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节 百家各姓历史及起名参考(三)

  孙

  1.起源

  一般认为孙姓起源有三:其一源于春秋时的姬姓卫国,姬姓卫国王宫后裔姬武为了纪念祖父惠孙,把自己的姓氏改为“孙”;其二是楚国著名大臣孙叔敖的后世子孙以他的字为姓;其三是孙姓源于田完的后裔,田完逃难到齐国,因品行高尚而在当地有口皆碑,后来他的子孙也屡立战功,所以齐景公赐其孙姓。

  2.迁徙与分布

  (1)自春秋以来,姬姓孙氏世代居住于汲郡(今河南卫辉市)。安乐孙氏逃至吴国,其后裔有三支,一支留居今太原,一支迁居到清河,一支移居在汝州郏城。

  (2)唐代以前,孙姓世居陈留。到唐僖宗时,孙利定居今江西宁都,其后裔孙承事迁居福建,孙友松迁移至今广东。

  (3)唐宋以来,孙姓遍及中国大江南北。明末清初,孙姓迁入台湾。

  3.孙姓名流

  作为中国的大姓之一,在历史上,孙姓名人不胜枚举:古代的伯乐,名唤孙阳,他相传是第一个善相马的人;春秋时期的孙武,写出了中国最早的兵书;战国时的孙膑,留下了中国历史上不朽的军事名著;三国时的孙权,字仲谋,成为一代英豪,称霸江东。近代历史上的孙中山为中华民族的振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英名将万古流芳。

  4.起名参考

  “孙”姓名人中较好或较有特色的名字如东汉末孙策,策,既指古代写字用的竹片或考试的一种文体,又含计谋之意,名主用此名还有鞭策自己的意思,“策”字用得好;孙策之弟三国时的孙权,字仲谋,起名“权”,不仅表明名主追求权力,而且善于权衡、权宜,同样具有谋略,一个“权”字表明了名主的威力和智谋;孙家兄弟名中用的这两个字都很有讲究和内蕴;唐代医学家孙思邈,“邈”,遥远的意思,起名“思邈”,表明名主思想开放,境界广阔,具有博大深远的胸怀和视野,“邈”字用得好;明清之际陕西贫民起义领袖孙可望,“可望”二字给人以信心,充满希望,但“可望”什么并未指出,给人以无穷想象的余地,此名口语化,声音也好;清代诗人、云南昆明大观楼长联作者孙髯,青年时期就蓄留一把潇洒漂亮的胡须,故起名“髯”,字“髯翁”,此名用字极独特,给人一种亲切感;现代经济学家孙冶方,“方”为正,但要通过冶炼才可“方”,以此喻己要锻炼修身,成为方正之人,“冶方”二字组合得好,含义深刻,声调也好;现代采矿实业家孙越崎,名字含义是要超越不平坦的崎岖之途,表明名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和信念,此名选字及组合独特,很有力度;爱国民主人士孙晓村,起名“晓村”,表明名主对村野的热爱,名字含有田园风光的韵味;北洋直系军伐孙传芳,虽做了许多坏事,但名字很好,“传芳”,表明名主要传芬芳于世,香馨人间,“传芳”二字选配得好,声音也好。

  “孙”姓繁体字写作“孫”。小说《红楼梦》里有个人物叫孙绍祖,作者说他是“子系中山狼”。“子”、“系”就是“孫”姓的拆字。简化字“孙”姓拆字起名叫孙小或孙子,都不好。

  和“孙”字字形相近的字是“逊”。“逊”有谦虚的意思,叫孙逊,不仅姓名字形接近,含义也很好。“孙”,又通“逊”,顺的意思,据此还可起名叫孙畅、孙达、孙通或孙达野、孙永通等等。

  “孙”姓和中国历史上许多人事有关:三国时孙权建国于吴,史称孙吴。《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由春秋末孙武作,战国时期又有《孙膑兵法》,由孙膑作。孙悟空虽然是小说《西游记》中的人物,但他神通广大,勇猛无敌,深得人民喜爱。若为怀古,或喜欢以上人物,也可从中择取恰当字起名。

  朱

  1.起源

  朱姓由邾姓简化而来。据说其祖先曹挟,是颛顼的后代,被周武王封于邾,建立了邾国(今山东省邹城市)。因邾国比较弱小,就依附于强大的鲁国。到战国时期,邾国被楚国所灭,邾国的王室成员逃到沛(今江苏省沛县),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后来又把“邾”的右半边去掉,就成了朱姓。

