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法门寺地宫——皇家法地,莲花净土

  发现地点:西安扶风县法门镇

  发现及发掘时间:1981年发现,1987年进行发掘

  距今年代:2000多年

  代表性国宝:佛指真身、迎真身锡杖等

  考古地位:为研究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提供了

  实物依据

  1981年,肆虐的风雨不断浸淫着西安扶风县法门镇这座古塔——法门寺。终于随着一声巨响,法门寺塔崩塌了。塔中佛像纷纷跌落,经卷四处飘散。

  后来,考古工作者在拆除崩塌残塔的过程中,又清理出许多佛教文物。1987年2月,考古人员开始对法门寺塔基进行发掘。4月2日清理塔基时,人们在距地表一米左右的地方,发现了一条裂缝,由裂缝中窥视下去,但见金光一片,神秘、壮观。

  考古人员知道,一个伟大的考古发现即将诞生了。他们抑制住激动的心情,迅速掩埋好洞口,然后按照科学的程序,在塔基的正南面找到了进入地宫的通道。

  在通道中的19级青石台阶后,显露出一道石门,石门上刻着神秘的符号。

  取掉石门的大锁,就进入了地宫。

  法门寺位于塔基的正下方,平面呈“甲”字形。地宫的结构非常复杂:经过21级踏步漫道,下到一个方形平台之上,再经右后甬道,才可进入地宫前室。然后便是中室、后室、后室秘龛,每室的门上都有一把大铁锁。

  法门寺位于西安西边120公里的扶风县法门镇,关于它的最早记录是在公元5世纪的北魏时代。但关于法门寺还有很多民间传说,这要从佛教传入中国的初期说起。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曾是古印度的一位王子,29岁时他舍弃奢华的生活出家修行,在一棵菩提树下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创立了佛教,被尊为佛祖。

  公元前486年,释迦牟尼圆寂,他的弟子含着眼泪用香木焚烧了他的遗体。待大火熄灭,他们在灰烬中惊奇地发现了许多圆珠一样的结晶体,还有一些未烧尽的遗骨,弟子们将这些称作“舍利”,并将其视为佛门圣物。古印度还修建了多处佛塔以珍藏佛祖“舍利”。

  公元前261年,古印度摩揭陀国孔誉王朝的阿育王统一了部族纷争的印度。晚年时,他皈依佛门。为了传播佛教,阿育王将佛祖留下的舍利收集起来并重新分成若干份,然后送往世界各地建塔供奉。我国东汉灵帝时期,这些舍利的一部分传到了中国,据说,当时扶风上空顿时佛光笼罩,灵帝遂命工匠在此营建地宫秘藏佛骨,于是就有了法门寺地宫。

  到了强盛的唐王朝时期,佛教文化空前繁荣。佛祖舍利被视为护国之宝,法门寺成了皇家供佛祈福的场所。此时法门寺寺院庞大壮观,僧侣众多,发展到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但后来的武宗皇帝不喜佛教,他曾下令灭佛,并粉碎佛骨。法门寺僧侣将真身舍利藏匿于地宫秘处,设法保护,但寺院还是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此后,佛宝又屡遇险境,都转危为安。公元874年,地宫之门被一把巨大的铁锁锁住,这一锁就是一千多年。每道室门均精雕细刻,纹饰生动,彩绘鲜艳,展现出不凡的皇家气韵。地宫基石都做成了象征佛教的仰莲瓣形;踏步漫道、平台、秘龛的地面均由方砖铺成;甬道、前、中、后室则由汉白玉和青石构筑;宫室内壁竟然全是黑色,给人神秘莫测之感。

  地宫中的文物珍品主要分布在前室、中室和后室,以后室数量最多,令人目不暇接。全部文物计有金银器121件(组),铜器8件,琉璃20件,瓷器16件,石刻11件,铁器16件,漆木器、杂器19件,珠宝玉器约400件(粒),丝织品百余件。其中就有传说中的佛指舍利。

  佛指舍利共四枚。第一枚发现于地宫后室的八重宝函(其质地三金、三银、一石、一木)中,白玉质、圆柱形、中空,高约4厘米。《集神州三宝感通录》中记,唐高宗皇后“为舍利造金棺银椁,数有九重,雕镂穷奇”。在中国古代,只有皇帝才实行九重棺椁的埋葬制度,而佛指也享受了天子的待遇。第二枚佛指发现于中室的汉白玉灵帐中,依次为银棺、铁函、灵帐,佛指就放在银棺里,有三重。第三枚佛指藏在后室地底下的秘龛里,有五重宝函。第四枚于前室的阿育王塔中发现三重。

