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BeautyinAutumn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有关上海人和北京人的笑话...北京日记 三

(2013-11-25 04:50:39) 下一个

听导演说了一则笑话,觉得很好玩,就记了下来。

话说八十年代初,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班77级的大学生们都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

今天名震中外的大导演当年是风度翩翩的北京公子哥,跟着当年上海籍的同班女同学去大上海游玩。

上海的马路上,买花脸雪糕的老太婆正用木块拍打着木制的四方形的箱子吆喝:“雪糕,要伐?”

今天的大导演当年的北京小伙问:老太太在干吗?

上海小师妹回答:“老太太在卖一种只有上海才有的冰激淋。”

皇城根来的小伙子果然派头不凡:“给我三根儿!”说着“啪”地扔了一张十块钱的钞票在老太太买雪糕的木箱子上。

小师妹赶紧拉了拉大师哥的衣袖:“别,你买一根就好!我不吃的。”

大师哥一扬头:我一人吃三根儿!

买雪糕的老太太拿出三根花脸雪糕递过去,北京小伙子大口吃了起来,老太太低下头用上海话咕哝了一句:乡毋宁!

北京帅小伙问小师妹:“她说什么?”

小师妹拉着师哥赶紧跑:“叫你不要买三根的吗!她说你是乡下人呢!”

今天的大导演当年的北京小伙停步,当街激动地大叫:什么?我一下子买她三个冰激淋,我还乡下人?!

 

(不好意思,大导演太有名了,我就不公开他的名字出他的洋相了!)

北京,你让我心痛!...北京日记 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6)
评论
BeautyinAutum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GP2X' 的评论 : 那只能怪你不知道,随嘴就说别人杜撰,其实是你自己信口开河。

引用互动百科:花脸雪糕(又名娃娃头)是外来品,中国最早的花脸雪糕出现在1983年,那是由引进的意大利生产线制作的,当年全国不过几条这样的生产线。以后的几年,各地的冷饮生产厂家都看好这个产品,纷纷引进,花脸雪糕便在全国风靡起来。

链接:http://www.baike.com/wiki/%E8%8A%B1%E8%84%B8%E9%9B%AA%E7%B3%95
GP2X 回复 悄悄话 花脸雪糕是杜撰的,八十年代初上海还没有”娃娃雪糕“,只有白色的雪糕,后来出了外面一层巧克力的”紫雪糕“,”娃娃雪糕“出的最晚,我记得第一次吃是在80年代中后期上海一个食品展览会上,那时外面还没开始卖。我姐当时是光华厂的食品检验员,所有的新品都是先到她办公室的冰箱,那个展览会也是她带我去的。
印象 回复 悄悄话 姐们儿北京人,非常欣赏上海人的精致。
北京西路小学 回复 悄悄话 看了楼下各位的评论,没有一个人能说到点子上,为什么老太太要说大导演是乡下人,赫赫。。。
-- 本人上海小市民
BeautyinAutum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颐和园' 的评论 : 对吧?很多人都吃过上海售货员的亏。
BeautyinAutum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谢天谢地' 的评论 : 上海和北京一样,各有各的魅力。
hxz3140 回复 悄悄话 木上海拧的塞是港币样子,闹搪瓷杠气到酒吧喝洋酒还以为自嘎有爬头
BeautyinAutum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杭州佬4' 的评论 : 杭州人有那么刁钻吗?我一直觉得杭州人都特有艺术气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吗。
BeautyinAutum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郁金香花园' 的评论 : 所以呢,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
BeautyinAutum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西门祝' 的评论 : 哈哈哈,我对上海是有感情滴。
沈成涵 回复 悄悄话 拜托!不要地图炮好不啦!
蔡辰祯 回复 悄悄话 发现北京人真挺意淫的。
AprilMe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颐和园' 的评论 : 你就说是北京的他们就老实了。
沈成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autyinAutumn' 的评论 :
那您啦是:刚波宁?
颐和园 回复 悄悄话 当年俺去上海公干,上海人听俺讲着一口北京话,就问俺,你是东北人?俺一听,先一愣,然后赶紧点头,说是。上海售货员听俺讲“东北话”,都不惜得理俺,令俺觉得俺就是乡下人,呵呵。
谢天谢地 回复 悄悄话 弱弱地问一声:既然上海人这么不好,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涌进上海?以前和现在好像上海的户口都不容易拿。
kebob 回复 悄悄话 此公子如果告诉老太太他是北京来的,老太太立马就瘪了,上海人对北京人本能就低3分,搞不懂为什么?上海人到北京出差总爱评论上海哪里哪里已经超过北京了,北京人听着也不爱做评论,觉得上海人挺怪的。不过上海的精英在北京工作定居的很多,这些人心态比较平和了。
杭州佬4 回复 悄悄话 老上海人,的确看不起外地人,连杭州市的人都被认为是乡下人!
可对他们也未落到好处,直到50年代中期以前,在西湖边碰到自以为是的上海人,问路时,如果不礼帽的问"嗨,到那里怎么走,我们同学大都给他指一相反方向的路"!
其实,抗日战时,老上海人都去四川.其后,上海商人不少是宁波客,中低层是苏北的多,49年后来了更多的山东人,改革开放后更多是外地来的各种人了!. 三代都是上海市的人很少了.现在不少自称上海人的人只会说"半吊子"上海话, 可把上海人的"精明"学会了不少. 我接触的上海人有好感的只十分之一二!
郁金香花园 回复 悄悄话 有个小学同学,他的上海后妈真的对他很好。我们老师打死也不信他后妈是上海人。
西门祝 回复 悄悄话 唉!秋美人,放阿拉上海人一马吧。呵呵。。。
BeautyinAutum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月坛老汉' 的评论 : 这次你说错了,我可不是上海人,我的家乡离上海不近不远,高铁也要一个多钟头呢。:)
康无为 回复 悄悄话 是陈公子歌? 一口气当街吃三根花脸雪糕,是有点土豪的感觉。
月坛老汉 回复 悄悄话 一瞧就是上海人写的。对于上海人,本老汉一贯是“敬”而远之!太“精明”了,“精明”的以为天下人都傻,结果....名声天下扬。记得“乡下人”尤其是北方的“乡下人”流传着一句名言是表扬上海人的话:“你不像上海人啊,太不像了!”。一切尽在不言中。
BeautyinAutum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姚言' 的评论 : 上海人尤其是以前的上海人,对于不说上海话的外地人一概称为乡下人,那个年代,上海人的优越感还是满强的。加上上海人生活讲究精致(不好听的话小家气),当年,全中国只有上海才有半两粮票。人家吃东西来以半两为单位,北京哥儿们却以豪气为荣,一买一大把,还以为特有派头,可看在精致的上海人眼里,却成了土的掉渣的乡下人气。

不过是南北差异罢了,博君一笑。
SUNNE 回复 悄悄话 呵呵,上海人对说北方话的人都称乡下人。文革中更甚,由于物资缺乏,很多外地人到上海会采买服装,北方人到百货店买东西售货员根本不理采。过去的上海的确对全国的贡献很大,大概有一种自豪感。

姚言 回复 悄悄话 你不公开导演名字算了,但你得解释为啥老太太为啥要骂自己的顾客.---上海人难到都这样莫名其妙的无礼吗?是该导演冒犯了老太太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