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章 王有龄殉职

  王有龄是胡雪岩的好朋友,这一点不假,但是,这位好朋友却并没有和他一路走到人生的尽头。

  咸丰十一年(1861)十月,太平军在李秀成率领下大举进攻浙江。当太平军围攻杭州城的时候,城内弹尽粮绝,身为浙江巡抚的王有龄决心与杭州城共存亡,他托付胡雪岩逃出城去,一是请援兵,二是买粮食。

  要知道,此时可是非常时期。在这种时候,如果胡雪岩能够活着逃出去,那已经是不幸中的大幸了,还怎么期望他能够回来帮忙?而王有龄这样做,完全是出于他对胡雪岩的一种人品的信任。

  实际的情况是,浙江的巡抚王有龄看到杭州城被太平军层层包围的时候,不仅城内的粮食空缺,而且根本没有清朝的援兵来解救他们,这怎么能不让王有龄着急?

  他和胡雪岩商量,自己准备写一封信来给太平天军的李秀成。如果他们攻破了城池,那么一定不要再扰乱百姓,以免伤及无辜。

  但是胡雪岩却及时制止了他,这信写不好,会让百姓受罪,写得好,也难免让朝廷怪罪。总而言之,这尺寸是很难把握的。

  王有龄认真想了一下,确实如此。

  就在这时,胡雪岩请王有龄暂时躲避一下战乱。说实话,也就是在这危难时刻,赶紧逃命去吧。

  可是王有龄却不想在关键时刻当逃兵。他觉得如果自己逃走,那么就是为官的耻辱,是无法洗清的。

  可是到了现在,他不逃,又能怎么样呢?

  胡雪岩在危难的时刻,仍然决定帮助他。

  “时至今日,我能为您做什么?”

  王有龄想了想,他给胡雪岩跪下了,“我想请您帮我一个忙。现在城中粮食紧缺,而军民无粮可炊,杭州城危在旦夕。如果能筹集粮草,以解杭州城之困,本官不胜感激。”

  当胡雪岩听到王有龄的恳求时,深感肩上重如泰山,力沉千钧。决意混出城去办粮以解杭城之围。

  城内缺粮危急万分。有钱人拿了黄金首饰偷偷向营中官兵换米,以求渡过难关;穷人则挖草根树皮充饥。胡雪岩见王有龄确实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于是他决定现在自己只能舍命相帮,先救这位好友脱险再说。

  就在此时,王有龄让师爷拿出两万两银票和信件。银票是用来催促办粮用的。而信件是用来求援兵的。一封请他交给江苏巡抚薛焕,另外一封则是写给闽浙总督庆瑞奖军,信中陈述了军情,然后请他们火速前来支援。

  胡雪岩把这些信件和银票收藏好,然后与王有龄洒泪而别。他花重金雇了一只小船,然后出城而去。结果小船行走没有多远,就被太平军叫住了。他们喝令让胡雪岩上岸接受检查。

  胡雪岩一见大事不好,立刻提心吊胆地上了岸。他全身发冷,真的怕被对方一刀结果了。为了不引起太平军的怀疑,他立刻从衣服里拿出十两银子递了过去。太平军伸手抢过银子,还照着他劈了一刀。

  一时之间,自己的胳膊上面传来了剧痛。胡雪岩摇晃了几下,装作一头晕倒的样子倒在了地上。士兵们一见,也不再追究,立刻把目标转移到了其他人的身上。

  后来,胡雪岩夹杂在人群逃了出去。

  到了安全的地方,胡雪岩又忍痛扯下衣服的布条,自己包扎好伤口,开始继续赶路。熬了一天一夜,他终于赶到了松江,找到了漕帮的尤五。

  尤五一见胡雪岩成了这个样子,吓得脸都白了。他赶紧又是请医生,又是找人给他做饭,忙了半天,胡雪岩总算是缓过来了。

  胡雪岩缓缓讲了自己遇到的情况,然后从身上摸出了那份求援信。这才发现,上面居然是王有龄写的血书。

  尤五也大为感动。胡雪岩却叹了口气说,唉,看来他已经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尤五一见,劝他道,“现在杭州城如此危险,你还是不要回去了吧。”

  胡雪岩一听,赶紧摇头说,王抚台交代我的事情,我怎么能不办呢?他是在望眼欲穿的等我来呀!

  第二天,胡雪岩来到了上海。当他把自己筹集粮食的事情一说,立刻获得了大家的支持。可是,他的朋友们一听要买粮送到杭州去,都开始摇头了。

  因为买粮的问题并不大,可是如果送到杭州,这一路上要经过无数的关卡,而且运粮困难。运河已经被太平军封锁了,所以只能走宁波的海道。不过,如果半路上再碰到关卡,可能就麻烦了。

  但是胡雪岩一心想救自己的朋友,另外,他觉得越是在这种事情,就越能体现出朋友的关怀和帮助,所以,他通过朋友委托了一些船帮的人运粮,为了保护粮队的安全,他们还请了洋枪队护送。

  由于胡雪岩定的计划比较周密,沿途并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所以在天明的时候,他们顺利地到杭州。

  可是现在,杭州已经被太平军死死围住,他们又如何进得城去呢?

  胡雪岩决定先派人进去送信,恰在此时,一位同去的商人自告奋勇,提出由他混进城去,向王抚台报信。

  一条小船带着这个送信人进了杭州城。由于金钱开道,他很快便以商人的身份混了进去。见到王有龄之后,送信的人把情况一讲,王有龄却知道,自己根本面对眼前的情况无能为力。

  因为现在守城的官兵根本没有力气冲破包围,去城外接应粮船,所以,这粮也根本运不到城中来。怎么办?他写了一封绝命书,然后请送信的人带出城去,同时传话,让他赶紧告诉胡雪岩撤退。

  当送信人赶回来的时候,胡雪岩绝望了。他再看到这王有龄的绝命书,差点昏过去。眼看着太平军已经开始行动了。胡雪岩只好下令收兵,让大家四散而去。

  于是,就在这一年的十二月,守城的官兵渐渐体力不支,很快下了城池,城内一片混乱,李秀城破城而入,守城的将军投河自尽。

  至于王有龄,他们找到了挂在树上的尸体。

  这位胡雪岩的朋友,以身殉职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