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节 百家各姓历史及起名参考(七)

  谭

  1.起源

  谭姓出自姒姓。周朝大封诸侯时,姒姓大禹的一支后裔被封于谭国(今山东章丘)。谭国国势一直不盛,不久就沦为齐国的附庸。春秋初期,齐桓公称霸诸侯,于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83年)存并了谭国。谭国国君之子逃亡到莒国(今山东莒县)。而留在故国的子孙就以国为氏,姓谭。

  2.迁徙与分布

  (1)谭氏起源于山东,早在先秦时期,谭姓主要在今山东和河南地区活动。秦至南北朝时期,谭姓已经繁衍到祖国各地。

  (2)唐宋元时期,谭姓已遍及全国各地,其聚居中心已由北方移至华南地区,并在今湖南、广东发展为著名大姓。江西、四川、山东、河北、湖北等省也是谭姓较为集中的地方。

  (3)明代时期,谭姓以湖南为中心主要向东南、西部迁移。从清代开始,闽、粤谭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

  (4)近代以来,一些谭姓人移居海外,现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

  3.谭姓名流

  宋代以前,谭姓名人比较少,仅有东汉隐士谭贤,南朝的谭填,唐末的谭全播等。宋代以后,谭姓名人渐渐增多,宋代谭申、谭宏,元代谭处端,明代户部侍郎谭溥,文学史上“竟陵派”创始人谭元春,抗倭名将谭纶以及太平天国慕王谭绍光等,而近代民主革命家谭嗣同更为大家所熟知。

  4.起名参考

  “谭”姓名人中较好或较有特色的名字如汉代河南尹谭闲,人名中用“闲”字的很少见,此名很有意思,令人怎么理解都可以,很有意味;五代时后梁节度使谭金播,以“金播”为名,播金于世,品格高贵,此名在人名中少见,很独特;清代学者谭筑岩,以垒筑岩石为己任,喻名主将为社会做大事、建大业,用字含蓄,耐人寻味;近代维新派领袖谭嗣同,名字表达了名主承接共同的复兴社会的理念,“嗣同”二字选得好;京剧演员谭鑫培,意即要有财富(三“金”为鑫),必得“培”,即通过劳动获取,“鑫培”二字组合得好;原中央副主席谭平山,平地立山,高峰兀起,很不平凡,表示了名主崇高的理想,“平山”二字很平常,但意义丰富;历史学家谭其骧,名字喻己如仰头奔跑的马,勇往直前,奔腾不息,这也正是名主的人生理念和追求,“其骧”二字组配得好。

  “谭”姓字繁体作“譚”,若拆字组名可叫谭言、谭言西或谭西早。与“谭”同部首的字有诺、谊、谋、谐、词、译、诗、诚、诲、谚、谢、谱等,这些字都可入“谭”姓单字名,也可将其组成双字名,如叫谭诺谊、谭诗诚、谭谚词等等。

  “谭”的同音字有谈、弹,这两个字组成的词如谈锋、谈天、谈笑、谈兴、弹力,都可谐音变成“谭”姓人名叫谭锋、谭天、谭笑、谭兴、谭力,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如叫谭天达、谭兴正、谭力强等等,这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谈何容易”、“谈天说也”、“谈笑风生”、“谈笑自若”、“弹冠相庆”,也可压缩或改写为“谭”姓人名叫谭何易、谭天地、谭笑生、谭笑若、谭冠庆。

  邹

  1.起源

  邹姓有两种起源:一是出自子姓,为商纣王兄微子启的后代。公元前11世纪,殷纣王庶兄微子启在原商都的周围地区建立了宋国。其死后由弟弟衍即位。衍的裔孙正考父做了宋国的卜卿,被封在邹(今山东邹城东南),考父的第五世孙叔梁仡以邑名“邹”为姓。这一支邹氏被认为是邹姓正宗。另一种起源出自上古时曹狭建立的邾娄国。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都于绎(今山东邹县东南纪王城),战国时鲁穆公改邾娄国为邹国,后来被楚国所灭。邹国的后人有以地名为姓的,这就是山东邹氏。

  2.迁徙与分布

  (1)邹氏早期主要在其发源地今山东境内发展繁衍,至秦汉时期,他们中的一支迁至范阳,并且发展成为望族。

  (2)西汉以后,范阳邹氏逐渐南迁至河南,成为较强的一支。汉代有邹廷任襄阳令,在当地安家,其后裔有一支迁至雍州(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

  (3)西晋时期,新野人邹湛以才学知名,在朝廷做了官,其子孙有一支迁到衡州(今湖南衡阳)。东晋十六国中原士族大举南迁,邹氏的一支随之渡江,定居于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一些地方。

  (4)唐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一部分邹氏随从同往,后在福建安家。在唐德宗贞元末年,邹垣因避战乱,自今安徽迁入福建,其子孙繁衍分居于邵武等县。

  (5)北宋时,已有邹氏居于广东。南宋时期,福建泰宁人邹应龙中状元做了官,其子孙散居闽、粤,还有的迁到广西乐平。

  (6)现在,台湾的邹姓人及侨居新加坡等国的邹氏华侨,主要是从广东、福建迁去的。

  3.邹姓名流

  邹姓历史名人很多,如战国时期齐国的邹衍,以鼓琴游说齐威王的邹忌;西汉文学家邹阳;五代时南迁入闽的邹勇夫;宋代直斥章悼误国的忠臣邹浩;元代画家邹复雷;明代资政殿学士邹应龙,还有以孝行见称、自守庐墓六年的邹异,安贫乐道、独得朱子之传的邹辊,大学者邹元标,姚江学派重要人物“东郭先生”邹守益;清代精于历算的邹伯奇;近代民主革命家邹容;现代著名出版家邹韬奋等。

  4.起名参考

  “邹”姓历史名人中名字较好或较有特色的如战国时哲学家邹衍,“衍”,含开展、发挥等意,起名“衍”,表现名主反对固守、追求衍生变化的进取精神和心愿,“衍”字用得好;明代万历进士邹元标,“元”,第一、为首等意,“元标”,意即以第一为“标”,表示名主目光向前,具有攀高向上的进取精神,“元标”一名组配得好;明代学者邹守益,起名“守益”,表明名主并无过分企求,只以“守益”为人生准则,故取字为“谦之”,这又是一种起名的思路;近代民主革命家邹容,“容”,含容纳、宽容,允许等意,以“容”为名,表明名主胸怀宽阔,可纳万象,这是一种革命家的胸襟和气魄,“容”字选得好;现代昆虫学家邹钟琳,名字表示名主钟情于美玉,实际是爱好一切美好的事物,用字典雅,蕴意含蓄,此名也很好;现代新闻出版家邹韬奋,“韬”,喻隐藏,成语有“韬光养晦”,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奋”,鼓励、奋发,振作向上,“韬奋”二字放在一起,其义似乎矛盾,其实这正是起名者的高明之处,名主暂时或看起来藏而不露,实际在鼓劲,一旦时机成熟,将会有大的作为,此名内蕴丰富,表明名主高人一等的品格和境界。

  和“邹”姓同部首的字有邦、耶、郊、郁等,这些字都可成“邹”姓单字名,也可将其组合为双字名,如邹邦耶、邹郊郁等等。

  石

  1.起源

  石姓起源于姬姓,为黄帝后裔。周朝时武王姬发封自己的弟弟康叔于卫,建立了卫国,史称卫康叔。卫康叔的裔孙石蜡后来在卫国做大臣,其儿子石厚参与了庄公子州吁的政变。石蜡大义灭亲,定计杀死了州吁和自己的儿子石厚,迎立卫宣公,保证了卫国政权的稳定。后来,其子孙就用石作为自己的姓氏。石姓还有一个来源,即北魏时期,孝文帝迁都洛阳,改鲜卑族的温石兰氏和乌石兰氏为石姓。

