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22、《现代的困惑》解读及批判

  现代派艺术家C正在家染翰挥毫,一阵悦耳的门铃声使他停下笔。C打开门一看,著名青年艺术批评家Z立在门口。霎那间。C心中泛起一股强烈的冲动。他明白,一个论评他新作及梳理理论脉线的机会来了。

  C:老兄,您来得正是时候,这几天我的直觉系统的触角伸向阁下的寓所。你猜,我真能感觉到你在吃喝拉撒睡吗?

  Z:我明白,你今天之所以用这些无比亲密的语言来招待我,想必又有新的大作生产吧!在这个时候你找个假设敌来论证一下它的可行性是可以理解的。

  C:嗬!你这家伙太厉害了。我们不要把问题功利化好吗?要知道无论再富有生命的感情若在理性的显微镜下也会索然无味!——唉!其实我又何以能避免呢?这也许便是现代人的通病,人们一方面真挚地呼唤感情的来临,另一方面却又不自觉地在现代理性的利器下锻切,这本身便是一个悖论,一个自我无法走出的怪圈。

  Z:的确如此!

  C:我想还是中世纪的禅学家们生活的愉快,他们悠然地荷锄走在田梗上,看着路旁篱边生长着一株野花,充满天真地静静观照,空明无滞地反悟生命。的确,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境界啊!

  Z:现实告诉我们,对此憧憬的结果,得到的只是海市蜃楼般的美丽迷幻而已。

  C:好了,我想还是请你看一下拙作《现代的困惑》吧!这可是一部摄影小说,啊!你也许会奇怪我怎么会摆弄起相机来了呢?

  Z:这有什么值得得意的呢?能摆弄相机并不能证明你有什么特异功能。若是需要或可能,我也许会操弄原子弹;媒介不重要,我看的是思想、意识和语言的使用。

  C把一个精致的框子拿过来。Z看到框内色版上参差错落地布局着十几幅大小不一的彩片,Z看着看着,眼光像被磁石吸住一样,他时而远看,时而近观。他的手捂着脸,眼睛放出幽幽的光长久地注视着。

  C在一旁紧张地注视着Z的脸。他明白,Z每一句话对自己来说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种震慑力并不仅来自他是一位全才评论家的名头,更主要的是他那闪着理性寒光的解剖刀。

  Z(终于站起来了,深深地看了C一眼):你的确让我吃了一惊,你知道你的作品对我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吗?当然我并不是说你的作品有多么了不起,而是在这部充满缺陷的作品中,竟使我又补充了拙文《艺术是什么》……

  C:“噢!”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拙作对于阁下如此启示,荣幸之至。”

  Z:“这其实也没什么,我还要在尊作上面划几刀的。”

  你不过遵循了这样一个思路:你的本意在于弘扬你的“现成品”,推销你的现代意识。但是,这些所谓现代意识已像过了时的时装一样,没人买账了,你想办法推销出去,但是渠道却曲折了。于是你想出了以《现代的困惑》为题进行创作。说起来这么巧,你不是想找一个更适合现代派画家的主角形象吗?我听说为此你花费了大量的气力未能如愿。其实,我以为你来写最为合适——怎样,我讲得对吗?

  C:“这好像一个人被一位富有魅力的女性用无限崇拜的眼光看了一眼而手舞足蹈。而事后又知有意而为之,被人导演毕竟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好,你说下去。”

  Z:“在你这几幅作品中——虽然我讲了一些过于苛刻的话——这是针对你的动机而言。但我仍觉得值得解读一下。”

  C高兴起来,因为他知道得到这位评论家青睐的意义。

  Z:“不过我先声明,我的解读是非欣赏的,而是作为一个批评家真切地进入。”

  C:“能得到阁下理论上的把握,兄弟我不能草率。”

  Z:“我觉得有价值的有这么几幅。《我们的世界与图腾》中,也真难为你能找到这样一个地方,圆形的拱门作为图腾物的头部,伸张的手掌又幻化出两个人形。演员端坐其中,这即是两只有形的手,又是无形的手,这便是命运,我若不坐在命运的身上,便会落入命运的掌握之中,并随时有被捏碎的可能。这即是一个现代人的世界,又是一个现代人的图腾。我以为此幅作品构出的意义在于摆脱了那种肤浅的理解原始与现代的图腾(如有的人坐在八卦之中)看起来如同武打片中镜头那样滑稽。喂!你以为我的解读如何?”

