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中淘筛历史的细节

西人资料中搜寻关于中国的点滴
个人资料
元亨利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道家人体实践

(2006-06-01 18:12:27) 下一个
中国远古人体学说今,《黄帝内经》中的零星片断可见一斑,后来的道家,继承了医家的传统而做了发展。其成果集于《道藏》及其它一些道家著作中。但由于人体的复杂性(生理上,社会性等),道家内部往往是秘密单传,“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而道书也是多用隐语,而且抽去一些关键点,所谓“秘易不秘难”,“秘母不秘子”,“赞铅不及汞”等,这与武术类似,对此决不能简单地归为封建迷信保守。
人体是形与气的统一体,“形与气相任则寿,不相任则夭”,其形千万年来变化很小,而人对气的感知能力,在过去二千年里则大大衰退。人体的内气之源,即元气,来自遗传,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弱,但是气是可以修复和再生的。在〈内经〉里这称为生神和通天,统称为得道。气在人体内的运行渠道,就是中医的经络系统。经络又有其自身的结构层次,输送信息的是经脉,传递能量的是经筋,以及络脉,芷脉等,各司其责;人体的气,也有其内在的层次分类,最高级的是精气。又经气是真气,真气的运行,一呼一吸行六寸(战国时尺,合11。8厘米),每秒约3。54厘米。全身经脉28条,总长16丈2尺,真气一昼夜运行近百周,可另外的两种人体重要的气,营气与卫气在经脉内外运行五十周,这三大气流的不同步,是人类经络系统进化滞后于形体所造成的,类似的问题还有男阴芷,女阳芷只有络脉的功能,以及人体十二结节不解等问题。这一不同步,正是人体疾病及寿命减短的原因。
道家修练的一个根本点,就是要找到改变,修复这一人体缺陷的“道”路,达到健康长寿。因而道家的工作是,人体经络的优化和重构,也可说是遗传因素整体性的自我改造。所以它既能去病强身,又能延年益寿。这是道家的中国特色,也是得道养生与常态养生的区别。八十年代以来社会上流行的气功,多为常态养生,可以去病健体,而不能延年,很多大师级的气功师,也未过七八十岁的常人寿命。据472BC到1910年历史人物12021人的统计,其中儒家9535人,释家2206人,医家103人,道家171人,平均寿命分别是64岁,68岁,74岁及81岁;百岁以上分别为0。09%,1。27%,4。85%和17。9%。以道家为最,超过当代发达国家男子的最高水平。当然道家的统计人数太少。。。(见姜亮夫《历史人物里传碑年综表》,陈垣《释氏疑年录》,陈国符《道藏源流考》,任继愈《中国道教史》,俞慎初《中国医学简史》等)但是,道家本身也受到宗教及神仙家的某些干扰,走过弯路。另外,人的个体区别也是极大的,有的人生来经脉“道遂且深”,不去专门锻炼也能过百岁,但现代大多数人的遗传都有各方面的缺陷,就象定时炸弹,到时就会暴发疾病。
那么道家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上走的是两条道路,一是调息,一是所谓治“七损八益”。七损八益在内经中提及但没有任何具体描述,在长沙马王堆帛书中有,是与性有关的。两性修练,在中国起源很早,因为远古人对性不象今人那样禁忌,他们发现两性交合中产生的高于平常的能量,能用来增强气的运行,而打开人的堵塞不畅的经络。“两精相搏(?唬┪街?神”,此神即“元神”,“元气”。老子的“谷神”,庄子的“抱神”,内经的“守神”,“治神”,都指此神,乃“神”的初义。汉代的冉里诀:“出为半,如为一”是说男女精气,“其中有信”,但各人只有元神的一半,只有“两半成一”,才能补复元气。但性的修练,牵涉的技术问题和社会问题太复杂,尤其是随着时代的演变,性变得越来越神秘,而上至帝王,下到百姓,人人想享用。很多人听说过房中术,就是道家修法的世俗化变体,很大程度上偏离了养生延年的本意,弊多于利。乃至今人一听房中术,就以为是黄色下流。这种情况的另一极端就是所谓“闭精”“不泄”,违反了自然法则。道家实践的是自身的练功方法,加上行气,即夫妇性生活的节制和改造的正确组合,从而得道,使人体出现巨大深刻的本质变化。孔子的“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百姓日用而不知”,是否就是指的这个?但是两性修练不是目的,清静单修是道功的主体和根本,因为“客气终不我身也”。
调息是道家修练的另一主要途径,几千年道家作了大量实验,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生死教训。道家典籍中,谈及的调息,主要宗旨是要减,即在练功中自动减息,古称胎息:男女合练时减半,单行时减四分之三,从而使经气,营气和卫气的运行,“并行一数”。具体操作方法,战国的《灵枢五十营》中有二刻,百刻(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昼夜共13500息)经气两种运行模式。具体的息数各代各派略有不同,概有12520息说,12500息说,及12000息说。这些是道家修练的定量模式,它又是以人体脉度,骨度(见《灵枢》)为形体基础。
经络优化重构的标志是什么?
1.还精。大流量的精气自动穿过尾闾,从背上,经夹脊,脑后至头顶,再下咽喉,经胸部注于腹中,周而复始,最后封固于下丹田,近代称为任督通。今人常以此为练功的最高标准,以为此即大小周天,有误。
2.胎息。练功时,胸式呼吸渐渐自动转为腹式呼吸,“气之往来,勿令耳闻鼻知”,频率降为常态的1/2或1/4。
3.结丹。在腹,心,脑形成精气神的三个升降出入的吸引中心(参考现代科学混沌理论的语言―吸引子)。先秦称为“一”,道书为“丹田”。还精,胎息,结丹是互为因果,同步进行的。
4.打通芷脉,把男子的阴芷,女子的阳芷从原来只有络脉功能,提升到奇经水平。
5.开辟左中右神气的大通道,这是得道必备的大流量,高功率的行气通道。
6.打通四肢的十二节,这是神气所游行出入,与外界的气进行交流的(“十二节皆同乎天气”)道路,并非简单的骨节。有关文字可见《灵枢》。
7.易筋。晋《汉武帝内传》“六年易筋”,东汉《释名》“筋,靳也,肉中力气之元也”,筋气是人体原始的能量,十二经筋是筋气的通道。易筋即刻经筋的重构及能量机制的转换。这是百岁动作不衰,中国武术的来源。(少林寺的易筋经就不用提了吧,人人皆知,那实际是从道家借来的,其过程不知又可演义出多少金庸梁羽生)
8.易骨。《素问》“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先民认为骨气是生命的动力,肾气是后起之说(“骨”,“肾”字近)。
9.易皮。《管子》“得道之人,理蒸毛泄,胸中无败”,易皮就是打通络脉,孙脉和闭而不开的毛细管,形成最佳的经络血液的微循环系统,这是道者“年且百岁,犹有壮容”的由来。
10.经气自生。丹经又说“真气日生”,气入骨,髓生气,日学日新,这是内练筋骨皮(与武术的“外练筋骨皮”可能有不同)使“无一毛不通于气,无一节不住与神”的根本。
以上的某些过程,是极为困难和痛苦的,尤其是结丹的上丹田大脑,结构复杂,加上人的思维活动的干扰,内气在打通各个气道时最为难行。前人记载这种种艰苦,有“腹如疗刺”,“拔断筋”,“敲碎骨”,“斧劈脑”的说法,后来道家有修练的“法侣财地”之说,此也是一个原因。

