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敢于直谏的魏征

  张国华

  说起唐太宗李世民及“贞观之治”,人们就不能不想到敢于犯颜直谏的魏征。确实,在与李世民相处的几十年里,魏征总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对李世民的错误直言相劝,不惜得罪甚至激怒身为皇帝的李世民。这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社会是极为难得的。魏征的耿直倔强、忠心耿耿和李世民的从谏如流都已成为历史上的美谈,他们两个相得益彰的关系也成为令人神往的古代君臣关系的典范。

  还有一次,爱玩鸟的李世民搞到了一只非常英武的鹞鹰,他对这只鹞鹰爱不释手,经常架在自己的手臂上玩赏。这天李世民正在逗鹰玩,远远地看见魏征向自己走来。他知道魏征一向反对自己玩弄花鸟,因为这一类的玩乐会分散精力,耽误国家大事,便偷偷将鹞鹰藏到了怀中。偏偏这一回魏征有很重要的事来向李世民请示,一说便是一大通,李世民连插嘴的机会都没有,他又不敢将鹞鹰从怀中拿出来。结果等到魏征把话说完,李世民三言两语把魏征打发走了,再掀开龙袍一看,鹞鹰已经被闷死了。李世民有苦说不出,只得自认倒霉。

  魏征的忠心耿耿和直言不讳,不但李世民极为赞赏,就连皇后长孙氏也深为叹服。在李世民的女儿长乐公主出嫁时,就公主的嫁妆应不应该超出她的姑姑永嘉长公主,魏征和李世民又发生了分歧,魏征认为按照古代的礼制,公主的嫁妆不应超过她的姑姑。视长乐公主为掌上明珠的李世民自然听不进魏征的这番话,两人又有一番争执。后来李世民将魏征所言讲给长孙皇后听,以贤慧著称的长孙皇后忍不住感叹道:“臣妾经常听陛下夸奖魏征,但一直不知魏征究竟好在哪里。今天听陛下这么一说,才知魏征真是个敢于直言的社稷之臣。臣妾与陛下虽是夫妻,但是平常说话,都要先看陛下的脸色,怕引得陛下不高兴。而魏征与陛下不过是君臣关系,却能如此数落陛下的不是,只要他说得对,臣妾以为陛下应该听他的。”其实李世民心里早就觉得魏征说得有理,听长孙皇后这么一说,不但立即采纳了魏征的意见,还下令赏赐了魏征。

  当然,作为身份悬殊的君臣,魏征和李世民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总是这样风和日丽、充满喜剧色彩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李世民确实能以大局为重,以封建君主少见的肚量和胸怀接纳魏征的大胆进谏,但是,身为皇帝的他,毕竟长久生活在众星拱月的气氛中,加之才干远远超出一般君主,他本来就有极强的自尊心,因此有时也难免对魏征的苦口婆心产生抵触情绪,严重时甚至失去理智。有一天,李世民早朝后回到内宫,脸色十分难看,一边还在恨恨地自言自语道:“总有一天要杀了这个乡下佬!”这话被一旁的长孙皇后听到了,皇后便问李世民说的是谁。怒气冲冲的李世民朝门外白了一眼,说:“除了魏征还有谁?这乡下佬总是在大庭广众下强辞夺理,和朕过不去。要是人人像他这样,朕这个皇帝还怎么当?”

  长孙皇后没有说话,悄悄退了出去。过了一会儿,长孙皇后身穿在重大典礼中才穿的朝服站到了李世民面前,李世民见状吃了一惊,连忙问皇后为何作这样的打扮,皇后一反平时的温厚柔顺,正色道:“臣妾听说君主圣明则臣下敢于直言。现在陛下有魏征这样的直言之臣,说明陛下英明,万民有福,臣妾怎么敢不来向陛下郑重道贺呢?”长孙皇后的一番话,说得有理有节,不温不火,李世民听后,如梦方醒,他羞愧地执住皇后的手,说:“多亏娘娘提醒,要不朕要铸成大错了。”

  在李世民身边的文武大臣中,像魏征这样敢于不顾一切地进谏的直臣毕竟是个别的,绝大多数大臣见到李世民仍然是唯唯诺诺、百依百顺,明知李世民有错也不敢当面指出,而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上书议事时倒常常是慷慨激昂、充满正义感的。对此李世民觉得很奇怪,便问魏征道:“好多大臣上书议事都有很精辟的见解,怎么他们见了朕的面就讲不出个所以然来了呢?”魏征考虑了一下,便答道:“其实,据微臣所知,百官们如果有事要面奏陛下,常常要仔细考虑好多天,可以说他们面见陛下前是胸有成竹的。可是等到他们见到了陛下,原来已经考虑好的话常常连三分之一都讲不出来,这固然是他们在陛下面前感到拘束和紧张,也实在是因为有些劝谏的话难免要惹得陛下不痛快,要是陛下不鼓励他们放开来说,他们哪里敢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呢?”

  听罢魏征的这番话,李世民恍然大悟。从此,他便尽量在文武大臣面前展示自己温和、可亲的一面,减少他们对自己的敬畏之心。可以说,魏征以自己在皇帝面前的特殊地位和通情达理的分析,为同僚们争取到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对于自己和群臣的亲密关系,李世民曾经不无得意地自夸道:“隋炀帝喜欢猜忌和提防别人,临朝时对群臣很少说话。朕和他不一样,与群臣相亲相容,犹如一人。”

  在和李世民共事的十多年中,魏征犯颜直谏的事数不胜数,他以他的正直、忠诚、识见超凡赢得了李世民的信任和赏识,也赢得了满朝文武的尊敬,从而成为历史上最有名的大臣之一。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当了15年宰相(魏征于贞观三年拜相,任秘书监参预朝政)之后,他因病逝世。在他病重期间,李世民曾亲自到他家探望,死后又为他安排了隆重的葬礼。时隔很久,李世民仍然不能从失去魏征的惆怅中恢复过来,他曾经情不自禁地对侍臣们说:“人以铜为镜(古人以铜制镜,光可鉴人),可以整理自己的容貌;以历史为镜,可以看到朝代的兴废和人事的沧桑;以别人为镜,可以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现在,魏征去世了,朕少了一面镜子!”

  也许,魏征这面“镜子”,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借鉴作用的。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要忽视身边的“魏征”!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