  2.迁徙与分布

  (1)朱姓最早分布于今河南、安徽及江苏一带。西汉时朱姓移居到今陕西、河南、湖北等省境内繁衍发展。

  (2)东晋时,朱姓有人迁居至今江西、福建境内;唐末,朱姓有人迁居到今湖南。

  (3)南宋末,朱熹的裔孙朱章甫为避乱迁至今广东省兴宁市宁中乡竹丝湖立业,成为朱氏兴宁竹丝派的开基始祖。

  (4)元代时,朱章甫的儿子朱泗迁居今至广西东兴各族自治县东。此后,子孙繁衍,分布于今广西、广东的许多地方。

  (5)明代以来,居住在闽、粤等沿海地区的朱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3.朱姓名流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朝代都是朱氏子孙建立的政权,即朱元璋建立的明政权以及朱温建立的后梁政权。自古以来,朱姓称帝王者有25人。更为重要的是,朱氏出了不少名人义士:战国的朱亥,以勇气闻名;西汉的朱买臣,发奋苦读,官至丞柞长史;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朱姓中更是赫赫有名。翻开近现代历史,我们仍可领略朱姓子孙的卓越风采,如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现代作家朱自清、美学大师朱光潜、著名科学家朱光亚等等。

  4.起名参考

  “朱”姓历史名人中较好或有特色的名字如南朝梁的领军朱异,以“异”字为名,表明名主敢子打破陈规,追求奇特,“异”字用得好;明太祖朱元璋,“璋”是古代的一种玉器,“元璋”就是第一“璋”,最好的玉器,这名字也好;清初画家朱耷(音dā,意即耳朵),民间流传耳朵大的人有福气,所有菩萨像耳朵都大,以“耷”为名,表明主人期盼福祥之意;清代眉道人朱方旦,其名意即晨光辐射,光辉灿烂,这正是一天最好的时辰;清代戏曲家朱素臣,虽为臣,但素淡清白,名字含义好,表达了名主做人的追求和准则,“臣”字前加“素”字好;现代哲学家朱光潜,“光”虽“潜”,但一旦释放,将照射四方,辉煌无比,此名含蓄,有后劲和力度;现代翻译家朱生豪,“豪”,豪放、豪杰、豪迈、很有气势,“生豪”,将会有大的壮举和行为,这也正是名主的追求和理念,此名声音也好;民主爱国人士朱学范,名字表明自己要学习楷模,做高尚的人,“学”“范”二字组配得好;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朱早观,以“早观”为名,表达了名主追求事业的急切心情,“早观”二字虽普通,但组合后含义很丰富,声音也好。此外像朱东辉、朱光斗、朱汀秀、朱丹心、朱新荷、朱东润、朱蕴予、朱笛声,这些名字也很好,可供“朱”姓人起名时参考。

  “朱”姓不好拆字起名。与“朱”字形体相近的字有未、末、来、耒、禾等,这些字都可成“朱”姓单字名,也可将其组合成双字名,如叫朱未来、朱禾耒等等。

  “朱”的同音字“珠”,指珠子、珠宝,含义好,据此“朱”姓人可谐音起名如朱宝、朱翠、朱光、朱玑、朱珍、朱润等,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如朱宝珍、朱玉翠、朱光辉、朱碧玑、朱珍瑰、朱润己等等;同音字“诸”,含众多的意思,此意也好,据此“朱”姓人也可起出谐音名如朱多、朱君、朱山、朱海、朱才、朱智等,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如朱多通、朱君安、朱山远、朱海澄、朱才慧、朱智明等等。

  不过“朱”和“猪”同音,“猪”是供人食用而又笨拙的动物,所以和“猪”有关的词切勿用于人名之中,否则就会闹出笑话,如“石”(包括拾、实、识、什、史、矢、驶),“干”(包括甘、泔、坩),“罗”(包括络、漯)这些字,若用,谐音则变成了“猪食”或“猪屎”、“猪肝”、“猪猡”,这就很不好了。这是“朱”姓人起名时要特别注意的。“朱”指红色,和此意思相同的字还有丹、赤、红、彤等,据此可起单字名如朱丹、朱红、朱赤、朱彤,也可在姓和名之间加字变为双字名,如朱一丹、朱尚红、朱亦赤、朱及彤等等。