  2.迁徙与分布

  (1)秦汉以前,石氏主要以山东、山西为中心在北方发展繁衍,同时有部分人徙居江南。

  (2)唐代时期,石氏族人自今河南省固始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至五代时已发展成闽南望族。

  (3)后唐时期,有石姓人由安徽移居福建,也有部分人迁入今广东境内。

  (4)明代时,有石姓子孙从今福建一带移居台湾,进而远播海外。

  3.石姓名流

  自古以来,石姓名人不断,多为一些具有文治武功的贤才。战国天文学家石申,他与甘德一起测定了810多颗恒星,为我国天文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石姓名流有西晋富豪侍中石崇,五代后晋的建立者石敬瑭,北宋大将石守信、文学家石延年,元代宰相石天麟、戏曲家石君宝,清末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等。

  4.起名参考

  “石”姓名人中较好的名字如春秋时郑国石甲父,将父列为甲,极赞其父,“父”,应指先辈,表达了对先祖的称颂,名字很有特色;西晋张昌起义将军石冰,“冰”、“石”都坚,二者相连,又硬又冷,也是一种力量和强劲的表现,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名主的心愿、理想,声音也好;太平天国领导人之一石达开,金石为开,寓无坚不克,表示了名主的胸怀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姓名三字相连,声音响亮、好听,蕴意也很丰富;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察哈尔省主席的石友三,“友三”,即朋友多,名字表达了名主的结友兴趣和性格,“友三”二字也可能指“岁寒三友”,喻己如松、竹、梅,很有个性,加上和“石”姓连起来,此名就更有韵味。此外,像石桥、石中玉、石志坚、石成金、石宝源、石光平、石惊天、石补天、石兴邦等,这些名字也很好。

  “石”姓不能拆字组名,和“石”形体相近的字也少,但“石”字笔画简单,可选一些笔画少的字与其相配组成姓名,如叫石丁、石天、石可、石凡、石戈、石山、石广、石风、石云、石干、石正、石兰、石中等,也可将这些字组成双字名,如叫石可广、石天山、石万力、石凡丁、石正兰,如此等等。

  “石”字除用于姓氏外,还指由矿物结合而成的坚硬物质,据此组成的词大多可直接入“石”姓人名,如叫石英、石墨、石锁、石印、石方、石工、石岩、石学、石盘,也可加恰当的字后成双字名叫石英晶、石墨泽、石锁安、石印载、石方采、石岩峰、石坚壁、石学玉、石固山等等。

  “石”的同音字较多,这些字一般不含贬义,所以由这些字组成的词大多可谐音入“石”姓人名。如同音字“十”的十方、十(什)锦、十全、十一、十目,可成单字名叫石方、石锦、石全、石一、石目,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如叫石方环、石锦华、石全极、石一凡、石目明;同音字“时”里的时光、时展、时来、时尚、时效、时新、时兴、时运、时政,可成“石”姓单字名叫石光、石展、石来、石效、石新、石运、石政,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如叫石光远、石展安、石来运等等;同音字“识”里的识相、识趣、识文,可成“石”姓单字名叫石相、石趣、石文,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叫石象硕、石趣知、石相风、石文惠;同音字“实”里的实地、实干、实惠、实景、实力、实权、实行、实学,可成“石”姓单字名叫石地、石干、石惠、石景、石力、石权、石行、石学,也可加恰当的字后成双字名如叫石地根、石干扬、石践躬、石景川、石力成、石权民、石生火、石行先、石学才、石业精等等;同音字“拾”里的拾趣、拾遗,可叫单字名石趣、石遗,也可加恰当、字组成双字名如叫石趣砚、石遗佐等等。

  石、十、时、识、实、拾、食这几个字可组成不少成语,也可缩编为“石”姓人名。如“石沉大海”,可叫石大海,“石破天惊”可叫石天惊,“十八般武艺”可叫石武艺,“十月所视”可叫石所视,“十拿九稳”,可叫石九稳,“十年树木”可叫石树木,“十全十美”可叫石全美,“十万八千里”可叫石万里,“十指连心”可叫石连心,“时不我待”可叫石我待,“时来运转”可叫石运来,“实事求是”可叫石求是,“食不甘味”可叫石甘味,“食古不化”可叫石古化,如此等等。这些名字各有特色,也很有意思。

  熊

  1.起源

  熊氏起源于黄帝的后裔,据说黄帝轩辕氏在有熊(今河南省新郑市)建国,所以又称“有熊氏”,其子孙中有一支以此号为姓,成为最早的熊氏。另—支熊氏出自芈姓,始祖是周文王的老师鬻熊,其后人以他的名字为姓。因为鬻熊是陆终的后裔,陆终是颛顼的玄孙,而颛顼又是黄帝之孙,所以,这支芈姓熊氏也是黄帝的后裔。

  2.迁徙与分布

  (1)汉代以前,熊氏主要在今湖北、湖南省境内繁衍发展。魏晋南北朝时,熊氏部分人迁于江西、山东等地。

  (2)元明时期,江西南昌熊氏和湖北江陵熊氏繁衍昌盛,人才辈出,成为当地望族。

  (3)明代时期,今四川、浙江、安徽等省也有熊氏的聚居点。

  (4)清代时,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也有熊姓居民。湖南、贵州等省的熊氏,有一部分融入苗、水、布依等民族中。

  (5)从近代开始,闽、粤的熊氏有些人迁至海外,侨居在新加坡等国。

  3.熊姓名流

  熊姓是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古代历史上熊姓名人代出,如春秋末年勇士熊宜僚,相传他擅长弄丸戏,可敌500多人,白公胜邀请他刺杀令伊子西和司马子期,他坚决不干,在利剑的威逼下,也是面不改色、心不跳。此外,还有汉代骑都尉熊乔,北朝著名的经学家熊文灿,明代大将熊廷弼,清代大学土熊赐履、思想家熊伯龙、政治家熊伯龄。近当代有名将熊秉坤、学者熊址力、戏曲家熊佛西、数学家熊庆来等。

  4.起名参考

  “熊”姓名人中较好的名字如元代音乐家熊朋来,“朋来”,出自孔子《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名字表示名主喜交友、善待客的性格和心境,此名很有特色;明代通俗小说编著者熊大木,名字用字极普通,合起来才7画,但蕴意深刻,“大木”就是大材,社稷国家需要栋梁之材,名字寓己要承大业,做大事,有大作为,此名很有意义;清代顺治进士熊赐履,“履”,鞋,“赐履”,就是赐给一双鞋,如此而已,从这个角度起名,极罕见,极有特色,但细嚼,含义很深,因为行走需要鞋,有鞋就可走好,寓己要远行、开辟新的道路,此名很好;中国现代数学家熊庆来,庆贺得来,表达了名主对收获的期望和获得成功的喜庆心情,此名也很有特色;现代学者熊十力,“十力”两个字才4画,但很有力度,“力”本意就是力量、力气、“十力”,力量就更大,名字喻己力大无比,将会做出大业;现代戏剧家熊佛西,原名福禧,后改谐音为“佛西”,“佛”,同“拂”,轻轻擦过,“西”,指西方,全名意思是既吸取西方的东西,又要轻轻拂擦,西为中用,中西结合,此名也很有特色。

