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护国英雄还是乱世魔王

  蔡锷所见的故人,正是他的恩师梁启超。

  梁启超原本寄希望于袁世凯实现他民主共和的政治理想,但他看错了人,在袁世凯公开称帝后,梁启超对他彻底失望了。蔡锷和梁启超,在政治态度上是互相影响的。在袁世凯称帝组织“筹安会”发表成立宣言的第二天,即1915年8月15日,蔡锷从北京搭乘晚班车去了天津,找到了梁启超。二人商量了一夜,决定策划反对袁氏复辟的军事行动。他们计划在蔡锷势力比较深入的云南率先行动,积极准备,一旦袁世凯称帝,云南就宣布独立。

  梁启超公开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掀起讨袁舆论。作为梁启超的学生,蔡锷的行踪引起了袁世凯的密切注意。为了遮人耳目,蔡锷在北京逢人便大说梁启超的不是:“我们先生是书呆子,不识时务。”有人反问他:“那你为什么不劝你先生?”蔡锷回答说:“书呆子哪里劝得过来,但书呆子也不会做成什么事,何必管他呢?”

  1915年12月19日,蔡锷历尽艰辛回到了昆明。而袁世凯早已于12月12日在北京称帝。12月23日,云南方面致电袁世凯,要求他“立即取消帝制,将筹安会骨干绳之以法,并限袁世凯在24小时内答复”。

  镇压过“二次革命”的袁世凯,没有把一个小小的云南放在眼里,他托人给唐继尧带去口信说:“只要唐把蔡锷杀了,就可以得到由汇丰银行寄出的300万元酬劳。”

  但唐继尧不为所动。12月25日,云南宣布独立。接着,护国军成立。唐继尧为云南都督兼第三军总司令,蔡锷为第一军总司令。

  蔡锷的护国军出师,对袁世凯的震动很大。1915年12月25日云南宣布独立那天,在国务会议上,袁世凯竟然愤怒到语无伦次的程度,他责怪所有参会人员都曾经逼他称帝,抱怨说:“云南自称政府,照会英法领事,脱离中央。帝制余本不主张,尔等逼余为之。”当时在座的人被吓得不敢说话,可见袁世凯的懊悔与惊慌程度之深。

  反袁护国战争开始了,蔡锷负责出征,唐继尧留守。蔡锷和唐继尧在辛亥革命中有同袍之谊,但到此时,两人在思想和路线上出现了分歧。唐继尧只是表面上积极支持护国战争,以至于出征者还未出征,留守者就开始刁难了。作为地方长官,唐继尧以“饷糈支绌”为借口,不给蔡锷的护国第一军出发费用。最后,蔡锷的总参谋长罗佩金把自己的家产押给银行,筹措了12万元,第一军主力才得以在1916年1月16日从昆明出发。而这已经是宣布云南独立的20天以后了,出征日期比原定计划晚了半个多月。

  护国军和北洋军的战斗进行得十分惨烈。云南独立后,袁世凯迅速调集的军队达10万人之多,并且配备有重机枪等重型武器,而护国军兵力单薄。在消耗巨大、伤亡增多的情况下,护国军一度陷入困境。战场上的这一切,让远在上海的梁启超焦虑不安,为了支援前线,他不得不经受各种艰难险阻,从上海到达广西南宁,策动广西独立。广西独立策划成功,让蔡锷备受鼓舞。此时的他,不但要面对艰难的战局,还得应对内部的困境。

  在军饷、军需和兵员上,唐继尧都没有给予前线任何补充。蔡锷说:“自滇出发以后,仅领滇饷两个月。半年来,关于给养上后方毫无补充,以致衣不蔽体,食无宿粮,每月伙食杂用,皆临时东凑西挪,拮据度日。”

  尽管困难重重,蔡锷依然身先士卒,率领官兵对北洋军进行了猛烈的反击。经过七昼夜的浴血奋战,护国军彻底扭转了战局。随着护国军的节节胜利,广东、浙江等地纷纷宣布独立,护国战争终成燎原之火。

  南方局势告急,袁世凯还没来得及解决,更大的危机便接踵而至。原来支持袁世凯的各国列强,看到他已陷于孤立,政权朝不保夕,便纷纷改变态度,和袁世凯翻脸了。北洋军内部原有的矛盾,也随着前线战事的失利而变得越来越激化。袁世凯的一些亲信感到大势已去,相继倒戈,另谋靠山。经历无数风浪的袁世凯本来还具有足够的能力应付这样的危机,却因亲信反叛,急火攻心,气得一病不起。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带着对世人的信义的深深失望,盛极一时的袁世凯黯然离世。临死前,他悲恸地说:“吾不为帝位惜,吾为天下人心惜。”

  袁世凯称帝,前后不过83天,终于以反帝制的胜利而落幕。此后,进步党联络西南各省实力派人物,以及北洋军阀段祺瑞,共推黎元洪继任总统,国会随之恢复,护国战争以胜利告终。

