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天下第一帖

  《淳化阁帖》全名《淳化秘阁法帖》是我国法书丛帖之祖,可说是唯一结集了残唐五代以来的文化遗产的书法汇帖。所谓法帖,就是古代名书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版或木版上,再拓印装订成帖的。法帖原版以枣木刻之,以当时名贵的歙墨和澄心堂纸棰拓而成,拓印量小,宋太宗拓成阁帖赏赐近臣,因而民间流传极少。刻成不久于宋仁宗庆历年间因宫中失火,原版尽数焚毁,因而初拓本被视为宝物,价值连城。

  元赵孟頫《松雪斋文集·阁帖跋》曰:“宋太宗……淳化中,诏翰林侍书王著,以所购书,由三代至唐,厘为十卷,摹刻秘阁。赐宗室、大臣人一本,遇大臣进二府辄墨本赐焉。后乃止不赐,故世尤贵之。”宋代记录此帖为木板刻,初拓用“澄心堂纸”、“李廷珪墨”,未见此种拓本流传。淳化阁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丛帖,由于王著识鉴不精,致使法帖真伪杂糅,错乱失序。然“镌集尤为美富”,摹勒逼真,先人书法赖以流传。此帖有“法帖之祖”之誉,对后世影响深远。因帖石早佚,摹刻、翻刻甚繁,顾从义本、潘允亮本、肃府本等较著名。

  宋太宗赵光义于淳化三年(992年),出内府秘阁所藏历代名家法书墨宝,令翰林院侍书王著编次、摹刻,汇成我国第一部大型法帖——《淳化阁帖》。因完成于北宋淳化年间,故名之。

  全帖共分十卷,前五卷是历代帝王、名臣和诸家的篆、隶、草、行、楷各体,选入唐以前百家的书法,如张芝、钟繇、索靖和欧、褚、颜、柳等人的作品,后五卷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草书墨迹。璞玉浑金,字字珠玑,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书法遗产。后木版毁于战火,故传世拓本极少。从宋至明转相传摹,不下数十家,玉石杂糅,真赝难辨。其中,明朝肃王府在兰州翻刻的版本,从宋刻本摹成,世称“肃府本”或“兰州本”,是现存时代较早,摹刻较精,而又保存完好的一部法帖原石。

  肃府本《淳化阁帖》重摹于明朝后期,明太祖朱元璋封第十四皇子朱为肃庄王,赐宋本《淳化阁帖》一部,以为传代之宝秘藏内府。万历年间,陕西右参政分巡临巩张鹤鸣得阁帖别本,向肃宪王朱绅尧借藏帖校对,因请姑苏温如玉、南康张应召双钩。次年,宪王乃令摹刻,未成而薨,世子朱识踵成之。先后历时七年,用富平钟磬石144块刻成,收藏于肃王府东书院遵训阁内,视为珍宝。各卷末除照刻宋本款识外,新镌“万历四十三年乙卯岁(公元1615年)秋八月九日,草莽臣温如玉、张应召奉肃藩令旨,重摹上石”隶书三行。帖藏肃府东书园殿遵训阁,视为珍宝。倪苏门《古今书论》云:“淳化帖在明朝,惟陕西(注:当时陕、甘尚未分省)肃王府翻刻石最妙,谓之肃本。从宋拓原本双钩上石,所费巨万,今市本相去天渊。”陈奕禧《皋兰载笔》称:“初拓用太史纸、程君房墨,人间难得,拓工间有私购出者,值五十千。”郑学孚在《夤帖举要》中也说:“明翻刻阁帖,以肃府本为最佳,跋语亦最多。”今存肃府帖初拓本,笔力遒劲,纸好墨匀,清新悦目。人称“新旧不爽,毫发俱在,与宋本无异”。在明代翻刻阁帖中居于首位。《淳化阁帖》历代广为翻刻,宋时已有30种以上的翻刻本,元、明、清三代更是不计其数,形成了玉石杂糅,真赝难辨的局面。自明万历年至光绪末年的300多年间,肃本《淳化阁帖》原石屡遭战乱毁坏,历代也曾相继进行补刻,以臻完备。明肃王府在兰州由宋刻本摹成的版本,是现存时代较早,摹刻较精和保存最好的一部法帖原石,为研究兰州肃府本《淳化阁帖》提供了又一珍贵的实物资料。