  C:“看起来再超脱的艺术家也有不能免俗的时候,我没有听说一个现代批评家要看画家的眼色去行事的。”

  Z:“哈哈。稍不注意被你这家伙抓住尾巴,我问的是一个理论对话者,而不是一个作为艺术家的你。”

  C:“诡辩。”

  Z:“我再说下去。”

  原始的艺术之所以在现代仍具有意义——这我们可以在大量的现代派作品及摄影中看出来。运用古老的道具通过对比现代玩弄出新的把戏。我觉得真正挖掘原始的东西不应仅停留在对比上,如一个鲜亮的女孩同一个古老的石狮。一个时髦少女同一个干瘪的老头……这样,在打破旧的僵化同时,往往又落入了新的程式窠臼。在对比运用上同样如此。要用主体意识去统导,而不要因为手法而产生念头。

  原始人眼中对材料的选择和利用去造型并不像我们现在这样明确。他们首先对自然充满了敏感的灵性幻觉和真挚的生命体验。正如一位非洲木雕师所说的那样:他在雕刻人像时,并没有造型意识,他只觉得生命存在于木头之中,他所做的工作只是把它挖出来,我为这句话是对那些貌似前卫的艺术家一个最好的批判。当然,这种感觉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方面要具有对艺术敏锐的直觉素质,另一方面还要深刻地理解什么是原始与现代。

  在你的作品中我看到已有不少程度的摆脱,在创作中怎样去做你比我更清楚,在《罗马精神》作品中似乎你已先验地批判了我刚才指出的现象。

  用试图在脸上抹上白粉便可以冒充罗马雕像,以表面的模拟来代替内在的精神,这种现象在现实艺术创作中屡见不鲜,仅是花样翻新,改头换面便可以成为一个时髦的艺术家。这种恶性膨胀对于艺术的影响是致命的。它将会导致精神的堕落和灵性的沦丧。

  《无法组合的打破》用一双少女的手高举着一只被打破的古老花瓶,这个寓意是极有意思的。它使我想起那幅欧洲名画《打破的水罐》,这只能说你受他的启迪而摆脱模拟。在这里你已具备了自己的比值。珍贵的东西一旦打破再复原是不可能的,而少女还在无限忧伤中试图拼合,这种现象警告艺术要面向未来,不要时时回头顾盼,去徒劳地粘合传统。

  《焦虑的空间》亦向现代人提出一个逼迫自我缔造空间的问题。用黑色的布扎住人,人在其中向外诉诸于山形般的起伏,但我觉得似乎还缺少点激烈扭动的痕迹。动态的匮乏使这件作品失去了更强烈的冲突感。不过在大面积内黑色中簇拥着一个白色的古老木偶俑人,倒是令人玩味再三的。

  《由个半球文化对话》、《生存的互补》得力于材料的独特性是比较明显的。这里材料便是演员,它在阁下的导演下已具备了表演的功能。至于《青春的阴影》、《现代窗花与少女》等虽然也意味隽永,但同上面几件相比,批判性要稍微弱些……

  喂!C兄,您以为我的解读怎样呢?我想寻求一个观者来对话,而不是艺术家的你。

  C:“我不能不承认,作为作者的我创作起初并没有这么多丰富的念头。作为一个观者的立场我无法成立,作者身份的限定使我难以超脱。我由衷地钦佩作为具有独立主体性格批评家的敏锐的直觉与冷静的理性。”

  Z:“得到你的恭维并不能使我高兴,因为我的解读还没有完成,这也并不意味着会改变我对你意识上的批判初衷。”