  经过鉴定,只有第三枚佛指是佛祖的真身舍利,其他三枚均是真身的替代品,是为保护真身舍利的安全而设的。所谓真身舍利,是指佛涅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又称作灵骨。这种灵骨是佛的象征,“击之不坏,焚之不焦”。唐代诸帝中唐懿宗是最信佛的,佛指迎入长安城时,他曾“亲自顶礼,泣下沾臆”,丝毫不顾天子风范。这个笃信佛教的皇帝认为,开启地宫,恭迎佛指,能“岁丰人泰”、“岁谷稔而兵戈息”。虽然之后几十年的时间,唐朝就灭亡了,但是,唐代留下的佛指舍利却成为佛教界的一大幸事。

  地宫发现了三支锡杖,锡杖是和尚远行时的用具,起初和尚敲施主的门要求布施时是用拳头敲打,经常引起施主的不快,后来改用锡杖,到施主门前摇晃锡杖,杖头重环相叩有声,以此提醒施主开门施惠。发现的三支锡杖中就包括“世界锡杖之王”——鎏金迎真身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杖。整个锡杖长1.96米、重2.39公斤,杖身中空,通体衬以蔓草、团花纹饰,还錾刻圆觉十二僧。杖首用银丝盘曲两个桃形轮,每股各挂三环。轮顶有莲花座,座上托着一枚智慧珠。十二环表示佛界十二因缘;四股三重,表示能念如来佛意法。这是佛教的最高境界。在佛教界,锡杖当然还有特殊的意义,代表着智明、醒悟和五欲疏断。

  唐代时,喝茶之风盛行,就连修佛之人也经常饮茶,所以,茶具必不可少。法门寺地宫中发现的121件晚唐懿、僖宗时期的金银器中就有一套完整的茶具,包括茶盒、茶罗、茶碾子、茶笼子、盐台、风炉等,这些器物多为皇家礼佛时的供奉品,有些器物刻有“文思院”铭文,文思院是专为皇族生产金银、玉石等器类的作坊。有些是前所未见的器形,这使得今人对唐代的饮茶风俗有了更多的了解。

  唐朝人不仅爱喝茶,对茶道也很有研究。那个时代用的是茶饼,因此,需要用茶碾子将之碾成茶末。法门寺地宫发现的鎏金银流云纹茶碾子,由碾槽、碾座、碾轴等部分构成,碾轴可以在碾槽中滑动。碾出的茶末,还需要用茶罗筛过,茶罗的好坏也很关键,罗眼太粗太细都不好。筛出来的茶末要用风炉来煮,风炉下用木炭熏烤。茶水煮沸后,先倒入点茶器中,然后再入杯。喝茶时,唐代的人们还习惯加盐、椒等物,这种茶被称为盐茶。还有储存茶饼的圆柱形茶炉子和储存茶末的茶盒,其工艺也很精巧。

  唐朝是我国古代最繁荣的一个时期,当时的大唐王朝疆域辽阔,国力雄厚,对外交流也非常广泛、频繁。久负盛名的丝绸之路,曾经东起西安,西至地中海沿岸,就连欧洲也被囊括在这个庞大的经济交流圈内。法门寺地宫中出土的丝织物就有800余件,可以称得上是唐代的丝绸宝库。其中,最为珍贵的是织金锦和蹙金绣。织金锦是用平均直径0.1毫米的金丝在丝织品上编织花纹,而蹙金绣则是先用较粗的金线编成花纹,然后再固定在绣品上,强调了花纹的立体感。这些织物并非为平常制衣所用,而是拿来供佛的。但是,由于保存不好,很多丝织物粘在一起难以揭取。法门寺地宫中仅发现了5件完好的大红罗地蹙金绣。

  作为皇家佛寺圣地,地宫中的文物瑰宝还有很多,可以用叹为观止来形容。但是,这一切的高贵与奢华都只是为了供奉举世无双的佛指舍利,那些象征着权威与尊严的珍宝重器,在一朵朵莲花的映衬下,都变得无比纯净,让我们只看到信仰的魅力和虔诚的光芒。

  我国四大佛教圣地

  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为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

  其中海拔3000米、方圆500余里的五台山为中国佛教第一圣地。自汉唐以来,五台山就一直是中国的佛教中心,被国内外佛教界公认为文殊菩萨的应化道场,鼎盛时期寺院达300余座。目前,五台山仅余台内寺庙39座,台外寺庙8座。但经过不断修整,寺院更加富丽堂皇、雄伟庄严,且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举世称绝。

  峨眉山最高峰海拔3099米,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峨眉山,至今已有2000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峨眉山共有僧尼约300人,寺庙近30座,其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地质地貌都著称于世,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

  九华山主峰海拔1342米,方圆120平方公里,现有寺庙80余座,僧尼300余人,以“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的双重桂冠而闻名于海内外。

  普陀山则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约12.5平方公里,最盛时有82座寺庵、128处茅棚,僧尼达4000余人。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