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十、论明靖江藩王墓出土的青花摩羯纹梅瓶

  明代开国元首朱元璋,为巩固朱家一统天下,推行“封建亲王、屏藩帝室”制度,曾分封子孙到全国各地就藩,其侄孙朱守谦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被封桂林靖江王,至清顺治七年(南明永历四年,即公元1650年),共传11代世孙,计280年。历代靖江藩王宗室贵族皆葬于桂林,殉葬品中珍贵遗物不计其数,尤以酒具中明代青花梅瓶,质地造型优美,纹饰内涵丰富,寓意深邃,是明代社会经济、科学与艺术以及人文意识的重要载体。现选其嘉靖、万历时的青花梅瓶中的佛教艺术的摩羯纹阐释如下:

  在我国唐宋以来代明青花纹饰中,瓷器装饰艺术中,常有一种似龙非龙、似凤非凤的动物形象。关于这种动物形象,在唐宋时有定名为鱼、鱼龙、变形鱼龙、摩羯鱼纹等。到明代青花中又称为翼龙、应龙,那到底何为正名呢?笔者经过动物纹饰排比,找其殊异,参证有关论著,认为它应是佛教艺术中的“摩羯鱼纹”。

  (一)龙与摩羯的异同及其含义

  龙纹的特点,在秦及秦以前,形式不稳定,变化多样。至汉代基本定型,头部作张口露齿状,有耳、双角、鳞身、四肢,有翼或无翼、蛇尾。

  在公元200—250年左右的南印度阿马拉瓦蒂雕刻艺术中的摩羯鱼纹,是张口利齿、长鼻上卷、双足或无足,皆鳞身、鱼尾。

  综合以上龙与摩羯的形象特点,既有相同之处,而又有明显的区别:相同之处是皆张口鳞身,不同点是龙有角、有耳、有翼或无翼,有四肢、蛇尾;摩羯是长鼻上卷、双足或无足、鱼尾。

  龙是中国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一种动物,作为艺术题材出现,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摩羯纹以艺术题材出现,据记载始于印度奴隶时代的孔雀王朝初期。纪元前3世纪左右,距今2000多年,正是印度佛教艺术的发展阶段。

  这两种动物纹样,虽是起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间与空间,但都是一种水生动物,皆具有超自然的神的威力。据《管子·水地篇》记载,“龙,麟虫之类,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地”。甚而还传说:大禹治水时,有应龙(即有翅的龙)画地成河,疏导洪水;夏后氏启和西方蓐收乘双龙,东方句芒乘两龙,南方祝融乘两龙,北方禹疆乘两龙。龙在中国人民的臆想中,既是神灵的代表,能造福于人类,又能作为人们登天乘驾的工具。进入封建时代,人们把龙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统治者把龙作为皇权的象征,帝王就是龙的体现,天子成为“真龙天子”,皇族成为龙种,在他们居住处及用器上、服饰上无不打上龙的徽记。继而又渗透到各种文化艺术品中。

  摩羯,据宋释法云编《翻译名义集·鬼神第二十九》二,梵语第二说:“摩羯,雄曰鲸,雌曰鲵,大者长十余里……二曰是鱼目,白山是鱼齿……先世受过五戒”。可见摩羯不仅躯体庞大,还信奉佛教。摩羯在印度被认为是河之精,生命之本,常为水天所乘,屡作爱神之旗,又为夜叉、女神所乘。因此摩羯纹在古印度的古代装饰艺术中,特别是在佛教寺院的建筑上多有出现。

