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百家各姓历史及起名参考(一)

  不同的姓氏有不同的渊源,这是区分族别、维系血缘以及子孙后代敬宗收族、寻根谒祖的主要凭籍。中国的姓氏来源相当复杂,其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最早产生的姓,即真正意义上的姓,如姚、姜;二是以国邑为姓,如鲁、宋;三是以官职为姓,如史、司马;四是以先辈的名或字为姓,如牛、关;五是以排行为姓,如孟、季;此外,还有以爵位、谥号、居地、职业、事物、避讳和少数民族的称呼转化而来的姓,如此等等。

  据统计,我国有文献记载的姓氏有5660个,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0个,三字姓146个。这五千多个姓氏中,由于历史变迁的多种因素,有相当多的姓氏已经消失,当代人正在使用的汉族姓大约是3500个左右。中国姓氏虽多,但占当代人口最多的姓也就100个左右,它们占了全国人口的80%以上。本书所讲的“百家姓”基本上就是这100个姓氏的组合。

  姓和名虽然是两部分,但它们往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姓氏出发,通常能衍生出很好的名字。如闻捷、黎明、白如冰、叶知秋这些名字,是从姓氏的字义衍生出来的;李木子、张长弓、贺加贝、许言午,这些名字是从姓氏字的形体结构分开起出来的;于得水、赵有亮、梁实秋、叶明珠这些名字是用姓氏字的谐音“鱼”、“照”、“粱”、“夜”起出来的。如此等等,还可从姓氏字的其他方面去起名。当然,有相当一些姓,如母、也、殳、巫等,无论从字义还是字形结构,都很难衍生出好的名字,对此也不必勉强。

  李

  1.起源

  李姓起源于嬴姓。据《元和姓纂》记载:李姓本是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高阳生大业,大业生女华,而女华之子皋陶为尧帝的理官,被赐羸姓。后来,族人以官名为姓。其后裔理征因直谏得罪纣王被杀。理征的妻儿在逃难时,饥饿难忍,靠吃木子得以活命。因古音“李”和“理”互通,于是,改姓为“李”,报答其救命之恩。

  2.迁徙与分布

  (1)秦汉时,有李姓人迁居到山西、四川等地。其中,今成都一带的李姓在三国时期繁衍旺盛。

  (2)自三国始,李姓向四面延伸,至于今辽宁、江苏、江西、湖北、云南等省。

  (3)魏晋以后,李姓成为中原五大姓氏之一。

  (4)陇西李姓自唐代起有三次南迁,主要分布在河南、福建、广东等地。明初,闽地李姓一支向琉球迁移。

  (5)明末清初,福建、广东的李姓陆续迁入台湾。

  3.李姓名流

  李氏为我国第一大姓,其名人璀璨耀眼、出类拔萃。如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名李耳,令匈奴闻风丧胆的汉代“飞将军”李广,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李斯,西汉音乐家李延年等等。尤其是唐代,李姓子孙更是声威远播,“贞观之治”的李世民,“开元盛世”的李隆基;潇洒浪漫的李白,伤时感怀的李商隐。唐之后的李氏仍然代不乏人:五代词人李煜、南宋才女李清照、明代药王李时珍、清代戏剧家李渔等。近现代李氏名人最著名的要数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李大钊,著名科学家李四光;体操王子李宁,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等,他们以各自的人生魅力点缀了泱泱中华。

  4.起名参考

  古往今来,“李”姓人才辈出,其中许多名人的名字都是很好的。春秋时期思想家李耳,以听觉器官“耳”为名,表明耳聪目明,善听各种声音,这个“耳”字用得很好,很独特;秦代政治家李斯,以“斯”为名,表明主人就是这样,如此而已,耐人寻味;唐太宗李世民,意即“济世安民”,胸怀大志,极有气势;唐代大诗人李白,其母临产前梦见太白星,故起名“白”,字太白,表示晨见东方启明星,黎明景象极美;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以“清”为“照”,这正是名主洁身自好、追求纯正无邪的写照;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视“时”为“珍”,表示名主对时间的珍惜,含有与时共进、多出成果、奉献于世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钊”为勉励之意,也有远的意思,“大钊”即大勉大励,朝向远方,名字表明了名主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气概,“大钊”二字选得好,声音也好;无产阶级革命家李井泉,喻己如“井泉”,源流不断,滋润人间,此名也好;民主爱国人士李烛尘,秉“烛”照“尘”,表明名主对微细事物、尘世百姓极为关爱,这也正是名主的心境和人生理念;法学家李木庵,将己喻为“木庵”,住宅简陋,但可安居,寓意很深。还有如李无言,借“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之意喻自己用心耕耘和创造,必会引人关注和重视;李带雨,取“梨花一枝春带雨”之意,含蓄而又形象地表示名主的鲜艳和娇媚;文学评论家李希凡,希望平凡,表现了名主做人的准则和追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香港富豪李嘉诚,台湾作家李敖,这些名字也各具特色,值得起名者借鉴。

