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集

阅人间事,读圣贤书
个人资料
为人父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一书中谈到的一些历史细节

(2017-10-26 15:10:31) 下一个

 

 

胡乔木的这本回忆录是以个人记忆为主,但所有历史事件都经查对历史档案,主要事件和毛泽东的讲话都有记录和正规文件,所以可以说是一部难得的信史。此书主要回忆的是毛泽东四十年代的革命实践和重要讲话,这个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成为中共指导思想的时期,因此对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出和历史背景有很大参考价值。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收集的是胡乔木关于写这本回忆录的构想和动机的历次讲话;第二部分是回忆录;第三部分收集了胡乔木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谈论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讲话和文章。

下面分享几个书中的透露的细节(基本上是抄书)

一、关于王明

说王明是四中全会到六中全会错误路线的主要负责人不是欲加之罪,而是实事求是。因为王明在四中全会之前就闹,他和米夫内外勾结,相互利用,把“左”当右反。党内对四中全会不满的人很多,左联五烈士就是反对四中全会的。王明走了后,博古上台,博古是王明路线的继承人。没有王明就不会有博古。

王明后来写了本回忆录叫《中共五十年》,里面说毛泽东要毒死他,胡乔木说:“这是胡说八道。文革那么残酷,毛主席也没下过那种命令,文革中的很多坏事是江青他们搞的,毛主席并不知道”。

在中央政治局整风会议的第二阶段,博古和周恩来都做了检讨,王明没有到会,但由孟庆澍代笔,王明本人签字给毛主席并中央政治局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表示:“现在因病不能参加工作和学习,很觉难过。中央所讨论我的哪些问题我还不知道。等我得到中央的正式通知后,我将尽可能的加以检讨。”信中还说:“在毛主席和中央各位同志的领导和教育下,我愿意做一个毛主席的小学生,重新学起,改造自己的思想意识,纠正自己的宗派教条主义错误,改正自己的弱点。”

 

二、关于中共打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和皖南事变的处理

皖南事变出现的国际大背景恰如毛泽东所说:“是德日意同盟与英美对日积极的结果”。德军攻陷巴黎后,法国贝当政府投降。德日意三国在柏林缔结军事同盟,德国希望日本尽早从中国战场抽身,将兵力投入到南太平洋地区,所以出面调停,劝蒋介石对日妥协。而英美为了牵制日军,也积极拉蒋,英国宣布重开滇缅公路,美国宣布给予大量贷款,苏联政府也根据《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继续给予蒋介石集团军事和经济援助。这时的蒋介石顿感自己身价倍增,自以为有了解决共产党问题的底气机会。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蒋介石现在是待价而沽,一方面准备加入英美同盟,一方面也准备加入德日意同盟。如果日美战争能早日爆发,并有胜利的把握,他是愿意做戴高乐的”。可见毛泽东对蒋介石的心态是拿捏的非常准的。

皖南事变的发生还与蒋介石的报复心态有关。1940年6月份苏北战争韩德勤部惨败,十六万之众的韩德勤部,被只有七千人的新四军消灭一万多,确实让蒋介石捏着鼻子要报复。国民党“皓电”发出后,全国范围内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开始,中共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民主党派为中共的处境担忧,有出面为国共调停的,有为中共出谋划策的,但主要还是劝说中共让步。毛泽东在面临这个局面,非常冷静地分析了蒋介石的动摇性和蒋介石集团的内部分裂性,从大局上判断蒋介石并非全面反共,而是攻势防御战略,并指出“皓电”是吓我让步。可以说,这个判断是非常准确的。之后,毛在这个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制定了“表面缓和,实际抵抗,有软又硬,针锋相对”策略,“佳电”也是在这个认识基础上写出的。

胡乔木透露,毛泽东写“佳电”用了五六天的功夫,反复琢磨,几易其稿。最后一稿写了一夜,写了改,改了写,一直到天亮才写完。

蒋介石是贪小便宜吃大亏的模范。皖南事变江南新四军大部被歼,蒋介石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他在政治上却是大败。毛泽东在皖南事变后,组织全党,团结中间派,对国民党进行了政治反攻,让不可一世的蒋介石顿时陷入空前的孤立状态。国际上,苏英美都对蒋介石表示强烈不满和反对,国内的民主党派更是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表示强烈愤慨,国民党左派也纷纷出面谴责蒋介石的这一破坏抗战的蠢行,连一些地方实力派也对共产党表示同情,比如阎锡山,胡宗南等都变成了中间派。

