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八节 百家各姓历史及起名参考(五)

  罗

  1.起源

  罗姓起源有二:一种说法认为周武王灭商后分封了一个异姓诸侯国,在今湖北襄樊市南漳县一带定都,因附近有河名为罗水,故称罗子国。春秋时罗子国被楚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姓罗。另一说法认为出自熊姓,为祝融之后,姓坛。据《史记》记载,熊姓和坛姓都是陆终的后人,陆终是帝喾的火官,称祝融,而陆终又是颛顼的曾孙。所以说,源于罗子国的罗姓,不论是姓熊还是姓坛,追根溯源,都同为火官祝融的后裔。

  2.迁徙与分布

  (1)先秦时期,罗氏一直在湖北、河南、甘肃等地发展;秦汉时期,罗姓迁于江西,并逐渐成为江西大姓。

  (2)唐代以来,罗姓已分布于两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宋朝时,罗姓主要集中在江西、四川、安徽、湖南四省,此外河南、福建、山西、广西等地也是罗姓的主要聚居地。

  (3)约在元代,滇东、滇南罗氏有一支迁入今泰国境内的湄南河下游,建立罗斛国,是最早移居国外的罗氏。最早入台的罗氏是郑成功麾下的水师提督罗蕴章,其后,闽、粤罗氏陆续到台湾开基。

  (4)从清代开始,罗氏又有一些人迁居欧洲、美洲及东南亚一些国家。

  3.罗姓名流

  作为现代大姓之一的罗氏,在历史上多为世家大族。如宁乡(今属湖南)望族罗弘信家族,其儿子罗绍威、孙子罗周翰两代都是唐朝魏博节度使;清代名臣罗用俊,其儿子罗钦顺、罗钦德、罗钦忠先后中进士,人称“罗氏三凤”;扬州画家罗聘,其夫人、儿女均擅长画梅,称“罗家梅派”;清末国学大师罗振玉,其家族世代为官,其胞弟罗振常、长子罗福成、三子罗福苌、四子罗福葆、五子罗福颐都是成就显赫的古文字家和金石学家。此外,历史上的罗姓名人还有西汉巨商罗裒、隋末的幽州总督罗艺、唐代文学家罗隐,元代医学家罗天益、小说家罗贯中,清朝农民起义领袖罗汝才、哲学家罗钦顺等等。现当代有革命烈士罗亦农、共和国开国元帅罗荣桓以及舍己救人的罗盛教等等。

  4.起名参考

  “罗”姓名人中较好的名字如唐代诗人罗虬,“虬”,古人传说中有弯曲角的小龙,名主自喻为“龙”,但是小龙,且有角,这龙就很特殊,名字也很有特色;元代医学家罗天益,“益”,有益、好处,“天益”,即天赐予益,天天都会有好处,预示前景更美好、吉祥;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意即贯通于中,“中”,中心、居中,名字表达了名主做人的准则和愿望,此名较少见;现代语言学家罗竹风,“竹”是岁寒三友之一,常喻人的气节,“风”,风采、风格,“竹风”,就是要学习和保持竹的风采和品格,永远高风亮节,此名很独特;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罗炳辉,“炳”,指光照,“炳辉”,即光明显著,彪炳千秋,“炳辉”二字组合得好;近代金石学家罗振玉,“玉”本来就洁白美丽,“振玉”,就是要使玉更美、更洁,名字以玉喻己,表示名主为人要洁净、美好的愿望;现代语言学家罗常培,“培”,含培养、培育、培训、培植等意,“常培”就是时常培养,这样才可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常培”二字组合得好;抗美援朝志愿军英雄罗盛教,“盛”,含兴盛、旺盛、隆重、深厚、普遍、用力等意,起名“盛教”,重在强调教育要用力、加强,这样教育才能兴盛、有效,真正教出有用人才。此外,如罗进一、罗行巨、罗凤仪、罗衣轻、罗方光、罗沛霖这些名字也很好。“罗”姓人若为寻根拜祖而起名,可从上述记载中择取,或加恰当的字组合。

  “罗”姓字繁体写作“罹”,由“四”和“维”组成。若拆姓起名,可叫罗维或罗四维。与“罗”同部首可入罗姓人名的字有罡、蜀,据此可叫罗罡,名主若是四川籍或和四川有什么特殊关系,也可起名罗蜀或罗蜀罡。

  “罗”字除用于姓氏外,本身还含有罗网、搜集、陈列、罗织等意。据此组成的词如罗布、罗汉、罗致,也可直接用作“罗”姓人名,还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如叫罗布天、罗汉净、罗致远等等。

  宋

  1.起源

  宋氏来自于子姓,其始祖为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商亡后他自缚双手,带着族人抬着棺木跪求周武王,才保住了商族的香火,商族遗民被允许留在旧都殷墟居住,由纣王的儿子武庚管理。但武庚不甘屈居人下,趁武王过世、新主成王年幼之机,起兵造反。微子启没有参与,辅佐成王的周公旦平息叛乱后,在殷墟及其周围的地方建宋国(今河南商丘),封微子启为国君,管理此地的商族遗民,保留商人的宗祀。后来宋亡国,子孙以国为氏。

  2.迁徙与分布

  (1)秦汉时期,宋氏主要在北方地区繁衍发展;隋朝时期,宋氏已分布在今河南、湖北、河北、山西、陕西、江西、山东、甘肃、安徽、浙江等省。

  (2)唐朝初年,河南宋氏有人迁入福建安家落户。同时,宋氏的居住地还扩展到了今四川、广西、北京等许多地区。

  (3)南宋时期,中原宋氏有人随宋高宗赵构南迁,迁入今浙江、江苏、湖南等省,后来又有宋氏迁至今广东的五华、梅州、潮州等地。

  (4)从清代康熙末年开始,闽、粤宋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随后又有人迁往欧洲及东南亚等地。

  3.宋姓名流

  宋姓名人,历代多文化英杰,大多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书画家、经学家、科学家。如战国时的楚国辞赋家宋玉、三国书法家宋翼、唐代大诗人宋之问、宋代文学家宋祁、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清代诗人宋湘、经学家宋翔风等。近代民主革命先驱宋教仁,新中国名誉主席宋庆龄更是近现代宋姓家族中的旷世之才。

  4.起名参考

  “宋”姓名人中较好的名字如北宋画家宋迪,“迪”,开启、引导,起名“迪”,表示要开启新路,有更多更好的发现,“迪”字用得好;北宋文献学家宋敏求,反过来的意思就是企求敏捷,并以此作为名主的心愿,用字质朴,“敏求”二字组合得也好;唐代诗人宋之间,“之”,助词,此名的主要部分在“问”上,问什么呢?意在言外,任人去想象,内蕴极其丰富,用字也很独特;明代藏书家宋懋澄,其名意含盛大繁茂,清澈透明,从两方面表达了名主做人的追求和愿望,“懋澄”二字涵义都很美;清末浙东三杰之一的宋恕,以“恕”为名,表示不计较、要宽恕,这正是名主的为人之道,“恕”字用得好;清末黑旗军首领宋景诗,景中有诗,诗中有景,名字有意境,有诗韵,很美;现代戏剧活动家宋之的,用“之”“的”这样的字起名者极少,用字很有特色,“之”,助词,“的”,音若为dì,即指箭靶的中心,表示愿为众矢之的,献身自己,如“的”音为dí,当真实、实在讲,意即真切实在,总之不管从哪个意思理解,这个名字都很有特色;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宋时轮,起名“时轮”,表示要像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开创新路,这名字也很好。宋氏三姐妹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的名字都既有中国特色,又好听,字义也很美。此外,像宋维真、宋秋雁、宋元明、宋红雨这些人名也很好。

