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商鞅变法

  商鞅,原名公孙鞅,祖上是卫国国君庶出的分支,公孙氏,因此又称卫鞅,由于他后来的封地在商,所以又称商鞅。

  秦献公去世后,他的儿子即位,是为秦孝公。彼时六大强国虎踞在黄河、崤山以东,另有十几个小国星散在淮河、泗水间,所有的国家都把秦视同夷狄,排斥秦国,不让它参加中原诸侯的会盟。于是秦孝公发愤图强,治理国家,说秦君商鞅变法整顿政治,希望尽快增强秦国的国力。

  周显王八年(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在全国张榜求贤。榜文篇首,先是追念秦先祖开创之功和建设国家的诸般努力,然后说:“臣属中,不论高低,不讲尊卑,只要能够出谋划策,帮助秦国强大的,我就让他做大官,还封给他土地。”

  公孙鞅知道秦孝公张榜求贤的消息后,就向西进入秦国。

  公孙鞅推崇法家的学说。他曾在魏国国相公叔痤府上做门客,公叔痤非常赏识他的才干见识,想把他推荐给魏王。可惜公叔痤突然病重,推荐的事情就因此而搁置下来。

  魏惠王来探病的时候,问公叔痤:“万一您的病有个三长两短,该由谁来接替您的重任呢?”

  公叔痤回答说:“我门下便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卫国公孙鞅,他虽然很年轻,却是一位奇才。希望主公把国家大事都交付给他!”

  当时公孙鞅还是初生牛犊,没有名气,所以魏王不以为意,沉默不语。

  公叔痤又说:“主公如果不听我的建议,不任用公孙鞅的话,那就不要把他留在世上了,不要让他走出我国的国境,为别国效力。”魏王回去之前还是勉强答应了。

  魏王走后,公叔痤把和魏王的谈话情形告诉了公孙鞅,然后对他说:“我以君主为先,以臣下为后,所以先替君主考虑,然后才告诉你。你赶快逃走,逃得越快越好、越远越好。”

  公孙鞅说:“魏王既然不愿意听你的话而用我,还怎么肯听你的话而杀我呢?”结果最终没有走。

  魏王回去后,对身边的人说:“公叔先生已经无药可救了,真不幸啊!他先让我把国家大事都交给公孙鞅,一会儿又央求我一定杀了公孙鞅,这不是自相矛盾、病得糊涂了吗?”

  公孙鞅到秦国后,通过秦国的宠臣景监求见孝公,把自己的一套治国方略讲给孝公听。秦孝公听了只觉相见恨晚,当即和公孙鞅谈论起国家大事。

  公孙鞅想实行变法,却遭到了秦国高层的一致反对。经过激烈的争论,秦孝公最终同意了变法的主张,公孙鞅被授以左庶长之职,实行变法。

  于是下令:按五家一伍、十家一什的什伍组织法给老百姓重新编户,让他们互相监督,有事揭发,一家犯法,几家连坐;告发奸邪和隐匿不报分别视同斩敌首级和降敌予以相应赏罚;立下军功的人,按军功大小封赏上等爵位;私下械斗的人,各视情节处以相应的惩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勤于农桑,从而增加土地、纺织产出的予以封赏;经商以及因懒惰而贫穷的,全家收为奴婢;就算是宗室出身,若没有立下值得称道的军功,也不能够录入族谱;为了更加明确等级差异,不同等级的人,用不同的名号称呼他们的田宅、臣妾和服饰。军功在身,光耀门楣;没有功劳的人再富有也不能封赏上等爵位。

  在颁布法令之前,公孙鞅为了取得百姓的信任,就在国都的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桩,并宣称:如果有人能把木桩搬到北门,就赏给他十斤黄金。

  老百姓起初只是好奇地围观,却没人动弹。

  公孙鞅又下令把赏金提高到黄金50斤。

  有一个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就走上去把木桩搬到了北门,果然得到了公孙鞅许诺的赏赐。公孙鞅就用这个方式,来向人民表示赏罚必行。随后秦国便开始了史上有名的“商鞅变法”。

  变法令施行一年,上访抱怨、抨击指摘新法的老百姓有几千人。这时候太子也触犯了法令,公孙鞅说:“王子犯法,却不加处罚,法令将失去公信力,就更难推行了。王子都犯法,还指望谁来遵从法令呢?”就要处罚太子。因为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只能找替罪羊接受刑罚了,于是就处罚太子傅公子虔,又在太子师公孙贾的脸上刻了字以示惩戒。这样一来,第二天,全国上下人人都敬畏新法了。

  新法施行10年后,秦国道不拾遗,盗贼匿迹,百姓为国家战斗时表现得很勇敢,但却不敢在私下里斗殴,举国上下秩序井然,欣欣向荣。

  起初上访抱怨变法的那批老百姓中,又有重新来国都夸奖新法好的。公孙鞅说:“这些都是扰乱法治的奸民!”就把他们全部流放到边疆去。从此以后,议论法令的声音都消失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