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章 编前会录

  编前会是党报办报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程序。一般是在下午下班前半小时召开,由总编辑主持,参加人员为分管编辑部的社领导、编辑部各处室负责人、夜班编辑人员、明天有版面的编辑等。会议内容有初定明天要见报的各版面及稿件,通报当天见报稿件的反馈意见,传达上级领导有关指示和有关文件等。会议一般在10-20分钟。

  编前会时间虽短,可内容丰富,反映了党报办报的艰辛,见证了新闻改革的历程。我作为一名常参加编前会的人员,做一点记录和观察,从中带来的启迪和思考,我想,对广大党报读者来说是会感到新鲜和乐见的。

  因这种记录纪实性太强,我采用电影分镜头的形式来记叙。时间只能是模糊的,跨度在30年,涉及的人和地名也只能尽量虚化,但事情是真实的,特此说明。

  今天编前会推迟了几分钟,因夜班人员没有及时把新华社白天的电稿目录拿过来。怕中央有重要活动要放头版头条,地方稿头条就不好安排。在会上,只好先安排一条不怎么重要的地方稿,等晚上夜班老总打电话给总编辑,汇报当天电稿的情况再定。

  夜班最难的就是定头条。要突出讲政治、讲大局。新华社发的新闻是重要的,别省党报都是放头版头条,如我们放低了位置,上面知道了是要通报批评的。所以,当夜班的老总、总编室主任和编辑很辛苦。晚上在很短的时间内,打电话给上级领导请示汇报,如还定不下来头条,还要和人民日报或兄弟党报联系,看他们是怎么安排的,细到稿子放什么位置、几栏标题、几号字体,这样才好把握。如新华社没有重要的稿子放头条,省里稿件头条定起来也要费脑筋,头头脑脑、方方面面的关系要平衡协调,决不轻松。

  在夜班编辑室,当我看到老总和工作人员在明亮的日光灯下聚拢商量,桌上电话忙个不停,电台人员和排字房师傅进进出出,我就会想到电影里的作战指挥部。办报就像打仗,马虎不得,更不能出错。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肩负重任啊!

  听夜班改小样的工人师傅说,有篇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的稿子改样,改来改去,好复杂。小样先是送某省委书记审,秘书加了一大段;后又送到省委第一书记处,秘书删掉后加的一段中的大部分,再加了一大段,并注明“以此改样为准见报”。可见领导之间在采用会议讲话内容方面有不同意见。这些在编前会上是不会反映出来的。据跑线的记者说,重要会议引用领导的讲话,是有讲究的,如有几位领导参加,要按级别来安排讲话篇幅次序,不能有任何差错。

  省里一位老干部去世,为追悼会事宜有关部门给各新闻单位布置如何写新闻稿。细到不写“告别”,要写“送别”;在写了哪些省领导参加追悼会后,要另起一行写生平。不知什么原因,追悼会上摄影记者没拍到省领导和家属握手的照片,只有领导走过和家属站立的照片,这样,只有待冲洗照片后采用拼接方法来处理。发一张省领导和家属握手的照片这是有规定的,不能违规。

  会上,老总说到今天见报的某项经济增长数字排行的位置,九江市委来电话说,赣州全省排列是第四,却写成了第二,九江才是第二。这是因为赣州向上报的数字,经省统计局核实,减了。可赣州有关人士还是对记者提供原来上报的数字,记者不清楚原委,也不去核实,别人怎么报,说第几位,就写第几位,才出现这样的差错。

  往往记者的工作态度,决定新闻稿件的真实性。

  今天会上通报了一个情况,南昌八一大桥大修,原定22日冬至开放一天,公交车可通行,以方便市民扫墓。结果有关部门失约,冬至这天八一大桥没通公交车。

  冬至八一大桥开放的消息是21日通过媒体告诉市民的。当天晚上10点又临时决定不能通行。原因是路面伸缩缝保养时间未到,怕影响质量。这里面的情况可能是有关部门领导想做好事,可又没深入工地认真察看,没和技术人员深入交谈,先作出开放决定,最终又不敢承担质量受损的后果才改变决定。