  马

  1.起源

  马姓起源于赐号的简化:据说战国时的赵奢因战功卓著被赵惠文王封于马服,称为马服君,其子孙最初以“马服”两字为姓,后来省去“服”字,形成马氏,世居河北邯郸,史称马姓正宗;另一支马姓出自他姓所改,如汉代有马官,本牲马矢,改姓马。

  2.迁徙与分布

  (1)马姓最早在赵国繁衍发展,赵国被秦国灭亡以后,马姓迁徙到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发展。

  (2)唐代末年,福建马姓人发展成为当地大族;宋朝以后,马姓族人遍布福建。

  (3)清朝年间,有马姓人逐渐进入广东、台湾,进而又远徙东南亚及欧美等地。

  3.马姓名流

  马姓名流大多以军功闻名于世。东汉初年的马援,协助刘秀平定天下,官封“伏波将军”;三国时期的马超文武双全,归顺刘备之后为蜀汉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此外,马姓名人还有南宋抗金将领马扩、明末风阳总督马土英、清末著名将领马玉昆等,到抗日战争时期,回族马姓出了一位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马本斋。同时,马氏名流也不乏其他方面的人才。如东汉经学家马融、三国时伟大的机械制造家马钧、元代杰出的戏剧家马致远。现当代的马氏名人有著名的语言学家马建忠、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等。

  4.起名参考

  “马”姓字简休、繁体都不好拆开组名,但以“马”为部首的许多字都可起出“马”姓好名,如马驰、马驭、马策、马驱、马驷、马骁、马骏等等。

  “马”是一种四肢强健、奔驰迅疾的动物,广为军民使用,在历史上曾为人类做出过突出贡献。正因如此,汉语中关于“马”的成语就有上百个。根据马的高大、强壮、坚韧、勇敢、聪明、快捷等特征,再结合有关“马”的成语,可以起出许多“马”姓的单字和双字名,如马坚、马强、马高、马壮、马劲、马捷、马力、马飞、马龙、马腾等,双字名如马跃飞、马疾驰、马当先、马千里、马识途、马远行、马晓津、马传烽、马伯乐、马成功、马是瞻、马立横、马厉兵、马行空、马驷冠、马可待、马扬策、马欢捷、马当先、马兵壮、马甘芳、马平川、马知福、马前卒、马金戈,如此等等。

  “马”姓中有些名人,其名就是根据“马”的某些特性引出的,如东汉名将马腾,其子三国时名将马超,元代戏曲家马致远,清初史学家马辅,现代无产阶级革命者马骏,中国现代生物学家马世骏,现代伊斯兰教经学家马良驹,清末苏州弹词艺人马如飞,近现代教育家马相伯、现代新闻工作者马星野、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等,这些名字都和“马”的某些特性有关,都是从“马”的某种特征引出的。

  “马”姓名人中好的名字还有如三国时的机械制造家马钧,有“千钧一发”“雷霆万钧之势”之语,“马”本身就很有劲,再加上“钧”,足见其力大,姓名组合得好;元末明初的画家马琬,“琬”,美玉,“琬”在人名中少见,这个字用得好;现代历史学家马雍,“雍”,表示和谐,“雍”字用得好;中国现代伊斯兰教史学家马以愚,“以”,这里当连词,跟“而”相同,“马以愚”,即马而愚,自谓愚笨,实际是自谦,正是大智若愚、聪明有为,“以愚”二字选得好;回民抗日将领马本斋,“斋”,斋戒,信奉某些宗教的人士,戒某些食品,马本斋是回族,当然对某些肉食有戒,于是直接起名“本斋”,表明了自己的民族特点;现代作曲家、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马思聪,“思聪”就是期望聪明,特别是听觉灵敏,这是从事音乐工作必备的条件和素质,名字正好表达了名主的心情和愿望;现代教育家马叙伦,“叙”,即叙说,“伦”,既指人伦,又指次序条理,“叙伦”,就是叙论要有条理,更主要的是说世间人伦,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各种道德准则,名字含义丰富,用字也好;现代戏曲家马健翎,“翎”,鸟的羽毛,色彩美丽,“健翎”,不仅美,而且“健”,名字表面是说鸟的羽毛,实际寓己如翎,既健且美,表达了名主的美好追求,此名形象生动,给人一种美感。