  “宋”为春秋时古国名,也曾是南朝刘裕所建的朝代名和赵匡胤所建的宋朝名,若为怀古,可从上述有关内容中择字起名。

  “宋”姓拆字组名可叫宋木。与“宋”同部首的字有宁、字、安、宏、宝、宗、宕、宜、宙、宛、实、家、寅、富等,这些字都可入“宋”姓单字名,也可将其组合成双字名,如叫宋宏字、宋宜安、宋实富、宋宛宁、宋崇安、宋宕宙、宋岩寅等等。

  “宋”的同音字有送、诵、颂等。“送”组成的词如送别、送殡、送礼、送命、送死、送葬、送终等都不可入“宋”姓人名,而且兵(包括彬、斌、缤、滨)、理(包括醴、蠡、里)、藏、中(包括忠、钟),这些字也不宜于用,若用,谐音就变成了送殡、送礼、送葬、送终。“诵”和“颂”组成的词如颂扬、颂歌、颂安则可用于“宋”姓人名,谐音名叫宋扬、宋歌、宋安,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如叫宋扬美、宋歌欢、宋安宁等等。

  谢

  1.起源

  谢姓的源头有两支:一支出自任姓,黄帝的儿子中有一个姓任的,他有10个属地,分为13个氏,其中的谢氏建立了谢国。后来谢国被周宣王所灭,其子孙以国为氏。另一支谢氏出自姜姓。炎帝后裔伯夷与叔齐互让王位,从本国出走,投奔到姬昌(即周文王)处。姬昌死后,他的儿子姬发在孝期出兵伐纣,伯夷认为他不忠不孝,和叔齐隐居首阳山。后来姬发伐商成功,建立周朝,号“武王”。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死,伯夷的后裔被成王封为申侯。申家有女儿嫁入王室,生周宣王。宣王灭谢国后,安排舅父申伯掌管谢邑,其后人以邑名为姓。

  2.迁徙与分布

  (1)西周以来,谢氏主要分布在河南,同时有几支分别迁往今山东、湖北、湖南、四川。从三国时起,四川谢氏先后迁于今陕西、贵州、云南,其中云南的分支发展为当地大姓。

  (2)晋代时,陈郡谢氏(今河南南阳县)已成为名门大族。西晋末年,阳夏谢衡为避战乱迁于会稽,成为当地门第最高的五姓世族之一。

  (3)唐代时,河南固始的谢氏迁入今福建泉州,后有人自宁化迁至江西,随后又移居广东。至清代,谢氏遍布中原及南方各省,还发展至北部及东北的一些省区。

  (4)谢氏移居海外,始于明朝,多数是自福建和广东等地区先迁至台湾,进而远迁东南亚及世界各国。

  3.谢姓名流

  谢氏是一大望族,因而“王谢”成为高门世族的代称。谢姓名人在历史上不断涌现,尽得风流。晋相谢安,运筹帷幄,取得淝水大捷;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开创中国山水诗派,世称“大谢”;永明体诗人谢姚,其诗善于熔裁,风格清俊,时出警句,因之后世与谢灵运对举,称“小谢”。此外,还有北宋大学者谢良佐、明朝状元贤相谢迁、清朝不畏权贵的御史谢振定、航海旅行家谢清高。近现代史上谢氏名人有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革命教育家谢台臣,陕北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谢子长,地质学家谢家荣,临床放射学家、中国放射学科创始人之一谢志光,著名女作家谢冰心,历史学家谢国桢等等。

  4.起名参考

  “谢”姓繁体字写作“謝”,由“言”“身”“寸”三部分组成,若拆姓起名,单字名可叫谢言、谢身,双字名可叫谢寸身、谢言射,细细品味,这样起名也很有意思。

  “谢”从“讠”旁,同部首的字很多,如谚、谙、谛、谕、谐、诚、谌、谋、谏、谊、谅、诺、诵、诲、语、诤、诗等,这些字大都可用作“谢”姓单字名,也可将其组合为双字名,如叫谢诵诚、谢诺谊、谢谏谋、谢谕诚、谢语诗等等;封、尉,右旁同“谢”一样,都是“寸”,也可以此起单字名,如谢封、谢尉、谢对,双字名如谢尉封、谢尉对等等。

  “谢”的谐音字有泄、泻、卸、屑、亵等,以上这些字的含义,一般说来都不是积极的,某些字还含有一定的贬义,所以不宜用这些谐音字起名。如叫谢禄,谐音就成了泄露;叫谢笃,谐音就成谢肚;叫谢泽,谐音就变成了卸责;叫谢独,谐音就变成了亵渎;如此等等,这就很不好了。

  “谢”字的本意既有感谢的意思,又有辞去、凋落的意思,从这二者的意义出发,都可起出好名。从“感谢”意思出发,名主愿感谢什么,就可以此为名,如感谢国家、人民,就可叫谢国、谢民、谢邦、谢军,感谢山川湖海,就可叫谢山、谢川、谢江、谢海,感谢和喜爱某些动物,就可叫谢虎、谢风、谢鸽、谢雁等,感谢某些人物,就可叫谢世杰、谢圣先、谢鹏飞、谢梓良等,感谢祖籍和出生地,就可叫谢越、谢楚、谢鲁、谢齐、谢豫南、谢湘江、谢泰安等等。

  “谢”虽然具有辞去、凋落这些不好的含义,但只要选其反义字词为名,这名字就会很好,比如“谢又荣”这一名字,虽“谢”,“又荣”,真是一岁一枯荣,景象极其美好。类似的名字还有“谢再辉”、“谢复欣”等等。有些单字名也很好,如电影演员谢芳,虽“谢”,又出芬芳,香气沁人;电影演员谢添,虽“谢”,但又添补上来,增添了新的光彩,此名还有谢天谢地一说;电影导演谢晋,“晋”字含上升、进级之意,虽“谢”,但仍能进升,达到新的高度;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哉”,语气词,表示感叹,虽“谢”,但已“觉哉”,醒悟后会更好,其子、电影导演谢非,意即谢绝一切“非”,即不好的东西;中国现代放射学科创始人谢志光,虽“谢”,但“志光”,志在光明,会重新辉煌,这些“谢”姓人名都起得很好。

  唐

  1.起源

  唐姓的起源主要有两支:传说中的古帝尧,其国号为“唐”,所以被称为“唐尧”。后来,舜受他禅让继承了帝位,把尧的儿子丹朱封为唐侯(今山西省翼城县)。其后代因作乱被周成王所灭。其子孙以国为氏,姓唐。周成王把唐国的属地封给弟弟叔虞,同时又将另一支丹朱后裔封为唐侯(封地在今河南行方城县)。两地的后代都以唐为姓。作乱的唐侯后裔,被周成王强行迁至杜(今陕西省西安市),改封为杜伯,称唐杜氏,其后裔也以唐为姓。

  2.迁徙与分布

  (1)唐姓早期主要分布在今河南、湖北、山西、陕西一带;从西汉起,唐氏开始移居到今江苏、安徽、甘肃、浙江等地。

  (2)南北朝时期,唐氏已广泛分布于大江南北;唐宋时期,唐氏有族人分别迁入今福建、江西、两广等地。

  (3)清代时期,闽、粤唐氏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海外。

  3.唐姓名流

  历史上的唐姓名流不胜枚举,战国时有胆有识西说强秦的唐雎,汉代以“仁治”而为百姓称颂的唐颂,唐代辅佐李世民定天下的名臣唐俭,宋代以“大孝子”而闻名的唐杰,明代大破倭寇而军功卓著的名臣唐顺之、“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等。近现代唐姓名人有文史学家唐兰、革命家唐亮、革命党人唐绍仪、西南军阀唐继尧、抗日名将唐淮源等等。在中国历史上,唐姓名人真可谓大放异彩。

