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5.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

  正直人以纯正引导自己的道路,而奸诈人将因奸诈而毁灭自己。

  ——所罗门《箴言》

  在所罗门王时代,有一位正直清廉的官员,死后没给儿子留下什么遗产,只留下一套他为官时穿过的官服作为纪念。

  有一天,有个小偷趁着家里没人闯进了这个人的家。小偷翻箱倒柜,发现了那套官服,于是顺手牵羊偷走了那套官服。

  “父亲清正廉洁一辈子,就留下这套官服,却让小偷给偷走了,我真是太无能了。”儿子发现官服被盗后痛心地说。

  儿子从那天起就到处寻找父亲的那套官服。他跑遍了所有的市场和当铺,可多日的寻找竟一无所获,儿子更心急了。

  有一天,王宫里抓住一个小偷。听说赃物里还有非常气派的官服呢。儿子听到这消息,怀着一线希望,匆匆赶到所罗门王的王宫。

  果然,儿子发现父亲的官服就在其中。

  “陛下,那套官服是我父亲留下的遗物,谢天谢地,我终于找到它了,请您把它还给我。”

  官员的儿子跪在地上请求道。可那小偷也毫不相让地大声叫道:

  “陛下,小人冤枉啊。那些衣服都是我爷爷留给我的呀!”

  “陛下求您明断,这衣服确实是我父亲的遗物。”

  所罗门王开始了审问。他先问了小偷:

  “那官服真的是你的吗?”

  “是,陛下,那件官服确确实实是我们家的东西。”

  所罗门略一沉思,对小偷又说:

  “嗯,假如是那样,你给我穿穿那套官服吧。”

  小偷只好穿起了那官服。待穿上后,众人一看,小偷的模样实在太可笑了,该朝上的朝下,该朝下的朝上,那腰带他竟然缠在了脖子上。人们不禁捧腹大笑。

  “你还有何话可说,难道你连爷爷的衣服都不会穿吗?”

  小偷见抵赖不过,忙“扑通”跪下,连连叩头求饶说:

  “小人知罪,求陛下饶命!”

  “来人哪,把这个贼关进大牢,把那套官服还给这个年轻人!”

  “陛下,多谢您的恩典!”

  犹太智慧圣火

  所罗门运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很快就揭露了问题的本来面目。在所罗门看来,再狡猾的狐狸也会露出尾巴,只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其言必不攻自破。就如本文中的故事,所罗门在询问了官服的情况后,小偷说是自己的,那所罗门就让他把官服穿一下,没成想,他把官服穿反了,这说明他不会穿官服,这时所罗门就说,祖先的衣服,儿孙岂有不会穿之理,显然他是在说谎。所罗门的断案逻辑就是,你不是说官服是你的吗?好,那我就让你穿一穿,如果真是你的,必然会穿,如若不是你的,必然不会穿。一句话,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结果,小偷的谎言被当场揭穿。可见,所罗门是如何的精明。

  犹太人认为,如果你想要一种东西,那么你就先给予他人这种东西吧!这种方法极具迷惑性,它可以让人看不清楚你的意图。好像你非常关心别人的利益,其实你只是为了自己将来的收获准备条件。归纳成一句话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为了防范别人采取这样的方式来蒙骗你,你一定要小心提防。绝对不要做那些你根本不明白的事情,尤其在你承担着巨大风险的时候。对于那些常常开口就是反对意见的人更要特别当心。在和他们相处的时候,你一定要富有心机,不要让他们看透你真实的想法,让他们轻松地表示同意,特别在你觉得他们会反对你的做法的时候。一个人为了掩饰自己真实的想法,同样需要足够的聪明和机智。

  在如今这个社会,谎言时时处处都会有,如若当你遇到这一情况时,也可采用此法。先假设其所言为实,然后加以验证。如此,很容易就可辨出真假。当然,还有其他事情也可采用此计。犹太人认为,真终归是真,假终归是假,只要适当用计,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必可澄清实情,解决问题。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