  不过由“马”字组成的一些词,谐音读起来也易出现偏差。如名叫“砭”,谐音就成了蚂鞭;名叫“登”,谐音就成了马镫;名叫“冠”,谐音就变成了马倌;名叫“虎”,读起来就是马虎或马糊;名叫“矫”,谐音就成了马脚;名叫“库”,谐音就是马裤;名叫“韶”,谐音就成了马勺;名叫“统”,谐音就成了马桶;名叫“学”,谐音就成了马靴;名叫“旖”,谐音就成了马蚁,如此等等,这是“马”姓人起名时要特别注意的。

  胡

  1.起源

  胡姓源于“妫”姓,与陈姓同宗,皆为胡公满的后代。陈姓始祖胡公满死后谥号为胡公,其后代一部分以国为姓,姓陈,另一部分以他的谥号为姓,姓胡。胡姓的另外几个起源,都源于周朝。当时有两个胡子国,一个出自姬姓,一个出自妫姓。两个胡子国灭亡以后,其国人将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因此又形成两支胡姓。魏孝文帝又把鲜卑的贵族纥(音同“起”)骨氏改为胡姓。于是,很多进入中原的外族也纷纷改为胡姓。

  2.迁徙与分布

  (1)先秦时期,胡氏主要在今山东、河南境内发展;到汉代,胡姓外始向四周发展,迁徙到今四川、山西、湖北、河北、广东、江西等地。

  (2)汉代之后,胡氏子孙逐渐向四处延伸、经过数代的繁衍,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并成为当时的胡姓望族。

  (3)胡氏南迁,始于西晋末年。胡氏的后代,从中原迁到今安徽一带。

  (4)从唐代开始,有胡姓人又从今安徽迁至福建,最后由福建迁居台湾。

  (5)清代时,胡氏进入台湾;近代以来,胡姓开始移居海外。

  3.胡姓名流

  胡姓为百家姓中的大姓之一,历史上胡姓名人不可胜数。汉代教育家胡安;唐代诗人胡元范;宋代学者胡安国、资政殿学士胡铨;明代越同公胡大海、文学家胡震、胡应麟;清代经学家胡渭。近现代历史上,胡姓更多文坛巨人、政治领袖,如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胡适、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愈之等等。

  4.起名参考

  “胡”姓名人中较好的名字如宋元之际的史学家胡三省,“三省”取自“吾一日三省吾身”,姓名连起来,意即如何多多反省自己,表达了名主洁身自好,勤于修养的心愿,若将“胡”当作“乱来”理解,意即虽然胡乱,但一日“三省”,也会很正,此意也通,姓名连在一起都很好;明末清初活印绘画家胡正言,“胡”当疑问词,意即怎么能正言呢?当副词“乱来”解,意即即使胡乱,也要正言,改乱为正,两种理解都好;元代和清代有两个人叫胡天游,“胡”,古代泛指北方和西部少数民族,胡天游既可理解为在北方和西部广阔天野遨游,也可理解为怎么到天下广游呢?两种理解都不仅无贬义,而且很好;中国国民党早期领导人胡汉民,名字直白自己为大汉民族之民,直接、自豪,有一种堂堂正正之感;现代学者胡适,由于受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从《天演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中选“适”字为名,以示紧跟时尚;无产阶级革命家胡乔木,名字源于《诗经·小雅·代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意即高大、挺直之树,以乔木喻己,表达了名主的理想心愿,此名用字形象;爱国民主人士胡子昂,名字表示昂扬高涨,这正是名主所要追求的精神,此名很有气势和个性;爱国民主人士胡厥文,“厥”,在此当“乃”、“才”用,“厥文”,意即乃文或才文,突出强调“文”,立志要文明、文静,有文化,用字也很有特色;经济学家胡寄窗,“寄”望于“窗”,因为窗有光明,可见室外的光明世界,名字用字脱俗,表示名主对广阔天地的渴望和爱恋;原国家出版总署署长胡愈之,姓名合起来意即怎么能愈来愈好呢?即使将“胡”解为“乱来”,因后边“愈之”是较好、胜过等好意,由“乱”改为“好”,还是向前了,“愈”和“胡”连得好。