  4.起名参考

  “唐”姓名人中较好的名字如宋代医学家唐慎微,此名含义为谨小慎微,这里并非贬义,因为任何事都应从“微”做起,而且要谨慎、认真,这样才可成功,起名“慎微”,正表达了名主做人的要求和行为的准则,“慎微”二字选得好,很独特;清末台湾巡抚唐景崧,“崧”,同“嵩”,指大而高的山,“景崧”,意即自己如高山大景,极其壮观,内蕴名主的雄心大志,含蓄而有品味;现代历史学家唐长孺,“孺”,指小孩,“长”,应读zhǎng,即成长、长大,“长孺”,就是虽是小孩,但会长大成人,用这样的字起名极少见,很独特,也很有韵味;现代古典文学研究家唐圭璋,“圭”、“璋”都是古代玉器,但“圭”更珍贵,它是古代帝王举行礼仪时用的玉器,故将“圭”字放在前边,这里用“圭璋”喻己,既指珍贵,更指要以此要求自己,做纯洁、高尚、珍贵之人,名字用字很美,且很形象;现代文学理论家唐搜,“搜”,弓衣也,古人讲“搜迹匿光”,以喻晦隐之道,此名意在提醒名主世道险恶,宜收敛锋芒、韬光养晦、相机而发,名字表达了名主特殊时期的特殊心境,含义极丰富。

  “唐”姓拆字不好组名。和“唐”同部首的字有广、庆、庚、度、席、康、府、序、应等,以这些字起单字名可叫唐广、唐庆、唐庭、唐庚、唐度、唐府、唐序、唐应、唐康,也可将这些字组合成双字名,如叫唐广庆、唐度康、唐庭庶、唐席府等等,这些字还可相互调配组名。

  “唐”的谐音字有堂、棠。“堂”,主要指厅堂,但也常用于形容光明正大,据此“唐”姓可起谐音名唐光、唐正、唐明,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叫唐正亮、唐明光等等。“棠”,一种植物,有“棠棣”一词,可用此谐音起名叫唐棣或唐棣华。

  韩

  1.起源

  据史书记载,韩姓源自姬姓,分三支源头:周成王的弟弟被封为韩国国君(今陕西韩城西南),后被晋国所灭,其后代以国为氏,姓韩;晋国灭韩后将其封给万,万是周成王另一个弟弟唐叔虞的后裔,万及其后人以邑为氏,也姓韩,万的后代将韩邑发展成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后被秦国所灭,其后更多韩国子民以国为氏;此外,还有一支韩姓是在北魏孝文帝改革时,由鲜卑族的大汗氏改姓的。

  2.迁徙与分布

  (1)秦灭韩后,其国人都流落到颍川郡(今河南禹县、许昌一带),此后颍川成为韩氏繁衍发展的中心。

  (2)汉代时期,韩氏移居今江苏、浙江、四川、山东、甘肃、河北、北京及北部一些地方;唐宪宗时,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成为第一个入粤的韩氏。

  (3)清代康熙年间,韩氏已有人迁入台湾。此后,又有人向海外发展,分布于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

  3.韩姓名流

  韩氏子孙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凡的业绩:战国末期法家的代表韩非,备受历代法治者的青睐;西汉的韩信,辅佐刘邦取得天下,是一位有勇有谋、战绩卓著的大将;唐朝哲学家韩愈提倡“古文运动”,成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南宋大将韩世忠,精忠报国,名垂青史。而近现代,著名化学家韩组康,成为我国极光谱的先导。

  4.起名参考

  “韩”姓历史名人中较好或较有特色的名字如战国末期的哲学家韩非,“非”是“是”的对立面,指不是、不好、不对、不该等意,以“非”为名,表明名主将否定过去,另辟新路以及名主对事物不断变化的哲学主张和变法图强的政治心愿,“非”字用得好;西汉今文诗学的开创者韩婴,“婴”有两层意思,一指婴儿,一指缠绕,婴疾(得病),用这两层意思于人名中,喻己幼小体弱,表面为自谦,实际隐含主人将会有大作为之意;隋代大将韩擒虎,以“擒虎”为名,表明名主性格勇猛,具有壮志,如此以行为动作为名者很少见,有特色;南宋名将韩世忠,“世忠”即世代忠良,名字正好表达了名主的人生理念和追求,“世忠”二字搭配得好;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韩山童,以“山童”为名,表明名主也就是一山童,很顽皮、粗野,也很善良、诚挚,“山童”一名很有个性和韵味;清代作家韩小窗,用“小窗”作名,表明名主期望如小窗一样,透进光明,此名也很有特色;人民解放军上将韩先楚,湖北红安人,湖北是古代的楚荆大地,起名“先楚”,意即先祖为楚人,此名有纪念意义:电影演员韩兰根,兰是最美丽的一种花草,色艳、芳香,历来以兰喻美好事物,起名“兰根”,意为尽管美好芳香的兰花由根生出,但根不为人所见,主人愿默默无闻,为兰花的生长而献己,“兰根”二字选得好;陕北说书人韩起样,“起祥”二字组合得好,因为人名中用“祥”字的很多,但用“起祥”起名者则很少,从“祥”起步,另有新意。此外,如韩墨林、韩梅静等名字也很好。

  “韩”字由、“韦”两部分组成,是部首,汉语里无此字,所以拆姓起名,只可叫韩韦或以“韦”的谐音叫韩为、韩唯、韩帷、韩惟、韩维等等。

  和“韩”形体相近的字不多,只有同部首的乾、朝、戟、翰等,这几个字都可成“韩”姓单字名,也可以将它们组成双字名,如叫韩乾戟等。

  “韩”的同音字有函、晗、涵、寒等,“晗”,意即天将明亮,著名史学家吴晗,其名就是这个“晗”字,根据“晗”的意思,还可起名韩黎明、韩及辉、韩晨曦等。同音字“涵”,有包涵、涵养之意,据此可起名韩盖、韩容、韩重修、韩九涵等。同音字“寒”,意为寒冷,也常引申为畏惧、贫困。以“寒”义起名,既可表示节气,亦可表示耐寒的品格和自谦、自慰的思想,据此可起如韩冬、韩露、韩冷、韩峭、韩秋、韩士、韩素、韩微、韩星等等。若认为上述名字含义过于消极,可另加一些含义积极的字,变为双字名,如叫韩美冬、韩冬耐、韩露枫、韩露秋、韩峭梅、韩峭笑、韩秋山、韩秋红、韩士慰、韩素英、韩微尚、韩星烁、韩星辰等等。“韩”,通作“斡”,指井栏。如以此义起名,可叫韩井安或韩栏井,也很有特色。

  “韩”也是古国名,“韩”姓人若为怀古起名,可从上述古国名中择取恰当字组成。

  曹

  1.起源

  最早的一支曹氏源自嬴姓,是颛顼的后裔,其始祖曹安是颛顼玄孙陆终的第五个儿子。西周初年,曹安的裔孙曹挟被周武王封于邾,建立邾国。邾被楚灭后,子孙有的仍姓曹,有的则以国为氏,姓邾。另一支曹氏出自姬姓,周武王把弟弟振铎封在曹国(今山东定陶西南),曹国被宋所灭后,子孙以国为姓。

  2.迁徙与分布

  (1)曹姓早期主要分布于今山东和江苏一带,到汉代时,曹氏扩大到今河南、安徽、浙江、湖北、甘肃等地。

  (2)唐代时,河南曹氏开始有人迁居福建、广西等地。

  (3)明代时,福建曹氏有一支迁至广东,此时曹氏已分布于全国的大部分省份。

  (4)清代雍正时,曹氏有人自大陆移居台湾,随后曹氏又有人走出国门,分布于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