  “李”由“木”“子”两部分组成,拆姓字起名,可叫李木、李木子或李子木。和“李”字形体相近的如季、孛、考、孚等字,也可用作名字,著名诗人李季就是一例。“李”为乔木,同类树木很多,如杨、榆、松、柏、杉、枫、桦、楠等,选其中一树种为人名,如李杨、李松、李杉、李枫、李桦、李楠等,也很好。“李”的同音字有礼、里、理等,这些字组成的词都可谐音入李姓人名,如礼宾、礼成、礼金、礼让、礼仪、礼赞,谐音名可叫李宾、李成、李金、李让、李仪、李赞,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如叫李宾彬、李成尚、李仪周、李赞彬等;同音字“里”组成的词如里程、里弦,谐音名可叫李程、李弦,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叫李程达、李弦张等;“理”组成的词如理念、理科、理路、理学、理由、理喻、理智,谐音名可叫李念、李科、李路、李学、李由、李喻、李智,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如叫李念一、李科玉、李路明、李学通、李由范、李喻通、李智尚等。以上几个字组成的成语也可压缩改成“李”姓人名,如“礼尚往来”可叫李尚来,“礼贤下士”可叫李贤士,“礼义廉耻”可叫李义廉,“里应外合”可叫李亦合,如此等等。

  “李”是果木树,花白色,果实圆形,果皮紫红或青绿、黄绿,果味甘甜,果仁既可食用又可药用。据此也可起人名如李果、李圆、李亦红、李甘民、李仁美,等等。有些“李”姓人名,就借用了李树这些特征,起出了很好的名字。如李雪峰,意即白色李花满山遍野,如雪峰一样傲立人间;李竞芳,李花盛开,争妍斗奇,生机勃勃,鲜美气盛;李满天,田间山野,李花盛开,满天银辉,极其壮观;李如雪,李花盛开,洁白如雪,甚是喜人。

  1.起源

  王姓是一个源头众多、说法多样的姓氏。关于王姓,其主要有三种来源:

  (1)来源于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后来衍化为三支王姓族派:一支是周文王第十五子的后裔,因本来是王族,故他们以“王”为姓。另一支是东周灵王太子晋的后裔,因自谏被贬为庶人,世人称为“王家”,于是以王为姓。还有一支出自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魏国被秦国灭掉后,无忌之孙卑子逃往泰山,后被汉高祖刘邦封为兰陵侯,当时人们因其出身王族,被称为“王家”,后来卑子的后代也以“王”为姓。

  (2)来源于田姓,为齐王田和的后代。舜的后裔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避难逃到齐国,传至公子完,改姓田。其裔孙田和取代姜姓的统治地位成为齐国国君,史称“田氏代齐”,齐被秦灭后,田氏子孙被贬为庶民,但齐人仍称其为“王家”,后人遂以“王”为姓。

  (3)来源于子姓,比干是商王太丁的次子,为子姓,因苦心劝谏商纣王而被剖心致死。因比干本为王族,其子孙改姓为王。

  2.迁徙与分布

  (1)王姓最早主要在北方发展繁衍。战国时周灵王后裔为了躲避秦乱,迁于琅砑(今山东省胶南市琅砑镇境内)。河内王氏最初为太原人,世居祁县,后迁至平州(今河北省卢龙县),又迁至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

  (2)西汉时期,河内王氏徙居霸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遂为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3)西晋末,王氏开始迁往江南;唐僖宗时,河南固始人王审知入闽,被封为闽王,同时还有王氏迁居今四川、安徽、江西等地。

  (4)北宋末年,有大量王姓族人迁入今浙江、江苏一带;宋末元初,居住在今福建的一支王氏迁入台湾。

  (5)明清时期,王氏开始移居海外,主要分布在欧美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3.王姓名流

  王姓源系多,世族繁杂。历史上的王姓名人可谓不胜枚举,代代人才俊杰。中国的历朝历代,王姓多为名门望族。在中国历史上王姓称帝的大约有14人,先后建立了新、汉、郑、燕等政权。汉代的思想家王充,晋代的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北宋的政治改革家和文学家王安石,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等等。王氏子孙声震华夏,名扬四海。