  “熊”的同音字有“雄”,这是一个表示很有气势意思的字,所以由它组成的词,都具有雄健、雄壮的意思,但由于“熊”字本身又含怯懦、无能之意,如说“熊包”、“熊样”,所以由“雄”’组成的词若谐音入“熊”姓人名,用不好则会走向反面,变成无所作为了。如雄兵,谐音熊兵;雄英,谐音熊英;雄劲,谐音熊劲;雄壮,谐音熊壮。如此等等,都没有了“雄”字壮健、强劲的含义,所以“熊”姓人起名要避免用这类字词。

  “熊”的同部首字有杰、烈、焘、然、煦、照、熙、熹、燕等,这些字都可入“熊”姓单字名,也可将其组成双字名,如叫熊杰烈、熊照熙、熊熹然、熊焘燕等等。

  孟

  1.起源

  关于孟姓的起源有两种说法:其一源于姬姓鲁国。春秋鲁桓公的庶子庆父(仲孙氏)于鲁国内乱时先后连弑两位国君,激起民愤,于是他出逃到莒国,后在押送回鲁国途中自杀。其长子公孙敖携带他的尸骨回到鲁国,继承爵位。因庆父在庶子中排行最大,而“孟”在兄弟排行中代表最大,所以公孙敖为了避讳父亲的弑君之罪,将姓氏改为孟孙氏。不久,其后代又简化“孟孙”姓为“孟”姓。另一说源出姬姓卫国。春秋卫灵公有位字公孟的庶兄,其后代子孙就以他字中的“孟”为姓。

  2.迁徙与分布

  (1)早期孟姓主要在今山东、河南及其近邻的河北地区繁衍发展。从东汉起,孟氏散布于今陕西、浙江、湖北、云南、甘肃、湖南等地。

  (2)隋唐之前,孟氏在中国的分布已经相当广泛。五代以后,孟姓的居处又扩大到今山西、江西、安徽、江苏、广东、福建等许多地方。

  (3)从清代开始,大陆孟姓先后有人移居台湾。

  (4)清末以来,又有一些孟姓人移居海外,现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

  3.孟姓名流

  说起孟姓名人,首推战国大思想家、政治家孟轲,他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被尊为“亚圣”。此外,西汉时期的孟卿为著名的经学大师;三国时期的孟宗以十二孝闻名天下;唐代诗人孟浩然、孟郊的诗篇传唱千古;南宋的孟珙是抗击蒙古入侵的著名将领;清代的孟称舜则是当时著名的戏曲家。到了近现代,孟氏家族又涌现出许多知名人物,他们是史学家孟森、教育家孟宪承、地质学家孟宪民以及当代女艺术家孟小冬等。

  4.起名参考

  “孟”姓名人中名字较好的如战国时勇士孟贲,“贲”,有“虎贲”一词,指古代勇士、武士,名字正好体现了名主的为人和心愿,“贲”字选得好;五代后蜀国君孟昶,“昶”,既含舒畅、通畅之意,又指白天时间长,起名“昶”,表示名主期望长时间的光照、明亮心境更为舒畅;南宋名将孟珙,“珙”,一种“玉”,名字表明名主如玉,纯净、洁白,“珙”字选得好;唐代诗人孟浩然,浩然正气,坦荡刚直,名字表示了名主的性格和追求,“浩然”二字用得极好,声音也好;现代电子学家孟昭英,“英”,本指花,也指才能过人者,“昭”,显著,“昭英”,就是更为明显卓著,表达了名主的人生追求,此名中的“昭”字虽然出自“孟”姓排辈固定字,但和“英”字相组合,更突出了“英”的含义。

  “孟”姓不好拆字组名。与“孟”形体相近的字有盈、益、盛、盘、盟、盖等,这些字有的可入“孟”姓单字名,如叫孟盈、孟益、孟盛,有的可组成双字名,如叫孟益盖、孟盛盘、孟盈盛等等。

  “孟”的同音字“梦”,以此组成的词“梦境”可起谐音名如叫孟静(或净、敬、婧、靖),“梦乡”可起谐音名叫孟襄(或骧、缃、香),但不宜用焕、艺、享这些字入名,若用,谐音即变成梦幻、梦呓、梦想,这就不好了。

  “孟”字除用于姓氏外,常指农历每季度的第一月,以此组成的词有孟春、孟夏、孟秋、孟冬,这些都可直接成“孟”姓人名,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如叫孟春来、孟夏炎、孟秋实、孟冬雪等等。

  秦

  1.起源

  有关秦姓的源头有三个:一是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的后裔,以邑为氏。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后裔被封于秦邑(今河南省范县东南),其后代有人以邑为姓。二是出自蠃姓,秦王朝的后代,在秦(都城在今陕西省咸阳市)灭亡后以国为氏。还有一支秦氏,据说是晋时大秦(罗马帝国)使臣的后代,东汉和晋朝时大秦遣使来中国,有的人留居不归,其后人就以“秦”为姓。

  2.迁徙与分布

  (1)汉代以前,秦氏主要分布在今河南、陕西、山东、湖北、河北等省。

  (2)西汉刘邦采纳娄敬的建议,迁徙关东大族充实关中,秦氏有一支自鲁徙居扶风茂陵。这支秦氏人丁兴旺,官宦众多。

  (3)南北朝时期,秦氏已分布于今江苏、甘肃、四川、山西等省。

  (4)宋、元、明时期,秦氏有族人迁至今广西、安徽、贵州、福建、北京、上海等地。

  (5)自清代开始,秦氏有人陆续迁入台湾。近代以来,有不少秦姓人移居海外。

  3.秦姓名流

  秦氏家族,以孝悌忠义而闻名于世。隋唐英雄秦琼跟随唐太宗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五代大将秦裴独守昆山,直到弹尽粮绝;秦桧的孙子秦钜竭力抗金,死后被封为烈义侯;明代的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除此之外,秦姓家族还有许多名人,如战国名医秦越人(扁鹊),东汉诗人秦嘉,宋代数学家秦九韶、诗人秦观,元代戏曲家秦简夫,太平天国将领秦日纲,当代作家秦牧等。

  4.起名参考

  “秦”姓名人中名字较好或有特色的如:南宋数学家秦九韶,“韶”,美好的意思,“九韶”,好到了极点,“九韶”二字组配得好;太平天国将领秦日纲,“纲”,纲常、纲纪,名字提醒自己日日遵纲守纪,以此为做人准则,此名少见;中国现代民主革命者秦力山,名字意为力大如山,项羽有诗云:“力拔山兮气盖世”,此名很有气势;无产阶级革命家秦邦宪(又名博古),“邦”,泛指国家,“宪”,宪章宪法,意即治理国家要有宪章法令,寓意是推翻旧社会,建立有法治的新国家,名字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秦基伟,所以“伟”,是由于基石深厚,“基伟”二字组配得好。此外,像秦明月、秦与飞、秦丹露这些名字也很好,可供“秦”姓人起名时参考。

  “秦”为古部落名,也是古国名,为战国七雄之一,可选同类国名为名,如叫秦晋、秦越、秦鲁、秦燕、秦楚等等。“秦”还是朝代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王嬴政统一中原后,自称始皇帝,建都咸阳。因秦的部落、古国、朝代都在陕西一带,故陕西简称“秦”。“秦”姓人若为怀古起名,可选赢、非、丘、兴平、襄、雍、凤翔、咸阳、政等字中的某一字,或另加恰当的字起名。

  “秦”姓字由和“禾”两部分组成,拆姓起名可叫秦禾。和“秦”形体相近的字有泰、春、秀、季等,这些字都可入“秦”姓人名,单字名可叫秦泰、秦春、秦秀、秦季,双字名可叫秦泰春、秦春秀、秦季泰、秦秀春等等。

