中国武术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也不妥当,中国武术的一大特点就是不追求系统性,她是开放的.这也是由其实践第一的特点来的,只要对武术有利的,都可以拿来用.

这是中国武术与现代科学的一大区别.科学讲系统性,逻辑性.

如果我们把武术和科学放在平行的地位上,用考查科学的方法来看武术,反而可能会得到一些有意思的结果.科学活动,有主体,有客体.所谓主体,就是科学活动的执行者,那当然是人.科学活动的客体,就是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的物体或现象.科学也会研究人,但科学是把人作为一个客观的物体来研究的.也就是要把主体与客体区分开.科学还要用到实验仪器,用仪器来观察,验证.

对于武术来说, 武术活动的主体是人,自不待说.武术活动的客体,即武术的研究对象也是人,而且与武术活动的主体是同一个人.那么,武术活动有没有实验仪器?也就是观察,检测武术活动效应的工具.,也是人,而且还是武术活动的主体.所以,武术是一种主体,客体及观测仪器三者统一的活动.练功是要修练自己的身心,而这种修练变化的过程,也是由自己去体会,调整.

这是武术与科学的一个最重要的区别.从这个角度去看武术与科学,可能会有更符合武术实际情况的认识.

比如,让我们来对比一下科学概念和武术概念各自的特点.首先,并不是任何一个概念,都可以作科学概念.比如中国人爱说的意境”,就不能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因为它是主观的感受,也无法用科学方法加以测量.科学概念必须是客观的,因为它是要描述客体的特性,而且必须能用实验仪器来检测的,是与主体完全无关的.比如速度,位移,时间等.而武术的概念则很不一样,因为武术的三合一,所以武术里的概念,要描述的是人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又是由人的主观感觉来体验检测的.换句话说,一个概念要能成为一个武术概念,它必须是能够用人的主观感觉来体检的.比如气,,神等,越是武术核心的概念,越是如此.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那我们与其去批评武术不科学,还不如承认武术与科学的区别.再强调一下,本文谈的是中国的传统武术.有人可能会说,人的感觉是不可靠的,所以科学不能以感觉为依据.但从武术来说,武术的训练的一个主要目的,练的恰恰就是人的感觉.提高人的感觉能力,灵敏程度.感觉能力的提高,是武术功力提高的一个标志.

标准是历史,首先承认武术的历史.进一步就是承认那些历史上名家们的史实.至少是那些各大武术流派的前一两代人物,比如太极的陈王廷,杨露蝉,形意的李洛能及其弟子,八卦的董海川及其几大弟子,等等.如果这些公认的历史人物的功夫,事迹都是假的,那整个中国武术在世界上的地位将崩溃.承认这一点的意义在于,它说明武术功夫所能达到的程度是什么,确实有人练到这境界,或者说,人能练到这境界.从逻辑上讲,证明一件事存在,只要举出例子即可,而要证明一件事不存在则难的多,因为要证明从来没有,一个也没有.下面一个问题就是怎么练.前人的练法是几百年来经验的总结,里面肯定是有保守的成份,但主流是什么?规律是什么?笔者对此采取的是存在就是合理的态度,历史是不能重新来过的,历史之所以是这样是有必然性的.这里的存在,指的是武术界的某些现象,比如历史上顶尖高手 代不数人的现象.笔者的观点是,这是武术的客观规律决定的,至少不能说武术家的保守要对此付主要责任.换句话说,我们应当接受 代不数人这一现象,它不是保守,不科学,封建迷信等的必然结果.至于开放,科学,现代化等等能否使武术涌现大量的顶尖高手,还有待时间检验..

回到中国传统武术与现代科学,是否可以简化一下的说,武术是用的感性的方法而科学用的是理性的方法.理性方法应用于外部世界而感性方法应用于人的内部世界.理性的东西要求逻辑,而感性的东西不要求逻辑.举一个例子,武术里要求入静,放松,松静后身内就会有气流动,为什么松静后会有气,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不符合逻辑的(除非称之为武术逻辑).但从武术来看,松静后,武术的实验仪器也就是人的感觉才能更灵敏,才能检测到气的运行.如果不松不静,就好象实验仪器有噪音,有偏差,检测不到数据.