  有市民说,为保质量不能通车不怪有关部门,可要早点通知一下,省得我们在站台上排队傻等。今天报上载:5万人走过八一桥、11万人坐公交车绕行去扫墓。这其中有人是有埋怨声的,当然也有理解政府部门的。好领导总是想多为市民做好事,尽管有困难。

  会上通报:江西某大学一位教师自杀,各媒体不要报道。(这主要考虑党报对这类一般事件没必要去作报道,小报他们会去报道的,这可能就是大报与小报的区别。但统一规定不报道,就说明事件复杂,报道后会带来不利于问题解决的后果)。

  前几天,赣南一煤矿出事,有多人伤亡,至今还有一位死亡工人未下葬,家属正闹着提出很多要求。会上原准备发个简短的赣南一煤矿出事的消息,报稿后决定不发,可发内参。(煤矿死人不敢不报,瞒报上级要追究,公开见报又要讲究策略,不能给闹事者有借口,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想到上面对“软件拦截”稿告诉各媒体不要报道,以免给外国媒体口实。我就想,美国人不是到处设反导系统吗,他到处拦截别人,我拦截一点信息有什么不可以?

  今天会上有一个话题热议,就是前几天抚河唱凯堤决堤,今天央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连线江西省防汛指挥部发言人,要他介绍情况。这位发言人在开始时突出强调,江西省委书记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对指挥抢险作出指示。哪知,没说上两句,就被主持人打断,说,这是应该的,请快说汛情。这事很快就被炒在网上热议,各种说法都有,说得最多的是,江西省防汛指挥部发言人官本位思想严重,在这样时间紧迫的严峻时刻,还念念不忘为领导表功。

  我的看法是,首先是江西省防汛指挥部发言人的回答没有错,中央电视台在国内出现突发事件时,对外报道不也是强调中央领导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批示深入一线指挥吗?怎么到江西防汛说了几句地方领导重视就不行呐?要是这事出现在北京、上海、广州,你央视主持人会打断发言人的讲话吗?是不是因为江西是老区,央视主持人有点居高临下的口吻吧!江西人在外被另眼相看是常有的事。其次,江西发言人要审时度势,要“识时务为俊杰”,不能按在江西工作的惯例来处理问答,要调整目光迅速和央视主持人配合(如可事先询问,央视主持人需要什么材料等),把他们要的东西尽快提供,这叫随机应变,充分利用这个机会给江西树个好形象。用南昌话说:“要得转”。

  头版是脸,头条是眼。头版版面是编辑部智慧的集中表现。

  为改变头版头条“领导点头,就是头条”的现象,即提倡竞争,又发扬民主,总编办推出了一种新的上A1版头条形式,既每天安排二三篇稿子,不同处室来竞争,在编前会上定,看哪篇能上,不能上的也不压稿,一般当天处理。

  今天是两篇。一篇是上海挂职干部在江西的通讯,写出了上海干部来我省感受到江西加快发展的变化。政教部推荐理由:上级领导重视,亲自审阅。一篇是写九江某县新变化的,报社大牌记者写的。经济部推荐理由:某县是我省经济发展进位赶超的新亮点,稿件扎实有分量。投影仪把稿件打上屏幕,推荐处室主任说了,总编办主任说了,当班老总说了,有推上海挂职干部那篇的,有推某县经济那篇的,众说纷纭,一时定不下来,会议室顿时一片沉寂。

  突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广告部主任说某县欠我们报社5万元广告费,至今未还。一时间形势变了,众人都说某县的不是。老总发话了,就发上海的那篇。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大家想不到是这种方法解决的,于是感到了一种新鲜感,有的人还会心地笑出声来。

  我也想笑,可笑不出来。这真是一个希区柯克式的幽默结尾。

  在防止假新闻方面,党报是抓得很紧的,有一套严格的管理措施,这方面也摸索出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但也有记者工作不认真、采访不深入造成稿件失实的差错。今天大家在会上就某稿件失实在下面窃窃私语。