  “秦”的同音字有琴、勤。“琴”是某些乐器的统称,由“琴”字组成的词有琴声、琴键、琴瑟、琴书等,这些字都可谐音变为秦姓人名,如叫秦声、秦键、秦瑟、秦书,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如叫秦声悦、秦健刚、秦瑟融、秦达书等等。同音字“勤”,勤快的意思,以此意组成的词有勤奋、勤工、勤俭、勤勉等,这些词也可变为秦姓人名,如叫秦奋、秦工、秦俭、秦勉,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如叫秦尚奋、秦喜工、秦克俭、秦勉华等等。

  阎

  1.起源

  阎姓起源于古代周朝的姬姓,它有三个分支:其一是周武王灭商后,封商末周族领袖古公之子仲雍的曾孙仲奕于阎乡,仲雍的后人遂以乡名为氏;第二分支是西周初,周康王封其孙于阎邑,这支的后人以邑为氏;第三分支是春秋时晋成公之子公子懿采邑在阎,后来被晋国所灭,其后人以邑为氏。此为比较可信的一种说法。

  2.迁徙与分布

  (1)在历史上,阎姓最早是在今山西、湖北等地发展。

  (2)东汉时期,阎姓开始进入今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3)从明至清中期,阎姓开始逐渐向南方扩展,分布于今江苏、湖南等地。

  (4)清代以后,开始进入今福建、广东和台湾。

  3.阎姓名流

  阎姓为当代大姓之一,留名青史的人为数众多,不可胜数。除东汉车骑将军阎显以及现代军阀阎锡山外,阎姓在历史上出现了不少画家,以唐代画家阎立本、阎立德,宋代画家阎仲、阎次平等最为著名。

  4.起名参考

  “阎”姓名人中较好或较有特色的名字如春秋时晋国阎没,人名中用“没”字的少见,“没”是什么呢?什么也没有,一切都是零,此名很有意思;唐代画家阎立本,“立本”二字用得好,做人立本,以“本”为名,名字表示名主为人的准则和理念;宋代画家阎次平,“次”而“平平”,此名也很独特,有意味;清代经学家阎若璩,“璩”,玉环,“若璩”,若如玉环,名字表示名主追求纯洁的美丽心愿;原山西省土皇帝阎锡山,此人尽管是个大军阀,但其名“锡山”,意即赐予一座山,此名也很有意思;现代微生物学家阎逊初,“逊初”,即谦逊始于最初,从小便谦让、恭谨,这名字也很好,含义丰富,用字不俗。

  与“阎”同部首的字有闯、闻、阁、阑、阔、闵等,这些字都可入“阎”姓单字名,也可将其组成双字名,如叫阎闻闵、阎闻阑、阎闵阁等等。

  “阎”字的同音字有延、严、言、岩、炎、沿、研、盐、筵、颜等,这些字组成的词大多可谐音变为“阎”姓人名。如“延”字组成词有延长、延宕、延绵、延续、延展,可起名叫阎长、阎岩、阎绵、阎续、阎展,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如叫阎长生、阎展宇;“严”字组成的词有严谨、严格、严冬、严肃、严峻、严明、严实、严正、严重,谐音可变为阎谨、阎格、阎冬、阎肃、阎寒、阎峻、阎明、阎实、阎正,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叫阎谨范、阎格殊、阎冬冰、阎肃己、阎寒梅、阎峻青、阎明复、阎实宝、阎正中、阎重远;“言”字组成词如言和、言欢、言行、言重,谐音可变成名为阎和、阎欢、阎行、阎重,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叫阎和谊、阎欢友、阎行致;“阎”的同音字中还有些成语,如“严阵以待”、“言必中有”、“言不尽意”、“言不由衷”、“言传身教”、“言多语失”、“言归于好”、“言过其实”、“言简意赅”、“言近旨远”、“言人人殊”、“言听计从”、“言外之意”、“言为心声”、“言犹在耳”,可压缩或改造成“阎”姓人名,分别叫阎正待、阎必中、阎及义、阎由衷、阎身教、阎守语、阎于好、阎其实、阎必赅、阎旨远、阎人殊、阎明义、阎心声、阎犹在等等。

  “阎”字除用于姓氏外,它组成的词还有阎王、阎罗,这些都不好,所以像罗(包括逻)、王(包括汪)这些字都不宜入“阎”姓人名。

  薛

  1.起源

  据说,薛姓源自任姓,是黄帝的后代。传说黄帝的小儿子禹阳被封在任(今山东省济宁市)地,因此得了任姓。禹阳的第12代孙子奚仲,被封在薛(今山东省滕州南),建立了薛国。战国时,薛国被齐国所灭,薛国就有人用国名薛为姓。

  2.迁徙与分布

  (1)战国时期,薛氏已迁播到今湖北、湖南、江苏、河南、河北等省境内。三国时蜀郡太守薛齐降魏,迁家于河东汾阴(今山西行万荣西),世号“蜀薛”。

  (2)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大批中原士族随晋室南迁,河东人薛推迁至江南,传至薛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移居今福建晋安一带。

  (3)唐朝末年,河南薛氏又有族人随王潮、王审知移入福建。自南宋开始,福建薛氏又分衍出广东海阳、五华、兴宁、梅州等支系。

  (4)从清康熙时始,福建、广东薛氏陆续有人迁入台湾,此后,远播海外。

  3.薛姓名流

  薛姓历史上人才辈出,如战国末为楚令尹的薛倪;以剑术而闻名秦国的薛炬;佐刘邦定天下从而加官晋爵的薛欧;三国魏文帝宫中善于缝纫的美人薛灵芸;初唐文武汉全、赫赫有名的大将薛仁贵。薛氏在文学上也颇多造诣,如隋代大诗人薛道蘅、唐代女诗人薛涛等。唐代以后,薛姓更是人才济济。如宋代的大学者薛尚功、薛季宣、书法家薛绍彭,明代开创“河南学派”的薛碹,清朝则有政论家、外交官薛福成等。

  4.起名参考

  “薛”姓历史名人中名字较好或较有特色的如唐代大将薛仁贵,“仁”、“贵”二字都是褒义,“仁”,仁爱、仁义、仁厚、仁政,“贵”,贵重、珍贵,如此多的褒义集于一名中,正表示了名主高尚的追求和完美的做人准则;唐代女诗人薛涛,以“涛”为名,表明名主如滔滔流水,波澜壮阔,极有气势和雄心;文学家薛用弱,“用弱”,意即用起来很弱,自谦,此名极少见,很有特色;诗人薛能,此名和“用弱”刚好相反,一个“能”字,含义丰富,表明名主能有所作为的信心,“能”字用得好;宋代金属学家薛尚功,名字表明名主崇尚功臣,要建功立业,“尚功”二字选得好;清代医学家薛雪,姓名二字谐音,这本身就很有特色,以“雪”为名,表明名主愿如雪那般纯净,名字表现了名主心灵净化的愿望和心情;近代实业家薛南溟,“溟”,同“冥”,“南溟”,即南海,《庄子·逍遥游》:“南冥者,天池也。”成主英疏:“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用冥漠天涯的“南溟”作名,表现了名主宏博的气势,此名想象力很强。

  和“薛”同部首的字有艺、芸、芬、芳、苍、苏、茂、荧、范、莹、茜、荣、莎、莉、莲、萍等,这些字都可成“薛”姓单字名,也可将其组合成双字名,如叫薛艺荣、薛英茜、薛茂苏、薛莲芳、薛莉芬等等。

