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五章 修宗谱矞采娶妾 尽忠孝骑棺出殡

  道光九年(1829),江右新建大塘程氏重修族谱,程楷、程达先寄信给矞采、楙采兄弟,要求他们当仁不让,出资主修族谱,做尊祖敬宗模范,以报祖宗之德,并要矞采为统一程氏辈派作诗一首。矞采、楙采兄弟很快就寄出银两,以便同各支尽早起局祖祠,撰修家乘。程矞采依据以前辈派赋新诗一首:“启逢新统一,时懋应其昌;崇本希经正,为龙在汝光;宏人垂志永,贤士绍廷芳;定喜嘉言用,赓扬贺建章。”这首诗就定为大塘程氏新辈。

  程矞采知道,只有男丁(红丁)才能上谱,但当时他尚未生男孩。虽然副室马氏、李氏均有身孕,也不知是男是女,他决定再娶几个副室。这年他果然又娶了成都熊氏和直隶于氏、李氏、吕氏四个副室。

  也就在这年,直隶武清县李氏为程矞采生了长子,取名统淦。真像是祖宗保佑,程矞采喜事连连,且官运亨通。

  道光十年(1830),程矞采入觐,召对四次,就水患、匪患和社会安定问题谈了一些很好的见解,得到道光皇帝赏识。此年,程楙采任代理西安府知府,补陕西督粮道。

  1832年道光壬辰年,程矞采转为广西布政使,亲弟程焕采任湖广道监察御史。此年正值父亲程楷七十大寿。是年秋,兄弟俩上奏皇上回籍为父亲祝寿,准奏后回到汪山土库。寿庆既简单又隆重,亲朋好友虽然不少,但寿堂布置和仪式都比较简单。中堂一个大大的“寿”字下面是《百寿图》,贡案上摆一个面粉做的“寿桃”。亲戚晚辈从大到小、从亲到疏一一给“寿星”模山公拜寿。两个当官的兄弟特定制了一块一丈二尺长、三尺六寸宽的大寿匾,上书“松鹤遐龄”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左边是“模山公七十华诞”,右边是“矞采、焕采敬贺,壬辰年秋月”。宴席后,所有亲友来客都回赠一套瓷碗,上有“模山公七十华诞纪念”字样。

  此后程矞采改调浙江布政使。

  道光十三年(1833),程矞采在浙江布政使任上,为了尽孝,把七十多岁的父母接到府上。圣上闻之,特下一道圣旨(后刻石碑保存):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夙夜宣劳事君,资于事父;云霄布泽教孝,实以教忠。特贲丝纶,用光阀阅,尔国学生,前封中宪大夫程楷,乃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程矞采之父,操守淳笃,矩范严明,术在诗书。克启趋庭之训,业恢堂构,实开作室之模。兹以覃恩,晋封尔为通奉大夫,浙江布政使司布政使,锡之诰命,于戏锡天府之徽章,殊荣下逮,际人伦之美,盛茂典钦,承祗服诰词,遂光誉闻。”

  道光甲午年(1834)十二月,程矞采和程焕采的母亲在浙江程矞采的布政使衙门去世。临终时,母亲嘱咐要把她运回故土安葬,因为按照族规,在外面死去的人是不能再抬进祖堂甚至村庄的。这就让程矞采犯难了。但程矞采是孝子,况且是朝廷二品大员,其母丧事怎能不进家庙祖堂操办呢?矞采护着母亲的灵棺来到村外,看见祖堂建筑虽已落成,但里面设置尚未就绪。他连夜拆开祖堂后墙,把母亲棺木抬进去放在第四进,之后又把后墙补起来。百余年来,人们可以清楚地看见祖堂后墙的拆补痕迹。

  办丧事,程家称之为“白喜事”,会在祖堂第三进设置灵堂,挂出白幔。初终之日,即派人向死者亲友报丧。亲属接到丧讯,应立即上路返家,俗称“奔丧”;亲戚也立即动身前往“吊丧”;所有子孙皆穿白衣、跨肩披麻布片,叫“披麻戴孝”。入殓前,要请“地仙”(风水先生)按照死者八字推出入殓、下葬、过七的时间以及参加送葬人的属相禁忌,写出丧单张贴于灵堂一侧。入殓时,死者口含银钱,仔细“分金”后再盖上“百子寿被”、盖棺。出葬前还要举行隆重的“祭杠”仪式,由八仙之一的德高者“喝彩”。“祭杠”用的“三牲”及给八仙的红包等一切开支由死者女儿支付,因而“祭杠”隆重与否是女儿的脸面。出殡了,八仙齐声吆喝抬起棺木。死者儿孙护于棺木两头或左右,谓“抬头抬脚”。“送葬”,全村、全族和亲戚能到场者都会到,在进入葬地之前的途中要“团棺”数次,即八仙把棺木停在两条长板凳上,送葬者围着棺木左三圈右三圈地转,最后一次“团棺”后送葬队伍返回。死者葬后的第三天傍晚,丧家要到坟前烧纸点蜡,烧柴草,叫“送火”。自死者逝世日起计,每七日为“一七”,连续五七都要到坟地烧纸,丧礼方才作罢。对父母祖先的祭祀,程家不会随着埋葬的完成而结束,孝子孝孙要谢绝人事,辞官守制三年,称“丁忧”“丁艰”。此外,守制期间不能婚配,所以在土库程家、在大塘地区会出现先办红喜事(婚嫁)接着办白事(丧事)的现象。