  在我看来,尊作从整体上是采取了“罗列——穿引”的结构法则。这是一种潜逻辑式内在制约在起作用。这个结构说来异常古老,但在您运用起来又显得非常现代而新颖。

  说他古老,因为中国古代的艺术家们早已运用过。相传祝枝山曾为沈周的画题过这样一首词“南边一棵树,北边一棵树,东边一棵树,西边一棵树,系不住情人舟”元代小令中亦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前面的词语若单独看,仅仅是平淡无奇的堆砌而已,是一团混沌,一旦长出后面的诗眼,则顿时灵光焕发。

  “你作品中前面十幅毫无联系,若无后面的四幅,便仅只是摄影而非小说,你承认吗?”

  C:“的确如此!”

  Z:“但是,你一旦把后面的四幅续上,则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摄影小说。”

  可是,令我不解的是,你在前十件作品中搞出了具有相当深度的内容,却在后四幅中予以了否定。我想你是不是为了通合某种思潮——似乎大家目前对现代派不甚感兴趣了,你便用一个便盆去打倒它——事实上并没有打倒。

  C:这里我插一句,现代艺术在未来发展上并不是无限乐观的,这恐怕你也无法否认。我坦然地承认我用某种投机的迎合进行推销——这你已看出来了。但是,你以为“困惑”对于一般艺术家来说不存在吗?

  Z:“困惑当然存在,但决不是这种浅层次的。杜桑的小便器在展览厅中只有针对传统的艺术品才有意义,事实上大家也并没有在承认杜桑价值的时候去抢购所有的小便器,这里承认的是一种“观念”而不仅是材料,材料也只有在特定场合被赋予了观念才产生意义。而一个学生用一个旧的小便器便把这个现代派画家打倒,我想这位老兄的现代意识支柱太脆弱了,甚至是一个伪现代派。”

  C:“作为一个理论家,你当然可以这样超脱地指手画脚,但对一个艺术家这样要求是否太苛刻了。”

  Z:“我想并不苛刻。作为一个艺术家能够有能力构思出这样的作品本身,已证明他已踏上现代艺术理论舞台的台阶,事实上我想你心里十分明白该怎样去做。你刚才不过以我为假设敌来为你的思想成立锻炼一下而已。是不是这样呢?”

  C:“说得这样明白,真让人不好意思。”

  Z:“哈哈哈……”

  说实在的,从你作品中我感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动态地把握和认识艺术的本质问题。这是我应当感谢你对我的启示,它的前提建立在你狡猾地把现代波普艺术带到摄影小说之中,而且不动声色。我将在对艺术本体研究的系列论文里将“动态观”予以展开。

  摄影受益于美术也许从它的诞生之日起便注定了这种仆从的命运吧!早期它亦步亦趋于古典油画的光色造型、构图取景;之后又步印象派、抽象派之后尘,发展至今仍与美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同样利用摄影来进行创造,像波普、达达等。

  然而,摄影与美术近缘是它先天注定的,但在创作中趋向同化的走向我以为不应成为摄影的唯一出路。摄影独特的布光、暗房技术、色调肌理的现代形式感在摄影小说中是值得大大挥发的。

  C:“您说得的确很有意义,能不能谈谈你对摄制小说可能走向的高见呢?”

  Z:“摄影小说不过是在大的艺术发展融合中的一个小小杂拌而已。我们既没有理由让这个弱小的身躯过多地承担理性的负荷,亦没有必要搞简单的表面嫁接。在它的左边是小说,右边是摄影,前面是连环画,后面是电影。它俯首皆是养料,却又处处是陷阱;左右逢源却又步履维艰。因为是摄影小说可以无意地吸收各种养分,同样因为是摄影小说,便要摆脱掉边缘艺术的纠缠。作为摄影小说固然具备一定的接受优势,但如何提高其艺术层次却是一个艺术战略问题。”

  我先讲一下它的接收优势:

