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章 古代希腊

  大约在公元前1700年,族长以色列带领所有的希伯来人离开了巴勒斯坦,经过千难万险,来到了尼罗河三角洲东部的草原,并在那里定居下来。

  埃及有着适宜的生存环境,希伯来人在这里安定地生活了几百年。居住在埃及南?部?和?北?部?的希伯来人越来越多。公元前传说犹太人先知摩西1300年左右,埃及法老拉美西二世公布了一项法律,规定希伯来人如果生男孩子,就应该把男婴杀死。埃及法老认为对外来的民族,最好是灭绝民族,这样国家才能安定。

  拉美西二世非常残忍,他把希伯来人变成了奴隶,让他们开山挖石,服各种苦役。希伯来人真正尝到了寄人篱下的苦楚。过了几年,拉美西斯二世死了,埃及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野蛮民族和海盗的入侵。

  公元前1280年,希伯来人的首领摩西乘机带领全族人越过红海,逃出了埃及。在逃离埃及的行程中,希伯来人受尽苦难,他们缺水少食,风餐露宿,每天行走在大沙漠中,有不少人想返回埃及,宁可重新当奴隶,也不愿再受这种路途之苦。

  摩西看到他的族人对命运失去了信心,十分的痛苦。一天,当他们经过西奈山麓的时候,摩西爬上山顶。在山顶,摩西呆了足足40天。下山后,他对色列人说,他见到了耶和华(希伯来人敬奉的神),并得到他的圣谕,有了它希伯来人就能交好运。后来,摩西成了犹太教的创始人。

  逃出埃及后,摩西对希伯来人说,只有回到迦南,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大多数希伯来人没有勇气同勇猛强悍的迦南人进行战斗。摩西只好带着希伯来人到处流浪。40年过去了,摩西已经成为一个衰弱的老人。不久,摩西去世了。接替摩西领导希伯来人的是约书亚。这时希伯来人的新一代已经成长起业。经过长期艰难生活的磨炼,年轻的希伯来人个个成为强悍勇敢的战士。约书亚带领他们经过无数次的战斗,终于渡过了约旦河,在迦南定居下来。

  约书亚之后的希伯来人的首领,是一位名叫参孙的勇敢的战士。参孙的力气非常大,能空手撕裂猛狮,曾经用一块驴肋骨打死了1000个敌人。

  参孙死后,希伯来人仍旧生活在动荡之中。由于当时的希伯来人还分成了许多小部落。其中较大的部落,一个叫以色列,一个叫犹太。由于一直没有能够使所有希伯来人佩服的人出现,有很长时间希伯来人的各个部落没有统一的领袖。正当希伯来人处于分裂状态时,来自地中海沿岸岛屿的一个叫做腓力斯丁人的强大部落,向希伯来人发动了进攻。希伯来人没能抵挡住腓力斯丁人的进攻。连本族的圣物“约柜”也让腓力斯人抢走了。

  后来,希伯来人在与腓力斯丁人的争斗中,形成了自己的国家以色列。就在犹太民族四分五裂的时候,有一个名叫扫罗的勇敢的年轻人,在一次迎击敌人的进攻中表现得十分勇猛、机智和果断,成了全体希伯来人尊敬的英雄。全体希伯来人一致推选他为希伯来的新王,为他举行了希伯来人最隆重的涂油圣礼,把油涂在扫罗的身上,承认他为希伯来人的最高首领。扫罗为以色列第一任国王。后来,扫罗王因为在一次战斗中失败而自杀了。

  扫罗死后,一个有勇有谋名字叫大卫的青年登上了王位。他曾经是一个强盗头,后来被扫罗收服,成了扫罗的带兵官。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大卫率领犹太人将腓力斯丁打败,并从腓力斯丁人手中夺回了圣物“约柜”。

  到大卫时代,以色列已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公元前1000年左右,大卫的军队又攻下迦南人的一个叫耶路撒冷(意思是“和平之城”)的小城市。因为大卫出身犹太部落,他就把他建立的国家称为以色列犹太王国,并把首都建在耶路撒冷,将圣物“约柜”供奉在耶路撒冷的神殿中。