  4.起名参考

  “王”姓名人中较好或较有特色的名字如战国末年秦将王贲,“贲”即虎贲,古代指勇士、武士,起名贲,表达了名主的追求和心愿,而名主也确实成了有名的武士;汉末文学家王粲,“粲”,鲜明、美好,以“粲”为名,表明名主追求星粲、洁身自好,“粲”字用得好;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名与监察院合起来是“维摩诘”,略称“维摩”,是佛教菩萨名,此名受佛教思想影响,表明名主欲求身心洁净;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安石”二字简单、明了,组配在一起含义丰富,声音也很好;金代文学家王若虚,以“若虚”为名,看起来是说名主之虚无,空空如也,实际是虚怀若谷,能容纳百川,“若虚”二字选得好;南宋龙图阁学士王十朋,明代文学家王九思,以“十朋”“九思”为名,前者表明名主以广交朋友为心愿,后者表明名主以多思为理念,“九”“十”两个数字用在名中都很好、很独特;明末思想家王夫之,“夫之”二字不仅笔画简单,意思也好,说明自己是个很平常的男子,名字反映了名主的纯朴;现代新闻工作者王芸生,芸芸众生,普通一民,“芸生”一名起得好;语言学家王力,字了一,名和字都极简单、普通,合起来九画,而且“了一”拼音正是“力”,“力”字内含也极丰富,这个名起得极好,;四角号码检字法发明者王云五,民间文学家王尊三,“五”和“三”用在人名中都突出和加强了名中“云”和“尊”二字的含义;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其名意即“尽善尽美唯解放”;现代文史学家王利器,“利器”语出《论语·卫灵公》,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利器,方可有大的作为,富有哲理性,“利器”一名起得好;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昆仑,以“昆仑”为名,显示名主胸怀博大,极有气势。此外像王天一、王安忆、王耕砚、王鹤然、王众音、王牧天、王馥荔,这些名字也很好,值得“王”姓人起名时借鉴。

  “王”姓拆字起名可叫王一干或王干一。与“王”字形体相近的字有玉、正、工、亚、丕等,这些字都可起“王”姓单字名,也可将其组合为双字名,如叫王玉亚、王正工、王亚正、王丕玉,等等。

  “王”字的含义非常特殊,它常用于表示至尊至高至强者,如一国的君主称为国王,封建社会最高爵位称为侯王、藩王、郡王、亲王,辈分尊大称为王父、王母,同类中特大的称为如花王、兽王,等等。正由于“王”字含有至尊至高至强之意,所以“王”姓人起出的名字要尽量谦虚,避免有称王称霸、唯我独尊的含义,要多起一些像王一民、王凡夫、王本丁、王为民、王泽国、王治清、王孝先、王守范、王楷第等这样的一些名字。

  “王”字通“旺”,也通“往”,据此也可起名如王兴旺、王再旺、王多旺、王正旺、王易来、王通运等名。

  “王”和“亡”同音,“亡”有逃跑、死亡、失散、灭绝等含义,这些都是贬义,所以“王”姓起名要格外注意选字,避免因选字不当而产生谐音偏差。比如若用固(包括顾、雇、估)字作名,王姓人姓名连起来谐音就变成了“亡故”;用“国”(包括帼、虢)字作名,谐音就变成了“亡国”;用“浑”字作名,谐音就变成了“亡魂”;用“翎”(包括伶、玲、龄、陵、苓等)字作名,谐音就变成了“亡灵”,这些名字听起来不好,“王”姓人起名时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开。

  1.起源

  张姓相传源自黄帝之孙挥。挥发明了弓箭,因此而被黄帝任命为弓正(官名)。弓正,也叫弓长,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张”字,这就是张姓的最早由来;春秋时期,晋国贵族“解张”的后代,用他的名作为姓,从此也姓张,这是张姓的另一个起源。

  2.迁徙与分布

  (1)历史上,张姓人最早活动于河南濮阳和河北清河一带,到西周、春秋战国时,张姓人已散布于今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区。

  (2)秦汉时期是张姓向四周发展和繁衍的重要时期,张姓在秦初就进入了“天府之国”四川。

  (3)魏晋南北朝之后,张姓随原华北居民一起向南和东南方向迁移,同时继续向西北发展。

  (4)唐宋时张姓开始向湖广和云贵地区移民,明朝永乐年间由广东始入台湾地区。

  (5)宋、元、明期间,全国形成了赣浙苏、晋鲁冀豫陕两大块张姓人口聚集地。从明代至今,张姓人口已遍布全国。

  3.张姓名流

  自古以来,张姓宗室就英才辈出:战国外交家张仪;汉代名臣张良、出使西域的张骞、天文学家张衡、“医圣”张仲景;唐代名相张九龄、诗人张若虚;明代政治家张居正、农民军起义首领张献忠;清代洋务派首领张之洞等等。近现代,张姓名人几乎遍及各个领域,无产阶级革命家张太雷、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张闻天、民主人士张澜、国民党爱国将领张治中等等。侨居海外的张姓华人以及同胞也是人才济济,如“哥伦比亚号”太空船宇航员张福林、林肯大学校长张道行、剑桥大学著名教授张心沧、拥有20亿资产的“世界华人超级富豪”张荣发等等。