  侯

  1.起源

  侯姓为一个多源的姓氏,据说最早的一支侯氏,源出上古时期黄帝的史官仓颉,仓颉姓侯冈氏,其后代有一支居住在冯翊衙县(在今陕西省白水县),姓侯。而出自姬姓的侯氏有两源:其一,是晋国(在今山西省翼城县)王族之后,为避政权,逃到其他诸侯国,以祖先原来的爵号“侯”为氏。其二,始祖是春秋初期郑庄公的侄子共仲,其父亲叔段谋反被庄公所伐,逃到共(今河南省辉县),叔段死后,共仲被伯父郑庄公赐姓“侯”。

  2.迁徙与分布

  (1)汉代末年,侯氏后裔侯恕为北地太守,举家迁居到三水,即今天的陕西境内。

  (2)魏晋南北朝时期,又有许多新的人口加入侯姓,在今河南形成一个望族。

  (3)西晋末年,侯氏和其他姓氏一样因为战乱迁到南方,遍及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

  (4)唐代时期,侯氏开始迁入今福建、广东等广大的地区。

  (5)从宋代开始,侯氏开始已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清末以来,侯氏开始移居台湾,近代不少侯姓人移居海外。

  3.侯姓名流

  侯得姓于爵位,是一种荣誉的象征,激励着侯姓后人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侯姓名人辈出,多有安邦治国之能臣,更有流芳百世之才子佳人:战国时代魏国隐士侯嬴,曾献计于信陵君,使其窃符救赵;唐代侯君集曾随李世民作战,后来官居宰相;明代宦官侯显,与郑和两次入海航行,被后人列为位居郑和之后的航海家。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侯方域,其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被孔尚任编成戏剧《桃花扇》,千古传唱。近代侯姓名人有领导过上海“五卅运动”的革命家侯绍蟒,著名病理学家侯宝璋,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大师侯宝林等。

  4.起名参考

  “侯”姓名人中较好的名字如唐初大将侯君集,君子云集,既表示人才济济,又表示对这些人的尊敬,“君集”二字组配得好;明末清初文学家侯方域,以方为域,喻己为某种范围,既可在此施展,又可为其服务,此名很有特色;中国现代历史学家侯外庐,取反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意,认为只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才能认识马克思主义,于是起名“外庐”,以“外”自诫自勉,此名极好;现代化学家侯德榜,以德为榜,名字表示了名主对“德”的重视和追求,“榜”字用得好;相声大师侯宝林,用“宝”字作名者很多,如宝玉、宝珊、宝石,无疑都是一件“宝”,这里加一“林”字,即见宝为林,不仅多得很,而且美得很,“林”字加得好;爱国民主人士侯镜如,名字意即如同明镜、光亮可鉴,能照出一切,名字表示名主的纯真洁净,用比喻起名,给人以想象。

  “侯”姓拆字起名可叫侯矢。与“侯”同部首的字有信、俊、倡、倍、健、传、仕、仪、伟、优、仲、任、伦、仿、佑、作、伯、佳、侃、修、依、保、俐、俭等,这些字都可入“侯”姓单字名,也可将其组合为双字名如叫侯倍俊、侯倡健、侯伯传、侯修仪、侯佛优、侯仲伦、侯信佑、侯伟佳、侯侃伦、侯依保、侯俐俭等等。

  “侯”的同音字有喉、猴,前者指喉咙,后者指猴子,所以这两个字组成的词不宜入“侯”姓人名,此外像龙、年、戏,这些字也不宜用于“侯”姓人名,若用,谐音则变成了喉咙、猴年、猴戏,这就不好了。

  “侯”字除用于姓氏外,也指箭靶,据此可起名侯箭、侯射、侯鹄、侯正,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如叫侯作箭、侯射矢、侯中鹄、侯矢正等等。

  “侯”也是中国和欧洲古代的爵位名,据此意可起名侯崛侯珏、侯觉(它们都是“爵”的同音字);“侯”又是古代尊称,据此可起名侯君、侯敬;“侯”在古代也当“美”讲,如《诗·郑风·羔裘》:“洵直且侯”,据此也可起名侯美、侯佳、侯雅、侯秀等等。以上单字名也可加字成双字名如叫侯崛峰、侯珏双、侯君先、侯敬民、侯美范等等。

  雷

  1.起源

  相传方雷氏是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被黄帝封于方山(在河南中北部的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其子孙以国为氏,复姓方雷,后分为两支,一支姓雷,一支姓方。

  2.迁徙与分布

  (1)在晋代以前,雷姓已分布于今安徽、江西、四川、湖北等省。西晋豫章人(今江西南昌)雷焕的后裔有一支迁至冯翊(今陕西大荔),后来发展成名门望族。

  (2)自南北朝至五代时期,雷姓的聚居地在南北都有发展,已散播至今内蒙古、湖南、广东等省的一些地区。

  (3)宋代时期,雷氏分布更为广泛,今福建、广西、湖南、广东、山西等省均有雷姓人居住。此外,许多少数民族中都有雷姓人。

  (4)自清代以来,闽粤雷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近代以来,又有一些人远迁海外,现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及欧美等一些国家。

  3.雷姓名流

  雷姓名人在史书上记载不少。如东汉时期的雷义,与同郡人陈重情笃谊深,被誉为交友之典范;唐代人雷万春,坚毅勇猛,宁死不屈,抵抗安禄山叛军,与守城共存亡;明末清初的建筑家雷发达,其后代继承先业,成功地主持完成了如圆明园、颐和园这样经典的建筑。在近现代历史上,有著名的妇女活动家雷洁琼,更有以乐于助人的品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雷锋。

  4.起名参考

  “雷”姓名人中较好或较有特色的名字如唐代山越首领雷万兴,“万兴”二字组配得好,万事兴旺,事业成功;唐代名将雷万春,“万春”二字组配得也好,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名字表达了名主对新春的期望和追求;现代历史学家雷海宗,“宗”,祖宗,以海为宗,可谓大矣,名字表达了名主对海的崇敬,实际也是表示自己人生的追求;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雷经天,其名借自然景象,表达了名主博大的抱负,雷鸣经天,气势恢宏,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雷洁理(琼),“理”,美玉,泛指精美的东西,成语有“琼楼玉宇”,“琼”玉本来就很美,又洁,美上加美,名字表达了名主对美好品格的追求;当代先进人物雷锋,原名雷振兴,为什么要改名为雷锋呢?他在给一位挚友的信中说:“我已经入团了,将来还要入党,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要做一名先锋战士,争当革命的开路先锋。”这就是雷锋起“锋”字为名的全部含义,名中饱含了他崇高的理想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此外像雷霆钧、雷雁翔、雷迎春、雷震春这些名字也很好。

  “雷”姓字由“雨”和“田”两部分组成,拆姓起名,可叫雷雨、雷田或雷雨田、雷田雨。和“雷”同部首可入“雷”姓人名的字有雪、霆、雯、震、霄、霓、霏、霖、霜等,以此起单字名如雷雪、雷霆、雷雯、雷震、雷霄、雷霓、雷霏、雷霖、雷霜,也可将这些字组成双字名如雷雪霏、雷雯霄、雷霏霓、雷霄霜等等。香港著名爱国人士、国际奥委会委员“雷震霆”,姓名三个字就是这样组成的,不仅意思好,写出来也有一种整齐美。

  “雷”字除用于姓氏外,由它组成的一些词也可谐音入“雷”姓人名,如单字名可叫雷达、雷池、雷公、雷鸣,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如叫雷达波、雷池越、雷公尚、雷鸣宇、雷霆威、雷雨润,还可叫雷厉风、雷风行、雷霆震、雷万钧等等。