  大卫还在在耶路撒冷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和神殿,自己也过上豪华的帝王生活。大卫死后,他的儿子所罗门继承了王位。

  到了公元前590年,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第二次进兵犹太,耶路撒冷在被困3年后,公元前586年,犹太国被巴比伦灭亡,耶路撒冷全城的犹太人都成了俘虏,被称为“巴比伦之囚”。60年以后,巴比伦又被波斯征服了。波斯王居鲁士释放了囚禁在巴比伦的犹太人。但是,犹太人在回到耶路撒冷之后,并没有过上和平的生活,不时的遭到外族的侵犯。犹太人在绝望中,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弥赛亚”(救世主)的来临。在“巴比伦之囚”5个世纪之后的公元66年,罗马总督提图斯掠夺耶路撒冷神殿和宫殿里的宝物,遭到犹太人的坚决反抗。斗争继续了4年,到公元70年,整个耶路撒冷被提图斯淹没在血泊中,他屠杀了全城的犹太人,另外有9.7万人被变为奴隶,有的送到矿山采矿,有的成了罗马斗兽场的角斗士。

  此后,犹太人便离开了耶路撒冷,散落到世界各地。有的甚至来到中国,居住在开封等地。一直到第二次大战结束之前,犹太民族仍然是一个没国家的民族。

  所罗门的政绩

  公元前3000年代,迦南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定居下来。他们建立起一座座城堡,把自己的家园围绕在其中,建立起国家的雏形。公元前2000年代中叶,游牧的希伯来人来到迦南人居住的巴勒斯坦,并在那儿渐渐形成南北两个部落联盟。南部叫犹太,北部叫以色列。公元前1200年左右,爱琴海岸的腓力斯丁人侵入“伽南地”沿海一带,腓力斯丁人把他们的新居地称为腓力斯丁人同古代希伯来人展开过长期的战争。在战争中,犹太人领袖大卫彻底击败了“巴勒斯坦”。腓力斯丁人建立起统一的以色列一犹太王国,耶路撒冷是国家的首都。大卫决心建造一座神庙,祭祀犹太人的万能神主耶和华。神庙刚建成,大卫就死了。公元前960年,他的儿子所罗门成为新的国王。

  在所罗门当政时,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天,一名官员带着两个妇女和一个孩子到所罗门那里。他对所罗门说,这两个妇女都说孩子是自己的,他无法判定,因此他只好将她们带到这里,所罗门稍想了一会,就对手下人说,既然无法判定谁是孩子的母亲,那就用剑将孩子劈成两半,两人各得一半。这时,其中的一个妇女大哭起来,向所罗门请求,她不要孩子了,只要不伤害孩子,另一个妇女却无动于衷。所罗门哈哈一笑,对那个官员说:“现在你该知道谁是孩子的真正的母亲了吧。”那个宁可放弃婴儿的是孩子的生母。从这件事中,可以得知所罗门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把他的聪明用到对国家的管理上。

  所罗门在位时期(公元前960~公元前930年),以色列犹太王国进入了全盛时期,国家的各个机构已经相当完备。所罗门知道自己一个人是没有那么大的精力去处理每项事务,于是他把全国划分成了十二个行政区,任命总督去管理。同时,他又考虑到不能给总督过大的权力,否则对自己就会产生一种威胁。他下令,总督的职责主要是负责税务管理。

  对于首都耶路撒冷,所罗门还在城内锡安山上建造了耶和华神庙,使它成了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而且在军事上,它也是易守难攻。

  所罗门深深明白巴勒斯坦地区的重要性。由于它位于三大洲的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贸易的通道口。所罗门对近邻采取了友好的政策,他娶了埃及法老的女儿为妻,并把她立为王后,从而为两国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基础。同时,他还利用地势之利,努力开辟和控制了一些重要商路。他不仅同埃及、腓尼基和阿拉伯半岛的一些地区进行频繁的贸易交往,而且派人远航到东非的斐济等地。

