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还原真实的东北王

  刺杀事件发生后,张作霖和他的部下检验了刺客的尸体,发现刺客的脚形有长期穿木屐的明显特征。从这一点上分析,张作霖认定刺客是日本人。那么,是谁想干掉张作霖呢?

  张作霖是奉天的督军,日本人想在中国发展势力,应该拉拢张作霖才对,为什么要去杀他呢?难道这里面还会有别的玄机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渐渐浮出水面。想要张作霖死的不是别人,正是日本浪人川岛浪速。川岛浪速是日本侵华政策的积极推动者,早在袁世凯复辟时期,就策划过满蒙独立运动,妄图把内蒙古东部和整个东北变成日本托管的领土。张作霖和日本人的接触,引起了日本内部的意见分歧。川岛浪速认为,张作霖是实现满蒙独立的极大障碍,必须除掉。但其他的反对派认为,实现满蒙独立,需要拉拢张作霖。张作霖当上督军之后,后者占了上风,川岛浪速意识到事情要变质,决定暗杀张作霖,借此在东北制造混乱,为满蒙独立活动创造机会。

  日本当局认为,扶持张作霖可以加速实现满蒙独立,张作霖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武器。可张作霖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在他的眼里,日本人不过是他称霸东三省的一个工具,甚至是他进军中原的一块垫脚石。

  从1920年起,两次直奉战争相继爆发。战后,张作霖的奉系已经完全控制了北洋政府。1927年,张作霖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北洋陆海军大元帅,成为当时中华民国的最高统治者,他的地盘从东三省扩大到半个中国,张作霖的势力在那个时期达到了顶峰。

  日本人看到张作霖的势力越来越大,已难以掌控,试图遏制他。而张作霖却认为,进军中原之后,自己的地位和势力会越来越强大,他要摆脱日本的控制。因此,日张矛盾日趋激化。

  1928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北伐军势如破竹,阎锡山、冯玉祥等实力派纷纷响应,吴佩孚、孙传芳等旧军阀节节败退。眼看着北伐军直逼京津,1928年5月,张作霖迫于形势发表了息战通电,希望结束战争,和平相处。而实际上,张作霖是想借和平的幌子,来阻止北伐军前进的步伐。5月12日,国民党中央会议决定,置之不理,继续北伐。

  在这期间,日本人一直在观望,等待乘虚而入的最好时机。他们已经炮制好了《满蒙新五路协约》。这个协约的核心内容涉及敦图铁路、长大铁路、吉五铁路、洮索铁路和延海铁路5条铁路,就是要把这5条铁路的修筑权全权委托给日本人。这5条铁路向北可以运兵攻打苏联,向南可以运送军资,向东可以连接朝鲜,使朝鲜到东北的运输时间缩短到一天,是相当重要的战略铁路网。一旦被建成,日本人就可以借之完全控制东北。

  对于日本人的协约,张作霖左右为难,蒋介石正在北伐,他不得不和日本人签,但是签了,东北三省就会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张作霖是个精明人,最后,他想出个主意,拖着日本人,不说签,也不说不签,只做口头承诺。但拖来拖去,日本当局显得有点儿不耐烦了。

  河本大作,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是一个极端的法西斯主义者,决定用武力解决掉张作霖。为达目的,河本大作为张作霖布下必死阵,他的方案是炸毁张作霖回奉的专列火车,炸死张作霖。

  河本大作考察了许多铁路地段,最后选择了皇姑屯。皇姑屯是个交叉路口,是张作霖回奉的必经之处,恰好也是日本关东军的守备之地。

  河本大作布置得非常周密,铁轨左右都安装了炸药,分别装在30个麻袋里,伪装成护路的沙袋。为了确保刺杀行动万无一失,河本大作还在铁轨上弄了些手脚,并且准备了刺刀队,一旦爆炸失败,刺刀队就冲上去趁乱杀死张作霖。

  河本大作认为这样的安排是天衣无缝了,却被张作霖的手下意外发现,马上给张作霖发了电报,上面说:日本铁路守备队封锁了皇姑屯交通口一带,构筑工事,情况异常,请大帅慎行。

  看到这封电报后,张作霖考虑放弃火车,改坐汽车,但汽车到奉天有数天的行程,并且有的路段凹凸不平,有的地段并没有通汽车。张作霖再三考虑,还是决定坐火车,只是张作霖没有按原计划出发。原定出发日期是1928年6月1日,但那天张作霖并没有上车,临时下密令更改行程,但专列依然开往奉天。张作霖在车上安排了五姨太和几个仆人,用来扰乱日本人的视线。

  但是,无论张作霖如何更改出行日期,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河本大作的掌控之中。据河本大作口述,他在张作霖身边安插了两个线人。6月1日当晚,线人就把张作霖的动身日期和车厢号都密报给了河本大作。

  6月3日晚,张作霖坐上专列前往奉天。6月4日5时,火车驶到皇姑屯的时候,日本人引爆了早已装好的炸药。只听一声巨响,冲天火光闪过后,张作霖所乘的车厢已被炸翻在铁路旁,黑烟四起。张作霖身受重伤,在被救回大帅府几个小时后,不治身亡,享年54岁。

  皇姑屯事件后,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前往奉天,接掌了帅印,稳定了东北的局势。但对于皇姑屯事件,事后乃至今日,日本官方也没有公开承认系他们所为。