  3.曹姓名流

  在历史上,曹氏子孙历来以才智著称:春秋时鲁国的曹刿,助庄公大败齐师;汉代的重臣曹参,为刘邦屡立奇功;三国时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的儿子曹植,在七步之内赋诗;清代大文豪曹雪芹,创作出了世界文库的瑰宝《红楼梦》。近现代曹姓名人有直系军阀首领曹锟、戏曲音乐家曹沁泉、心理学家曹日昌等等。居住在香港、澳门的曹姓名人有曹文锦、曹光彪,其二人均被列入“世界华人亿万富豪榜”。

  4.起名参考

  “曹”姓名人中较好的名字如春秋时鲁国武士曹刿,又名曹沫,“刿”是创伤割断的意思,旧时常喻执行死刑的人为“刽子手”,“沫”,液体小泡沫,名中用了“刿”、“沫”两字,表示名主极为不俗的性格;三国时吴画家曹不兴,亦作弗兴、吴兴,“弗”,不的意思,“吴”,谐音“无”,即没有,也含“不”的意思,名为不兴、弗兴、吴(无)兴,表面看是名主诙谐、自嘲,实际隐寓要大兴,此名也很有个性;清乾隆进士曹振镛,“镛”,古乐器,演奏时表示节拍的大钟,“钟”本来就很大,还要再“振”,以此表示名主更高的追求,“镛”字选得好;现代戏曲音乐家曹沁泉,“沁”,指香气、液体等渗入或透出,成语有“沁人心脾”,“沁”放出或透出的不是一点,而是如泉,源源不断,名主以此喻己,表示其美好的追求和心愿;现代翻译家曹靖华,“靖”,平安、安定的意思,在旧中国,军阀混战、社会动乱,一个“靖”字,表达了名主挚爱中华,期望安定的心境;现代作家曹聚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爱”、“仁义”,是人们应该追求的一种美德,起名“聚仁”,表示名主集聚了人应具有的仁爱、仁义,这既是名主做人的一种自白,也是其人生追求;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曹菊如,以“菊如”为名,表明名主如菊,鲜艳芳香,极具观赏性,隐寓名主具有极好的品格和美德,此名形象、生动,很有美感。

  姓氏“曹”字由上边的和下边的两部分组成,现代汉语里没有“苗”这个字,所以“曹”姓拆字起名,只可叫曹日。现代著名心理学家曹日昌,其“昌”字虽然不是两个“日”而是两个“曰”字组成,但字形极其相似,整个姓名表示日日昌盛,字形和含义都很好。

  和“曹”同部首、形体又相近的字有昌、晋、普、著、智、皙等,这些字都可入曹姓单字名,如叫曹昌、曹晋、曹普、曹著、曹智、曹皙,也可组成双字名如叫曹著昌、曹晋智、曹智著、曹普皙等等。

  “曹”的谐音字,只有“漕”组成的词含义较好,“漕”旧指“漕运”粮食,据此可谐音起名叫曹运、曹河、曹渡、曹渠、曹航等等。

  “曹”,古义有“群”的意思,据此可起名曹群、曹居、曹为群、曹友众等名;“曹”也有“辈”的意思,如古语中常说“我曹”、“尔曹”,据此可起名曹亦辈、曹尚同、曹同吾等名;“曹”也有“偶”的意思,据此可起名曹偶、曹本双、曹又双等名。

  “曹”也曾是古国名、古邑名,若为怀古或和当地有特殊关系,也可以此择名。

  许

  1.起源

  许姓来源有二:一说许姓始祖为尧帝时著名的贤士许由,其后代以许为姓,世代居住在今河南许昌。二说许氏源于被东周分封的许国(今河南许昌东),其始祖为许文叔。这一支许氏与齐氏同为上古四岳伯夷之后。四岳是由姜姓发展出来的支胞族,是尧舜时期的四方部落首领。他们和姬姓部落结成联盟,并辅助姬姓的周武王打败了子姓的商纣王,建立了西周,并受封于许国,战国时被楚国所灭。许国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

  2.迁徙与分布

  (1)春秋战国时期,许国曾在今河南及安徽北部一带迁都数次。许国被楚所灭后,多数许姓就地繁衍或北上迁徙到今河北境内。

  (2)秦汉时期,许姓已遍布今河南、河北两省的大部分地区。许姓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3)唐代初年,河南许姓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在福建安家落户;唐代以后,许姓已大举南迁繁衍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地。

  (4)宋末元初,许氏有一支徙居广东;明代时,福建许姓人移居台湾,此后许氏又多次向台湾迁徙,进而又有许氏人移居海外。

  3.许姓名流

  历史上杰出的许姓名人有: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三国时魏国名将许褚,唐朝宰相许敬宗,北宋画家许道宁,南宋医学家许叔微,明朝戏曲家许自昌。近代许姓名人有文学家许地山,鲁迅的夫人、曾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的许广平等。旅居海外的许姓华人,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物。如泰国议长许敦茂,菲律宾女总统阿基诺夫人(姓许,曾祖父许尚志为福建同安人),而加拿大籍华人许耀华、澳大利亚籍华人许诚为著名的国际贸易企业家,二人均被列入“世界华人亿万富豪榜”。

  4.起名参考

  “许”姓历史名人中较好或较有特色的名字如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慎”,谨慎、慎重之意,古人修养讲究“慎独”,就是处人处事要谨慎不苟,此名表达了名主的做人理念和原则;现代作家许地山,以“地山”为名,表明名主钟情于大地山野,只有扎根于此,才能茁壮成长;人民解放军上将许世友,原名“释友”,后改为“仕友”、“士友”、“世友”,四个同音字的更改变化,含义大不一样,先是当出家人之友,后是做“仕”官之友,再是做“士”兵之友,最后定为要做世界人民之友,名字越改越好;人民解放军大将许光达,“光达”,光亮可达,无处不有,其名不仅响亮,意思也很好;政治活动家许德珩,“珩”是古代佩玉上的横玉,“玉”本身就很美,佩带于身就更美,这里借“珩”喻德,表示要有美德,“珩”字选得好;现代经济学家许涤新,意即要“新”就得不断洗涤各种污垢,此名不仅表达名主将以此来修养自己,也含有荡涤社会污垢,革故建新的意思,这个名字很好,声音也响亮。此外像许筱雨、许欣心、许寿裳、许如云这些名字也很好。

  “许”姓字繁体写作“許”,由“言”“午”两部分组成。拆姓起名可叫许午或许言午。“许”同部首的字有训、议、讴、诂、译、诗、诚、诤、诩、诰、谊、谋、谚等,这些字大多可入许姓单字名或组成双字名。

  “许”的同音字有诩、栩、浒等,“诩”含夸耀之意,据此可起名如许耀民、许耀尔等;“栩”意指生动活泼的样子,如常说××栩栩如生,据此可起名许生、许状飞等;“浒”读“hǔ”时,指水边,“梁山水浒”,就是梁山水边,“浒”还有另一读音xǔ,指江苏和江西两个地名,若是这两地出生的“许”姓人起名,也可叫许浒。

  “许”含有称赞、期望、答应、允许等意,据此可起单字名如许赞、许颂、许通、许期、许望、许多、许久、许可、许诺等,也可加恰当的字以组成双字名如许可赞、许必颂、许有期、许大望、许应通、许多荣、许久来、许可行、许亦诺等等。