  4.起名参考

  “张”姓在历史上名人很多,有的名字很好,如东晋学者张湛,“湛”,精湛、清澈,其名含义很深、很美;唐代诗人张九龄,名中用“九”这个极数,表示长寿,此名含蓄、有韵味,声音也好;明代道士张三丰,“丰”有丰富、丰盛的意思,已足,但还要“三丰”,也就是“丰”上加“丰”,真是丰满无比,用字普通,而含义丰富;清初医学家张石顽,冥顽不灵,又很固执,如此一石而已,表明名主很普通,不值一提,其实此名又含坚固、顽强之意,《红楼梦》里说的“顽石”,就是做反面文章,此名调侃,很有味道;现代民主革命家张澜,“澜”指大波浪,力挽狂澜,表现了名主博大的志向和恢宏的气势;现代作家张天翼,名字起自《庄子·逍遥游》:“伟哉横海鳞,壮矣垂天翼”,“翼”,鸟类的翼翅,“天翼”,振翅翱翔天空,加上姓氏字“张”开的意思,给人以辽阔天空、翱翔劲飞、雄健有力的气势,表达了名主的远大追求和宽阔胸襟,此名形象,有想象力;无产阶级革命家张太雷,“雷”本身就惊天震地,太雷,即最响的雷,可见声音之响,震动之大,此名实际是寓唤起民众,进行改天换地的大革命,名字极有气势,“太雷”二字选得好,组合得也好;现代女教育家张汇兰,“兰”是一种很美的花卉,女士用“兰”入名的很多,但这里是汇合集聚很多兰花,这“兰”就更繁茂,更艳丽了,“汇兰”二字组合得好;现代华侨教育家张国基,人名中用“国”字的很多,但叫“国基”的很少见,“基”,基础、根本,大多埋在底层,自称是国之“基”,虽不露面,但要靠它支撑,既表现了名主的谦虚,也表达了其爱国深情;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闻天,此名如同张太雷名一样,要惊天动地,来一次天翻地覆的彻底革命,名字表明了名主的远大抱负和恢宏气势,但这一切不是直接表现的,而是含蓄地蕴含在“闻天”二字之中,此名极好。此外像张开祥、张世范、张居正、张德馨、张啸林、张阑珊、张长天、张资平等,这些名字也很好,值得“张”姓人起名时借鉴、参考。

  “张”字由“弓”“长”两部分组成,拆姓起名可叫张长、张弓或张长弓、张弓长。和“张”同部首的字有弘、弥、弦、强等,用这些字可起单字名为张弘、张弥、张弦、张强,起双字名如张弘强、张弦弘等等。

  “张”的谐音字有章、彰、樟、璋等,用这些谐音字都可起“张”姓人名。“章”,含规章、章法等意,据此可起谐音名如张程、张法、张规、张印等;“彰”,含有昭著、显扬等意,据此可起谐音名如张明、张显、张扬、张著、张光、张善等;“漳”如漳河水,源于山西榆社、左权,流入河北、河南,据此可谐音起名如张河清、张水田、张河润等;“璋”是古代一种玉器,据此可谐音起名如张玉古、张玉佩、张玉美、张玉碧等;“樟”,樟树,全株有香气,可防虫蛀,此木很珍贵,据此谐音可起名如张树、张木、张株馨、张木珍等。

  “张”,本义为弓上弦,与“弛”相对,所以含有张开的意思,也有扩大、伸展、陈设、张望的意思。据此,可用由“张”组成的词为人名,如张弛、张本、张力、张目、张望、张榜、张大、张扩等,也可加字组成双字名。

  刘

  1.起源

  刘姓有多种起源:其一出自炎帝之后。其后裔祁氏被封于刘国(今河北省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为刘氏正宗。另一支出自周王室的后裔。相传周成王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今河南省偃师市),其后裔以封地为姓,即姬姓刘氏。还有一支据说是出自改姓或赐姓。汉高祖刘邦的女儿嫁给匈奴,按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于是其子孙便为刘姓;刘邦为了感谢项伯,赐他刘姓,并对项伯的遗族多人封侯,皆赐姓刘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的大姓之一。

