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七、三峡与涪江出土的宋元瓷器(2)

  合州窑的白瓷装烧工艺

  合州窑的白瓷装饰,与四川的彭州窑、重庆巴县的清溪窑具有共同的特点:多在釉下装饰白色化妆土,仅个别不上化妆土。从目前局部调查可知,有坯胎装饰、釉中装饰两种,且纹饰简单豪放。

  (1)坯胎装饰

  ①篦划纹。是在施化妆土后,以多齿梳篦形竹器或金属器,于半干润的坯件内外壁进行刻画,在刻画中把化妆土划掉,显出原胎色后再施釉,烧出后既有清晰的花纹妆饰,还有呈色不同之美。

  ②刻花纹。刻花纹有的是在施化妆土后刻花,但大多在未施化妆土前刻花。采用半刀泥(又称扁刀泥刻)刻法,花纹线面宽窄不等,别有艺术魅力。

  ③花口装饰。在碗、盘、碟、盏的口沿以等距作六小缺,缺下以白色泥料绘六条筋纹与花口相连,即呈六出花口简而雅的纹样。

  (2)釉中装饰

  ①仅以白色泥料于器绘等距六条筋纹。

  ②目前仅见在白釉碗上饰一周黑覆轮釉,使黑白相映。

  对合州窑的全面了解,只有待较全面发掘后,方知庐山真面目,这仅是点滴介绍而已。但就目前所知,它仍为长江三峡库区出土的白釉瓷提供了重要的考古依据及实物证明。在未发现合州窑以前,多把白釉砂圈碗、盘、碟认定是巴县清溪窑产品,或将凡有芝麻状的砂堆痕都视为彭州窑白瓷。现在看来当认真识别。不过,总的看来,应都属于定窑系,只是在四川东部以重庆为中心的瓷窑,从时代先后看彭州窑早,工艺先进,无论是巴县清溪白瓷或合州窑白瓷,均是受彭州窑的影响,尤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激荡中,为适应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和自身瓷业的生存,不能不亦步亦趋地仿摹定窑与彭州窑,所以某些相似之处让人迷茫也是必然的,但只要认真审视,其差异仍很明显。如定窑胎釉细腻,造型端巧,器内无疤痕,多芒口,纹饰之华丽,彭州窑远远不及。而彭州窑、合州窑的芝麻状砂堆痕,定窑则绝对没有。另,合州窑、清溪窑器内砂圈痕不仅是定窑没有,彭州窑亦同样没有。彭州窑的刻画、模印的各种花卉植物纹、动物纹,是合州窑、清溪窑所无法相比的,而目前合州窑出土的多是篦划纹,仅有少许的刻花纹。其篦划纹之特点为:似花非花,似朵云非朵云,纹饰简单。

  根据以上白瓷的特点,我们将三峡库区出土于奉节、万州、忠县、涪陵、重庆等地的持有疑问或误认为彭州窑或清溪窑的白瓷,正名为合州窑,兹叙述如下:

  合州窑白瓷

  主要有盏、碗、盘、碟、奁等。

  1.盏

  白釉盏

  2007年重庆市洛碛出土,口微敛,斜弧壁,圈足,素面无纹,内满釉,有砂圈,外下胫足底白釉,有白色化妆土垂流至足。高4.3厘米,口径10.5厘米,足径3.4厘米。

  2.碗

  (1)白釉中碗

  2001年涪陵出土,敞口,尖唇,斜弧壁,圈足,素面无纹,内底下落似一周凹弦纹,有砂圈痕,外下胫足底无釉,釉下有白色化妆土。高3.5厘米,口径12.5厘米,足径5厘米。

  (2)大碗

  ①白釉大碗。2007年武隆出土,与2002年奉节出土。敞口,尖唇,斜弧壁,圈足,素面无纹,内满釉,有七堆砂粒痕,外下腹足底无釉,釉色白中泛黄,釉下有白色化妆土。高6厘米,口径17厘米,足径5.8厘米。

  ②白釉划花碗。2007年武隆出土,敞口,尖唇,斜弧壁,圈足,内壁有残缺的刻花线纹,底下落似一周凹弦纹,有砂圈疤痕,外下腹足底无釉,有白色化妆土。高6.2厘米,口径16.5厘米,足径6厘米。

  ③白釉篦划纹碗。1987年合川绍熙元年(1190年)墓出土,敞口,尖唇,斜弧壁,圈足,内满釉,外下胫足底无釉,釉下有白色化妆土而不规范,有垂流状化妆土,内满釉,隐现七支烧芝麻状疤痕。内沿下一圈凹弦纹,底正中微低,呈凹弦纹饰,腹壁篦划遒劲生动、枝干挺拔、花叶灵妙,二枝对称排列的百合花碗壁,其花叶虽未划筋脉,但伸展自如,神韵横溢,令人觉有“墨吐芬芳”之感。足见在南宋中期合州窑瓷艺师们的绘画功力已超尘不凡。此器造型端巧,做工较细,当是合州窑的上乘之作,其用主由于珍爱极致,即使扶摇归西,还带入墓中,企望继续享用。高6.2厘米,口径19.5厘米,足径6.5厘米。