  “许”也是周代一国名,地处今河南许昌,据此可取同类国名为名,如许鲁、许晋、许齐、许秦、许楚、许燕等;若是许昌人,可起名许为本、许祖籍、许根昌等。

  邓

  1.起源

  邓姓起源主要有两支:一支出自商朝贵族的后代。商王武丁封自己的叔父于邓(河南省邓州),建立邓国,并赐他姓曼,因此邓国也被称作邓曼国。其后邓国被楚国所灭,国人就以国名为自己的姓氏,改姓为邓。另一支邓姓源于李姓,是南唐王室的后代。南唐后主李煜封自己的第八个儿子为邓王,南唐亡国后,邓王为避难,于是改姓为邓。

  2.迁徙与分布

  (1)邓氏最初主要在发源地今河南省邓州一带繁衍发展。

  (2)战国以后,邓姓逐渐扩展到今四川、陕西、广东、江苏等地。

  (3)西晋末年,邓姓发展到今甘肃和福建一带;明代时期,邓姓开始有人移居台湾。

  (4)近代以来,邓姓由东南部向西部和南部地区迁徙。如今,四川为当代邓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以川湘粤为中心的邓姓聚集区。

  3.邓姓名流

  为邓氏宗族赢得美誉的当推一代伟人邓小平,他是我党的杰出领导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中华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历史上还出了不少邓姓名人,如春秋时法家先驱邓析、东汉大司徒邓禹、三国时魏国名将邓艾、蜀汉大将邓芝、宋代思想家邓牧、元代书法家邓文源、清末两广总督邓廷桢、海军将领邓世昌、现代历史学家邓拓等等。

  4.起名参考

  “邓”姓名人中较好的名字如春秋末期法家先驱邓析,“析”,分析剖解,表示名主释疑解惑的精神和愿望,这是认识事物、分清是非、正确行事的基础和前提,“析”字在人名中较少见,此名用字好;清代篆刻家邓石如,“石”,坚硬、朴实,名主以“石”喻己,表达对“石”认同和喜爱,“石如”二字倒过来就是“如石”,但用在人名之中,“如石”直白,“石如”则更有韵味;清末海军将领邓世昌,世代昌盛,名字表达名主对国家和社会的关爱和希求,“世昌”二字组合得好,声音也响亮,有力度感;无产阶级革命家邓中夏,“中夏”,即华夏、中国,名字表示名主对华夏祖国的热爱,将一般人常说的“中国”、“华夏”合为“中夏”,很有特色,声音也好;现代政治学家邓初民,意即最初、最低、最基本之民,名字表示名主谦虚,甘愿做普通之民,“初民”二字选得好;曾任人民日报社长兼总编的邓拓,原名邓子健,在跋山涉水、进入晋察冀解放区后,为开拓新的革命根据地,于是改名为“邓拓”,表示名主新的使命和追求,“拓”字用得好;无产阶级革命家邓颖超,“颖”,聪敏、颖惠,“颖超”,更加聪明多智,“颖超”二字组合得好,表达了名主勇往直前的人生哲学。

  “邓”姓字繁体写作,拆姓起名可叫邓登或邓尔、邓尔登、邓登尔。不过这些名字从含义到声音都不是很好。“邓”的同部首字有邦、耶、郊、郁、都、邱等,这些字都可入邓姓单字名,也可组成双字名,如叫邓邦郊、邓郁都、邓邱耶、邓郁邦等等。

  “邓”为古国名、古邑名、古地名,“邓”姓人若为怀古,亦可择恰当字起名。

  萧

  1.起源

  据说萧氏源于子姓。春秋时期宋国将领南宫万叛乱,杀死宋王另立秸王,萧邑(今安徽萧县西北)大夫大心平定了叛乱,立下大功。新君宋恒公将萧地宋的附属国封给大心,建立萧国。后来萧国被楚国所灭,后代子孙为纪念故国,以萧为姓。此外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萧姓,其中契丹族的萧氏是辽国望族,在历史上地位非常显赫。

  2.迁徙与分布

  (1)早在战国时期,萧氏就在今江苏一带开始发展;西汉时期,萧氏广泛分布于今河南、山东、陕西一带。

  (2)南北朝时,萧氏十分兴旺,其中兰陵萧氏建立了南齐和萧梁;唐代时,萧姓有人开始移居今福建,宋代时又有人移居今广东。

  (3)清代康熙年间,萧姓开始进入台湾。

  (4)在中国北方和东北发展繁衍的契丹萧氏,也是一个权高位重的庞大家族。

  3.萧姓名流

  萧姓历史上名人很多:西汉时的丞相萧何;南北朝时建立宋的萧道成、建立梁国的武帝萧衍以及文学家萧统;唐初大臣萧璃;南宋画家萧照;清朝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民国音乐教育家兼作曲家萧有梅等等。当代萧姓名人有共和国开国大将萧劲光、上将萧华,核物理实验学家萧健,历史学家萧一山,京剧表演艺术家萧长华等,萧姓名流,不胜枚举。

  4.起名参考

  “萧”姓名人中较好的名字如西汉大将萧何,“何”,疑问代词,含什么、哪里、为什么等意,起名“何”,发问我是什么、我为什么、我要什么,看似一切在疑问之中,实际是在疑问中表达了名主要做大人物、干大事业的志向和意愿,并以此方式来鞭策自己,“何”字用得好,声音也响亮;唐初大臣萧璃,“璃”,像玉的石头,虽为石,但似玉,既纯朴坚硬,又光洁美丽,名中用玉和石结合起来的“璃”字,表明名主朴实的为人和追求,“璃”字用得好;现代作家、翻译家萧乾,“乾”为八卦之一,代表天,象征着刚健,名字表示了名主的性格和愿望,“乾”字用得好;现代书法家萧蜕,“蜕”,指蛇蝉等蜕变或鸟换毛,起名“蜕”,取字退庵,别号蜕公、本无,这些都表示名主要进行变化,退至无,实际是从头开始,一切更新,这正是名主的理念和追求,“蜕”字选得好、很独特;中国现代古典文学研究家萧涤非,洗涤污垢,弃掉“非”的东西,表现名主严以律己、加强修养、追求洁净的美好愿望;现代音乐教育家萧友梅,“梅”不仅艳丽芬芳,而且耐寒、报喜、品味高尚,以“梅”为友,表示名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友梅”二字组合得好;现代作家萧军、萧红,两人是一对夫妻,他们到上海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后,对共产党与正在进行长征的工农红军充满敬仰之情,于是分别改名为“军”和“红”,合起来就是“小小(谐音‘萧’)红军”之意,表达了他们对工农红军的敬意和向往,此名具有时代特征,两人的名字连起来也能反映出他们的亲密关系;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萧楚女,原名树烈,学名楚汝,以后发表小说时根据学名楚汝,署名楚女,“楚”,湖北古称,表示名主原籍,“女”,“汝”字去三点水,来自屈原《离骚》“忽反颜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此处“女”为爱国志士的象征,名字不仅用女性名为已命名,令人注目,而且表达了名主的爱国情怀,此名很独特;人民解放军大将萧劲光,此名表示不仅有光,而且是很强的光(“劲”),这“光”既光明、光亮,也有精神、劲头,名字体现了名主强劲豪迈的气概;现代作家萧复兴,萧条之后再复兴,姓名组合得好;还有萧重繁,萧条之后再繁荣,此名也很好。

  “萧”姓字俗作“肖”,拆姓起名可叫萧月或萧晓月(谐音小)。和“萧”同部首的字很多,如苹、荷、菊、菡、葳、葩、葆、莲、葵、蓓、蒲、慕、荪、萌、菲、莎、莫、莉、英、莱、茜、荔、苔、茂、茁、范、芙、苗、若、苏、苍、芹、芬、芳、芒、芸等,这些字都可入“萧”姓单字名,也可将它们组成双字名,如叫萧莉苹、萧葳菡、萧敬葆、萧芙萌、萧慕荪、萧若蒲、萧菲菡、萧芸茜、萧苏苍、萧荷英、萧葆芳、萧茂菲、萧苏英、萧蓓菊等等。