  白

  1.起源

  白姓有一支源于蹇姓。齐国的蹇叔经好友百里奚推荐,到秦国任要职。他的两个儿子都成为秦国的名将,幼子白乙的后代以他的字为氏。另一支白氏出自芈姓。楚国的王孙芈胜被封于白邑(今河南省信阳市),史称白公胜。他发动政变,失败后自尽,其后代以白为姓。

  2.迁徙与分布

  (1)白姓起初在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发展。秦统一后,封白氏子孙于今太原一带,成为当时望族。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属于太原白氏。

  (2)秦汉时期,白氏有人迁至今山东地区;隋唐时期,白氏有族人迁至今宁夏、甘肃、广西等地。

  (3)宋、元、明时期,白氏已经分布于今浙江、安徽、江西、江苏、广东、福建、河北以及东北、西北的一些地方。

  (4)自清代初年开始,今福建、广东白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后来又有人移居新加坡等国。

  3.白姓名流

  说起白姓家族,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他的诗通俗易懂,流传广泛,现存3000多首诗歌,在文坛上有很高的声誉,除此之外,最早提出贸易理论的白圭,秦大将白起,战国水利专家白丹,唐代文学家白行简,“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近代农民起义领袖白朗,国民党桂系军阀白崇禧等,都为白氏家族中的杰出人物。

  4.起名参考

  “白”姓名人中较好或较有特色的名字如战国时秦将白起,姓名连起来,意即从无开始,由此去创造,表现了名主开拓进取的精神;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其名源于《礼记·中席》:“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字“乐天”,名与字相辅,因‘乐天’故能“居易”,表示名主不求豪华、生活简朴、甘愿乐天安命;现代电影演员白杨(本姓“杨”,“白杨”是其艺名),用白杨树命名,纯朴、洁白、挺拔,极有风采;现代作家白朗,朗朗晴天,明亮光洁,余味无穷,此名亦好;评剧演员白玉霜,洁白如霜;原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白如冰,白洁如冰,这些名字都是从姓氏“白”字引出,姓名组配表达了极好的意思。

  和“白”形体接近的字有伯、田、石、左、百、甲、自、由等,这些字大都可入“白”姓单字名,也可组成双字名叫白甲石、白左田、白由自、白万田等等。

  “白”字除用于姓氏外,还有白色、光亮、清楚及没有等意,这样“白”组成的词有的具有褒义,可直接入“白”姓人名,有的则具有贬义,不宜入“白”姓人名。可入人名的词如白皑、白壁、白洁、白光、白亮、白鹤、白金、白露、白鹭、白刃、白苏、白雪、白陶、白皙、白天、白冰等,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如叫白映雪、白璧玉、白洁清、白亮国、白鹤寿、白昱天、白金铂、白露秋、白鹭羽、白刃兵、白苏荏、白雪寒、白陶怡、白天晖、白冰如等等;但有些字不宜入“白”姓人名,如哧(包括鸱等)、沸(包括芾)、眄、奇(包括期、琦、琪、祈、棋、颀、祈、齐),若用,谐音则变成了白痴、白费、白面、白旗,这就不好了。

  龙

  1.起源

  龙姓是一个古老而又多源的姓氏。据说,龙氏是舜时纳言龙的后人。据史书记载,龙氏为舜臣纳言(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子孙以名为氏。又据史书记载,黄帝手下董父,以畜养龙而被舜赐姓豢龙氏。他的后人中有的以龙为氏,形成了湖北龙氏。另据说,夏朝时尧的后人刘累,向董父的后人学习驯养龙的技巧,被夏帝孔甲赐封为“御龙氏”,其后裔中有人以龙为氏的,姓龙。

  2.迁徙与分布

  (1)早在汉代时,龙姓已经形成三大繁衍中心,一为甘肃省境,二为湖北、湖南省境;三为河南、山西、河北、山东之间的地区。

  (2)宋代以前,龙氏的活动地分布于今河南、陕西、湖南、河北、甘肃、湖北等地。

  (3)自宋代以来,龙姓人主要活动区域已扩展至四川、江西、安徽、广西等地。

  (4)宋、元、明时期,龙姓的人口流动由北、西向东南地区迁移。到明代时,龙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湖南,其次是湖北、广西,形成了以江西为中心的赣湘鄂桂聚集区。

  (5)从清代开始,大陆龙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近代以来,又有一些龙氏远徙海外,现主要分布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欧美一些国家。

  3.龙姓名流

  龙是中国人推崇备至的神物,以龙为姓氏,是龙氏的荣耀。最早见于史籍的龙姓名人据说为龙叔,因其主张“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而被孟子引用以告膝文公,因而青史垂名。此后龙姓名人不断,青史留名。如秦末名将龙且,西汉名臣龙勉,唐代大臣龙庚,宋代画家龙章,元代学者龙仁夫,清代经学家龙启瑞等。

  4.起名参考

  “龙”姓名人中较好的名字如宋代画家龙升,名从姓氏字义出发,龙升腾飞,姓名连得好;清代道光进士龙启瑞,以“龙”开启瑞气,“龙”带来吉祥,名字仍从姓氏“龙”引出;现代原中央副主席龙云,其名也是从“龙”姓出发,龙腾高空,遨游云际;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古有“龙图”一词:“龙图纪河,鸿渐于陆”,宋代有龙图阁,设学士官为侍从之荣衔,“龙永图”一名在“龙图”之间巧加一个“永”字,表示永期此荣衔,此名很好。此外,像龙祥、龙振海、龙虎跃、龙鸣剑、龙腾云、龙期威等,这些名字也很好。

  和“龙”字某些方面形体相近的字有尤、优、戈、弋、发、元、克、尧、伐、咸等,这些字都可入“龙”姓单字名,也可将其组成双字名,如叫龙元发、龙克尤、龙戈成等等。

  “龙”字除用于姓氏外,还有其特殊的含义,“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角须爪并能兴风作雨的神异动物,封建社会时常用作皇帝的象征,所以由“龙”字产生的一些词(包括地名)大多具有神圣、吉祥等意,如龙风、龙飞、龙山、龙生、龙潭、龙腾、龙图、龙虎、龙兴、龙阳、龙江、龙泉、龙原、龙海、龙德、龙骧等,这些词都是好意,所以都可以直接变为“龙”姓人名,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如叫龙飞宇、龙凤阳、龙山泰、龙生威、龙潭吉、龙腾云、龙图永、龙虎翼、龙兴汉、龙阳乾、龙江润、龙泉甘、龙原致、龙海基、龙德民、龙骧威等等。由“龙”组成的一些成语如“龙马精神”、“龙飞凤舞”、“龙生九子”、“龙潭虎穴”、“龙腾虎跃”、“龙争虎斗”,也可压缩或改成“龙”姓人名,如叫龙马精、龙风飞、龙生九、龙潭虎、龙腾跃、龙虎胜等等。“龙”的同音字“隆”,含有兴盛、重大等意,据此组成的词如隆盛、隆重、隆兴、隆原、隆恩,可变成“龙”姓人名叫龙盛、龙重、龙兴、龙原、龙恩,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如叫龙盛国、龙重礼、龙兴昌、龙原民、龙厚天、龙恩众等等。

  段

  1.起源

  段姓主要出自姬姓。春秋时期,西周诸侯郑庄公的弟弟叫段,史称共叔段。段被封于“京”,后来与其母亲密谋推翻郑庄公,事败在共城自杀,他的子孙留在共城(今河南省辉县),就以“段”为姓。