  摄影小说的兴起与大众文化心理重心的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当代纪实小说的勃兴可以证明这一点。其原因我想不外乎是人们在过多接受了那些经过艺术家矫饰的虚假形象之后而产生了抗逆心理。真实的、有血肉的形象较之那些经过异化扭曲的灵魂使观众看来更亲切些。

  但是,毋庸否认,在这部分摄影小说中,迎合一般大众口味而不是本着艺术思考和提高的愿望,以明艳无比的形象吸引低格调的眼光而粗制滥造者亦不在少数。

  面向大众不应误解为是迎合,特别是目前艺术层次普遍尚低的今天……

  应当把摄影小说视为是在小说、摄影、美术、演剧等夹缝中生长出来的一株灵芝。它与诸艺术形式之间联系而又区别存在特性。我以为一个人身兼编、导、摄更能利于高层次把握其艺术性。

  C:“慢!您以为演剧意识在拙作中体现得怎样呢?”

  Z:“噢?这我没有注意。见鬼!这怎么可能忽略掉呢?”

  C:这就对了。理论的探讨通过理性的导引,有时会误入歧途并不奇怪。因为逻辑本身便是靠因果链条的推导去做连接的,它有时会对直觉系统有着致命的破坏。

  在我创作这部作品之时便有这样一个隐念。之所以我个人在编剧、导演、拍摄主演中都贯串其中,除了客观条件的限制,重要还是我想把所有的演员与道具材料同等看待。淡化演技、消灭斧雕痕迹,使表演消失在作品之中。《黄土地》、《红高粱》屡获国际大奖,其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不知道你注意了没有,除了导演,摄影之外,演员几乎没有获奖。这是什么原因呢?导演精心挑选的演员还会不成功吗?但我却觉得这正是导演的成功之处,让演员意识服从导演意识。强化整片导演的主体艺术性格。相反,如果这种片子以表演取胜便是导演的失败——真正的成功便是演员的“不成功”,让人感觉不到演技的存在。这正像一位名医所言:身体上你感觉到的地方便证明那地方是病区。同样,成功的影片便是“存在而不感觉到”。

  Z:好一个“存在而不感觉到”,真是鲜见,虽然我不能完全苟同阁下的高见,但已证明了我刚才的担心是多余的。一个真正的现代艺术家,不必担心他会漠视深刻的理论思考。在今天我们涉及摄影小说可能走向的对话里,你已解决了一个重要走向——强化主体下对表演的“存在而感觉不到”。

  C:理论家的毛病就是爱作总结——不忙,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Z:在我已发表了几篇涉及美术、文学、书法的未来发展预测文章后,常有朋友提出这样的疑问:你怎么能把握遥遥的未来呢?其实理论家并不是未卜先知的算卦先生,他对未来的展望正是建立在对现状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上,预测的意义在于作为创作中追求或避免的参照系。

  未来的摄影小说难以避免它走向庸俗的可能,因为它接收的广阔性往往会使一些急功近利者去贪小便宜,运用一些优雅的爱情小说为基调设立冲突悬念,以矫艳的面容为重心去换来刺激。从而成为庸俗文学的图样面已。

  严肃的艺术家将其努力更加深刻,在这片处女地上可供耕耘的东西太多了,无论从导、摄、编、拍、演等方面,都将会诱惑一些有真正才华的艺术家去为之俯就。尊作结构及美术渗透在未来走向中也将会成为一个发展的重要参照……我想你也许不会罢休,我期望能有机会看到你的新作。

  C: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你再展望下去。

  Z:预测本身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说事,再讲下去便有落入言筌之嫌了。我想在我们前面的对话中已经明白无误地指向未来了。

  C:人们通常想知道得更清楚一些。

  Z:对于一个聪明读者来讲,再说下去就是多余了;对于一个愚钝读者来说,讲得再多也没用。

  C:我不得不佩服你狡黠的应变能力,我期望你能不断地光临敝舍。

  Z:我也明白什么时候该来,什么时候不该来,你看我现在便该走了。

  C:挽留是无力的,我希望能不断得到你的注视。

  Z:这就要看灵感对你垂青的程度。再见!

  C:再见。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