  失实还好纠正,造假就不应该。造假是新闻报道最致命的弊端,是每个新闻工作者最痛恨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从主观上造假,这种人不多;在认识误区上,造假的问题就比较常见,而且是冠冕堂皇的。举个例子,新华社稿。东北有一小女孩,得了脑瘤,眼盲,身患绝症的她突然有个想法要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有关部门认为这个愿望很有宣传价值,于是就在当地动用了2000人,导演了一场假的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以帮助小女孩圆梦。小女孩因脑病被这谎言欺骗,相信自己去了天安门。我认为,这就是典型的假新闻。小女孩有梦想,你可以把她带到天安门去真实地实现(后来真的去了天安门,这就对了),兴师动众搞个“人造天安门”场景,完全没有必要。假如这小女孩说要去教堂,有关部门会让她实现吗?后来听说为这事还拍成了电影,这真实的谎言不知会让多少孩子带来心灵的创伤。

  新闻宣传,一定要以真实为基石,念念不忘,不可动摇。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劳民伤财。

  今天,科教文部和经济部正面冲突了。原因是科教文部发了一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稿子,经济部认为科教文部是越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应是他们跑的单位。

  按照目前报社各处室新闻报道的分工,各处室都有自己分管的厅局,也就是自己的新闻资源,并将某厅局具体落实到某记者个人,分兵把口,不出现漏报新闻的情况发生。在自己分管的厅局出新闻,不仅关系到部里记者工作好差的标准、奖金的多少,主要还有一块,就是抓“形象广告”。这是省报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并列入各处室年终考核的指标之一。因为各厅局职能权限、管理范围大小不一,所以,报社各处室新闻资源有差异,为新闻资源常有摩擦。不越权,是底线。可有些时候是很难划得清楚的,各厅局工作常有交叉,加上人脉关系。

  因是经济部在当日的评报栏里把冲突挑起,贴了老大一块越权证据,科教文部马上应战答复,写了“答评报者”,有好几点,针锋相对。中午下班时,许多人都围在评报栏前看,议论纷纷。总编辑下午上班时,立即叫总编室把两处室评报意见拿下,待编前会上解决争议。

  新闻资源,到了各处室及个人就有一种经济利益,在市场经济泛化的今天,千万不要小看任何有关“资源”给神圣的上层建筑领域带来的影响和冲击。

  今天会上传达了中宣部领导就解决当前经济宣传工作中的“十多十少”问题的讲话,其中有:少一点会议新闻,多一点火热生活;少一点数字,多一点形象;少一点遥远感,多一点贴近感;少一点水分,多一点干货;少一点教训,多一点交流。这些观点很有针对性,十分有必要。如会议新闻,现在是占据了一、二版,还常常放不下。好像我们的干部工作职责就是开会,只有开会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会议又多,不能厚此薄彼,还不“爆版”?还有,强调“少一点水分”,看看我们公布的有的地方招商引资的数字,大得吓人,与实际到资和项目开工有效益是两回事。有的地方招商项目重复报,把不能算数的意向性合同算正式项目,甚至在引资数字上直接弄虚作假,这些事例已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实,可因为种种“需要”而屡禁不止。所以有人说,新闻打假,就要从招商引资的数字入手。

  我记下了讲话中最后的一段话:我们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工作中,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不能有丝毫的迷茫,不能有丝毫的动摇,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尽心竭力,为党“守土”,为民造福。

  今天会上大家议论一件事,就是上午省里开“五个一工程”表彰会,某市市委宣传部的同志上台作经验介绍,说到他们实现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零的突破,创作了有关鄱阳湖题材的剧本。他们市的位置在江西省的中部偏西,离鄱阳湖有一段距离,怎么写这样的题材哩,是不是为了“五个一工程”奖搭名字上的?这就让人想到新闻稿件中存在搭名字的现象,通讯员搭记者的名字,记者搭通讯员的名字,为的都是完成任务。这种重奖不重实际的现象,也是一种只图虚名、弄虚作假的不正当行为。

  明天上的稿子都是各地抗洪的报道。前段时间江西抗洪救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把倒堤决口的坏事变成了抗洪救灾事迹突出的好事。坏事变好事,这当然是应当值得高兴,可这“变好”的过程,不能把事情“变坏”的起因掩盖,从而逃脱自己的责任。有的地方和部门就忘乎所以,不去查找倒堤的原因,而急于开抗洪的表彰会,何况,抗洪救灾的工作还没完呐。这样做,老百姓会有意见的。这里面和有的领导干部的工作指导思想有关,也有个宣传报道科学化的问题。