  程矞采母亲棺木进了祖堂,又如何从大门出去呢?出殡那天,矞采突发奇想,骑在母亲灵棺上。他对族人说,我是朝廷命官,总可以堂堂正正地进出祖堂吧?族人无话可说,棺木便顺利地抬出了祖堂。

  骑棺出殡

  祖堂既是汪山土库整座建筑的中心,也是家族的活动中心。正门为八字形,有迎祥、纳福、聚财之意。祖堂还是缅怀先人、教育族人、凝聚人心的地方。大门两边悬挂着“簪缨世胄,理学名家”的对联,道出了这个家族门第高贵,是程朱理学名门望族。大门上方镶嵌四块凸出的石雕,俗称来头,以示非平常之家。正面为四季花卉,下方为八仙道具,左、右两边为龙、凤、象、鹿,体现了主人祈望众仙护门、避邪化煞、保佑家宅平安的美好愿望。前两进为祭祀厅,用于节日祭祖和办理结婚、嫁女等红喜事;后两进为殡葬厅,多用于办理丧事。

  一般来说,祖堂的祭祀大厅应设在该建筑最后一进,以示祖宗至高无上。汪山土库祖堂是四进五开间建筑,这次丧事结束,族人把祖堂祭祀大厅安排在第二进,第三、四进为丧葬厅,成为专门用于办理丧事、存放棺木的厅堂。

  程矞采骑棺出殡后,仕途官运亨通,家里人兴财旺,附近村民于是纷纷效仿,从此“骑棺出殡”便成了土库族人的家规,也成了大塘地区的乡俗。

  应铸对于祖堂有清晰的记忆。逢年过节或谁家有喜事,祖堂就会热闹非凡。程氏家族中新添红丁(男孩),要在当年的正月初一清晨,在沐浴更衣之后,由父母抱着,郑重其事地来到祖堂祭祀厅,先烧香祭天拜祖,再把红丁出生的年月日时报给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记录到汪山土库程氏家族的基谱上。记录完毕,长者向祖宗牌位上三炷香,并严肃认真地对着祖先牌位高声颂告新添红丁的字派、名字。日后重修宗谱时,列入族谱中。

  新添红丁上基谱后,添丁人家就要分饼给族人吃。这些人家在年前早有准备,把糯米浸涨后磨碎,调味后揉软,用雕刻有饼形状的“印子”印出一个个饼来,再摆放在蒸笼里蒸熟。这种“印”制出来的饼,正面上有花纹和“福”字,既美观又好吃。每年春节,大塘程氏还要发放谱饼。谱饼的发放是按本族红丁计数的,六十岁以上者视为老人,发双份。此时,本族各家各户都拿着器皿来领取。这就叫“走谱饼”。

  进入祖堂有一道“仪门”,亦称“屏风”。仪门上部有一门罩,采用单面透雕手法雕刻“岁寒三友”--松、竹、梅图,取意为不畏寒苦、坚忍不拔。仪门通常不打开,意为“气不外泄,财不外流”,且增强了主人生活的私密性。只有在举行重大庆典、祭祀仪式或有达官显贵到来时才打开仪门,平时行人从两边侧门进出。

  木雕仪门

  “品”字形石挑砖雕“鱼龙吻脊”过了仪门有一隔墙,隔墙的门洞上方是由两层青砖组成的“品”字形出挑。第一层出挑分左右两段,下面各有两块精细的砖雕,左边两块分别雕有“葡萄”和“桂枝”,意为多子且贵、子孙延绵;右边两块分别雕有“柳絮梅花”“桐竹腊梅”,意为历尽寒苦,练就才华和品性,寓意对子孙历尽寒窗苦、春中举人、秋中进士的期盼。第二层出挑为一段,下面也饰以三块砖雕,左边为“鱼戏莲花”,右边为“喜鹊登梅”,合起来为“连年有余、喜事连连”。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寓意为官清正廉洁。中间的那一块砖雕为“鼎、瓶”,既希望家族人丁兴旺、世世平安,又因为“鼎”乃疆土和权力的象征,意为依托自己的努力去做封疆大吏。两层出挑青砖的两边靠上位置,雕刻有两对鱼龙,龙头鱼身,鱼尾高高跃起,雕工细腻,生动异常,称“鱼龙吻脊”,不仅有祈祷风调雨顺之意,更可理解为对正在攻读的家族子弟的殷切期盼--“鲤鱼跳龙门”。出挑青砖的最顶端中间位置,用青砖雕刻出一“顶珠”,与两层出挑的青砖整体组合成一顶清朝官帽图案,显示这是官宦之家。

  程矞采和程焕采自甲午年丁母忧至丁酉,守孝刚满,程矞采转调江苏布政使。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