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三章 收藏

  天下收藏无高低贵贱,只一个爱好甚至一份闲情足矣。收藏无非一种“类聚”的行为,不知道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又为什么从小就有这么“一口”?现在听到的多是收藏古董陶瓷名人字画珍石玉器木雕古籍善本,更有收藏黄金的;当然也有收集邮票、小人书、连环画、酒瓶等等的,想必和人这样的动物本性有着一层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我小时候收藏的东西一般都是小东西。

  严格地说我的收藏一共有六类。

  首先是“火花”,就是火柴(那个时候大家仍旧习惯叫做“洋火”)盒上面的那张纸,我们把这种“火花”叫做“火柴皮”。后来的火柴盒有用较软的硬纸做的,整个火柴盒也叫做“火花”,我们把这种“火花”叫做“火柴壳”——这就算是我们“收藏圈”的术语。“火柴皮”要从火柴盒上取下来一般是把整个火柴盒浸在水里,一顿饭的功夫就脱落下来,捞起来放在玻璃板上,或者贴在窗玻璃上,风干以后就可以夹在书里,成为一件“藏品”;“火柴壳”比较简单,只要直接用手展开来夹在书里收藏。那时候几乎天天停电,每天都要点煤油灯或者蜡烛,费火柴,所以火柴盒到处都是——但是,到处都是“安庆”火柴。也就是说:尽管火柴很多,要想收集不同的“火柴皮”却很难。满眼的火柴盒,却只有“安庆”、“红双喜”、“黄山”等几种“火柴皮”——那是一个单调的时代。爱好收藏的人眼睛总是在寻找,除了寻找其他图案的“火柴皮”之外,一旦看到一盒崭新的火柴其实也不会放过——想办法用一只旧的火柴盒把这盒新的火柴装进去,空出新的火柴盒来,放进水里浸泡,取出的是一张崭新的“安庆”火花。所以那个时候夹在书本里崭新的火花基本上都是那个时代最常见的火柴。我收藏的“火花”其实也很丰富——有松鼠系列、有《水浒传》人物系列、有仙鹤系列、还有《毛主席诗词》系列。当时觉得最珍贵的是一些外国的火柴盒,主要是难弄到手,物以稀为贵。实际上现在想来都很珍贵,包括“安庆”。

  其次我收藏的是“印子”——实际上属于剪纸的一种。比如一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就很珍贵。从高年级的同学那里求来,用印泥印一张(印在作业纸上),然后赶紧回到家里趴在玻璃板上用刻刀刻出来,面条般宽窄的线条,大片的镂空,鲁提辖怒目圆睁清晰可辨,浓密的胡须也丝丝缕缕,类似这样的“高级印子”是在当时不可多得的,没有关系连转印都是不可能。刻印子,当时不觉得是艺术,只觉得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技术。想当初,大人并不赞成孩子们迷恋刻印子,所有和读教科书以外的活动都被视为会影响学习的行为。记得有一年放暑假,装作睡午觉的样子,等大人上下午班起身,估计还没有走出院门就翻身离开竹床,把藏起来的印子拿出来刻——刻刀是一把断掉的钢锯条改造的,刀口磨得很锋利,刀柄缠上细麻绳卷上胶布,特别好使;玻璃是一块可以藏在书本里面大小的方片玻璃,印子五花八门。我收藏的印子里面可以分为古典人物、英雄人物、动物、兵器、格言语录、花鸟等几种,数量有好几百张。现在也很诧异,这些印子最初是由谁而来?另外还有一个困惑就是:最初那张原始的印子和我手上的印子经过了无数次的转印,是不是已经面目全非了呢?有个朋友曾经说起过,说他得到一张印子,转印给他的人说是“刘胡兰”,但是他怎么看都觉得是一个翻转的“大白菜”。所以我甚至由此联想当初那张“刘胡兰”是不是有可能转印到一个人手上却成了“黄继光”也未必。还有一些印子虽然并不是“面目全非”,但是线条粗细不均,人物面目浑浊,想必也是重复转印过程中因刻印技术的关系而走了型吧。不过正因为我们那个时候并不以为这也算艺术,而仅仅是沉浸在刻印子的乐趣中,所以不在乎的东西很多很多。

  还收藏“糖纸”。其中比较珍贵的是“玻璃糖纸”。糖纸主要来自“低级糖”——“低级糖”实际上就是“硬糖”,比如话梅糖、菠萝糖、冬瓜糖、桔子糖这类的水果糖;“低级糖”是相对于“高级糖”而言的,“高级糖”是指“软糖”,比如:“大白兔”奶糖、牛扎花生糖。普通糖纸是纸质的,上面印有图案和花纹,一般的糖纸都打过腊,也有没有打过腊的,没有打过腊的糖纸如果是卷“高级糖”的时候里面还有一张细薄的“糖衣”,先裹着糖,然后再包上糖纸——毛主席讽刺美国佬的时候用的“糖衣炮弹”中的“糖衣”二字,就是借代了这个裹软糖的“糖衣”。比较珍贵的“玻璃糖纸”是透明塑料纸制成的,有的是透明的塑料纸上印上乳白碧绿鲜红等等图案或者文字的;有的就是有色的塑料纸,其中深蓝鹅黄浅绿分红各式各样,可以拿来贴在眼睛上看天上的太阳,蓝天白云跟着变了色彩,是一种异样的乐趣。那个时候过年,凭着副食品票在“红鼻公店”副食品商店称回来2斤“低级糖”和4两“高级糖”装盘待客——从这个比例里面我们可以知道那时候的“高级糖”是很金贵的。我们收集这些糖的糖纸,来拜年的亲戚朋友的孩子第一件事情也是在果盘里寻找他要收藏的糖纸;反过来我们跟着大人去亲戚朋友家拜年时,也是一样,遇见自己没有的糖纸,就把那些糖一个一个分别挑出来藏在口袋里,然后再去和同龄的孩子点鞭炮放礼花……现在收集糖纸的人应该说鲜有听闻,并且现在商店里的糖果包装都很精美,五颜六色地装在一个个都密封在小袋袋里,撕裂开来随便乱扔在地上,既不环保也无法收藏。那个年代一张“玻璃糖纸”可以换到四五张普通糖纸,应该这样说:那个时候要用四五张普通糖纸才能换到一张自己想要的“玻璃糖纸”——所以你的收藏里面“玻璃糖纸”的数量和种类的多少决定了你的收藏的级别和品位,现在想来也算是一件希奇的事情。