也许有人会说,今天科学如此发达,为什么不能用科学仪器来代替人的感觉?人的感觉是不可靠的.但问题是,武术训练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要训练这种感觉,功夫提高的标志之一,就是练武人对自身,对他人的感觉的灵敏程度.这又引出科学与武术的另一大区别.科学活动本身不会对其研究对象产生作用,科学研究的是客体---科学研究对象的自身的规律,科学活动对其规律的挠动应是越小越好.而武术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是要改变武术活动的客体.按上述,这客体也就是主体,是武术活动的作用者,也是被作用者,既要改变其外在的形体,也要改变其内在的东西,还要改变其作为检测仪器的感觉系统.

还有一个笔者认为很有意思的区别,在于科学与武术的流传.因为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名词,这里的流传中的流,指的是交流,传则指传承.科学的流传比较明确,通过学校,书刊来传,通过社会来流.整个社会建立在科学知识的流传上.科学能作到这一点,靠的还是它的客观性:一本科学书的内容,是独立于其作者的.也是独立于读者的.放在那一百年后,不管谁来读,其含义是不会有丝毫歧义的.

武术与科学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但并不意味着两者是互不相容.因为当代社会是以科学为基础,科学掌握话语权,所以当代武术界有很大一部分努力是放在武术的科学化上.笔者曾有一段时间反对武术的科学化,现在想来也未免绝对化了.武术是一个开放系统,任何对武术有帮助的都可以为我所用,科学当然可以.说得极端一点,迷信也可以.李仲轩先生一篇文章中谈练剑时想象剑尖上有一小人,每次练完还要向此小人敬礼.以科学标准来讲这是很可笑的,应归入迷信一类,但对练武者来说,如果这样作能真的长功夫,又何乐不为呢?问题是,科学也好,其它也好,要清楚引入武术的目的是什么.下面对此作一点展开说明.

首先想说一个观点,科学不是武术的必要条件.因为武术的存在,从产生,发展直到其鼎盛时期,都是在科学发明之前或科学还未传入中国完成的.那么科学能否成为武术的充分条件?科学对武术而言,可能有这样几种作用,第一是解释武术.这里的解释,可以是解释原理,也可以是解释现象.对于武术的原理,由于上述武术与科学的区别,可能科学只能解释一些外在的原理,比如一些训练和交手中的力学原理,对可见的身体部位的受力,运动作近似的,符合直观的解释.而对武术的核心部分,至少目前的科学无法解释.第二,科学可以用来帮助武术训练.比如用科学仪器监测练功者的某些身体指标,根据数据及相应理论来调整训练.这些作用是否比传统方法有优越性,还有待实践和时间检验.第三,科学可以用来作为描述,交流武术的辅助工具.

但是这里会有一个语言的问题.科学语言是精确的,任何科学理论都是能用语言表达的.武术却有一个语言表达问题,有些东西是无法用语言精确表达的,比如"劲"的描述,气的描述.这时的语言是,式的,而不是科学性的. 这些内容并不是不可验证的,由此也可说明,真理可以用客观实践检验,也可以用主观实践检验.只不过主观检验的结果只是让一个人享用的.由此可以说,科学是大众文化,武术是小众文化.并非武术独家如此,很多现代体育项目,也都可以说是小众文化,比如体操,比如游泳等,好象都是一个教练带几个学生,手把手的教,与武术有相同之处.这是因为这些体育项目,都牵涉到人体的细部的训练.

武术语言还是多义的,最著名的恐怕是李小龙的话,刚练时,一拳是一拳,一脚是一脚.练了一阵后,一拳不再是一拳,一脚不再是一脚.再练一阵,一拳又是一拳,一脚又是一 脚.一前一后的两句一拳是一拳,一脚是一脚,同样的文字,含义却完全不同.传统武术采用阴阳五行,太极八卦作为其话语系统,恐怕也不光是偶然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