  “萧”的同音字很多,可入“萧”姓谐音名的如:“骁”,可起谐音单字名叫萧勇、萧猛,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如萧勇前、萧亦猛;“霄”,可起谐音单字名如萧汉、萧天、萧云、萧冲,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如萧汉河、萧天龙、萧云碧、萧冲九等等。逍、消、硝、销、嚣等字组成的词,大多不可入“萧”姓人名。如同音字“逍”,若起名为“瑶”,谐音就变成了“逍遥”;同音字“消”,若名中用字是臣、晨、宸,谐音就变成了“消沉”;名中用字是独,谐音就变成了“消毒”;名中用字是沸,谐音就变成了“消费”;名中用字是吉、岌、集、辑、籍,谐音就变成了“消极”;名中用字是摩、模、摹、谟,谐音就变成了“消磨”;名中用字是延、言、严、妍、岩,谐音就变成了“消炎”,名中用字是陆、绿、鹿、碌、露、簏,谐音就变成了“销路”;名中用字是寿、授、绶,谐音就变成了“销售”;名字用字是章、彰、璋、樟,谐音就变成了“嚣张”。如此等等,这些都是“萧”姓人起名时要注意的。

  “萧”字除用于姓氏外,其本身含义组成的词大多形容寂寞冷落,如萧然、萧瑟、萧飒、萧疏、萧索、萧条,所以这些字词及相同谐音字也不宜入“萧”姓人名。

  冯

  1.起源

  冯姓起源说法有二:一种看法认为,它源自姬姓,始祖为周文王姬昌,其第15子毕公高有个后裔叫毕万,西周时为晋国大夫。当时野心勃勃的晋献公陆续攻灭了许多小国,于是将其中的冯城(河南荥阳县西)封给了毕万的一个孙子,后来他的后代就以邑为姓氏,称冯姓。另一种起源出自归姓,血缘始祖为颇有才干的春秋时郑国大夫冯简子。他因封邑在冯(今河南新郑)而得姓。后来这个冯邑也被霸道的晋国夺走了,转手成了魏氏子弟长卿的封邑,而长卿的后裔也称为冯氏。

  2.迁徙与分布

  (1)秦汉时期,冯姓已有人迁居今山东一带;至西汉文帝时,车骑都尉冯唐迁居安陵,其弟冯骞自上党迁居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三国之前,冯氏还有人迁至今四川的射洪、中江、渠县及湖北公安等地。

  (2)晋代末年,冯氏又有人迁居和龙;唐末黄巢起义时,中原冯氏有一支为避难南迁到福建宁化石壁;宋代时,分出上杭、漳州、武平等支脉。

  (3)至宋元时期,上杭冯氏有的又南迁至广东平远、潮州、揭阳,后再迁至丰顺、梅州等地。

  (4)清康熙至乾隆年间,闽、粤的冯氏后人有数支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远播海外。

  3.冯姓名流

  追溯冯姓名流的历史,春秋时郑国大夫冯简子鼎鼎有名,战国时韩国大将冯亭为世人忠义楷模;五代宰相冯道,南唐词人冯延巳,明朝文学家冯梦龙等都是冯氏家族中杰出的人物。在近现代历史上,爱国将领冯子材指挥军队大败法军,使中国人尝到了扬眉吐气的滋味。民国时期的将领冯玉祥、女中豪杰冯婉贞,现代哲学家冯友兰也是冯姓人杰出的代表。

  4.起名参考

  “冯”姓历史名人中较好或较有特色的名字如战国时齐国游士冯獾,“獾”同欢,冯獾一生善游说,且很成功,名字表明名主的性格和追求;东汉时被称为“大树将军”的冯异,以“异”字为名,这本身就很特异,表明名主不苟同、追求独特的性格;五代南唐词人冯延巳,“巳”,地支“巳时”,指上午九点到十一点,用“延巳”作名,表明名主期望一天最好的时光,故字为“正中”,此名也很有特色;明代开国将领冯国用,名字直接表示自己为国所用,这也是名主的追求和理念;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以“龙”为“梦”,表明名主期望成龙,故取字为“犹龙”;现代文学评论家冯雪峰,“雪峰”,高而洁白,很有意境,且一、三字谐音,更有韵味;现代女作家冯铿;“铿”,铿锵有力,节奏明快,以“铿”为名,表示名主坚定好强的性格和追求,“铿”字用得好;现代作家冯乃超,“冯”即“超”,以“超”为目标,表明名主永远向前,具有超越一切的理念,“乃”字为姓和名的后一个字起了连接和解释的作用,姓名连得好;现代哲学家冯友兰,以“兰”为友,表明名主追求高尚的品格,“友兰”二字配得好;曾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冯白驹,“驹”,少壮的马,有“千里驹”之称,“白驹”不仅说马少而壮,可日行千里,而且洁白、漂亮,用“白”来修饰“驹”,此驹更美,“白驹”二字组合得好。此外像冯沅君、冯甘雨、冯其昌这些名字起得也很有特色。

  “冯”姓字由“冫”(二点水)和“马”两部分组成,不宜拆姓成正式人名,但可用“二马”作笔名或别名。和“冯”同部首的字有冲、冰、况、冶、冼、净、凌、准等,这些字都可入冯姓单字名,也可将其组合成双字名,如叫冯冲净、冯冶冰、冯冼况、冯凌准等等。

  “冯”的同音字有“逢”,组成的词如逢遇、逢生、逢迎,可谐音入冯姓人名,如叫冯遇、冯生、冯迎,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如叫冯遇佳、冯生禄、冯迎天等等。

  “冯”字除用于姓氏外,还有多种意思,如:马行疾,以此可起名冯迅行、冯万里等;愤懑,以此可起名如冯疾非、冯弃疾等;辅助,以此可起名冯辅民、冯佐政等;“冯”通“凭”,以此可起名冯凭实、冯凭泰、冯恃安、冯依众等等。

  曾

  1.起源

  曾姓的起源比较简单,主要出自姒姓,为夏禹的后裔。夏禹的第五世孙少康振兴夏室后,把自己最小的儿子曲烈封于(今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少康的这一支子孙所建的国历经夏、商、周三代,直到春秋时代(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逃到邻近的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官。其后代用原国名为氏,后去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曾氏。

  2.迁徙与分布

  (1)曾氏最早在今山东一带繁衍发展。西汉时南迁到江西、湖南长沙一带。

  (2)西晋时期,曾氏有一支迁居至今浙江。此外,曾氏族人还迁于今广东、江西、成都、江苏、河南、湖北等地。

  (3)唐代末年,曾氏开始在今福建一带定居。

  (4)清代时期,福建人曾获御赐移居台南,此后,闽、粤曾氏不断有人迁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迁居海外。

  3.曾姓名流

  曾姓家族在历史上曾以孝为本。孔子的学生曾参孝行突出,为孔子所称赞;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父亲去世后,侍奉继母无微不至,照顾四弟九妹殚精竭虑;尤其是清朝出现了以“孝悌”治家的曾国藩家族,良好的家教造就了曾国藩家族的辉煌,曾国藩、曾国荃、曾国葆、曾国华是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而“领带大王”曾宪梓、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中生、音韵学家曾运乾等都是现代曾氏子孙的佼佼者。