  类似于收藏糖纸的是收藏香烟盒。因为家里没有人抽烟,所以收藏香烟盒不如邻家小孩来的及时和便捷。要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去捡——学校放假的时候甚至“专门”上街捡香烟盒,约上三两个同龄且都收藏香烟盒的的孩子一起,去副食品店、菜市场、电影院门口……火眼晶晶地找,往往要走过好几个街区,从烟圆里走到南门头甚至走到人民广场马鞍山樊家井直到火车站……那个时候比较常见的是“大刀”、“大前门”、“凤凰”、“劳动”牌的香烟盒,便宜的香烟一般香烟盒都是一张软纸比较粗糙,只有贵的香烟的香烟盒比如“凤凰”牌香烟盒像是另外覆了膜,特光洁——是收藏香烟盒中的珍品。那个年代抽烟的上厕所用香烟盒作擦P股的纸,所以抽烟的人不是所有人抽完里面的香烟都会把香烟盒扔掉的,我们去捡,只能捡到那些忘记把香烟盒“活用”为手纸的那一部分人扔掉的香烟盒。藏品的来源少了,收藏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还有一种收藏史“画片”。这种画片和收集“火柴盒”、“糖纸”、“香烟盒”完全不一样,不知道是谁动了脑筋,把《水浒》108将,还有《三国演义》、《封神榜》、《杨家将》、《岳飞传》、《西游记》、《三侠五义》、《红楼梦》等里面的人物都分别印刷在一张灰黑的硬纸卡上,放在校门口卖钱,整版的一张要卖一角二分钱,还未必是水浒英雄人物全套,比火柴皮还小的人物画片,印刷技术很烂,但是各位英雄人物的装束和兵器还是能分辨得出来,吸引的孩子们狂热收藏,为了换全一套水浒英雄的画片,整个学年都要留着心眼掌握信息。我那些用牛皮筋儿扎着的画片至今都没有能收集齐全108将——现在想来,那时候的商家是不是和现在的商家一样“刁滑”?原本就没有把108位英雄的模样都印在画片上,你怎么收集?——这一点可以以实际例证验明正身:原本不属于108将的“白衣秀士王伦”竟然有独立的画片,一定有问题,可以肯定当时的商家根本就是拼凑了108个图像“骗”我们。不过即使如此,收藏画片这件事情今天想起还是余味无穷的。一点不亚于现在的孩子们要求大人们花钱买全“变形金刚”的执著。

  上述五种是那个时代绝大多数孩子的共同收藏爱好。收集毛主席像章就显得要寂寞很多。因为这个“群”很小,一般埋头收藏却很少有交换。收集毛主席像章和邮票更贴近个人爱好,和那个时代的孩子们“普遍追求”有很大距离。那个时候每个人胸前都带一个毛主席像章——大人们佩戴的像章是工厂统一发的;孩子们佩戴的像章是学校统一发的——铝制,三面红旗、慈祥的毛主席头像,后面是海水和太阳,阳光用线条体现出来,金光闪闪。大人们把毛主席像章佩戴在上衣口袋的那支钢笔套边;孩子们把毛主席像章佩戴扎红领巾旁,都朝气蓬勃的样子……我从小就喜欢毛主席,也崇拜毛主席,不仅身上要佩戴一枚毛主席像章,还收集各式各样的毛主席像章——那个时候我们那里比较多的是瓷质像章,这大概和我们那里是瓷质毛主席像章的生产基地有关。除了毛主席像章还有毛主席语录牌,甚至还有毛主席和林彪“副统帅”的双人像章……都用一个小木盒装着,每层都铺一块布,格外珍惜。后来无数次的搬迁导致这个小木盒的遗失,心中有一种痛。

  收集邮票不算是我的爱好,那是因为一本由相册改成的集邮册,从父亲手里转到二哥手上,经常看到二哥整理和翻看,所以也留心邮票,偶尔收到一张或者两三张暂时自己收藏着,然后转给二哥,这应该属于“代理收藏”,最喜欢那本集邮册里的“齐白石国画”的那一套,邮票因为是从父亲手上传给二哥的,所以记得里面有很多文化大革命以前发行的邮票,应该比较珍贵。后来在二哥的影响下,自己也有一本集邮册,很小,专门收集他重复的邮票,因为“心”不在上面,所以始终没有形成什么“气候”。

  现在我似乎还保留着那个时候喜爱收藏的爱好,但是在心灵的一角却是挪不出那一份“闲情”,更没有什么东西能“显摆”,所以也说不出更多的话语来……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