  据《甘肃日报》介绍,对肃府本《淳化阁帖》摹刻法帖的优劣、肃府帖的祖本问题,前人也多有评论。

  一般人士认为前八卷摹自阁帖原本。肃府本一至八卷,笔势肥厚方整,遒劲奔放,与某些细瘦的版本不同。翁方纲在鉴定一本有银锭纹的阁帖拓本时说:“肥厚与肃本相近,而笔势颇方。闻之初拓宋本,亦肥而方也。”(《苏斋题跋》)孙承泽云:“近人多不识阁帖,某家宝藏本皆非真。真者字极丰穰有神采,如潭、绛则太瘦,临江则太媚。”他还举出几条辨认真帖的标准,如“他本刻卷数在上,版数在下,惟此本卷数版数皆相连属”;“他本行数字比帖中字小而瘦,此本行数字比帖中字皆大而浓”等(《闲者轩帖考》)所谓“肥而方”,“字极丰穰有神采”,以及旧有卷版数的刻法,正是肃府本具备的特点。再将肃本与被称为由“毕士安所得赐本”摹刻的乾隆四十三年《钦定重刻淳化阁帖》作比较,其气韵之奔放、古朴,都十分相近。可知此帖前八卷实得阁帖初刻原本的真传,人称“不失宋帖本来面目”,是不过分的。

  肃府帖卷九为别本。肃府本第九卷笔画细瘦,无旧刻卷版号,卷尾脱失“塞仰料静”以下三行十八字,有别于其他各卷。翁方纲认为“肃本此九卷是别从一本摹入,以致过于细瘦”。我们判定此卷是摹自南宋别本。

  肃本卷十摹自“修内司帖”。第十卷笔迹较前八卷反见肥硕,亦非原本。前人曾以南宋淳熙年间摹刻的“修内司帖”与肃本对校,认为修内帖卷十是此卷的祖本。

  尽管肃府帖的祖本存在掺杂不一的问题,但在明朝翻刻阁帖中仍不失为较好版本。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陕西费甲铸用肃府初拓本重摹一部,置于西安碑林,称为“陕西本”或“关中本”,足见肃府本影响之大。肃本阁帖附有较多的后跋,也为其他摹刻本所少见。初拓本有张鹤鸣等二十七跋,及温如玉跋一版,不啻是一部法帖简史,对研究该帖颇有参考价值。

  《肃本淳化阁帖》是由148块石碑组成,刻成后,曾多次遭到破坏。明、清之际,帖石佚失,损坏多块,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洮岷道陈卓聘邀陈曼仙、毛香林补摹四十余版(处),帖文补全,复成完璧。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陕西提督王辅臣随吴三桂反清,攻陷兰州,曾以帖石为马槽,致有“马房光怪,枥马皆惊”之说。清军围城,守兵又毁石为炮子,使部分帖石遭到损坏。左宗棠督甘时,将这肃王遗物交文庙保管。光绪末年,翰林刘尔炘移帖于兰州府文庙尊经阁保存(后为志果中学,今兰州二中内),又补刻木版释文40块。此后,得到甘肃教育家赵元贞先生长期保护。抗日战争时期,为防日机轰炸,一度埋入地下。一次赵元贞先生出差宁夏,《肃本淳化阁帖》被全陇希社挖出后收藏在丰黎义仓,一时要求《肃本淳化阁帖》归属的单位很多。他回兰后,向执政当局据理力争,将其要回归志果中学保管,安装在尊经阁深檐下。1966年交甘肃博物馆珍藏,现存141块,藏于甘肃省博物馆。石高27.4厘米~34.5厘米,宽36.5厘米~40.7厘米,厚5厘米~8.9厘米,大都为两面刻字,也有仅刻一面的。据了解,“阁帖”肃府本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全的“阁帖”,目前有记载的全套国内只有两套,分别被北京故宫、甘肃博物馆收藏。

  关于天下第一帖《淳化阁帖》近年来又有不少新的发现与进展:

  2003年4月,上海博物馆斥资450万美元从美国收藏家安思远手中购回初拓本《淳化阁帖》残本,仅存第四卷、第六卷、第七卷和第八卷,共170帖。该拓本残本在上海展出后,引起轰动……

  其中,被誉为《淳化阁帖》至善本的《懋勤殿本》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香港商务印书馆最新出版共10卷的《懋勤殿本淳化阁帖》,以高科技的印刷技术,展现了这一书法艺术瑰宝。这是懋勤殿本自乾隆时期入藏故宫后,第一次全部十册完整印刷出版。

  几个月前,扬州一收藏家收藏的一套(十册)完整的《淳化阁帖》明肃府本,虽然十本字帖的封面已发黄,有点破旧,但翻开字帖,却字迹清晰,完整无缺。经上海博物馆古碑帖专家陶喻之先生等鉴定,评价为“品相如此之好,完整无缺,为世间少有,上博至今都未收藏全套。”确认为真迹,引起了轰动……

  《甘肃日报》2005年11月报道,庄浪县博物馆在整理馆藏古籍善本时发现一套明代肃府本《淳化阁帖》拓本,全套共10册,每册均用桐木板制作封皮。该拓本长31厘米,宽20.5厘米,拓印精细,精裱工整,保存完好。卷首有“历代帝王法帖第一”、“汉章帝书”字样,第十卷后有明代肃世子、张鹤鸣等人的题跋。经考,庄浪县馆藏《淳化阁帖》拓本均属兰州肃府本……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