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卖布郎愤而从戎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宋朝爱国诗人陆游死前留下的千古绝唱。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爱国的历史名人临终前留下类似的遗愿,表现出伟大的爱国情怀。提及这些名人,谁也不会想到民国时期因贿选一度臭名昭著的曹锟。但是,晚年正处于抗战最艰难时期的他,临终遗愿却是:“台儿庄大胜之后,希望国军能乘胜收复失土,余虽不得见,亦可瞑目。”

  1895年12月底,在距天津东南50里的小站兵营里,袁世凯亲自督建的“新建陆军”正操练得热火朝天。这支新式队伍,采用德日建制,兵种分明,纪律严明、骁勇善战,展现出铁军风范,吸引来大批青年才俊应征入伍。

  这一天,有一个手拿武备学堂毕业证和哨官委任状的年轻人,忐忑不安地来到小站的“新建陆军督练处”,毛遂自荐。这个人的出现,引起了袁世凯的注意。他身材魁梧、相貌憨厚,军官出身,又懂经文,与求贤若渴的袁世凯一见如故。袁世凯欣然接纳了他,而且格外重视,很快就委任他为步军左翼第一营帮带。

  这个青年军官,就是后来为袁世凯登峰造极立下汗马功劳、继而成为民国第五任大总统的曹锟。

  曹锟,字仲珊,1862年生于天津大沽一个造船工家庭。幼年时,曹锟在父亲的支持下读过4年私塾,很有悟性和志气。16岁后,因为家境贫寒,曹锟便肩扛手提开始了他四处流浪的贩布生涯。

  不过,做生意并不是曹锟的强项,因为他性情豪爽,待人厚道,喜欢交友,卖布的钱财时常随手花尽。他又好酒贪杯,喝醉了便席地而卧。有时候,街上一些顽童趁机把他钱袋里的钱偷走。曹锟酒醒后发现钱没有了,往往一笑了之,从不追问。别人告诉他是谁拿了他的钱,曹锟也不去追讨,别人问他为什么,他笑道:“我喝酒,图一乐耳;别人拿我的钱,也是图一乐耳,何苦再去追拿?”于是,大沽一带的人给他起了个“曹三傻子”的绰号。

  一次,曹锟挑着布匹去保定府贩卖,在城门口被两个守城的士兵拦住。两个士兵见他破衣烂衫,不但没让进城,反而推推搡搡、谩骂嘲笑了他一番。曹锟无端受辱,窝了一肚子火。他想起自己寒来暑去,历尽艰辛,也未能改变自己吃苦受累的命运,于是他暗下决心,立志从戎。

  1882年,李鸿章在直隶练兵的时候,曹锟应征入伍,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他先是在天津武备学堂学习,毕业后做了一名哨官。1894年他曾随部赴朝鲜作战。1895年在小站练兵处投奔袁世凯。

  曹锟既无背景,又老实巴交,时常受人欺负。但他憨厚,喜怒不形于色,与人无争,损己利人,吃苦耐劳,千依百顺,不管心中怎么想,面上从无怨言。此外,他做事一向沉稳,稳打稳扎。这些特点,反而令他逐渐成了气候。

  知识链接

  曹克忠(1826—1896),字荩臣,乳名二领,北仓镇刘园村人,晚清著名将领之一。咸丰五年(1855年)投清军,曾受命于清廷,追剿太平天国和陕甘回民起义军,转战安徽、河南、陕西、甘肃,历任把总、千总、守备,后任甘肃、兰州提督及广东水师提督等职。克忠骁勇善战,屡受嘉奖,从咸丰五年至同治四年(1865年)的10年间,几乎每年晋升一次。清史立传曰:“克忠身经百战未曾一挫。”

  袁世凯的叔祖袁甲三有个拜把子兄弟叫曹克忠,在当地很有权势,人称“曹大帅”。曹锟听说后,备下厚礼前去拜谒。这曹克忠也是天津人,曾任广东水师提督,一看来了个姓曹的小老乡,很是开心。接着一查族谱,发现曹锟竟是自己的孙辈,更加高兴,便正式认曹锟为族孙,并派自己的姨太太去袁世凯那儿为他通融。自此,曹锟走上了扶摇直上的康庄大道,由帮带到帮统,由帮统到统领,由统领到统制,一路升迁,顺风顺水。

  1907年,历经25年戎马生涯,曹锟升任新军第三镇统制,即中将师长。然而,多年的南征北战,并没有让他成为一个嗜血的军阀。

  武昌首义后,各地革命军纷纷起事,曹锟率第三镇奉命赴山西镇压革命军。第三镇不废吹灰之力,就在娘子关雪花山战胜了阎锡山部。

  战役结束时,曹锟带兵巡视,住在井陉县小学堂。当时队官手执大砍刀押着两个人从外边进来,跟曹锟汇报说抓到两个革命党。曹锟看着这两个战战兢兢的年轻人,不由得心生怜悯,但又不能当着众人的面释放他们。于是他听完队官的话,便从小坐箱上跳下来,骂了一声:

  “你们这样的哪配革命呢?”

  一人打了一记耳光。

  队官见此情景,请示曹锟:

  “跟大人回,我把他们宰了吧!”

  曹锟立即说:

  “不用,不用,交给号房,我还有用处呢!”

  当天夜里,曹锟对跪在地上的两个年轻人说:“你们二人出门往西北去,慢慢钻山就回去了。千万别向南走,南边尽是我第六协的人。若是别人逮着你们两个,你们可就不易活了。回家好好的吧!”二人千恩万谢,磕了几个头就趁夜色逃走了。

  曹锟重视文化教育,重视知识分子,并时常到学校视察。天气炎热时,他看见教授们在课堂内讲得满脸是汗,就命令校工以后上课时必须送毛巾,给教授们擦汗。教授每次发薪,曹锟都会来到学校,将薪水用红纸包好,放在托盘上,高高地举过头顶,敬呈教授。

  曹锟喜欢对学生训话,每次训话必强调尊重教授,他说:“谁敢对教授不礼貌,就要谁的脑袋。”虽然言辞偏激,但是足以见得他对国民文化的恪守之心。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