  4.起名参考

  “曾”姓历史名人中较好或较有特色的名字如春秋时鲁国曾点,人名中用“点”字的很少,此名很有意思;北宋文学家曾巩,“巩”,即巩固、坚固,以“巩”为名,表明名主基础坚实、牢固,故取字“子固”,表示这类意思的人名多用“固”,少用“巩”,所以此名很有特色;南宋词人曾几,用询问数目的“几”字作名者极少,意即数目有多少,“曾几”二字倒过来是“几曾”,又常用于反问语气,表示未曾,给人以无穷的想象余地,很有特色;明末画家曾鲸,“鲸”,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动物,以“鲸”为名,不仅表示自己庞大,而且可以掀起大的波涛,此名极有气势,人名中用“鲸”字者也少见;太平天国将领曾天养,以“天养”为名,表明名主对生存依赖于大自然的认同,含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天养”为名者也少见;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领袖曾国藩,“藩”,指篱笆、屏障,“国藩”,即国家的门户屏障,名字表示名主为国作障的心胸和抱负,“藩”字用得好;中共八大中央委员曾希圣,“圣”,指最崇高的,如圣地、圣人等,“希圣”,即希望自己各方面高尚、神圣而纯洁,名字表示名主崇高的理想和做人的追求;音韵学家曾运乾,名字表示运转乾坤,这也是名主的雄心大志,用“乾坤”二字起名者很多,但用“运”来搭配,表现力更强、更有气势。

  与“曾”同部首的字有兰、尊、益、普等,这些字都入“曾”姓单字名,也可将其组成双字名,如叫曾兰尊、曾普益等等。

  “曾”的同音字“增”,含增加、增强等意,由“增”组成的词大多可谐音变为“曾”姓人名,如增多、增高、增福、增光、增辉、增加、增进、增强、增生、增益、增长,可变为曾多、曾高、曾福、曾光、曾辉、曾加、曾进、曾强、曾生、曾长,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如叫曾多善、曾高来、曾福海、曾光宇、曾辉川、曾加九、曾进辉、曾强邦、曾生威、曾益民、曾长茂等等。

  程

  1.起源

  程姓据说为古帝王颛顼的后裔,其曾孙重黎被帝喾封为专门管理火种的官,称作祝融。此后,重黎的子孙一直担任这个职务,并且在商朝时被封在程,建立了程国(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历史上称程国的国君为程伯。到周宣王时,程伯休父被召入朝做大司马,改封在周都附近,休父的子孙从此姓程。程姓的另外一支起源于姬姓。春秋时,周文王姬吕的后裔中有一支姓苟,苟姓有一派被封在程(今陕西省咸阳市),他们用自己的封邑作姓氏,也姓程。

  2.迁徙与分布

  (1)春秋时,程姓主要分布于今山西、河南、陕西境内;秦汉时期,程氏已扩展至今山西、河北、河南、四川、浙江、江西等地。

  (2)魏晋时期,程姓人为避战乱从中原大举南迁,分布于安徽、江苏、江西等地。同时,程氏也有族人迁居今甘肃、内蒙古、宁夏等地。

  (3)唐宋时期,程氏已分布于今江南大部分地区;从元末开始,程氏有人迁入今福建等地。

  3.程姓名流

  程姓为当今大姓之一。历史上程姓名人不绝于书,如秦朝文学家程邈,汉代车骑将军程不识,三国时抗击倭寇的名将程普,唐代鲁国公程咬金、宰相程异,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尤其是程颐,他讲学30年,弟子遍天下,有“立雪程门”的佳话天下流传。

  4.起名参考

  “程”姓名人中较好或较有特色的名字如:秦代文学家程邈,“邈”,遥远,名字表达了名主广阔的胸怀,人名用“邈”作单字名的少见;西汉名将程不识,名字用字独特,表示自己什么都不知,自谦,实际是要从头学起,广识一切,此名很有意思;唐代名将程咬金,“咬金”用于名中者很少,名字正好表示了名主的性格;明代诗人程嘉燧,赞许取火者,因为火给人类带来光明,教人熟食,又以烽火警示,“燧”字用得好,喻己如燧,表达了名主的心愿和追求,“嘉”“燧”二字组合得好;明末清初画家程正揆,“揆”,准则、管理,“正揆”意即要秉正准则,揆情度理,名字表达了名主的心愿和做人准则,此名选字及组合均好;现代电影导演程步高,姓名连起来,意即里程步步高,表示名主对前程的美好愿望,用字形象、有韵味,尾音也响亮;画家程十发,姓名用了古代度量名,“十发为程”,以“十发”为名,罕见、独特;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原名艳秋,字玉霜,后将“艳”改为谐音“砚”,将“玉”改为谐音“御”,虽是同音,但寓意大变,“艳秋”,指艳丽秋色,“砚秋”,指学习,“玉霜”,白霜如玉,“御霜”,抵御寒霜,整个名字变为抗御社会的严酷环境,学习和实践为国为民的志向,“砚秋”用字形象,整个姓名也好听。此外,像程思远、程千帆、程万里这些程姓人名也很好。

  “程”姓拆字起名可叫程禾、程呈或程禾呈、程呈禾。与“程”同部首的字有利、和、秒、秋、科、积、秩、秸、稹、稚、稻等,这些字大都可入“程”姓单字名,也可将其组成双字名,如叫程利和、程和秒、程积稚、程秩秋、程移稻、程稚和、程利秋等等。

  “程”的同音字有成、呈、承、城、乘、澄、橙,这些字都不含贬义,所以由它们组成的词大多可直接入“程”姓人名。如由“成”组成的词如成本、成才(材)、成方、成功、成果、成立、成龙、成年、成全、成仁、成书、成天、成为、成文、成章,可改成“程”姓人名叫程本、程才、程方、程功、程果、程立、程龙、程年、程全、程仁、程书、程天、程文、程效、程行、程长、程章,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叫程本廉、程材林、程方里、程功勤、程立新、程全美、程天坤、程为之、程文宇、程长展、程章华等等;同音字“诚”组成的词如诚笃、诚朴、诚然、诚实、诚信、诚挚,可变为程笃、程朴、程然、程实、程信、程挚,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如程笃君、程朴先、程实厚、程信本、程挚谨等等;同音字“承”组成的词如承欢、承继、承建、承蒙、承前、承望、承先,可变为程欢、程继、程建、程蒙、程前、程望、程先,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如叫程欢宇、程建业、程蒙励、程望中、程先启等等;同音字“乘”组成的词如乘方、乘风、乘兴,可变为程方、程风、程兴,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如叫程方圆、程风运、程兴春等等。同音字“澄”组成的词澄碧、澄清、澄莹,可变为程碧、程清、程莹,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叫程碧水、程清朔、程莹浩等等。

  蔡

  1.起源

  蔡姓源于姬姓,为黄带的后裔。其裔孙周文王姬昌的第五子叔度,被周武王封于蔡,建立蔡国,称蔡叔。他受命与另外两个兄弟监管被封在商朝旧都的纣王之子武庚及殷商的遗民,史称“三监”。武王死后,蔡叔与同为“三监”之一的管叔串通武庚发动政变,被周公旦镇压,蔡叔死于放逐地。其子忠于周朝,被派到鲁国,因政绩卓著,又被封于蔡国。春秋时蔡国为楚所灭,子孙用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从此以蔡为姓。

  2.迁徙与分布

  (1)春秋时,蔡姓主要在其发源地今河南、安徽一带发展。到战国时期,已经发展至今陕西、山西、山东、湖南、湖北等地。

  (2)汉代初年,蔡姓开始在今江苏、浙江一带发展,至汉末,已经向北发展到今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地。

  (3)唐初,蔡姓开始移入今福建,后来又有人迁入今广东。

  (4)明末,郑成功收复台湾,随行的将领中有姓蔡的,成为最早踏入台湾的蔡姓人。

  (5)近代以来,蔡姓人从大陆或台湾移居海外。

  3.蔡姓名流

  提起蔡姓,人们往往会想起历史上的两个文化巨人:东汉的蔡伦,他发明“蔡侯纸”,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为世界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新文化运动先驱、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其提出“兼容并包”的思想主张,推进了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除此之外,东汉文学家蔡邕、其女蔡文姬,南朝宋画家蔡斌,明代四川农民起义首领蔡伯贯等都是蔡氏家族的历代名人。近现代蔡氏精英有民主革命家蔡锷,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蔡和森,妇女运动的先驱蔡畅等等。