  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护国运动把袁世凯推向毁灭的深渊,制止了封建帝制复辟,是有历史功绩的。但是,这次运动没有也不可能彻底动摇封建专制的社会基础,取代袁世凯的仍旧是封建军阀段祺瑞的专制统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远未完成。

  护国战争胜利时,蔡锷的病情已急剧恶化,不得不前往日本养病。在日本福冈一家医院里,蔡锷度过了他最后的日子。病中的他,透过医院的窗户目睹了日本的飞机演习,不由得再一次受到刺激。他对身边的蒋百里说:“我不死于对外作战,不死于疆场马革裹尸,而死于病室,不能为国家作更大贡献,自觉死有余憾。”

  1916年11月8日,蔡锷在福冈医院去世,年仅34岁。蔡锷带着莫大的遗憾英年早逝,他最后的请求是:“锷以短命,未能尽力民国,应为薄葬。”

  新中国开国元帅朱德,曾经这样评价:我一生有两个老师——参加共产党后,我的老师是毛泽东,他是我现在的指路明灯;参加共产党前,我的老师是蔡锷,他是我黑暗时代的指路明灯。

  但从当时的历史走向来看,也有历史学家撰文指出:蔡锷倒袁成功后,中国由于再没有强势人物掌控,很快陷入空前大混乱,中华民族又进入一个灾难深重的时代。

  评述蔡锷的历史功过,孰是孰非,对于百年后的今天已经没有意义了。这段历史留给后人的,更多的是一段关于知音的千古佳话。

  §§唐继尧:护国护法急先锋

  “护国讨袁南天一柱;治滇兴教东陆独尊。”这副悬挂在唐继尧故居正堂的对联,是后人对唐继尧一生全面的写照。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部下不断的倒戈声中悲愤交加地去世,临死前说自己死不足惜,只为天下人心惜。唐继尧是这次倒袁军事行动的急先锋。10年后,1927年2月6日,唐继尧一手栽培起来的四镇守使胡若愚、龙云、张汝骥、李选廷联合起来,对唐继尧实行兵谏,威逼他去职。同年5月23日,唐继尧含恨病逝,享年44岁。

  唐继尧,又名荣昌,字蓂赓,别号东大陆主人,1883年出生于云南曲靖会泽县一个书香家庭。1902年他赴日留学,入东京振武学校第六期,1905年秋加入同盟会,1908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在此期间,他曾在自己的一枚水晶图章上刻上“东大陆主人”字样,以表志向,并于1905年夏作《偶成》一诗表达了自己的宏伟抱负:“莫对青天唤奈何,扫开忧愤且狂歌;壮心百炼锄群丑,安排黄种旧山河;澄清事业寻常举,欧亚风云亦太和。”

  1909年,唐继尧返云南,在讲武堂担任教官,从此与滇军结下了不解之缘。辛亥革命爆发后,云南革命派更是积极响应。1911年10月16日至10月28日,云南革命党人共召开了5次秘密会议商讨大计。在昆明洪化桥唐继尧寓所举行的第五次会议,也是昆明起义前的最后一次秘密会议,主要研究起义的兵力部署、攻击计划及起义时间。会上,唐继尧等人推举蔡锷为临时革命总司令。

  10月30日当晚,昆明北校场的官兵在抬子弹做起义准备,结果被值日队官发现,互相争吵起来,情绪激昂的士兵立即开枪打死了值日队官,于是昆明起义比原定时间提前了几小时由基层发动起来。这次昆明起义,史称“重九起义”。经过一昼夜的浴血奋战,昆明起义宣告成功,成立了云南军政府,蔡锷被公推为云南都督,唐继尧任云南军政府军政、参谋两部次长兼讲武堂总办。1912年唐继尧率该军占领贵阳,自任贵州都督。

  1913年10月,蔡锷离滇赴京任职,唐继尧回滇后接替蔡锷担任云南都督兼云南民政长。自此,唐掌握了全省的军政大权,开始了自己对云南长达13年之久的掌控。

  这一时期,唐继尧专心治滇,他兴办教育、筹办市政、发展实业。他创办了招收男女学员的云南航空学校,培养出了大西南的第一支航空队伍。在市政方面则主持了昆明的改造工程,整修街道、开辟公园、疏浚下水道、安装自来水,使省城面貌焕然一新。1914年,唐继尧集资拓建了螳螂川的石龙坝水电站,使昆明城的照明灯盏数从5000盏增加到20000盏。他还先后完成个旧—石屏铁路工程和昆明—禄丰公路工程;建立了云南历史上第一个汽车站;创办了昆明卷烟厂。1919年,东川大荒,唐继尧从越南购进100石大米接济会泽,以低于市价多倍卖给灾民,会泽灾荒迅速缓解。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改国号为“中华帝国”,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率先在西南边陲打响了护国讨袁的第一枪,宣布云南独立,通电全国,反对袁世凯称帝,并组成了护国军。一场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爆发。