这里想提出讨论的是方法论上的问题,也就是不可避免的:古人是如何进行这种“研究”的?与现代科学关系又如何?首先,中国人体学说产生于远古,其目的是养生长寿,得道带来的生理和病理上的变化是可知的;行气的变化,也可以在练功中,通过内视功能的开发,在“返观中照察之”。与宗教的“不死”,“成仙”,或“来世”等无法验证的说法要划清界线。〈黄帝内经〉更是明确提出“道无鬼神”的观点。但这与现代科学的方法又是截然不同的。这种养生的修练,是以实践为第一位的,理论的重要性与作用是远远低于实践的,是辅助性的,敲门砖式的。中国人也不喜欢建立体系,分类这些西方现代科学的方法。这可以用现代体操训练来粗粗的打个比方。体操是人体的一种技术,有不少力学,运动学,生理,解剖学方面的理论,但要培养一个体操运动员,最重要的是教和练。这种教和练,恐怕是无法用理论来框定的,也没有哪个世界级的体操运动员是靠理论成为冠军的。中国武术也一样,看一本拳谱就能成为一顶一的高手,只是小说家言而已。所以道家修练的观查手段是“内视”,“观于窈冥”,加上实体的解剖作为参考。〈内经〉还有“援物比类”,实证,历史的逻辑与简单的数理逻辑等方法相结合。至于所谓的阴阳五行,八卦易经等是从这种基本的中国先人认识手段中派生出来的,是第二性的。而且有可能是后代大儒因人体功能的不足而用理论来弥补。所谓东方思维方式与西方思维方式,所谓整体观,也都不脱此类巢臼。
补充一点,道家的长寿观认为,八十到一百是最低标准,一百二左右是中等,一百五以上是上寿。据道家资料记载,明末清初的龙门六代(1441~1836)十三个传人平均寿命105。8岁,其中130岁到204岁的有五人,占38%强。当然这资料不一定可靠,而且在这十三人外可能还有修练而不得长寿的。但十三位百岁以上的道者,已是可观的成就。更何况近代宗教家不以养生为主的。民国年间还有一位李青山的,据说活了二百四五十岁,则一是孤证,二是无确凿证据,只能姑且听之了。
中文的文字体系中,也有珠丝马迹可寻。“脉”字(繁体为谬,派[去三点水]与永同),古即“永”字,永即长寿。而如果仔细看“永”字,它实际上是一幅人体主要脉络图,也就是说,如果人体的脉络通畅的话,就能长寿。其它还有很多类似的字,一时找不到古文字的图象,就且不提了。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神哭”,大约是夸张,但恐怕也说明中文字确实含有某种信息在内

(本文首发西西河里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07754)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