最好笑的是,连日本人也不买蒋介石的好。蒋介石的小心思是自以为扩大国共冲突,日本人会坐山观虎斗,停止入侵。哪知道日本不这么认为,日本人不愿意新四军去华北。东条英机说:“华北是日本人的根据地,蒋介石要驱逐华北共产军去华北,破坏日本利益”。

胡乔木透露,毛泽东在指挥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半年多时间里,工作非常紧张,仅电文就起草了三百多份。胡乔木还透露,毛泽东在处理第二次反共高潮时也不是一开始就正确无误,毛也有情绪激动,看法不周,思想反复的时候。但毛的一大优点是能够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知错即改,缜密比较和科学概括。胡乔木说:“毛主席从善如流的思想作风使党的领导层团结更加紧密,党中央的凝聚力更大了,他个人的威信也更高了”

 

三、在中国实行工业化目标的提出

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边区建设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在中国实现工业化的战略目标。1944年5月22日在中央办公厅招待职工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指出:“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必须工业;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保障,就必须工业化。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 毛主席还说:“人民拥护共产党,是因为我们代表了民族与人民的要求。但是,如果我们不能解决经济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建立新式工业,如果我们不能发展生产力,老百姓就不会拥护我们。”

三个月后,毛主席在给博古的信中,又一次提出这个问题:“新民主主义的基础是工厂(社会生产,公营的和私营的)与合作社(变工队在内),不是分散的个体经济。是机器,不是手工业。”“现在农村的暂时根据地,不是也不能是整个中国民主社会的主要基础。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

 

四、关于《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出台之前,毛泽东做过认真详细的思想调查,与多位文艺界人士进行过深入的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据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约去谈话的文艺人士有丁玲、艾青、萧军、舒群、刘白羽、欧阳山、草明、何其芳、严文井、周立波、曹葆华、姚时晓等多人。因此,《讲话》是很有针对性的,是有的放矢的。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在讲话之前就多次通过报告和讲话表达过,尤其文艺的人民性和为谁服务的问题。

毛对文艺工作十分重视,在文艺座谈会的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在引言中说:我们有两支军队,一个是朱总司令(朱德)的,一个是鲁总司令(鲁迅)的。在正式文件发表时这句话改成“手里拿枪的军队”和“有文化的军队”。

毛泽东与很多文人有密切接触和书信往来。胡乔木回忆说:在萧军到延安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毛泽东给他写的信就有十封之多。萧军性格豪爽,但比较孤傲,固执,看问题片面、绝对,尤其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曾因为不满周扬的一篇文章而要负气离开延安。为此,毛在1941年8月2日给萧军写了一封既有批评又有表扬的劝阻信,信中说:“延安有无数坏现象,你对我说的,都值得注意,都应改正。但我劝你同时注意自己方面的某些毛病,不要绝对地看问题,要有耐心,要注意调理人我关系,要故意地强制地省察自己的弱点,方有出路,方能安身立命。否则天天不安心,痛苦甚大。你是极坦白豪爽之人,我觉得我与你谈的来,故提议如上”。字里行间真是语重心长。

座谈会对文艺界触动很大,很多文艺人士听了毛主席的讲话后都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感觉自己的境界大大提升。比如丁玲在座谈会后就说:“回顾过去所有的烦闷、所有的努力,所有的顾忌和过错,就像唐三藏站在到达天界的河边看自己的驱壳顺水流去的感觉。”这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讲话》发表后,郭沫若发表了意见,其中凡事有经有权的说法,得到毛泽东的肯定,认为得到一个知音。有经有权即有经常性的道理和权宜之计的意思。毛主席之所以肯定这个评语,是因为他知道《讲话》中既有普遍的文艺理论性,也有呼应时代的历史性。今天看来,毛主席关于文艺的人民性和普及与提高的论述,关于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的论述都是具有经常性的文艺理论,而为什么人的问题和文艺为政治和民族解放斗争服务则是限于当时历史状况的权宜之计。

 

五、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提出

 

提出毛泽东思想的初衷并不是要树立毛泽东的威信,而是要强调中国共产党的独立性,即不再是共产国际的一个分支,也不是苏联党的小兄弟,而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有自己的政治目标的党。有了毛泽东思想这杆大旗,中共就有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放心大胆地走中国独特的革命道路。