  (二)佛教艺术中摩羯纹的传入

  印度佛教自西汉末东汉初传入我国,至东汉末在北方洛阳建立“白马寺”,到三国东吴赤乌十年(公元247年)即在建业(今南京)设像行道,始有佛寺。于两晋得以发展,西晋末进入东晋十六国后期,战争连年不断,人民的生命受到威胁,生活困苦不堪,因此容易接受佛教彼岸的宣传。同时,魏晋玄学盛行,玄学以老庄思想解释佛教教义,发挥佛教理论,因此佛教在这个时期发展神速,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至南北朝时期,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北魏文成帝和孝文帝在大同云冈和洛阳龙门开凿石窟传播教义;南朝梁文帝、梁武帝大力提倡,梁武帝于天监四年(公元505年),下诏舍道事佛,以佛教为国教,在统治者倡导下,佛教之盛,僧尼之多是空前的,仅当时的首都建康(今南京)一处,就有佛寺五百余所,僧尼十余万人,无怪乎唐代杜牧诗《江南春色绝句》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感叹!由于寺院石窟寺广为兴建,佛教艺术又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奇观,在其影响传播下,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石窟、寺院艺术之花,千姿竞秀,万葩争荣,佛教艺术中的摩羯纹,不仅在石窟与寺院中为主体纹饰之一,还折射到我国各类工艺美术之中。在瓷器装饰艺术中,于20世纪90年代,曾在长江三峡库区,丰都汇南的南朝墓中,出土有越窑刻画仰覆莲纹,腹正中二方连续似鱼非鱼的纹饰,经著名古陶瓷专家耿宝昌先生鉴定是“摩羯”纹。莲花是佛门的圣花,摩羯是印度人民崇奉的“河水之精”、“生命之本”,又是佛的信徒。当代美术大师傅抱石言:“魏晋南北朝时代,洵可说是完全的佛教美术时代”。“摩羯”纹的盛行,正是这一时代风尚的体现。

  (三)靖江藩王墓群中的青花摩羯梅瓶

  1.卷草龙与应龙是摩羯鱼

  通读已出土的47件明靖江藩王青花龙凤梅瓶,有称双龙抢珠梅瓶、双龙赶珠梅瓶、双凤穿花梅瓶、龙凤穿云梅瓶、龙凤呈祥梅瓶、卷草双龙赶珠梅瓶、应龙赶珠梅瓶等等,这些名称,均是以纹饰和器形特征而定,是极准确而妥帖的。但笔者在细审欣赏对比中,发现所定的龙纹与龙凤纹中的龙纹,除嘉靖卷草龙纹、崇祯双龙抢珠纹梅瓶与应龙赶珠纹外,其他所有的龙,嘉靖、万历、天启、崇祯的青花龙纹,共有的特点是:皆巨首、张口利齿或闭口、鬃发飘立、鳞身三亭(颈亭、腰亭、尾亭),蜿蜒腾飞、四肢奋力张爪、蛇尾,全貌矫健,勇猛威严,气势非凡。而嘉靖的卷草双龙与崇祯双龙抢珠梅瓶,则是张口、鼻上卷、腹下双肢、鳞身、凤尾;还有就是嘉靖青花应龙赶珠梅瓶、万历早期青花应龙赶珠细腰梅瓶、万历青花“福寿”款应龙赶珠梅瓶以及所称之应龙赶珠梅瓶,其共同点与卷草花龙相似较多,与其他龙纹又有所别。其所谓应龙特点:硕头、张口利齿或闭口、长鼻上翘、鬃发飘立、细颈、鳞身,肩有双翅,上下腹有鱼鳍或无鳍,鱼尾,腾空飞翔云水之间,气宇轩昂,颇具灵气。乍看之下很似龙纹,又加上有双翅,被称之为应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笔者检索有关历代龙纹以及汉魏流行的翼龙,发现有翅的龙体,均是四肢、蛇尾,无一例双足有鱼鳍与鱼尾之龙纹,那么它又是什么神灵之物呢?笔者认为,它就是佛教艺术中之摩羯。摩羯的主体,即张口利齿、鼻上卷、鳞身、有双足或无足、腹下有鱼鳍、鱼尾或凤尾等。至于硕头、鬃发飘立、身躯蜿蜒的特点,是受中华文化的龙纹艺术的影响与渗透所致。