  1915年的护国运动,其中有个细节:袁世凯知道蔡锷从天津脱身前往日本转道云南后,吃惊之余马上命令唐继尧在云南沿途设计暗杀蔡锷,唐继尧却违抗命令,反而对蔡锷防备周全,一路保驾护航,使得蔡锷安全到达昆明。

  在起义前的军事会议中,谁留守,谁出征,有过激烈的争论。蔡锷希望率兵出征,不愿留守;唐继尧表示谦让,希望远道而来的蔡留守,自己统兵出征;李烈钧认为蔡锷行辈较老,且身体有病,也劝蔡锷留守云南,但蔡始终不同意。如此“反复辩论不已……情词诚挚至于泣下”。双方在此问题僵持不下,都明白掌握军权的重要性,最后会议决议维持现状,蔡出征,唐留守,“出征者为总司令,留守者为都督,公事彼此用咨文。关于停战、议和,须得内外同意”。至此,两人经过紧张博弈终于达成暂时妥协。这次会议后,形成蔡锷和唐继尧地位等同的局面,这种双元首的负责制解决了当下战时的权力均衡问题,却也成为这两人日后关系由密转疏的开端。

  1916年元旦,护国军分兵三路,向四川、贵州、广西和广东进军,开始了护国战争。不久,贵州、广西、广东、浙江、陕西各省纷起响应,先后宣布独立。袁世凯被迫在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但仍然据守在总统的宝座上。5月,西南独立各省在广东肇庆成立了护国军军务院,发表宣言,不承认袁世凯的总统地位。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继续斗争。5月下旬,袁世凯的心腹四川督军和湖南督军也宣告独立。6月6日,袁世凯在悲愤交加中去世。7月,护国军军务院自行撤销,护国运动宣告胜利结束。

  对唐继尧在护国运动中的作用和地位,当事人是早有评价的。李宗黄就说得很中肯:“云南起义,倡导行谋,操之国父;而决策筹备,出自唐公。”(《护国起义信史》)庾恩旸称唐继尧、蔡锷、李烈钧为“护国三杰”,把唐排在首位。而“三杰”之一的李烈钧也诚服地说:“护国首功当然属于唐公。”

  1922年唐继尧以自己“东大陆主人”的别名创办中国西南第一所大学——东陆大学,并称为“东亚人之大学”,这也是云南大学的前身。由于唐继尧的重视和支持,东陆大学的成绩与效率曾在全国同类大学中“居优胜地位”,后得以发展为海内外闻名的高等学府。唐甚至将自己的三妹唐蕙赓嫁给了东陆大学的第一任校长董泽。

  1923年4月20日,东陆大学会泽学院奠基并举行开学典礼,唐继尧在致训词中说:“今后教育,希望诸君以德育为主。今之世乱极矣,揆其原因,实由旧道德堕落,新道德又不能范围人心。欲图挽救,专赖此一般青年。故校章第一条曰:‘要发扬东亚文化、研究西欧学术、俾中西真理融会贯通,造就专门人材’,望诸君勉力实行之。”并作“自尊、致知、正义、力行”之校训。

  在韩国,唐继尧得到相当的敬重。1915年,韩国人李范奭在唐继尧的担保下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成为第12期的学员。1948年大韩民国成立以后,李范奭出任内阁总理兼国防部长。在大韩民国的成立文告中,他对已故的唐继尧将军列名致谢,唐继尧成为88位大韩民国建国勋章获得者之一。

  1917年7月,张勋复辟,孙中山倡导“护法”,唐继尧积极响应,毅然发动云南靖国运动,被推举为八省靖国联军总司令。

  1927年唐继尧遭到部属逼宫,于5月23日含恨病逝,享年44岁。云南当局举行公葬,葬于圆通山。抗战初期,感念唐继尧护国之功,国民政府于1935年明令褒扬,于1936年改公葬为国葬,补行国葬仪式,唐继尧铜像也在昆明大观楼落成。当时的《云南日报》报道说:“纪念护国元勋唐公铜像今日落成,龙主席亲莅主持……全市悬旗志庆,万人空巷前往瞻仰。”唐继尧戎装骑马坐像在昆明大观公园屹立了23载后,于1960年被拆毁。如今,这座失踪了近半个世纪的铜像依然是不少老昆明人闲暇时的话题。

  “护国讨袁南天一柱;治滇兴教东陆独尊。”这副悬挂在唐继尧故居正堂的对联,是后人对唐继尧一生全面的写照。

  §§张勋:身在民国心系清

  他为人忠义,誓死保卫过国家的主权;他深受清廷厚恩,也一直以“大清繁荣”为己任。然而,他没能像关羽那样名垂青史,流芳百世,反而成了公认的复辟小丑。那么,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