  4.起名参考

  “蔡”姓名人中较好的名字如汉代书法家、文学家蔡邕,“邕”,“邑四方有水,自邕成池者是也”,起名“邕”,喻己如环城之水,通流四方,与城共存,表明了名主的人生价值;汉末女诗人蔡琰,即蔡文姬(字),琰,美玉,“姬”,古时妇人的美称,“文”,也含文华、美善之意,无论名、字,都表示名主对美的追求,但又用字含蓄,很有特色;近代民主革命家蔡锷,“锷”者剑刃也,意取“砥砺锋锷,从头做起”,决心投笔从戎,为救国救民磨砺锋利剑刃,“锷”字用得好;爱国民主人士蔡廷锴,“锴”,好铁,“廷”,朝廷,“廷锴”,意即要做铁铮铮的好官,表明名主的坚强性格和崇高理念,“锴”字用得好;无产阶级革命家蔡和森,“和”,和暖、温和,“森”,指繁密众多,森罗万象,起名“和森”,表示名主将温润浩宇,给人间带来温暖和睦,“和森”二字含蓄、独特。

  “蔡”为古国名,“蔡”姓人起名若为怀古或寻根拜祖,可从上述记载中择取恰当字组成。

  “蔡”姓同部首的有萍、荷、菊、菡、葩、葆、莲、葳、蓓、蒲、慕、荪、萌、菲、菁、菏、英、莫、莉、茜、荔、茗、茂、茁、苍、苒、若、苏、苞、花、芹、芬、芳、芝、芒、芄等,这些字大部可入“蔡”姓单字名,也可将其组合成双字名,如叫蔡若萍、蔡荷莲、蔡英葩、蔡茂茁、蔡葆葵、蔡蓓蒲、蔡慕莎、蔡萌菲、蔡莫荪、蔡菁芳、蔡英荔、蔡芝芬、蔡茁苗、蔡茗苑等等。

  “蔡”的同音字是“菜”,由于菜是副食品,所以由它组成的词大都分不可入“蔡”姓谐音名。而且有些同音字如“丹”(包括眈、殚),“莞”(包括管、馆),“朴”(包括普、圃、溥),“士”(包括世、仕、侍、适、峙、释、谥)这些字也不宜入“蔡”姓单字名,若用,谐音则变成了菜单、菜馆、菜谱、菜市,这就不好了。

  彭

  1.起源

  据说,彭姓的始祖为颛顼帝玄孙陆终的二儿子彭祖,他同时也是曹姓的始祖,所以彭氏和曹氏最早是同宗的。彭祖被帝尧封在彭国(今江苏省徐州市),经舜、夏、商三代后被商武丁所灭,其子孙以国为氏,姓彭。

  2.迁徙与分布

  (1)春秋时,彭氏已开始逐渐向南迁徙,分别到达今河南、湖南、湖北等地。

  (2)晋代时,彭氏已分布于今山东、陕西、H-肃、江西、四川、福建等省。

  (3)宋代时,彭氏迁入今广东,随后又迁至今福建,并在闽、粤发展成大族。

  (4)从清代开始,闽、粤彭氏有人迁往台湾,此后又有人远赴东南亚及欧美等国。

  3.彭姓名流

  彭姓子孙中,有不少值得提及的人物。如战国哲学家彭蒙,汉初诸侯王彭越、弱冠状元及第的彭汝砺,元代红巾军将领彭莹玉,清代诗人彭兆荪、学者彭绍升、湘军将领彭玉麟,现代历史上有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领袖彭湃、原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共和国开国元帅彭德怀、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等,都是彭姓名人的杰出代表。

  4.起名参考

  “彭”姓历史名人中名字较好或较有特色的如宋代学者彭天益,名字表示既得益于天,而又益于天,“天益”二字配得好;元代红巾起义军领袖彭莹玉,名字表示晶莹如玉,这正是自己人格的追求和写照;清代协办大学士彭元端,“元”,第一,“端”,开始,名字表示名主将从第一开始,起点高,必会有大作为,“元端”二字搭配得好;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就是运用了谐音“澎湃”一词,表示汹涌澎湃,兴起革命浪潮,名字表达了名主革命家的心胸和气势;无产阶级革命家彭真,也是用了谐音“澎”,表示要澎澎渤渤,为“真”理而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家彭雪枫,“雪枫”二字配得极好,“雪”,白色,“枫”,红色,白净的雪景里有红色的枫树,真是如诗如画,给人以美的想象;科考家彭加木,原名彭家睦,意即家庭和睦,以后志愿到新疆考察,改名为彭加木(同音家睦),“加”“木”合起来为“架”字,意即要跳出小家庭,为上海(他原在上海工作)和边疆之间架设桥梁,从荒原中踏出一条路,要为边疆“添草加木”,此名表现了名主高尚的品格和人生境界,“彭加木”三字响亮、上口,音调也好;经济学家彭迪先,要启迪于先,名字表达了名主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湘剧女演员彭俐侬,“俐”,伶俐、聪明之意,“侬”,我,方言,“俐侬”,即我很伶俐聪明,名字里两个字都用“亻”旁,“侬”又是上海一带的方言,此名无论含义还是字形、发音,都很有特色。此外如彭壁辉,起自成语“蓬荜生辉”,这名字也很好。

  “彭”属“彡”部首,同部首的字有杉、彤、彩、彬、彪、彰、影、彦等,这些字都可入“彭”姓单字名,也可将其组成双字名,如叫彭杉彤、彭彰彬、彭影彪、彭彬彦等等。

  “彭”的同音字有朋、蓬、鹏、澎等,这些字组成的词,有的可谐音入“彭”姓人名,如朋友可叫彭友、蓬勃可叫彭勃、蓬莱可叫彭莱、蓬松可叫彭松、鹏程可叫彭程、澎湃可叫彭湃,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如叫彭友三、彭勃旺、彭莱海、彭松圪、彭程远、彭湃浩、彭大宇等等。

  潘

  1.起源

  有关潘氏的起源,目前说法主要有三支:第一支出自姚姓,其先祖为舜,他建立了潘都(今北京延庆县东北),后来潘地随部落迁移至今陕西兴平北。第二支据说商朝时舜的后裔在潘地建立潘子国,商末被周文王所灭,其子孙以国为氏,姬姓潘国后来迁至河南省固始县。春秋时被楚国吞并,其子民也以潘为姓,成为另一支潘姓。而最早姚姓潘氏就融于此支姬姓潘氏。潘氏第三支源自芈姓,古潘国被楚国占领后成为城邑,生活在这里的楚国子孙以邑为氏也姓潘。

  2.迁徙与分布

  (1)东汉末年以前,潘氏以河南为中心,逐渐迁至今江苏、湖南、山东、浙江等地,其中河南中牟的潘氏是其最旺的一支。

  (2)唐代时期,江西豫章潘氏和河南洛阳潘氏发展为名门望族。

  (3)唐代初,河南固始潘氏有人迁往福建,随后又迁移至广东、云南;明清时期,潘氏除在上述地区繁衍生息之外,还分布在今安徽、云南、甘肃等省。

  (4)清康熙年间,郑经治理台湾时,潘冽驾船到台湾捕鱼留居,是最早入台的潘姓。

  3.潘姓名流

  自立姓以来,潘姓名人不缱于史书,堪称济济多士,三国时的潘睿、潘璋,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