毛泽东后来不赞成把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并列,认为毛泽东思想是在马列主义基础上的发展,并不是独树一帜,另搞一套。

建国后编辑毛泽东选集时,《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被作为附录编辑在毛选中,毛主席将决议中提到毛泽东思想的地方都进行了删除,改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

胡乔木推测毛删掉毛泽东的思想的原因是因为苏联对这个提法不感兴趣。在中国党提出毛泽东思想后,苏联党一直不予以承认,在苏联报刊上绝口不提毛泽东思想。公开发表的中共文件和文章中凡是有毛泽东思想的地方都被苏方删除。鉴于中苏友好的大局,毛泽东决定把历史决议中的毛泽东思想提法全部删除,甚至连后来的八大也不再提毛泽东思想。重新提毛泽东思想是在中苏论战之后。

文革中出版的毛选,因为历史决议里有对刘少奇的高度评价而被删除出毛选附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刘少奇恢复名誉,历史决议又重新编入毛选附录中。

 

六、关于重庆谈判

 

有些人援引所谓的苏联档案,说毛去重庆谈判是因为斯大林来了电报。胡乔木认为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并说:在一切事关中国革命前途的大问题上,毛主席从来都是根据我们党的利益、根据中国人民的利益作出决断的。在考虑是否去重庆谈判时,毛在国际上更关注的是美国的态度和反应,而不是苏联的态度和反应,因为美国的动向对中国的影响更为直接。

据师哲回忆,斯大林来电有两封,一封电报的主要内容是,中国不能打内战,要再打内战就会把民族引向灭亡的危险等等。这封电报引起毛的极大不快,甚至很生气。毛主席当时说:“我就不信,人民为了翻身搞斗争,民族就会灭亡?!”第二封电报是两三天后发来的,主要内容是劝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其实在此之前,毛主席就已经下了去重庆的决心,并在8月23日的枣田会议上,向政治局扩大会议的与会人员解释自己的想法,表达了与国民党合作成立联合政府的诚意。毛主席说:“七大时讲的长期迂回曲折,准备最大困难,现在就要实行了。希腊、法国的共产党人得了雅典、巴黎,但政权落在或主要落在别人手里;我们现在在全国范围内大体要走法国的路,即资产阶级领导而有无产阶级参加的政府。中国的局面,联合政府的几种形式,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占相当的时期。我们还是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而不要砍头。这个弯路将使我们党在各方面达到更成熟,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实现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四万万五千万人的中国等于一个欧洲,欧洲现在许多国家还没有胜利或不由共产党完全领导。我们要有所让步,准备最大的困难。从外国得不到帮助,军队可能由谈判缩小,内部出现不一致等等。决定的一点就是我们内部的团结。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敌人就不能压到我们。”

有意思的是,共产党方面非常重视重庆谈判,为两党会谈做了充分准备。然而国民党方面也许是认为毛不敢去重庆,对会谈没有什么认真准备,根本没有准备成熟的提案。每次会谈讨论的方案都是共产党提出的。国民党代表张群私下里也承认:中共提出的办法事先经过党内决议并经公布,而国方事前党内没有任何讨论。也没准备任何方案与中共谈判,甚至连蒋介石的主张也没经党内和政府讨论。

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与毛泽东共会面11次,大都是在公开场合,但几次重要的会谈都是秘密的,有时没有任何其他人在场。

蒋介石喜欢拉个人关系,也重视个人关系。这和毛泽东风格完全不同。据毛主席透露,蒋介石找毛泽东密谈说:只要我们两个人能合作,世界就好办。毛泽东提出土地革命问题。蒋回答说:很好,将来这些事情都给你们办(看来蒋介石也是支持土地革命的)。然后,蒋介石又说:共产党最好不搞军队,如你们专在政治上竞争,你们就可以被接受。毛主席回答说:“完全赞成军队国家化,军队应变为国防军,只为国防服务,不为党派服务,党则全力办政治。”

重庆谈判结束后,蒋介石被毛泽东摸的门清。毛回到延安后说:”我看蒋介石凶得很,又怕事的很。他没有重心----民主或独裁,和或战。最近几个月,我看他没有路线了。只有我们有路线,我们清楚地表示要和平。但他们不能这样讲。”重庆谈判的结果,使蒋介石在政治上陷入被动,最后不得不采用军事手段,挑起内战。

 

七、司徒雷登为何没去成北平

 