  2.迁徙与分布

  (1)段氏早期主要在河南境内繁衍发展,秦代开始始向西迁徙到今陕西、甘肃一带。

  (2)汉文帝时,有段姓迁入今甘肃繁衍。隋唐时,今陕西、河南、河北、云南等地都有了段氏的子孙。

  (3)宋代时,段姓迁入福建。明代时期,段姓已经分布于大江南北。

  (4)清代以后,大陆段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近代以来,有一些段姓人远徙海外,现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

  3.段姓名流

  在历史上,段氏宗族多出具有将帅气质和风度的人:西汉大臣段会宗,治理西域而屡建奇功;唐代刺史段秀实,边塞如铁无人敢动;五代十国时期云南大理国的建立者段思平,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其事迹广为传诵。此外,还有唐末文学家段成式、清代训诂学家段五裁等都是段氏名流中的杰出代表。

  4.起名参考

  “段”姓名人中较好的名字如唐代官吏段秀实,人名中用“秀”字的很多,但用“秀”修饰“实”者少,此“实”更“秀”,实而秀美,极佳,“秀实”两字组配得好;金代文学家段成己,“段”,谐音“锻”,己要成,必须锤锻,名字用字形象具体,表明主人克己修身的理念;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姓名三字紧紧相连,“段”,谐音“断”,以什么来判断裁定呢?以“玉”,因“玉”洁白美丽,以玉为准,断定裁决好坏、优劣,必准,名字用字好,组合得也好,表达了名主秉持公正、追求高尚的理念;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祺”、“瑞”都是吉祥的意思,“祺瑞”两字组配得好。

  和“段”姓同部首的字有殷、殴、殿、毅等,这些字都可入“段”姓单字名,也可将其组成双字名如段殷殿、段毅殴等。

  “段”的同音字有断、锻,这两个字组成的词只有少数几个可谐音成为“段”姓人名,如断定、断续、断然、锻炼,可叫单字名为段定、段续、段然、段炼,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如叫段定恒、段续来、段然安、段炼坚等。有些字如代(包括岱、玳、带、待、戴、黛)、根、厚(包括侯)、梁(包括良)、栋、乃、子等字,则不宜入“段”姓人名,若用,谐音就变成了断代、断根、断后、断粮、断奶、断子,这就不好了。

  “段”通“锻”,据此可起名叫段铁、段钢,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叫段铁心、段钢坚;围棋等级也叫“段”,据此围棋爱好者可起名叫段三、段六、段九,或加字组成双字名叫段三棋、段六晋、段九达等等。

  郝

  1.起源

  据说,郝姓的始祖为郝省氏,他是人类始祖皇帝太昊的辅佐大臣。其裔孙期被商王帝乙封在太原的郝乡(今山西太原东北),从此便以郝为姓。另外,秦末乌桓古族有郝姓,唐代南蛮也有郝姓。

  2.迁徙与分布

  (1)晋代以前,郝氏主要在今陕西、山西、河北境内生息繁衍。

  (2)隋唐时期,郝姓迁居于湖北、河南等地,而北方仍是郝姓的主要活动区域。

  (3)明清时期,郝姓大规模迁徙于江南和东北,今湖南、福建、安徽、辽宁等地都有郝姓人定居。

  (4)近代以来,一些郝姓人开始迁居海外,现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

  3.郝姓名流

  郝姓在繁衍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太原和京兆两大郡望。历史上郝姓的著名人物不少,秦有上卿郝晏,西汉有以廉洁闻名的郝廉,东汉有善方术的郝孟真,隋末有农民起义首领郝孝德,唐代有宰相郝处俊,宋代有画家郝澄,元代有备受元世祖忽必烈信任的郝经,明末有学者郝锦、农民起义军将领郝摇旗,清代有著名经学家、训诂学家郝懿行等。

  4.起名参考

  “郝”姓名人中较好的名字如汉代高士郝子廉,名字表达名主廉洁无比,并以此作为名主的人生准则;宋代画家郝澄,“澄”,指水清澈明亮,寓对世事认识清晰透明,名字表示达名主的为人追求和愿望,“澄”字在人名中少见,选得好;元朝郝经,“经”,含有经线、经营、经典、经久不变等意,所有这些意思都可用在名字“经”中,表示名主如同经线,围绕地球,经久不变,善于经营,堪称经典,“经”字含义丰富;明代郝修己,名字明确表示名主一生要修养自己,追求和保持良好的品行,“修己”二字组配得也好;清代经学家郝懿行,“懿”,指美好,“懿行”,即“嘉言懿行”,表示名主所有言行都要美好,懿德懿范,以此作为名主的为人准则;当代名人郝建秀,本已“秀”,但还要“建”,而“秀”本来就是“建”起来的,表示名主将不断修建自己,做优秀之人,人名中用“秀”字的很多,但用“建秀”这一动宾结构组合的名字则很少,此名很有新意。此外像郝运来、郝玉琼、郝月萍等,这些名字也是很好的。

  “郝”姓拆字起名可叫郝赤,右“阝”,变为谐音“尔”可叫郝尔赤。和“郝”同部首的字有邦、邮、耶、郁、郅、郊等,据此可起单字名如郝邦、郝邮、郝郁、郝郊,也可将这些字组成双字名如叫郝郁邦、郝郅耶、郝郊郅、郝邦郁等等。

  “郝”的同音字是“好”,这是一个含义极好的字,所以由“好”组成的许多词都可入“郝”姓谐音名,如单字名叫郝友、郝端、郝多、郝汉、郝生、郝学、郝久、郝山、郝水、郝林等,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如叫郝友善、郝端良、郝多喜、郝汉勇、郝生安、郝学人、郝久坚、郝天民、郝山巍、郝水泽、郝林茂等等。

  孔

  1.起源

  一般认为,孔姓源于子姓,子姓孔氏有两支起源:其一是商朝开国之君成汤的后裔,成汤字太乙,为一个圣明的君主,其子孙中有一支把商族的“子”姓和他字中的“乙”组合起来做姓,成为孔姓;其二是西周初期,殷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建立宋国,他的后裔孙嘉,字孔父,史称孔父嘉,在宋国任大司马,后被权臣华督所杀,其子逃亡到鲁国后以父亲字中的“孔”为姓。

  2.迁徙与分布

  (1)汉代时,随着孔子地位的不断提高,孔姓逐渐发展为一个显赫的家族。但因官职调遣、战乱等原因,有许多孔姓人从今天的山东、河南向其他地区迁徙。

  (2)西汉时,孔氏有人迁至今陕西、湖南。东汉时期,今河北、河南、广东都有孔氏家族的足迹。东汉末,孔潜一族在浙江绍兴发展为望族。

  (3)北宋“靖康之变”时,中原孔氏有一支随宋氏南渡,赐地衢州。宋明时期,北方的山西、辽宁等省,南方的江苏、云南、贵州、四川等省,都有孔氏之族繁衍定居。

  (4)清代以后,孔氏不仅遍布全国各地,而且有不少人移居海外。如今美国、加拿大以及东南亚、西欧一些国家都有孔姓华人。

  3.孔姓名流

  孔姓对中国的文明与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其名人辈出,史不绝书。除大圣人孔丘外,还有西汉经学家孔安国、丞相孔光,东汉泰山都尉孔宙、其子孔融,南朝文学家孔稚圭,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北宋说唱艺人孔三传,清代戏曲作家孔尚任。近现代孔姓名人有中国官僚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之一孔祥熙,卫生部顾问、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孔庆三,党的好干部孔繁森等,他们都是孔氏宗室的群英。