  “胡”姓人中还有人用“胡”的同音字“蝴”组成的词起名。如蝴蝶,原是一种美丽的昆虫,有位电影女演员以此为名,谐音“胡蝶”此名也很好、很美;有一种香草,叫胡绳,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胡绳以此为名,利用姓氏“胡”,以“胡绳”喻己,也很好,很有意义;再如像胡苏,原是水名,古九河之一,地处今河北省东光东南,有位作家起名胡苏,也许名主正是此地人,这个名字不仅有纪念意义,“胡苏”二字意思也好,怎么能够苏醒呢?一旦苏醒,将有大作为,名字余味无穷。此外像胡扬、胡天风、胡恬然等,这些“胡”姓人名也很好,值得“胡”姓人起名时参考。

  “胡”姓拆姓氏字起名可叫胡古、胡月,或胡古月、胡月古。和“胡”字右边同部首的字有朔、朗、期、朝、朋等,这些字都可成“胡”姓单字名,也可将其组成双字名,如叫胡朔朗、胡期朝、胡朔朋等等,这些字之间还可再组成其他名。

  “胡”的同音字有湖、蝴、鹄,这三个字组成的词如湖光、湖泊、湖田、湖泽、蝴蝶、鹄立、鹄望,可直接入“胡”姓人名,谐音单字名叫胡光、胡泊、胡田、胡泽、胡蝶,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如叫胡光映、胡泊澜、胡田远、胡泽禾、胡望兰、胡立瞻等等;“胡”的同音字糊、狐组成的词不仅不宜入“胡”姓人名,而且像“图”(包括途、徒、兔等)这些字也不宜入“胡”姓人名,若用,谐音则变成了胡涂,“朋”(包括蓬、鹏、澎),“友”(包括有、酉),“丽”(包括梨、犁、鹂、藜、蠡),“媚”(包括魅、妹),也不宜入“胡”姓人名,若用,谐音则变成了狐朋、狐友、狐狸,这就很不好了。

  “胡”字除用于姓氏外,还是个多义词,其中有表示乱来的意思,属贬义,所以由它组成的词如胡搅、胡闹、胡说、胡扯、胡来、胡匪、胡话、胡涂、胡言、胡诌,这些词不仅不宜入“胡”姓谐音人名,而且像矫(包括佼、角、皎、缴)、尺、莱(包括涞)、菲(包括斐、蜚、翡)、桦(包括画、华、划、化)、岩(包括妍、炎、颜、筵、延、严)、舟(包括州、周、洲)等这些字也不宜入“胡”姓人名,若用,谐音则变成了胡搅、胡扯、胡来、胡匪、胡话、胡言、胡诌,这都不好。

  “胡”本来也当疑问词用,表示什么、何故,但由于一般人不懂古汉语,不知道这种用法,而当副词乱来的意思又给人印象太深,所以有些“胡”姓人起名本意是出于发问,即为什么、怎么样,但常常被人误解为副词“乱来”。如“胡奇志”,名主原意是如何立志更奇,一般人可能理解为胡奇乱志;又如“胡新时”,名主原意是如何开创新时代,一般人可能理解为胡乱的时代,甚至变成谐音胡心思;还有如“胡运筹”,名主本意是如何运筹,欲立大志、干大事,但一般人则会理解为胡乱运筹,如此等等。名主的本意和一般人的理解相左,造成很大反差,除了由于相当多的人缺乏对“胡”字当疑问词用这一知识外,还由于“胡”本身具有“乱来”的贬义。正因如此,“胡”姓人起名选字时要特别注意,名字用字尽量不要和“胡”姓字中含“乱来”之意相连,以免造成误解,出现偏差。

  郭

  1.起源

  中国最早的郭姓出现在夏禹时期,“郭”字本义是指外城,这些郭姓住在外城,以居住地为姓氏,源于夏禹的都城阳城(今河南省登封)。但这种说法无世系资料考证。一般认为,郭姓源于姬姓,是古虢(音同“郭”)国的后人(古虢国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周武王把两个叔叔分别封于东虢、西虢,两人分别叫作虢叔、虢仲。后人以封地为姓,称虢氏,古时“郭”与“虢”二字相通,于是虢氏逐渐演变为郭姓。

  2.迁徙与分布

  (1)春秋战国时期,郭氏分布于今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河北等地;秦汉时,郭氏有部分人徙居江南。

  (2)汉代以后,太原一直是郭氏发展繁衍的中心。此时,郭氏还有人散居于今内蒙古、甘肃、四川、安徽等地。

  (3)唐初与唐末,河南郭氏两次向福建迁移。

  (4)宋高宗时期,大批中原人逃到江南,其中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两广等地也有不少郭姓。

