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二章 军火生意

  胡雪岩在后来去了福建之后,帮助左宗棠的“洋务运动”做了巨大的贡献。那么他是如何从一个杭州城里的小掌柜,居然与洋务运动扯上关系的呢?

  事情就要接着上节开始讲了。

  胡雪岩来到了上海,他想通过一些朋友结交到许乃钊。

  在上海活动的这段时间之内,他认识了一个新的朋友--古应春。

  我们在第一章曾经提到过漕运的尤五。这个人与胡雪岩的交情匪浅。他与上海的一位朋友古应春的关系非常好。于是,他把这个人介绍给了胡雪岩。

  胡雪岩在与古应春谈话的时候,他开始谈论了当时的一些事情,这其中就有胡雪岩一直想了解的“洋务运动”。

  古应春是一个很能干的人,他与洋人打过多年的交道,在一家洋行里上班。见他说话有条有理,见解亦颇深远,胡雪岩非常想把这个人才拉拢到自己的手下。

  古应春谈到,有一次有两天兵轮到太平军大营去卖军火,本来价钱已经谈好了,要成交了,可是突然跑来了一个懂洋话的中国人,告诉对方,太平军急需要洋枪火药,多的是金银珠宝。而且只要有洋枪,什么价都可以商量。洋人一听,立刻就后悔了,于是坐地涨钱,将洋火的价格提高了一倍都不止。

  这件事传到古应春的耳中,他想如果中国人能团结起来就好了。胡雪岩也正有此意。他想,如果自己能组织一些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洋人,那么生意上的事情岂不是好办得多。

  于是,他细想了想之后,用徐缓而郑重的声音说,“倒想想看,我们有什么事可以做联手的。”

  古应春没想到胡雪岩的心思转得这么快,于是反问了一句:“你想做什么生意?”

  胡雪岩笑了,英国人做生意,就是把枪炮卖给太平军,也卖给清军。现在,战乱频发,枪炮和火药是顶要紧的。如果我们能替那些官府办个“粮台”,那么自然事情就好办了。而在他的努力之下,许乃钊已经回到了杭州管理粮台,如果说服他收购军火的话,是有一定的把握的。

  现在,他想做这桩军火生意了。

  只不过,英国人的兵船是开不到湖州的,双方只能在上海交货。如果交货之后再从上海运到湖州,中间路上出了差错,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

  胡雪岩想来想去,这件事情还要请官兵帮忙。

  沿路上的危险集中在上海到嘉兴这一段,一进浙江境界,胡雪岩就可以找到官兵护送,这样一来,就没有敢打这批军火的主意。

  那么从上海到嘉兴怎么办呢?

  胡雪岩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还是得找漕运的尤五帮忙。反正现在漕帮弟兄现在都空在那里,要人要船都现成。借此让他们赚一笔银子来花花,事情再好都没有了。他不由得为自己的妙计拍手叫绝。

  不过,在做这些事情之后,他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胡雪岩立刻修书一封,请浙江方面,替漕运的督粮道来封公事,说要用松江漕帮的船运军火。这样,当地的官府也就不好插手此事。

  再接下来,他与尤五商量了一下,他果然非常高兴,同意帮忙。

  胡雪岩办妥了尤五这边的事情,又去问古应春,英国人肯不肯将枪炮、火药卖给这方面?

  古应春笑了起来,只要有钱,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可是,当古应春问他需要什么样的东西时,胡雪岩不说话了。因为他根本就不懂军火。也就是说,这个对军火一窍不通的人,现在居然要做枪支生意了。

  不过,他倒是很坦率,直接对古应春说,自己并不懂军火,只要东西好,价钱古应春看着给好了。

  古应春一听也很为难,接着又问:“那你要多少支呢?总不能这个数也不好谈吧。”

  这下把胡雪岩难倒了,“这上面我一窍不通。”他说,“只要东西好就好。要不,先来一千支?”

  古应春笑了,他早就看出来了,于是纠正他说:“我看还是先要五百支吧。这已经不少了。对了,如果你买了洋枪,还得请人来教的。要不然,清军是不会发枪的。而且如果不会用,就很容易出事情。坏了的话,也不会修。这些事情都要事先想好,要不然买回去也是很麻烦的。”

  胡雪岩听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我们说胡雪岩是一个很精明的人,他的精明体现在很多的事情上。不过,有的事情一开始做的时候,他也不是样样都懂的。比如说这洋军火就是如此。

  他根本就是个门外汉。虽然他见过不少军人,可是那个时候洋枪并没有普及下来,他当然对此一窍不通。现在要做军火生意,他想依靠关系,那么当然好,不过,他不懂的事情,却是需要自己认真去求教的。

  接下来,他详细地向古应春了解了这方面的事情。

  古应春此时已经说得口干舌燥了。他让人取来了纸笔,然后开始写了起来,洋洋洒洒写了十几张,总算是写了不少。

  可是这些东西接到胡雪岩的手中之后,他却一眼就能看出问题了。

  这些材料虽然很丰富,可是却没有说中要点,只说了洋枪洋炮的好处,却没有说明对于那些清朝当官的有何益处。

  如果这么长的内容写成一部帖子,估计当官的都没有耐心看完。想到这里,他决定再自己动手重新修改。

  不过,当着古应春的面,他则认真地夸了几句,说得对方非常高兴。

  古应春却是一个认真的人,他说:“我第一次写肯定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因此请胡大人指教。”

  胡雪岩开始还推辞了几句,不过看他这么认真,于是只好实言相告,让他加上一段,就是说英国人将洋枪火药卖给匪军的话,那么就没有再多的兵器卖给清军。反之,也是一样。兵器的数量是有限的,如是清军多买一支,匪军就可以少买一支,这样一来,官军花一支枪的银子,得到了两支枪的好处岂不挺好!

  当下两个人商定好,古应春答应一回去就去找估价单,然后一并将这些内容誊写了交给胡雪岩。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