  等电稿即新华社传真稿是最需要智慧的事。特别是领导人出访,因时差关系,常常要等到第二天凌晨二三点甚至天亮。这就直接影响到报纸开印时间、火车飞机托运时间、读者早上的看报时间,所以关系重大,不能不考虑。但中国的事是以政治为大,办报最重要的是要讲政治。不等领导人出访稿,如上面追究下来,或其他报社等了发了,你报不等不发,你这老总的位子坐得稳吗?求稳,是办报的原则之一。在夜班,我就见值班老总在椅子上狼狈地躺着等电稿。编前会上,老总往往第一句话就是昨天晚上等电稿到几点钟。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梁衡那次来南昌,在谈到处理领导人出访稿时说:“我们人民日报是中央的机关报,是记录历史,所以要等着发,你们地方党报除特别重要的出访外,一般的出访可以不等,更不要总是放在A1版头条。”当时有省委宣传部和我们省报的头头在场,虽然知道这样做,应该行得通,不会有多少麻烦,可到了具体执行过程中,还是按老规矩办来得保险,不等的现象还是少。江西人本分,胆子小,外省的党报处理此类问题就要潇洒一些。

  记者不采写自己老家的稿件,这本是省报的一条规定,目的是防止以稿谋私,显示公正。就像党政机关中的组织部长、纪委书记不能是当地人一样。今天会上念了一篇大稿的标题,并说明是某记者受领导指派写N县加快发展的计划稿。而某记者就是N县人。看来,老规定要打破,这已不是第一次了。

  客观地说,记者不采写自己老家的稿件有利有弊。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写稿总是会带个人感情,人情会使人丧失判断,溢美会使稿件失真。但采写自己老家的稿子也有好处,主要是对家乡的情况熟悉,看问题比较准,不容易说外行话。再看看其他行业,作家赞美自己家乡的文章有多少,歌唱家放声故乡的歌曲有多响,“爱我家乡”,已成为一句时尚经典的名句,你能让新闻记者身处世外桃源完全脱俗?

  问题的要害是,记者写家乡的稿子只能是写“表扬稿”,是报喜不报忧。敢不敢写舆论监督稿,这才是检验你是否是个合格记者的标准,这不容易做到。特别是驻当地记者站的同志,老婆孩子都生活在当地,还有上面专版创收的任务要完成,得罪了当地领导日子不好过啊!

  为鼓励记者写好稿,编辑部每月要评等级稿,这和每人的月奖连在一起,年终奖又是在月奖的基础上按比例定的。而且,被评为当月一等奖的稿件,就有可能成为当年参加全省新闻奖的候选篇目,所以,评奖是竞争激烈的。可文无第一,标准难定,好稿往往是领导说好,就是好稿。某部负责的专版上有一篇通讯月评什么奖都没评上,但因为后来发现有领导重要批示,结果马上补评为一等好稿,这是不是有点滑稽。会上,大家对如何完善评奖机制说了许多,目的在于真正调动记者写好稿、出精品的积极性。

  今天在会上通报了中宣部《宣传动态》中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正面报道,也要防止负面效果。优秀民警任长霞的报道,外国人认为这是一个民警应该做的事,她做了,说明其他的民警做得不行。这种看法有点偏颇,但提醒我们在宣传典型中,要把典型的先进性、大众化、说服力阐述得有力、明白,让中外受众接受。现代人的思维如今往往是逆向的。你说一个地方社会秩序好转,读者就认为这个地方过去一段时间很混乱;你说这个商品涨价是谣言,有人就认为是这个商品要涨价放出的风声,就会去抢购,结果后来往往就真的涨价了。

  宣传讲究政治,也要讲究艺术。

  说到观念变化和市场眼光问题,今天在会前等领导时议论了一番。有人说到,我省某作家写的一部电视连续剧,原准备在赣南拍的,可在商谈的过程中,我省地方干部以市场经济的眼光来对待,吃住要钱,场租要钱,什么都离不开钱。邻县的广东、广西人闻讯,立马把摄制组抢了去,管吃管住,还免场租费。他们不计小头,算大头,因为电视剧的播放,会把他们的景点知名度大大提升,旅游业上去了。一部电视剧,让一个景点成为全国的著名旅游景区,这种例子是很多的,像《乔家大院》。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观念更新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典范。江西还是太穷,过去观念陈旧,不懂经济规律,干了不少只赔不赚的事情。现在一讲市场经济,有的人又老是斤斤计较,不算大账,只有短视行为,没有长远眼光,这是办不了大事的。