  (5)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迁入台湾,发展为台湾十大姓之一,并有部分人远徙欧美及东南亚等一些国家。

  3.郭姓名流

  纵观历史,层出不穷的名人为郭氏族谱增添了不少光芒。战国谋臣郭隗;三国时曹操的谋士郭嘉;东晋文学家郭璞、哲学家郭象;唐朝功臣郭子仪;北宋画家郭熙;元代大科学家郭守敬;清朝外交家郭嵩焘。现代大文豪郭沫若,著名歌唱家郭兰英、郭颂,喜剧明星郭达、郭冬临等,则是近现代郭姓的精英。

  4.起名参考

  “郭”姓名人中较好的名字如春秋时齐国勇士郭最,用“最”字命名者古今都很少,“最”,副词,意即居首位,超过所有同类的人或事,起名“最”,表明名主抱负宏大,欲超越一切,高居前位,很有气势;唐代名将郭子仪,“子”,男子,“仪”,外表,起名“子仪”,表示名主外貌威仪,很有大将风度和气势;明代画家郭诩,“诩”,夸耀,名字表示对自己的自信,以及追求和鞭策,此名很有特色;明清之际台湾反荷兰殖民主义领袖郭怀一,名字表示名主坚贞不二的做人准则,“怀一”二字选得好;清末将领郭松林,名字喻己如松林,直立挺拔,四季常青,而且林森无际,这也正是名主自己为人的理念和追求;清末外交家郭嵩焘,“嵩”,高大的山,“焘”同韬,覆盖的意思,名字表示山高且大,很有气势,这也正是名主的抱负,“嵩焘”二字选得好;原全国侨联副主席郭棣活,“棣”,落叶灌木,很美,可观赏,“棣”后加“活”字使之更充满活力,增加了名字的魅力,此名很有特色;原福建省副省长郭瑞人,名字表示将吉祥施予人世,给人以瑞气,这也正是名主的心愿和理想,“瑞人”这种组合在人名中较少见,很有特色;现代诗人郭小川,意即小小的河流或平地,名字用字简单、朴实,表示名主的自谦;现代女革命家郭隆真,“隆”,兴盛、凸出,名字表示名主反对虚假,追求真实、真理、真相,这也正是名主做人的理念和追求,“隆”字很好,它凸显了“真”的分量。

  “郭”姓拆字组名可叫郭享、郭尔(谐音耳)或郭尔享。和“郭”同部首的字有邦、耶、郊、都、郁等,这些字都可入“郭”姓单字名,也可组成双字名,如叫郭邦郁、郭都郊、郭郊耶等等。

  “郭”的同音字有锅,由“锅”组成的词都不宜入“郭”姓人名,此外,“巴”的同音字八、芭、笆,“饼”的同音字丙、秉、柄、炳、禀,“炉”的同音字芦、庐、鸬,“台”的同音字苔、胎,也不可入“郭”姓人名,若用,谐音则变成了锅巴、锅饼、锅炉、锅台,这就很不好了。

  “郭”字除用于姓氏外,还指古代城、镇外周的一道城墙和某些物体周围的边或框,据此,可起名叫郭城,或郭筑城、郭瑞边、郭固域等名。

  林

  1.起源

  林氏来自于姬姓,大约形成于西周初年,为商朝比干的后裔。商末纣王荒淫无道,叔父比干冒死进谏,被纣王挖心而死。当时比干的夫人陈氏带着身孕逃到牧野(今河南淇县以南、卫辉以北)一带避难,在深山的石洞里生下了孩子,起名坚。不久,周武王灭商,陈夫人带着儿子投靠武王姬发,武王因坚生在林中,赐他姓林,从此有了林姓。