  2.迁徙与分布

  (1)刘姓发源于河北唐县,早在先秦时就开始向河南及江苏一带传播。

  (2)战国时期,晋大夫土会有子留居秦国,称刘氏,其后代刘清辗转到今江苏等地。

  (3)两汉以后,刘姓得到很大发展,其子孙分布于甘肃、河北、河南、江苏等地。

  (4)汉末,刘氏为避“董卓之乱”不断向四方迁徙,主要是向东南投奔东吴和向西南进入蜀地投奔蜀汉。

  (5)魏晋南北朝时期,刘氏大举南迁,在江南影响很大。唐宋时,刘姓已遍及大江南北。

  3.刘姓名流

  刘姓为我国第四大姓,其政治名人灿若繁星,在历史上称帝称王者达60多位,为中国建立封建王朝最多最久的姓氏。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光武帝刘秀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刘姓历史悠久,其学者名人也不少。西汉刘安编《淮南子》,刘向撰《别录》;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刘勰的《文心雕龙》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巨著;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是我国第一部史学批评专著。此外,还有南北朝时的刘义庆、唐代诗人刘禹锡、清末小说家刘鹗、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刘半农、刘大白等都是刘氏家族中的佼佼者。

  4.起名参考

  “刘”姓名人很多,名字较好或较有特色者如唐代散文家刘蜕,“蜕”,脱皮蜕变,以“蜕”为名,表示名主想彻底改变自己,要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具有革故鼎新的精神和锐气,“蜕”字用得好;史学家刘知几,以“知几”提问,自知很少,但内蕴要奋发多学、懂得更多,表示名主对明理知事的追求,此名可能出自《周易·系辞》:子曰:知几其神乎,表示预知事情的变化与细节,不论何种解释,此名用字都很好;北宋小说家刘斧,“斧”,极其锋利的工具,也是古代一种兵器,这里以“斧”为名,表示要斧正一切,名字给人以锋利、力量之感,人名中用“斧”字的很少,这里用得好;北齐文学家刘昼,以“昼”喻己,表明名主喜欢白日,追求光明,故取字“孔昭”,“昼”字用得好;南宋文学家刘辰翁,辰光中一老翁,名字独特,很有品味;清代书法家刘墉,“墉”,指城墙、高墙,名字表示名主愿如高墙围城,以保城安,甘愿为其守卫、效力,“墉”字用得好;清代散文家刘大槐,“槐”即北斗星,将己喻为北斗,要给人间指明方向,用字含蓄,又很有气势,此名声音也好;清代诗人刘体仁,以“仁”为本,身体力行,“体仁”二字组合得好;清代文论家刘熙载,将光明快乐与兴盛载满人间,表达了名主崇高的理想和精神境界,“熙”“载”二字组合得好;清代京剧演员刘赶三,名字直白如话,赶三,既可指立德、立功、立言三立,也可泛指,即多赶,“赶”有迎之意,也可和谐音“敢”相连,总之此名表达了名主积极向上、力争赶前的精神,此名很独特;现代作家刘半农,诗人刘大白、雕塑家刘开渠、画家刘海粟、革命家刘志丹,这些名字都很通俗直白,但含义深到,少有重名,名字也有个性,值得“刘”姓人起名时参考。

  “刘”姓拆字组名可叫刘文。与“刘”同部首的字有刚、利、剑、钊等,这些字都可为“刘”姓单字名,也可将其组成双字名,如叫刘利钊、刘刚剑等。

  “刘”的同音字有留、流,这两个字组成的词可直接谐音入“刘”姓人名,如留学、留步、留路、留影、流播、流畅、流芳、流风、流光、流火、流丽、流年、流盼、流沙、流苏、流速、流向、流星、流行、流溢、流萤,可谐音改为“刘”姓人名叫刘学、刘步、刘路、刘影、刘播、刘畅、刘芳、刘风、刘光、刘火、刘丽、刘年、刘盼、刘沙、刘苏、刘速、刘向、刘星、刘行、刘溢、刘萤,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如叫刘步迅、刘连宇、刘学民、刘影昔、刘用珍、刘播新、刘畅怡、刘芳沁、刘风尚、刘光秀、刘火月、刘丽君、刘年存、刘盼安、刘沙青、刘苏倩、刘速达、刘向 前、刘星雨、刘行远、刘溢田、刘萤烛等等。但有些字不宜入“刘”姓人名,如焯(包括产、阐)、笃、独(包括读、犊)、放、蔻、芒(包括邙)、汪,若用,谐音则成了流产、流窜、流毒、流放、流寇、流氓、流亡,这就不好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