  今天会上通报表扬了文体部跨省帮助贫困大学生的事情。

  2005年12月4日,家境贫困的东华理工大学莫斯软件学院2005级河南籍学生常宪在南昌病重昏迷,该校师生及救治他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都踊跃为他捐款。第二天,江西日报文体部记者在B1版头条以《情牵贫困大学生》为题报道了常宪的故事,并两次为他捐了款。记者想起常宪还面对巨额的医疗费用缺口,想起他父亲说到想卖房为儿子治病便老泪纵横的神态,无法平静。在部主任的支持下,记者当天往常宪家乡的报社《南阳日报》发出了一封邮件,希望南阳人民也能够加入到帮助常宪的行动中来。

  接到这封邮件后,南阳日报社也在当地发起了救助常宪的报道活动。江西日报向南阳日报提供常宪在昌治疗期间的情况,南阳日报负责及时对外报道,在几天时间内迅速为他募集了两万多元捐款,并派出一位副总编及部主任专程将捐款送到南昌常宪的病床前。常宪出院前,他的亲属特意将写有“扶贫困字字系真情,担道义篇篇暖人心”的锦旗送到了江西日报社文体部。此次本省和外省媒体联动,跨省救助一个身患重病的贫困大学生,在江西日报还是第一次。这不仅挽救了常宪的生命,用爱心搭起了赣豫之间宣传互动的桥梁,也是党报在宣传上关注社会热点、注重社会效益的有益尝试。

  对于名人的稿件要慎重处理。有一种当今流行的观点:一个国家的发展靠城市,一个城市的发展靠文化,像法国巴黎。而文化的发展靠名人,包括城市和地方。名人能带来旅游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别的不说,像周庄,就是一幅名人的画,带来了游客的蜂拥而至。江西的名人可谓不少,但宣传往往不到位,经济效益不尽如人意。宣传好名人,不论是古代和当代的,这方面特别要加强,这是今天会上强调的。

  抓好重大稿件,使之成为精品,即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这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如今许多报社受目前考核制度和奖金条例的影响,记者都喜欢抓“短、平、快”的新闻,条数多,来得快,奖金高。抓调查研究的稿子,下基层时间长,花工夫多,写稿辛苦不说,因大稿审查严格、版面紧张还不一定出得来,奖金有风险。上海某报对选题好的题材,成立项目组来做,并给以奖金上的倾斜。这种以抓项目式的方法来抓重大题材新闻,收到了效果,有大稿获得了中国新闻奖大奖。这是社领导在参加中国新闻奖评奖后,介绍各报经验在会上说的。

  《十万干部下基层--××市扶贫助困纪实》,会上一念这个题目,就遭到大家的热议。有的说,这个题目太老套,没新意;有的说,随意用概数用在题目上,已成为一种陋习。如常见的《百万学子得资助》《千万资金下乡来》,多为求一种气势效果,是否准确很难说。有的说,多少人下去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下去的人做了多少事,把做的有典型性可学习的好事写出来,才有实际意义。

  我记得改革开放初期,我编了一篇通讯《十万雄鸡下广东》,当时都说题目起得好。什么事情都不要过多去重复,老调重弹就没有多大意思。但在我们的报纸上,重复的题目太多,时不时就可看到《风正一帆悬》《为有源头活水来》《小荷才露尖尖角》等等,都让读者倒胃口了。不是说古诗不可以引用,问题是过滥,不动脑筋,缺乏创新。

  抗洪抢险的报道是很有讲究的,不能随意定目标。“不让一堤溃败”这种提法就不妥。有些水库是要泄洪的,还有“舍小保大”整体调度问题。重点是保证长江主干堤不出问题。还有一件不知如何说好的事情,我省中部倒了一堤,经网上一传,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各地媒体争相报道,正面负面的新闻都有,给省、市、县领导很大的压力。而邻省长江堤倒了,8万人受灾,外界却没声息,像没这一回事。这报与不报真显露谋略。叫灾如是为了向上要救灾款,瞒灾如是为了怕上面查责任,这都是不可取的。这是今天会上就抗洪抢险的报道发布的信息。