  国家的统一,政治的相对稳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所罗门统治时期是古代希伯来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许多文学作品里,都以所罗门的名字命名,反映了古代巴勒斯坦人民的生活和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情况。所罗门时期的文化也是《旧约全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旧约全书》不仅是犹太教的经典,更是珍贵的史料,它后来被基督教全部继承。如此一来,古代希伯来文学又同古代希腊、罗马文学构成了欧洲文学的两大源流,在世界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所罗门的功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耶路撒冷这座世界名城,它在后来成了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圣地。所罗门圣殿是古代犹太人宗教膜拜的中心和民族尊严的象征。在多年的战乱中,它多次被洗劫。那些饱受亡国之苦的犹太人在各种灾难中,开始了漫长的流亡生涯。

  作为一个古代奴隶主阶级的政治家,在以色列—犹太王国,所罗门顺应了潮流。在他统治的四十年中,是古代犹太人历史上相对稳定的时期。所罗门加强国力,勤于改革。但他在晚年的时候,就有些只顾自己个人享受,大兴土木,从而加重了人民负担,让一个繁荣的国家从“黄金时代”很快开始衰败,社会矛盾顿时激化,国家很快分裂。所罗门极为富有。据说,所罗门每年仅从各个属国就要征收相当于666塔兰黄金(1塔兰相当于150公斤)的贡品。所罗门将他搜刮的金银珍宝存放在圣殿里。这就是历代相传的“所罗门珍宝”。几千年来,许多人都想找到这珍宝,但直到今天仍无结果。所罗门死后,以色列,犹太王国陷入内部争斗。公元前928年,巴勒斯坦地区再度分裂:南方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称犹太,由大卫王朝继续统治;北方以撒马利亚为中心,称为以色列。

  古印度的“种姓制”

  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印度河。中国汉代史籍译作“身毒”或“天竺”,直到唐代才改译为“印度”。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和中国、埃及、巴比伦并列为东方的四大古国。勤劳、勇敢的印度人民,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人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几千年来,印度社会的发展一直比较迟缓。这与印度存在着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有着一定的关系。

  自20世纪20年代起,在印度河谷先后发现几个古代城市遗址,著名的有哈拉巴和摩享佐·达罗,因此统称为哈拉巴文化。哈拉巴文化存在年限约为公元前三千年代中叶至前二千年代中叶。历史学家一般都认为,哈拉巴文化的创造者,就是印度的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

  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等级制度,它萌芽于印度历史上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前的早期吠陀时代,当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次大陆时,他们用“雅利安人瓦尔那”和“达萨瓦那”把入侵的雅利安人和土著人分开来。

  在梵语中雅利安人的意思是“高贵者”,随着氏族制度的瓦制,雅利安人内部贫富分化的结果,在雅利安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这就是种姓制度。“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

  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自左至右分别为古印度的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旃陀罗不同种姓的人婆罗门是僧侣贵族。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

  刹帝利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

  婆罗门和刹帝利这两个高级种姓,占有了古代印度社会中的大部分财富,依靠剥削为生,是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吠舍是古代印度社会中的普通劳动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阶层,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来供养婆罗门和刹帝利两个种姓。

  首陀罗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所从事的职业如养猪、做佣人,抬尸等。

  各个种姓职业世袭,互不通婚,以保持严格的界限。不同种姓的男女所生的子女被看成是贱民,或叫不可接触者,贱民不包括在四个种姓之内,最受鄙视。贱民又称为“旃陀罗”种姓。

  为了维护种姓制度,婆罗门僧侣宣扬,把人分为四个种姓完全是神的意志,是天经地义的。在婆罗门的经典《吠陀》中,婆罗门把种姓制度的出现用神话来解释,说原始巨人普鲁沙死后,天神梵天用他的嘴造出了婆罗门,用双手制成了刹帝利,用双腿制成了吠舍,用双脚制成了首陀罗。无论到什么时候,巨神之口永远高高在上,巨神之脚则永远在下。