一直到建国前,毛泽东都非常重视中美关系。南京解放前夕,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向引起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注意。这就是国民党政府撤往广州时,只有苏联大使馆随同前往,而美国和多数国家使节都留在南京。4月上旬,周恩来派遣黄华随南下工作队赶赴南京,并指示他可以与司徒雷登进行私人接触。4月28日,在中共宣布建交条件之前,毛泽东在给渡江战役总前委的指示中说:“我们认为,如果美国和英国能断绝与国民党的关系,我们可以考虑和他们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五月初,司徒雷登提出与黄华会面的要求。毛主席当即指示黄华,可以与司徒雷登会面,作非正式会谈,以侦查美国政府的动态,并表明我方立场。

6月上旬,司徒雷登又经其秘书傅泾波表示,希望访问北平,与周恩来会面。6月28日,黄华代表周恩来正式答复司徒雷登,同意司徒雷登去北平会面。但美国最高当局很快通知司徒雷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访问北平。结果,中美两国的正式接触一下子被推后了22年。

 

八、抗战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战绩

虽然抗战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从中共七大开始,八路军和新四军及共产党领导的各类武装都统称为解放军。

朱德在《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中有一个共产党抗战战绩数据统计。从1937年9月至1945年3月,人民解放军对敌大小战斗十一万五千余次,击毙和杀伤日伪军九十六万余名,俘虏日伪军二十八万余名,迫使日伪军投诚和反正十万余名。

 

九、胡乔木对毛泽东晚年错误的认识

 

关于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文革的发生,中共党内历来有多种声音,很多意见可以说相互对立的。胡乔木对毛晚年的错误和文革发生的评价相对来说是比较冷静客观,而较少出于个人感情和遭遇。

对于文革的发生,胡乔木认为,不能解释为毛泽东要把别的老同志打倒,纯粹这个目的。他认为毛主席没有理由要把当时中央政治局里,中央委员会里绝大多数同志打倒。这样打倒对毛主席没有任何好处。他说:毛主席在1966年中央一次工作会议上说过,你们都犯了错误,我也不好过。实事求是地说,毛主席在八大以后,他对中国社会主义怎么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思想。这种思想在党内有时可以暂时地表面上得到大多数认可,但实际上多数同志是不赞成的。从一九五八年成都会议上反对资产阶级法权起,就有了这种思想萌芽。一九五八年北戴河会议,毛主席就讲要实行供给制,认为进城后搞工资制没理由。。。。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不应当看做只是出于个人关系,是由于他对刘少奇,周恩来和邓小平的不满引起的。毛泽东的这个想法并不是他独有的,在世界社会主义思潮中就有。这种思想从来就有,现在还有。所以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只有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实现了社会主义。P643-644

胡乔木还提到陈云对评价毛泽东的看法,陈云说:一定要在我们这一代人在的时候,把毛主席的功过讲清楚,一锤子敲定。一点一点讲清楚。这样,党的思想才会统一,人民的思想才会统一。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将来就可能出现赫鲁晓夫,把毛主席真正打倒,不但会把毛主席否定,而且会把我们这些做含混笼统决议的人否定。因此,必须对这个问题讲的很透彻。

胡乔木主张将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区分开,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偏离了毛泽东思想造成的。毛泽东思想不包括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胡乔木认为从1927年到1957年这三十年的胜利的历史,跟毛泽东思想是不可分的。我们现在没有理由丢掉把我们带到胜利道路上的这个精神武器。这三十年用马克思著作,列宁著作和什么共产国际文件都无法代替毛泽东的著作和思想。毛主席这三十年的著作的确灌溉了我们党,确实培养了我们的党,确实把我们党的广大干部带上马列主义列宁主义道路上去。所以这些著作是绝不能丢掉的,这种财富是不能丢的。我们党在困难的条件下达到社会主义的胜利,虽然其他同志也做了贡献,但是,把他们的著作摆在一起一比,比方说,把少奇同志的著作,把恩来同志的著作,跟毛主席的著作摆在一起比,就可以看出来,在少奇和恩来同志的著作里,就缺乏很多东西,这是很难相提并论的。P663-664

从胡乔木在《关于若干历史问题决议》讨论会上关于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谈话中,能够看出当初的争论多么激烈,斗争多么尖锐。党内有相当大一部分高级干部是要搞臭毛泽东,打倒毛泽东,否定毛泽东思想的。我想这些人大概都是文革中身受迫害的老干部吧。后来社会上出现的反毛潮流与党内的这些否定毛泽东的势力有很大关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