  报纸上一个内容重复发稿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主要是记者和通讯员的稿件“打架”,也有基层宣传部门为多上稿,没协调好,多个渠道向编辑部发稿,而编辑部没认真审核,因时间差而出现的问题。还有因配合某任务的需要,上面作出再次对该事该人掀起宣传高潮的决定。问题在于,不管哪种情况,两篇文章绝不能文字、题目一模一样,那就让读者笑话了,也是不负责的行为。今天会上强调各处室要认真对待、出版部门要严格把关,解决重复发稿的问题。

  今天会上传达领导讲话时,说到一个采访作风问题要注意。如脱险的人员,刚刚从坑道里边出来,站都站不稳,说话也困难,记者就追上去,要人家谈感想;还有部队官兵在拉练路上,急行军累得够呛,可记者缠着要他们谈体会;还有的记者不穿手术服就进入病房采访;更有记者不顾事件发生地条件如何,执意要当事人复原事发现场情况,任意摆布,影响不好。

  这使我想起这样的镜头,一场国际大赛刚刚结束,运动员还在喘气,一支话筒就伸过去了,要人家谈感想,这真有点不厚道。

  会上传达了有关文件,说到:在全世界跨国流通的每100本书中,就有85本是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在跨国流通的每100小时的音像制品中,就有74小时的音像制品是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美国影视产业只有全球的5%,市场份额却占了全球的92%;美国公司生产的影片只有全球影片产量的6.7%,却占了全球放映时间的50%以上。

  看来,我们要赶上发达国家的步伐,不仅仅靠科技工业,更重要是在文化产业上。作为与文化产业有关联的传媒业,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新闻舆论宣传和新闻舆论监督是党报的两个轮子,共同转动,才能体现党报的权威性。不要错误地认为,坚持正面报道,就是否定舆论监督,只要结合的好,往往是负面报道开始,正面效益结束。如中部某报报道,北京几名旅客国庆黄金周在当地被“涮”,省领导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报纸上发消息、评论、特写、专访等,连续报道效果好,形象得到改正,市民给以称赞。

  舆论监督还能起到“减震器”的作用,促进社会稳定;舆论监督还能起到“紧箍咒”的作用,对贪腐犯罪有威慑警醒作用。今天会上社领导强调,各处室记者编辑要正确认识舆论监督,做好舆论监督报道。

  会上报了某县第一个完成党报明年发行任务,在一版单独发个消息,这成了惯例,对于推动党报的发行有示范作用。对这种重视党报工作的地方,宣传上也要给以支持。可有的地方采取订一个月、一个季度的报纸来应付,以蒙混过关,这是不可取的。

  发行与宣传,密不可分,发行好,宣传就显出效果;好文章,要让它到读者手上被认真阅读,才会带来价值,受众越多,效益越大。文章千古事,读者应为先。

  出版部主任编前会上说到,目前地方A1版头条存稿不多,一个原因是当前各县市区班子在换届,主要领导会有变动。而头条一般各县市区一年只有一个,十分宝贵,不能轻易把指标用掉,要等新领导上任,用他们新思路统领全局的材料来发这个头条。

  新闻工作,分开来说,新闻讲究规律,工作讲究程序;新闻注重原则,工作注重效果。两者结合实际,对上述现象,大多数人都能理解,道理也能说得过去。

  报道时政新闻要尽量避免通篇都是领导讲话,要艺术地把领导讲话的内容作为新闻的内容。可不多摘领导的讲话,分量上不去,送审也不容易通过。讲话摘多了,因报道规格按级别有规定,字数多了又不行。这就要考验记者的综合素质了,记者要动脑筋,吃透会议和讲话内容,融会贯通,巧妙地把要报道的新闻事实,与领导强调的会议精神结合起来,让读者既领悟到会议的重点要求,又能看到自己关心的新闻内容。“记者有没有水平、有没有经验大多体现在这里。”社领导在会上强调。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