  2.迁徙与分布

  (1)林姓最初在博陵(今山东)一带繁衍发展。东周以后,林姓已分布于今甘肃、陕西、山西等地。春秋战国时期,林姓在今山东一带得到最好的发展,形成了著名的济南林氏。

  (2)东晋年间,林坚的47代孙林懋由于官在今徐州而定居此地,成为“徐州林”,又称“下邳林”的开基祖。其后人林国敏,成为台州和温州等地林姓人的开基祖先。

  (3)林懋的弟弟林禄是林姓入闽第一人,他的后代散居于福建一带,开创了林姓在东南沿海一带发展的历史,史称“晋安林”,是公认的林姓最大支派。

  (4)唐朝时,北方的林姓随两次移民南下福建,其中唐朝开元年间,有林姓人最早到达台湾。

  (5)今天生活在海外的林姓,究其根源,大都是从福建、广东等地迁去的,其中有一部分人是从台湾移居的。

  3.林姓名流

  历史上的林姓名人有五代书法家林鼎;宋朝诗人林逋,书画家林椿、林希逸;明朝诗人林鸿,画家林良;近现代历史上有禁烟抗英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民主革命烈士林觉民,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林伯渠,当代有散文作家林语堂,著名文艺理论家林默涵,等等。

  4.起名参考

  “林”姓名人中较好的名字如春秋时的孔子弟子林放,“放”,释放,进一步可引申为扩展,表示名主无拘无束、开放发展的心愿,此名很有个性;隋末南方农民起义领袖林士弘,“士”,男子,“弘”,弘图、恢弘,名字表示名主有宏愿大志,要做一番大业,很有抱负和理想,“士弘”二字组合得好;北宋诗人林逋,“逋”,逃亡,也指避世隐居,名字表明名主的处境和心愿,这也是他的人生哲学,“逋”字选得含蓄、独特;清代政治家林则徐,所以起此名是他出生时福建巡抚徐嗣曾坐轿吹吹打打从他家门前经过,其父认为这是个吉祥的兆头,期望孩子将来也能像徐巡抚一样,通达高升,建功立业,于是起名“则徐”,“则”,即学习效法,林则徐后来确实干了一番大业;近代翻译家林纾,“纾”,解除、舒展、宽裕之意,名字表达了名主追求个性解放的心愿,人名中用“纾”字的少见;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林枫,姓名连起来共用了三个木字,树很多,但选“枫”树,是因秋枫红叶,层林尽染,极其美丽、壮观;现代作家林语堂(原名“林玉堂”),姓名意即居于林中厅堂,絮语连连,极其自在、舒畅,姓名组成一幅美景,表达了名主的心境,“语堂”二字选得好,有韵味;现代妇产科专家林巧稚,虽幼小稚气,但很灵巧,名字给人以亲近可爱之感;现代文艺理论家林默涵,“默涵”二字,表示默然而涵容,用字独特,很有个性;现代教育家林砺儒,“砺”,砥砺,“儒”,指读书人,引申为学问,起名“砺儒”,意即读书要细磨砥砺,才会真正懂得学问,表示名主刻苦钻研、奋力学习的精神,用字也很独特;现代画家林散之,“散”字表达了名主的心理和性格,其画风格清醇萧敬、意境淡远,正体现了名主名字的含义。此外如林荫、林莽、林茂源、林青霞、林木森、林尽染、林翠屏、林燕莺等,这些名字也很好,值得“林”姓人起名时借鉴。

  “林”姓拆字起名可叫林木、林二木、林又木、林双木、林加木,叫叠音名林木木也不错。“林”的同部首字有朴、权、杉、杜、枝、松、柏、枫、柳、杼、柯、栋、桂、桓、桢、桐、桥、桦、桃、榆、榜、楷、彬、梧、梅、棣、椿、楠、模等,这些字都可成“林”姓单字名,也可将它们组合成双字名,如叫林朴权、林桂枝、林桦杉、林柏松、林枫楷、林杼柳、林桓楠、林梅椿、林柯模等等。“林”的同音字有邻、临、琳等,这些字组成的词有的可谐音入“林”姓人名,如邻邦、邻近、邻里,谐音名可叫林邦、林近、林里,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叫林邦友、林近索、林里睦等;又如临池、临风,谐音名可叫林池、林风,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叫林池墨、林风展;再如琳琅,谐音名可叫林琅或林琅满,林琅目,但“行”、“中”(包括钟、衷),八(包括芭、笆)、“火”等字则不可入“林”姓人名,若用,谐音就变成临刑、临终、淋巴、磷火,这就很不好了。

  “林”字除用于姓氏外,还含有树木丛聚和人群聚集的意思,据此组成的许多词都可直接成“林”姓人名,如单字名可叫林丛、林地、林冠、林海、林立、林泉、林涛、林道、林苑等,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叫林丛深、林地茂、林冠丘、林海源、林立伟、林泉涌、林道达、林苑怡等等。