  2.摩羯纹的演变

  已知的南朝青瓷摩羯纹为我国瓷器装饰艺术的题材之一,自隋唐后更为盛行,特别是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繁荣昌盛,又推行儒释道并行的政策,对外来的佛教文化艺术既敢于吸纳,又勇于创新,摩羯鱼纹的含义又与龙纹艺术相近,在中国各种工艺品的装饰中更有广阔的天地。以瓷器装饰而论,在唐代著名的四川邛窑、湖南长沙窑、浙江的越窑以及五代的陕西耀州窑出土的器物中,多有彩绘或刻画的摩羯鱼纹。宋代的河北定窑、四川彭州窑瓷器亦有刻画模印的鱼形或鱼龙的摩羯纹。此外,在北方辽的白瓷、三彩等既将摩羯纹刻画于瓷器上,还有雕刻摩羯形象的水注、小壶等。唐代的造型多似鱼、有翅等,宋时有似鱼或鱼龙。到明代才定型似龙纹。此龙纹形的摩羯,于永乐时期,永乐青花的摩羯纹肩腹间的两翅变为三级鸟翅,颈短粗壮、鳞身,翅下双足似鹰爪,下腹有鱼鳍、分叉鱼尾,行于花间。宣德青花摩羯,张口利齿、鬃发飘立、细颈,身姿具有龙纹的三亭(颈亭、腰亭、尾亭),鳞身、无足,两翅似鸟翅,更接近于龙形。此外,宣德、成化摩羯,头方长,长鼻高立,鬃发飘立似火焰,翅作卷云纹,双足似兽爪,全身无鳞,弯曲似夔凤纹,尾为凤尾。这种凤尾摩羯纹,从宣德起,一直延续到靖江藩王嘉靖与崇祯时。正德青花摩羯纹,张口利齿、鼻上翘卷,鬃发中分飘立、细颈,腹上作蝴蝶形双翅,上下腹有鱼鳍,蛇尾、鳞身。腹上蝴蝶形双翅摩羯纹从正德开始,一直延续到嘉靖、万历年间。在靖江藩王墓群中的摩羯,嘉靖、万历均有蝴蝶形翅。另外嘉靖时,还有一种摩羯纹,张口利齿、鼻上卷,鬃发中分飘立、细颈、鳞身、肩作鸟翅,双足似鹰爪,腰下生两蝙蝠翅,尾鳍分叉似火焰球,这种形式更接近龙纹,但与龙又有严格的区别。

  (四)靖江藩王嘉靖万历青花摩羯梅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从造型看,无论是嘉靖还是万历的摩羯纹梅瓶,大体为小口细颈、丰肩、束腰、足外撇,呈现一种雄壮浑厚之态。但也有纤秀挺拔之造型,如万历早期摩羯纹青花梅瓶,其身姿为小盘口、束颈、肩圆柳秀,腰细且直,足外撇而稳,端庄而窈窕婀娜、轻盈秀劲、亭亭玉立,具有妩媚雅致的神韵。在绘画方面,嘉靖与万历的摩羯纹,皆画工精细,线条流畅简洁准确,色泽明快。摩羯多卷曲蜿蜒飞翔于云端,整个画面庄重活泼,生动自然。绘画技巧,采用单线平涂,大笔渲染,有晕散。为显示色彩的鲜明,留有空白,如高腰青花梅瓶摩羯纹的双翅,就有留白,蓝白互映。又如其他嘉靖万历摩羯的双翅与首部及身躯的渲染,即有浓淡深浅,色彩纷呈,充分发挥了青花料在瓷画中的艺术效果。为清康熙青花“一瓶一罐而分至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起了不可忽视的铺垫作用。

  (五)摩羯纹为何在万历时更为流行

  综计《靖江藩王遗粹》青花摩羯纹梅瓶总共12件,其中嘉靖2件、万历7件、崇祯2件,万历之数即为总数的二分之一,说明万历时佛教艺术的摩羯纹很受人青睐,其原因何在?答案是:统治者的爱好与倡导。据《明史·后妃传》载,神宗朱翊钧(万历皇帝)的生母——慈圣太后就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她的父亲,即万历皇帝的外祖父,李伟爵封武清白,好佛事,于京师内外多置梵刹,动费巨万,帝(万历皇帝)亦助施无算;又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记:据宦官们私下谈论,皇上和郑贵妃娘娘,曾俪影双双,在西内寺院拜谒神佛,有时还一起作佛前祈祷等等[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2007年版,增订本第26页。这就是统治集团信奉佛教,而佛教艺术摩羯纹得以流行的主要原因。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