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BeautyinAutumn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天下父母心...为文轩子女教育集一书写的序

(2013-04-22 07:43:24) 下一个

中国有句老话: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人父母对于子女的殷切希望和爱,是绵绵不尽的,这里的可怜只不过是用之不尽的代名词。

   生活在海外的华人,现在流行的称呼是海一代,指的就是我们这批中国改革开放后出国留学的第一代华人,在远离祖国的异乡读书工作打拼,慢慢地定居下来,结婚生子。岁月如梭,海二代也就是海一代的后代,这些生在异地长在异国的华裔第二代已经开始长大成人,蓦然回首,海一代惊奇地发现:海一代的异乡竟然成了海二代的家乡!

     在抚育第二代在异国他乡成长的过程中,海一代发现,当年与他们的父母之间在成长中的摩擦和争执,现在也存在于他们与他们的下一代当中,但是,更多的是新的摩擦和新的矛盾,这除了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造成的代沟之外,更多的是二种文化之间的冲突,包括传统和现代、中国和西方,在思维、礼教、约束、创新等等方面的不同之处,所有的相异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显示出来,这些生活在海外的父母们,也常常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有时候甚至需要放弃自身的传统的价值观,来接受跟上时代的来自外界的种种,才能与孩子的步调相一致。

   然而,海一代并不希望下一代完全忘记根的文化,不希望海二代成为所谓的香蕉人。所以,很多时候,海一代以中华文化中的精髓来影响海二代。海外的华裔后代大部分小的时候都上过中文学校,他们也用带着口音的稚嫩嗓音读着唐诗宋词,可是,又有多少长大成人的海二代还记得小时候读过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当孩子还尚小的时候,他或她可能没有选择被父母送去父母想让他们去的地方,学中文、学弹钢琴等等,可是随着孩子渐渐地长大,他或她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的思维,他们有可能开始拒绝去学中文,因为他们的同学都不去,平时也没有机会说中文。为什么要学呢?他们还有可能开始为自己与周围环境的不同而对自我的身份认同产生了怀疑,他们会问: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

   最早就提出这个问题的可以追溯到谭恩美写的《喜福会》。这位上个世界五十年代出生在加州旧金山湾区的第二代华裔,1989年发表了小说《喜福会》,不仅对美国文坛冲击大,而且对整个美国主流社会也是大冲击。她这部自传体的小说在母女关系和中美文化上的描述,引起了文学界和美国社会的全面关注,当中文字所表达的一种身份认同其实也是非常明显的,这不仅仅是语言上的不同,也不仅仅是文化和价值观上的不同,而是华裔女性在一个白人社会为主的社会里寻找自己身份的一个成长经历。谭恩美最初对她的祖母和母亲是以一种批评和审视的角度去写的,如很多华裔第二代一样,他们痛恨父母领他们去中文学校,痛恨父母逼他们学钢琴,父母旁若无人的大声说话让敏感的第二代引以为耻……可是若干年后,当谭恩美的父母都已归天,这个当年恨自己长着一张亚洲人的脸的海二代蓦然回归,住在纽约曼汉顿的住宅里招待记者的她,身穿一袭香港师傅做的中式旗袍,端着咖啡,谈着东西方的种种冲突和融合。几十年的岁月,并没能让她完全挣脱身上的中国人的烙印,相反,她可能终于明白她的母亲和外祖母那两代华裔女性所留给她的珍贵之物,也间接地成就了她后来的辉煌,静下心的她可能终于知道她就是那样一个既中又美(或西)的综合人!

   谭恩美之外的另一个海二代, 这里想提到的是刘柏川,他这个生长在郊区的白人富人堆里,讲英文长大的纯真中国血统的男孩,床头放着父亲写的他看不懂的中文文集,在他父母刻意营造的环境中无种族意识的成长,却随着社会阅历的增进,一点点体会到周遭不可避免的种族差异。这位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海二代,父母是来自台湾的外省人,他出生在美国的东部,不仅从小生活在富裕的白人社区里,长大了更是娶了位白种女人为太太,在他写的自传体的书里,他反复强调“ The Accidental Asian ” ,不是海外华人,不是在美华人,更不是美籍华人,而是亚裔更是偶然(性质)生为亚裔美国人!其实他最想说的他就是美国人!可是等他有了自己的孩子,他的白人太太却带着他的孩子去上中文学校,他在电视台里接受采访时,不由自主会把自己放在美国亚裔的立场上代表他们回答问题接受挑衅!一圈走下来,他是不是最终发现刻意营造的几十年的美国人的形象,不经意间就会变回到原形!原来他仍然是亚裔的一员,无论他英文说得多溜,思维多么得美国化,地位到达了怎样的高层,那些根深蒂固的原来不是他想不要就消失的干净的!

   我们这本《教育,还可以》,是海外的海一代和海二代共同书写的一本心得,也许不如谭恩美的《喜福会》那么有文学价值,也不如刘柏川的《偶然生为亚裔》那么充满了成熟的反思,这是我们众多的海一代为人父母的经验之谈,也有海二代在异国他乡成长的点滴记录,这本文集汇集了横跨欧美亚三大洲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中国等十几位作者和他们的孩子的文字,经由桑妮、春阳和百草园三位编辑精心选编成集。 

   读者除了可以读到这些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后代是如何读书接受教育的,更可以从中看到他们对父母根的文化和他们身份认同等方面的思考,之所以取名《教育,还可以》,我想出版社和编辑们想传达一种理念,也就是我们这样教育下一代,它是一种既独特也属正常的可以被借鉴的方式,因为虽然我们所处的地域具有独特性,我们处于两种文化的不断的融合和排斥中,但是父母对孩子的心和爱,在哪里都是相似的。

   希望这本海外华人的教子心得也能给国内的同胞们一些参考和借鉴的作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BeautyinAutum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海阔天空也的评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今年夏天中国的新华书店和海外文轩网站上会有售。谢谢。
海阔天空也 回复 悄悄话 海云,很喜欢你的文章,也很佩服你的育子之道。请问哪里可以买到这本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