  ④白釉刻花碗。2007年武隆出土,敞口,尖唇,斜弧壁,圈足,内沿下一凹弦纹为边栏,腹壁以半刀泥刻花纹,底有砂圈痕。外下胫足底无釉,釉下有白色化妆土。此碗从釉色与纹饰看,极似彭州窑,但彭窑内底只有五至七枚小瓷块与芝麻状砂粒痕,并无砂圈痕,故当属合州窑产品。高5.9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6.2厘米。

  3.盘

  (1)白釉敞口盘

  2002年忠县出土,敞口,斜弧壁,圈足,内满釉,底有砂圈痕,外下胫足无釉,釉下有化妆土。内壁刻画梳篦纹、卷云纹三朵等距排列,其云朵又似高空的飞鸟,空隙处填以流畅自如、长短不等的篦划纹纹饰,花面简而有序,具有大写意之气,耐人寻味,当是合州窑之佳作。高4厘米,口径17.2厘米,足径6.2厘米。

  2007年武隆出土,敞口,斜弧壁,圈足,内底光洁,无支烧疤痕,外下胫足无釉,内刻画似花朵纹,刻画风范与忠县出土相似,其照48—51,均有与照18造型相同、纹饰相似的篦划纹。高3.8—4.2厘米,口径17—18厘米,足径6—6.3厘米。

  1987年合川绍熙元年(1190年)墓出土,敞口,斜弧壁,坦底,圈足。内满釉,底有隐约的支烧砂堆痕,外下腹及底无釉,釉下有白色化妆土。内壁篦划两枝对称排列的盛开的百合花,纹饰布局、梳篦纹旋转之流畅、刻画之娴熟,均与前述之碗相同,似属一人之手。此器的造型与装烧工艺,上白色化妆土等特点,与彭州窑白瓷无差异,故在拙作《古陶瓷研究》中,作彭州窑介绍陈丽琼:《古陶瓷研究》,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第262页。现经笔者与董小陈于2008年2月到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合川文管所联合试掘的合州窑现场进行参观调查、认真对比研究,寻找到彭州窑与合州窑的不同特点:彭州窑白瓷的碗、盘、盏等施釉工艺,均满釉,仅外底无釉陈丽琼等:《四川彭县瓷峰窑调查与试掘的收获》,载《中国古窑址调查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第303页。而合州窑的碗、盘、盏等均外下腹与底无釉,这是最重要的区别,同时,刻画的梳篦纹风格在彭州的两次发掘报告中未见有此类梳篦纹陈丽琼等:《四川彭县瓷峰窑调查与试掘的收获》,载《中国古窑址调查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第303页。故特此更正,应是合州窑产品。高3.7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6.4厘米。

  (2)白釉侈口盘

  2002年忠县出土,侈口,斜直壁,圈足,内满釉,外胫足底无釉,下腹积釉呈泪滴状,有白色化妆土,内外底均有砂圈痕。内壁篦划横向V形纹十二个为花纹装饰,这类纹饰与武隆合州窑白瓷盘相同。高4.3厘米,口径17.5厘米,足径6.2厘米。

  4.碟

  白釉敞口碟

  2002年忠县出土,尖唇,浅腹壁,坦底,平底,内满釉,有支圈砂痕,外底无釉,釉色泛黄,有白色化妆土。高3厘米,口径11.5厘米,底径6厘米。

  5.奁

  白釉直口奁

  2007年合川芦堆子出土,尖唇,直筒腹,下腹折收,圈足,内局部有釉,外下胫足底无釉,无白色化妆土,形态与重庆涂山窑黑釉奁相似陈丽琼:《重庆涂山窑小湾瓷窑发掘报告》,载《四川考古报告集》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高4.5厘米,口径6厘米,足径4厘米。

  附:2001年万州出土的合州窑碗、盘、碟残件。

  合川、重庆、涪陵、武隆、忠县、万州、奉节等地出土的合州窑白瓷,即合川绍熙元年(1190年)墓出土的白釉篦划纹碗、盘不仅证实了合州窑是宋代瓷窑,还充分说明合州窑至迟在南宋中期初,已很成熟兴盛,它的产品不仅供合州本地人享用,还同彭州窑白瓷在商品经济竞争的贸易瓷中,共占长江上游、支流与三峡库区沿江城市商贸市场。可想而知,南宋时的合州瓷,必是川东地区,即今之重庆辖区手工业瓷器生产的支柱。它为何取得这样辉煌的成就?一是自身质地较优,二是借助长江黄金水道,顺风顺水,如履平地,既满足了沿江城乡居民的生活日用,又壮大了经营业绩。这再一次地告诉我们,长江航运水道,自古就是无怨无悔地为发展经济服务、造福人类的“母亲河”。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