  在清末民初军阀混战的乱世,张作霖的一生可谓是成也日本,败也日本。但不得不说的是,张作霖在生前没有给过日本一寸土地,哪怕是在他的“王朝”要覆灭时,哪怕在他的生命要终结时,哪怕在协约的一字一画上,他也没有把一寸土地给过日本。他一生与日本人巧妙周旋,使《满蒙新五路协约》等涉及主权问题的密约沦为废纸,没有留下任何让日本人侵占中国的借口。

  张作霖知道,他是中国人,虽然他是军阀,但他不会忘本,他怕中国人骂他是卖国贼,他怕丢了一寸土地给异族对不起祖宗。他是东北百姓心中永远不朽的传奇。

  §§王士珍:冒名顶替上学成大器的大将军

  一个冒名顶替的军校学员,不仅没有受到查处,反而在今后的人生路途中凭借自身的努力成为陆军统帅,直至官居政府总理。这样的事情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人生际遇往往变化不穷,妙不可言。一个冒名顶替的军校学员,不仅没有受到查处,反而在今后的人生路途中凭借自身的努力成为陆军统帅,直至官居政府总理。这样的事情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但在清末民初的中国大地上,恰恰就出现了这么一位传奇的人物。他就是被誉为“北洋三杰”之首,更被冯国璋封为“德威上将军”的王士珍。

  王士珍,字聘卿,号冠儒,直隶正定牛家庄人。出生于1861年7月14日,卒于1930年7月1日,终年69岁。王士珍父亲早年去世,他与寡母相依为命。15岁时,他被正定镇台叶志超看中,收在属下当勤务兵。

  光绪十一年(1885年),清政府在天津建立武备学堂,从各军中选调中下级军官集训深造。叶志超手下有名叫黄世珍的福建籍军官被选入册,却在临近入学时不辞而别。叶志超心急如焚,正巧这时身为勤务兵的王士珍进屋送茶。平时叶志超就对气质儒雅、办事精明的王士珍颇为赏识,有心提拔,便问王士珍是否愿意顶替黄世珍进入天津武备学堂学习。能有这样的机会,王士珍当然心中窃喜,但他并没有得意忘形,考虑到自己还不是军官并不够资格而婉言推托。稳重的王士珍让叶志超更加赏识,叶志超宽慰王士珍不必介意,一切有他代为打点。

  就这样,王士珍冒名顶替进入当时中国新式陆军的摇篮——天津武备学堂。从此,王士珍开始了他与中国近代历史变革不可分割的一生。

  清光绪年间,王士珍带兵赴朝作战,与日军在平壤激战。后因敌我双方无论兵力还是装备都相差悬殊,清军被迫撤出平壤。而这场战争也成了中日甲午海战的前奏。在战斗中王士珍身先士卒,导致左手无名指被炸掉,并且额头左上部被弹片击伤,留下一寸多长的伤口。在战斗失败后,全军仅凭王士珍手中的一张残缺不全的地图制定了撤退路线,避免了全军覆没的惨剧。

  甲午惨败后,清政府在天津小站编制新式陆军,希望用军队来挽救岌岌可危的大清帝国。袁世凯成了这支军队的统帅,王士珍也在老师荫昌的推荐下成了新式陆军的学堂监督。同时来到这支部队的还有段祺瑞和冯国璋二人,他们和王士珍一起在后来被称为“北洋三杰”。

  在清末,按清制,武职至提督皆为一品,已经是最高了,但即便是这样,武官也不能节制地方。而王士珍所任的江北提督,因为是由江淮巡抚改设而来,其前身为漕运总督,所以也有统辖地方之权,还兼理漕运事务,可见清政府对王士珍的重用。但这个重用王士珍的清王朝在1911年走到了尽头,王士珍的人生却由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当上了民国的大总统。为避免段祺瑞、冯国璋的势力逐渐坐大,袁世凯数次派人请王士珍担任要职,但都被拒绝。袁世凯派儿子袁克定专车去正定请王士珍,临行前,他嘱咐袁克定说:“聘卿不来,弗许归。”但是袁克定也失败了。最后还是段祺瑞设计,以朋友之道邀请王士珍来车站会晤,然后把他强行架上火车开往北京。王士珍不得已去北京见了袁世凯,立即就被授予陆军上将军衔,后来设立陆海军大元帅统帅办事处,任命王士珍为六大办事之一,位居六大办事之首,实权也最大。

  需要说明的是王士珍之所以拒绝袁世凯,并非是因为他对清王朝的愚忠,也非他对袁世凯行为的不满,更多的是他个人厌倦了纷扰的政坛。但王士珍不想选择政治,政治却偏偏选择了王士珍。在此之后的“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事件,王士珍都是重要的参与人之一。

  冯国璋出任总统时力邀王士珍组阁,王士珍又一次心不甘、情不愿地“被选择”了。但这次,王士珍仅仅出任总理3个月时间,便在尔虞我诈的政治争斗中被击倒,从而永久地离开了政坛的是是非非。

  晚年的王士珍过着闲云野鹤般的日子,不时以北洋元老的身份主持慈善活动,维护社会治安,为北京免受战乱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930年,这位“北洋之龙”走到了他人生的尽头。他遗嘱中写道:“深盼邦人君子,一致祈祷和平,俾统一之局,早日实现,予虽在九泉,亦所心安。”恐怕是说出了他毕生的愿望。

  §§蔡锷:投身革命守共和

  逃离北京来到天津后,蔡锷专门去拜访了一位故人。在这位朋友的两层小楼里,他们制订了一项秘密计划,而计划的实施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