  为了维护种姓制度,奴隶主阶级还制定了许多法律,其中最典型的是《摩奴法典》。摩奴法典首先确认婆罗门是人世间一切的主宰,而首陀罗只能温顺地为其他种姓服劳役。首陀罗不能积累私人财产,不能对高级种姓有任何不敬的言行。婆罗门和刹帝利则有权夺取首陀罗的一切。为了镇压低级种姓吠舍、首陀罗的反抗,摩奴法典还规定了许多残酷的刑罚。比如,低级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比如,动手的要斩断手,动脚的要斩断脚。

  《摩奴法典》还对各个种姓的衣食住行都作了烦琐的规定。比如规定不同种姓的人不能在呆在同一个房间里,不能同桌吃饭,不能同饮一口井里的水。不同种姓的人严格禁止通婚,以便使种姓的划分永久化。

  每个种姓都有自己的机构,处理有关种姓内部的事务,并监督本种姓的人严格遵守摩奴法典及传统习惯,倘有触犯者,轻则由婆罗门祭司给予处罚,重则被开除出种姓之外。被开除出种姓的人也成为贱民。贱民只能居住村外,不可与婆罗门接触,只能从事被认为是最低贱的职业,如抬死尸,清除粪便等。走在路上,贱民要佩带特殊的标记,口中要不断发出特殊的声音,或敲击某种器物,以提示高级种姓的人及时躲避。婆罗门如果接触了贱民,则认为是一件倒霉的事,回去之后要举行净身仪式。

  印度的种姓制度实质上是一种阶级制度。因此,种姓制度的存在,是造成印度社会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印度自古代至近代,经历了几种社会形态,但是种姓制度一直延续下来,成为历代剥削阶级的统治工具。印度1950年废除了长期存在的社会等级制度,但是现代印度社会中种姓制度的残余影响依然存在。

  但是,由于鲜明的阶级关系被掩盖在等级的划分之中,因此它容易模糊阶级界限,在劳动人民之间制造隔阂和对立,不利于他们团结对敌。此外,种姓制度实行职业世袭,把生产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从而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它的基本特点就是职业世袭,内部通婚,宗教法律森严、法律面前不平等。一个人的社会地位高低并不取决于他的能力,而仅仅依据其家庭出身。

  悉达多创立佛教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产生最早的,至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创始人为乔达摩·悉达多,即佛祖释伽牟尼。

  释迦牟尼诞生于公元前565年4月8日。姓乔达摩,名悉达多。他的父亲是印度半岛北部的一个小国(今尼泊尔境内)的国王。当地的风俗,婴儿要出生在外婆家里。悉达多的母亲怀孕以后,准备回娘家去生育,路过一个花园,在树下休息时就生了这位王子。他母亲从此得病,第七天就死了。所以,悉达多是由他姨母抚养长大的。这个孩子从小就喜爱学习,文学、哲学、算学,他都精通。同时,他又喜欢武术,骑马、射箭、击剑,他全都娴熟。他的父亲非常高兴,决定将来把王位传给他,并且希望他光宗耀祖,成为一个统一天下的大王。

  悉达多热衷权势,他满脑子想的全是人世间的种种不平:为什么全印度要把人分成四等?他常常独坐在花园的月桂树下,默默地思索。

  一次,他乘车出游,看见田野里的农民正在烈日下种地。他们一个个面黄肌瘦,汗流浃背,流露出又饿、又渴、又困、又累的神情。那头正在耕地的老牛,更是疲惫无力,前面有人拉着穿在它鼻子里的绳索,后面有人用鞭子狠狠抽打。老牛痛苦地摇晃着双角,气喘吁吁地拉着入土很深的犁头,慢慢地朝前走着。

  “苦啊!”悉达多不觉脱口喊出声来。

  在悉达多的脑海里,翻腾起阵阵波澜:“人世间为什么会有生、老、病、死种种痛苦?怎样才能摆脱这些痛苦?”他读了许多书,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后来他知道,权力再大的国王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决心放弃王位的继承权,去出家修道。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