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章 点击石柱

  杜鹃花开了

  布谷鸟叫了

  溪流、苍松、佛堂、古洞

  还有女杰的足迹在林海奇峰

  牛背悠闲的牧郎

  含羞带俏的姑娘

  吊脚楼上咂酒香

  白发老娘倚门望

  白云轻轻飘荡

  鹤群悠悠飞翔

  这就是我的故乡

  这是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话说石柱》电视专题片的插曲《我的故乡》(江书辉曲、谭奇云词、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它深情简练地描绘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石柱)的山川、人文和风物的美丽图景。

  石柱位于重庆直辖市东部、长江南岸与武陵山北部交接地带;地处东经107°59'到108°34'、北纬29°39'至30°32'之间;东接湖北省利川市,北与万州区接壤,南邻彭水县,西北连忠县,西南靠丰都县;县境南北长98.3公里,东西宽56.2公里,幅员3 012.5平方公里。

  石柱远古属梁州之南,为巴国腹地。于唐朝武德二年(619)分浦州(今万州)武宁县南界地置南宾县,隶临州(今忠县)。这是石柱地域最早设县的开始。

  南宋建炎三年(1129),高宗南渡之后,为节制武陵山区“九溪十八峒”的叛乱而加强政权统治,在当时的南宾县水车坝(今悦崃镇古城坝)设安抚司,命名石砫安抚司,“石砫”之名首次出现。根据《明史·四川土司》记载:“石砫,以石潼关、砫蒲关而名。”《大清一统志》记载:“石砫以石潼关、砫蒲关而名。”清代乾隆年间的《蜀水经》载:“石砫安抚司,以其地有石潼、砫蒲二关也。”根据清代嘉庆《四川通志·关隘》记载:“石潼关在石砫厅西北六十里石凉伞山,旧置关。”清宣统《石砫厅乡土志》记载:“今厅治西南四十里石凉伞山有石潼关,砫蒲关无考。”可见,古人以石潼关、砫蒲关两关之名表示所管辖区域而名“石砫”。

  明洪武八年(1375)置石砫宣抚司。明洪武十四年(1381)撤南宾县,部分县地并入丰都县,其余县地归土司管辖,隶重庆卫。明朝天启元年(1621)升为石砫宣慰司,隶夔州府(今奉节)。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改土归流,置石砫厅,仍隶夔州府。乾隆二十六年(1761)升为石砫直隶厅,直隶四川省。民国二年(1913)改为石砫县,隶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19日石砫县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隶属四川省。1959年6月,国务院批准石砫县改为石柱县。1983年11月13日,国务院批准成立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988年5月,石柱从涪陵地区划归新成立的黔江地区。1997年3月,石柱随黔江地区脱离四川省,归属新成立的重庆直辖市。2000年5月,石柱直接隶属于重庆市。

  目前,全县辖南宾、西沱、黄水等12个镇,万朝、大歇等20个乡。全县共有32个乡镇、218个村、23个社区居委、1 239个村民小组、112个社区居民小组。县人民政府驻南宾镇。全县人口约52万,除汉族以外,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回族、蒙古族、满族、朝鲜族、布依族和白族等,其中土家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72%。

  石柱山川秀丽、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生态良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石柱属渝东鄂西的巫山——大娄山中山区,县境的七曜山、方斗山东西平行排列,纵贯全境。全县地势呈斜“H”形,并随“两山一原”(七曜山、方斗山和黄水山原)三道分水岭起伏下降。黄水镇大风堡海拔1934米,为全县最高点;西沱镇陶家坝海拔仅119米,为全县最低点。境内地形以中山、低山为主,兼有河谷、山原、丘陵。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让石柱这块美丽的土地温和多雨、四季分明。特殊的地形、独特的气候和勤劳的人民,造就了石柱成为闻名全国的“黄连之乡”、“长毛兔之乡”和“绿色之乡”。

  石柱矿藏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已探明矿产有煤、天然气、铅、锌、铜、铁、铝、金、银、镉、磷、石灰石、大理石、含钾岩石、石英砂岩、金音石、滑石、重晶石、石膏和萤石等20余种。其中,煤炭储量2.2亿多吨,有方斗山烟煤和七曜山无烟煤两大煤田;石灰石品位优良,碳酸钙含量在96%左右,仅方斗山脉储量就近100亿吨;天然气储量168亿立方米,属于鄂西建南气田及渝东气田边缘带;金属矿中的铅锌矿含量高,早在明清时期就已开发,并名扬全国。

  莽莽苍苍的群山,大大小小的河流,层层叠叠的绿树,承载着石柱数千年的文明史。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土家人在此孕育创新了“自加压力,求实开拓,团结苦干,争创一流”的石柱精神。正是在“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奋斗过程中,石柱人绘就了一片蔚蓝的天空。

  这是一片美丽的土地:方斗山、七曜山交相生辉,大风堡原始森林亘古未伐;“中国一号水杉母树”高大挺拔,周恩来总理曾将此树采摘的种子赠送给朝鲜金日成主席,并成为两国人民的友谊树;全县森林覆盖率43.4%,造就了土家山寨堆绿砌玉、蓝天碧水的良好生态家园;县城玉带河的小桥流水,滨河公园的人流、鲜花、绿树、吊桥、水车和吊脚楼相映成趣,它们将“重庆市市级山水园林城市”石柱县城装扮得楚楚动人。如今,县城正向市级卫生城市、市级文明城市迈进。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按照县委、县政府“打基础,重基层,促发展”;“山上烟连药林,山下桑果兔猪,山上山下粮经安天下”和“六三一强”的发展思路,一个以“绿色为本、特色为体”的发展链正在延伸:占全国产量60%、世界销量40%的黄连原产地让“黄连之乡”的美名享誉海内外;占地16万亩的新兴“辣椒基地”凸现川、渝、鄂三省(市)高地,小小的辣椒火红了石柱;全县存栏250万只长毛兔,成为全国最大的“长毛兔生产基地”,为此,石柱赢得了“长毛兔之乡”的美誉;这里还是享誉全国的无污染、无公害的天然“莼菜基地”;还享有“科技烤烟基地”和“畜产品基地”的殊荣。

  这是一片开放的土地:随着沪蓉高速公路石柱段、沪蓉高速铁路渝利段的开工兴建,重庆龙泰集团在龙河流域的梯级开发全县区位优势即将得到实质性改善;石柱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特色工业千帆竞发,古老的巴人故地不再沉睡,开放的石柱正笑迎天下宾客。

  这是一片文明的土地:千百年来,石柱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创造了丰富而灿烂的土(家)汉文化。这里遗留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西沱云梯街的秦砖汉瓦;这里延续了银杏堂、三教寺等名寺古刹的晨钟暮鼓;这里积淀了数百年的土司文明,女杰秦良玉的沙场身影和传奇故事至今流芳;这里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柱土家族“啰儿调”,它被民俗学家称为古代风靡三峡地区“下里巴人”的“竹枝词”的继承与创新。一曲“啰儿调”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将土家族人的豪迈情怀抒发到极致;这里还遗存了浓郁淳朴的哭嫁、打绕棺、土戏表演和赶庙会等原生态的土家民俗。

  石柱正在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蕴相结合,以绿色生态、历史文化和土家风情为依托,做绿色旅游和人文旅游的大文章。

  方斗腾越,七曜巍巍,龙河欢唱,南宾增辉。随着西部开发、库区移民、重庆直辖和新农村建设等机遇的持续推进,将石柱建设成为“三峡库区绿色生态经济强县”和“武陵地区特色旅游文化大县”的宏伟蓝图正逐步呈现在世人面前。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