  何

  1.起源

  何姓的起源主要有两种:一种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相传周成王(周文王之子)弟唐叔虞的裔孙韩王安为秦所灭,子孙避难逃之到江淮一带,当地人因“韩”、“何”音不分,后误写为何,子孙沿用至今。另一种出自冒姓或他姓改姓。如汉时有叫何苗的,其本姓朱,冒姓何。鲜卑复姓贺拔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单姓何氏。

  2.迁徙与分布

  (1)西汉至两晋时期,何姓已经广泛分布于今河南、安徽、山东、江西、四川、广东、湖北、江苏、陕西、湖南等省的一些地方。其中西晋末年,中原何氏有移居今福建者,即永嘉入闽八族之一。

  (2)唐朝时期,中原何氏又有两次入闽;宋朝时,何氏还有一支自庐江迁往今福建、南京、江西一带。

  (3)元朝初年,有一支何姓由武平经江西寻邬、定向、龙南入广东翁源;另一支由武平入广东蕉岭、大埔、梅县,再分支各地。

  (4)明朝末年,何斌在台湾担任荷兰人的通事,为何姓最早入台者;清朝时,福建何氏又有不少人移居台湾,有的又进而远徙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3.何姓名流

  何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中国历史上有诸多名人,在《二十五史》中列传者就有190人;在其他典籍、地方史志中名显史册的就更多了。如西汉平陵人何并、东汉经学家何休、三国时玄学家何晏、东晋大臣何充、明朝文学家何景明、清朝书法家何绍基等。近现代有作曲家何柳堂,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何叔衡,国民党革命派杰出代表、画家何香凝,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何孟雄,地质学家、矿物岩石学家何作霖,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等。由比可见,何氏英才辈出,代不乏人。

  4.起名参考

  “何”姓名人中好的名字很多,如东汉经学家何休,就是问何时休止,泛指生活、工作、事业永不停息,永无止境,此名很独特;南朝宋无神论者、天文学家何承天,意即怎么承接天,他一生研究天文,曾订正旧历所定的冬至时刻和冬至时间所在位置,并批判“神不灭”说和因果报应说,这些都和“天”有关系,名字表明他正是在承接“天”,名和名主本人实际相符;现代历史学家何干之,“之”是虚词,如久之、舞之、蹈之,何干之,即干什么呢,表面上是提问,实际上是想要干一番大业;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领导人何克全(又名凯丰),问怎么能周到周全呢,这实际上表示愿周全周到。此外如何为、何鸣雁、何所思、何秋声、何以瑞、何泽慧等,这些名字也很好,可供“何”姓人起名时借鉴。

  姓氏“何”字由“亻”“可”两部分组成,拆姓起名可叫何人、何可或何人可、何可人。与“何”字形体相近的字有仃、行、衍等,以此可起单字名叫何仃、何行、何衍,双字名可叫何衍行、何衍仃等等。

  “何”的谐音字有禾、合、和、河、菏、核、阖等,以此谐音可起出很多名字。如“禾”,指禾苗,以此可起名叫何苗、何壮。“合”含有合拢、合作、符合、同心等意,以此谐音可起名叫何成、何理、何力、何适、何心、何宜等。“和”含有温和、和谐、和平等意,以此可起谐音名如叫何蔼、何畅、何风、何乐、何美、何睦、何平、何善、何顺、何悦等。“河”指河水,据此谐音可起名何滨、何川、何道、何谷、何汉、何漫、何清、何曲、何山、何运等。若是河南、河北、山西人,还可叫何北、何南、何东(古称黄河以东的山西南部为河东,如柳宗元祖籍于此,故称柳河东)。“菏”,指莲,据此谐音可起名何莲、何花、何华、何丽、何艳、何馨、何鲜等。“核”,含有核实、核心等意,据此谐音可叫何准、何实、何定、何心等。“阖”含有“全”的意思,据此谐音可起名何家、何欢、何府、何第等。以上全是单字名,还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

  “何”是疑问代词,表示“什么”、“为什么”、“怎么”、“多么”等意。既然是疑问,就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用于名中就会富于韵味,有的是问而不答,有的是在疑问中已有回答。顺着“何”的含义组成的一些词,也可用作人名,如叫何必、何曾、何方、何其、何如、何畏、何许等,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如叫何曾有、何其多、何如丰、何许知、何以生、何在理等等。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