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在風浪中磨練

(2013-07-23 13:06:41) 下一个

  在風浪中磨練

 我出生在中国北方的一座大城市,出国前刚高中毕业,还未正式参加工作。因为是独生子女,我父母总希望我学有所成。但中国的教学方式很古板,学生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还要去图书馆补习。高考之前,我常常熬到十一点钟后才回到家里。然而高考我还是考砸了,没有考上大学。

 大学没戏,工作又不易找,咋办?父母想让我出国。起初我想去美国,但办签证没批。去找蛇头想办法,收费又太高。想来想去最后想到去英国。开头我是想办学生签证来英国读书的,但面谈时英语不过关,也没批。中介建议我改办旅游。我想,能出去就行,管它什么签证。就这样, 二零零五年我终于随我们市的一个旅游团来到伦敦。为让我出国,我们家共花了十万元人民币。

  我妈在英国有个熟人,是几年前偷渡来的。我妈给她打电话,让她在我到英国时给我个照应什么的。这位阿姨住在曼城郊区的一个小镇,她知道我要来,特地到机场去接我,还替我找住宿等。初到异境,我对什么都特生疏,中学时学的那些破英文基本派不上用场,倒是这位阿姨给了我很多帮忙。

  和我在曼合租一间房的是一个四川来的女孩。她拿的是学生签证,但我来时她的签证已经过期。后来她是不是续签了我不知道,反正我也没问。她报了一所语言学校,但却很少去上课,平时都是去打工,每天早上就出门,傍晚才回来。后来我自己也找到一份杂活,是下午三点上班到晚上十一点半。这样我们俩就几乎很少碰头,因为我下班回来时,她已睡着了,而第二天早上她出门时,我仍沉睡在梦里。

  在英国几年我先后做过好几份工作,第一份是在一家外卖店“接单”,即听打来订餐的电话。开始时由于英语不好,我应付得特别吃力。时间长了,我渐渐驾轻就熟,工作也就变得轻松许多,熟客也多了。有时一提起电话,我就知道是哪家要订餐,都要点些什么菜。由于不开店时还得出街去发餐单,所以每周我要上班七天,工作时间很长。

  后经熟人介绍,我到唐人街的一家餐馆当服务员。但那份工作只是兼职,我还另在一家手提包专卖店做帮工。手包店老闆两夫妇是福建人,刚拿到“永居”不久。他们的皮包是由国内的家人直接寄过来,所以进货的成本较低,赚钱也较快。

  餐馆服务员的工作我只做了两个月就辞了,我另去一家中国人开的按摩店接电话。说是按摩店,其实是色情场所。我的工作说起来有点像“公关“,只是我不用到店里去上班,而是在家用电话“遥控调动”。老闆交给我一部手机,电话响时,我的任务就是给打电话的人推荐按摩师:譬如这星期来了什么小姐,长得怎么样,长发还是短发,诸如此类, 然后给再他们安排见面地点。亚裔女性在老外眼里不显老,所以一般来说我会把按摩师说得年轻些。干这类按摩工作赚钱挺快的, 我认识的一位阿姨,还没干几年,就说要回家买地盖房子了。而对我来说,这份差事是我做过的所有工作中压力最小的一份:第一,没有人问我要什么样的文凭;第二,我不用像干别的活那样老得看老闆的脸色。主要你英语讲的流利,说话时带些 “技巧”,很多顾客都是“愿者上钩”。不过接电话的手机得24小时开着,随时接听。而且, 由于多数电话是半夜三更打来的,熬夜是也是其中的必要条件。

    尽管感觉不太稳定,但我在英国的日子过得还算充实。这里的生活方式与中国不同,没有那么多无谓的应酬,无需为他人的快乐去浪费自己的时间。国内生活方式就是人际关系太复杂,办个什么事都得送礼。那年为让我入重点高中,我老爸老妈就没少给人家递信封、送篮子。

 
这几年来除了必要的消费,我把打工赚来的钱都寄了回去。我妈已下岗,我爸也接近退休年龄; 国内的物价昂贵,我寄回去的钱还真的帮了家里不少忙。我希望尽快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因为七天上班很累人。在英国三年多,我很想家,几次在梦里回家和家人相聚。毕竟这是我第一次离家远行,一个人在战斗。我不知道会在这里呆多久,眼前只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但我还年轻,希望能多见世面,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在生活中磨练,在风浪中成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