  4.起名参考

  “孔”姓历史名人首推孔丘,世称孔子,是儒家创始人。由于孔子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又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所以孔子的影响在中国、东南亚乃至世界都很大,如果出于尊孔起名,可从丘、仲尼、儒等字中择取,也可从孔子提倡的仁、孝、礼、义等核心思想中择字起名,还可从孔子的经典语录《论语》中选取恰当字词为名。

  孔氏家族的名字,有严格规定,后代各辈名的第一个字早已排出,现已传到七十几代。孔氏后代起名,实际只是起名字的第二个字,这在选择和表现含义上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孔”姓名人中较好的名字如北宋说唱艺人孔三传,“传”有传递、传授、传播、传导等意,都是传递给别人,由另一方接受,“三传”,也许有特指,即传授的三个方面,也许就是多传,总之名字表现了名主为他人奉献的精神,此名组合少见;清代戏曲家孔尚任,此名表达了崇尚重任、愿挑大梁,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心境,“尚任”二字组合得好;现代文艺理论家孔罗荪,“荪”,上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罗荪”,就是罗集香草,名字表示名主洁净、馨香,具有好的品格,此名很独特,用字也很美;当代党的优秀领导干部孔繁森,其名“繁”字是孔氏族谱排下的辈分名,必须用,但由“繁”衍生出名的第二个字“森”,组成为“繁森”,即“繁茂”的森林,这意思就很好,表明名主如茂密森林,莽莽苍苍,既浩大,又有生命力,给人以广阔的想象和美的享受。

  “孔”姓拆字组名可叫孔子或孔乙、孔子乙,不过这几个名字都不好,不宜用。

  “孔”字本身含义不多,现代汉语中只指洞孔。“洞”有洞察、审透的意思。以“孔”字起名,可表示洞察透明。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其名即有洞察明亮的意思。类似的名字还可起如孔亮、孔彻、孔明、孔远等等。鸟类中的孔雀也是这个“孔”字,孔雀羽毛很美,展翅如扇,若喜欢从这个角度起名,也可叫孔雀、孔羽、孔展羽、孔如羽、孔翼美等名。

  在古代,“孔”通“大”,即大道的意思,据此意可起名如孔坦、孔平、孔达通、孔向远等;“孔”也通“德”,即大德的意思,据此意可起名如孔双德、孔尚德等;“孔”也通“深”,据此意可起名如孔又深、孔天极等。

  邵

  1.起源

  邵姓出自姬姓。其先祖姬爽为西周大臣。由于他封邑在召(音“绍”)(今陕西省岐山西南),被称作召公。其后代有一支世袭召公的名号,在周朝执掌国事。周平王时召公被封于王屋(今河南省济源市邵源乡),其后代散居于今陕西、河南等地,春秋时他们以先祖爽的封地为氏,姓召。战国时期,召氏有人在召字旁加“阝”,成为邵氏。

  2.迁徙与分布

  (1)西周时期,邵氏主要在今陕西、河南繁衍生息。三国以前,邵氏族人已经分布于今山东、江苏、安徽等地。

  (2)唐代时期,邵氏已散播到今河北、湖南、福建、广东等地。

  (3)宋明两代,邵氏有族人迁居至今浙江、江西、湖北、四川、山西等地。

  (4)清代时,福建、广东邵氏有人渡海上台湾岛开垦,后来又有一些移居海外。

  3.邵姓名流

  今天的邵姓人口较多,为中国大姓。自古以来,邵姓名人不胜枚举,如秦代东陵侯邵平,宋代书画家邵谊、哲学家邵雍,明代画家邵弥,清代诗人邵长蘅、书法家邵泰、学者邵晋涵、画家邵云,近现代有政治家邵力子、作家邵荃麟等。在历史的天空中,邵姓子孙以他们的智慧放射出奇异的光芒。

  4.起名参考

  “邵”姓名人中较好的名字如北宋哲学家邵率雍,“雍”,意为和谐,常用来形容文雅大方,起名“雍”,表示名主企求做有文化、有修养的高雅人的愿望,“雍”字选得好,用“率”字和“雍”字相组配,更突出了名主的心愿,此名用字很独特;明末画家邵弥,“弥”,含遍、满的意思,什么“遍”和“满”呢?名中未点,实际是包括一切,这正是名主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弥”字选得好;清代史学家邵晋涵,“涵”,意为包涵、包容,“晋”,意为晋升,起名“晋涵”,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修养,开阔胸怀,具有不凡的气度,“晋涵”二字;清代经学家邵懿辰,“懿”,指美好德行,“辰”,辰光,“懿辰”,意即美好的品行如辰光永远明亮光辉,“懿辰”二字选得好;现代新闻学者邵飘萍,名字表示扫己如浮萍一样,飘泊不定,反映了名主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对生活的寻求,此名很形象、有特色;原全国人大和政协委员邵力子,“力”,力量、力气,“子”,人的通称,主要指男子,“力子”意即最有力量、力气的人,此名用字普通、简单,但不俗,含义也好;原江西省长邵式平,“式”,样式,“式平”,即样式很平常,名字表示了名主的谦虚、质朴,此名也不俗;现代文艺理论家邵荃麟,“荃”,古书说的一种香草,“麟”,麒麟,古代称麟、风、龟、龙为四灵,“荃麟”,以香草和麒麟喻己,表示自己既香又灵,品格高尚,“荃麟”二字组配得好;中国历史学家邵循正,“循正”,就是要遵循正确的轨道行进,表示名主要走正确的人生道路,此名也很好。

  “邵”姓拆字起名可叫邵召、邵尔(“耳”的谐音)或邵尔召。与“邵”同部首的字有邦、郁、郊、邮、邻等,这些字都可入“邵”姓单字名,也可组成双字名如邵邦那、邵郁邦等。

  “邵”的同音字有少、绍、哨等,它们组成的词如少壮、少相,可变成“邵”姓入谐音名邵壮、邵相,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如叫邵正壮、邵壮为、邵相俊、邵成相等;同音字“绍”组成的一些词,如绍承、绍继,谐音名可叫邵承、邵继,双字名可叫邵承作、邵继来等;同音字“哨”组成的一些词如哨兵、哨岗,可变为谐音单字名叫邵兵、邵岗,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如叫邵兵强、邵岗屹等等。

  史

  1.起源

  史姓据说以官名为姓,其来源有二:一为上古黄帝时期。相传黄帝的史官仓颉发明文字代替结绳记事,其后代为了纪念这位祖先,便以他的官名“史”为姓。另一个来源出自西周太史史佚,他是历史上最早的史姓人物,为人严正,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由于他终生在周朝(都城镐京在今西安)任太史,其子孙便以官名为氏。

  2.迁徙与分布

  (1)因史氏以官为姓,而先秦列国都有史官,所以早在先秦时期,史氏就已遍布黄河南北和长江流域。

  (2)西汉时期,鲁国的史氏成为名门望族,其子孙以山东为源头,向各地发展,至东汉时已分布于今江苏、陕西、甘肃、四川等地。

  (3)唐代以来,史姓延伸到今湖南、浙江、山西等省。宋代时,今江西、河北等地也成为史氏的居住地。

  (4)明代时,史氏已遍布江南,同时还分布于今湖北、安徽、福建、广东、贵州、云南等省。

  (5)从清代开始,大陆史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清朝末年,又有一些史氏族人走出国门,迁居海外,现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

  3.史姓名流

  纵观史姓名人,他们不是因为军功而著称,就是因为文才而出名。如代朝有刚直不阿的史弼、擅长书法的史晨;北周英勇神武的史文忻、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