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节 章孝严的长女章惠兰

  (章惠兰(后排右一)的全家福。)

  章惠兰自小就钟情于艺术,尤其是电影。这主要缘于她的母亲黄美伦对艺术的热爱。但是章惠兰与母亲不同的是她舅敢地将电影作为自己的职业。

  章惠兰于1970年在美国出生,由于母亲黄美伦长得艳丽夺目,所以章惠兰尽得母亲真传,也是出奇得秀丽。进入台北私立中学读书时,章惠兰就已是身材修长,仪态出众的妙龄少女了。她的性格极像母亲黄美伦,从小就是个善良而又聪慧的女孩,更为重要的是她对艺术情有独钟,这自然也来自母亲黄美伦对艺术的喜爱。母亲黄美伦在学校读书期间是全校公认的“校花”,样样精通,尤其是搞起文艺活动,更是如鱼得水,搞得有声有色。章惠兰正像自己的母亲,在私立中学上学期间,章惠兰就是学校各种重大活动的台柱子。每每被选为鼓乐队的指挥和校剧团的导演,节目主持人。在章惠兰读高三时,她的艺术天赋更加显现出来。毋庸置疑,章惠兰的艺术才能全赖于多才多艺的母亲黄美伦。可以说,母亲黄美伦是章惠兰的第一位艺术老师。她常常对章惠兰谈论演话剧的感受:“演话剧比所有艺术形式都困难,因为它不仅要演员具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求有相当丰厚的生活底蕴。所以我喜欢话剧演出,遗憾的是我没有把话剧作为我终身的职业。”

  (章孝严怀抱章惠兰。)

  章惠兰对于母亲未能把艺术作为自己的职业颇为不理解,因为在她看来,只要是自己爱好的事物,就可以成为自己终身都钟爱的东西,甚至以次来生活。可是母亲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女儿:“我在读高中的时候,也像你一样,想把艺术作为自己毕生的职业,借以圆自己年轻时的艺术之梦。然而,当我面临大学考试的时候,才知道终身从事艺术是不可能的,倒不是我没有那种才能,而是当你面对如何择业的时候,家庭、社会和亲友,都有可能制约你这种理想的实现。所以我后来不得不选择了更有前途的外语专业。”如今,章惠兰也像母亲一样处于自己人生的十字路口,虽然她很想报考自己热爱的艺术专业,但是她最后不得不听从父母亲的建议。

  1990年夏天,章惠兰进入台湾知名的私立大学——辅仁大学,选择了对她来说极为陌生的专业——社会学。尽管章惠兰成为了社会学专业的学生,然而,她对艺术的追求丝毫没有因为自己所学专业而有分毫减损。她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仍孜孜不倦地遍览各种文学作品。尤其是琼瑶的爱情小说,更是令她如痴如醉。从《我是一片云》开始,到《彩霞满天》、《烟雨蒙蒙》和《几度夕阳红》。先看小说再看电影,章惠兰仿佛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她的眼界逐渐开阔,她日益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饿综合性艺术。在辅仁大学学习期间,章惠兰对电影的爱好进一步加深。她不但观看了多部金马奖作品,例如李行、刘家昌和李翰祥等艺术家的精品中体会电影的真谛,而且她还把注意力大胆放在杰出电影家的作品上,如谢晋、张艺谋等大陆优秀导演所拍的作品,希望从中获得新视角。

  她的心越来越远离她报考的社会学,而是利用大量课外时间在看电影,看电视。如果说章惠兰小时候对影视的爱好,仅是种本能的欣赏,那么她在大学里对自己人生座标有了定位以后,就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研究电影这门综合性艺术了。章惠兰对电影爱好尽管起源于女作家琼瑶的电影,但后来她又从《心有千千结》和《彩云飞》等琼瑶式的爱情片转向那些在台湾获奖的颇有深意的电影。

  章惠兰尤其注意台湾著名导演李行拍的电影,如他早期获奖的《哑女深情》、《母与女》、《小城故事》。章惠兰不但欣赏这些电影中的人物和情节,也研究那些在影片中引人注目的女主角,她感到像林凤娇、张艾嘉和林青霞这些人,她们的成功除剧本赋予可供一展才华的载体外,更重要的是这些成功女名人本身的气质和学识,丰富了她们主演的每一部电影。李行所以专导以女性命运为题材的电影,是因他深谙女性在当今台湾社会始终以陪衬角色出现的大背景。而李行的导演才华所以得以充人展示,很大程度叟得益于林青霞等著名演员的精湛表演。

  从那时起,有独立主见的章惠兰,开始她把关于对电影的看法,特别是对新时期台湾电影女主角的理解,细心地整理成笔记。每次她去电影院看一场经典台湾电影,章惠兰都会写下大量心得体会。在大学四年中她几乎看遍台湾近二十年拍摄的几百部电影,她宁可放弃其他学科的研究,也不愿放弃对电影的追求。当老师对她这偏执的爱好发出疑问时,章惠兰理直气壮地反驳道:“电影既然是反映社会面貌的产物,那它和我报考的社会学就不发生矛盾。就是说,我现在不停地看电影,也是对社会学的一种研究方式。”

  到大三时,章惠兰对电影的兴趣又发生了改变。这时她偏重研究电影的思想性,尤其对李行导演的作品格外重视。如《小城故事》,她一连看了十几场,这部让章惠兰如此着迷的台湾乡土电影,吸引章惠兰的究竟是什么?章惠兰曾解释道:首先是浓厚的乡十色彩,台湾出生的她看到电影上那些小城小村,心里无比激动;二是电影中展示的人情味,哑女的扮演者林凤娇已将哑女那美好的心灵,都通过眼神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她百看不厌;三是李行电影中渲染的伦理道德观念,也符合她对艺术的追求。她从电影中陈文雄、赖金水一家人的关系,透视了住在小城中各种人物的面孔。

  接着章惠兰还系统地研究了李行的乡土电影系列,如《原乡人》、《源》、《秋决》、《养鸭人家》和《汪洋中的一条小船》等,她不仅为李行电影中引人遐思的人物所动,而且章惠兰通过研究这些作品,更加认清了自己的前景:“我要把电影作为终生职业!因为电影太能够反映我对艺术的追求了!”

  章惠兰在大四的时候,开始把兴趣转向电影导演。这是因为她看了台湾导演杨德昌的早期电影,如50年代开拍《1905年的冬天》和《十一个女人》之类纪实片,在台播映后影响很大。章惠兰特别研究了杨德昌九十年代以来拍摄的新纪实电影,她格外感兴趣的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麻将》和《独立时代》三部。她感到杨德昌的纪实电影所以独出心裁,在于他没有草率图解一桩血腥的案件,而是深刻挖掘了剧中人物的心灵世界。她忽然发现自己喜欢导演这顶工作,也许从那时起,章惠兰萌生了一个大胆设想:将来以电影导演作为我的职业!

  1994年夏天,章惠兰即将毕业。这时,她的妹妹章惠筠也考上了辅仁大学,而她的小弟弟章万安,也开始进中学读书。就在她开始着手写毕业论文时,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她面前:“对电影的兴趣究竟是暂时的爱好,还是将来毕生追求的事业?”

  为了最终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章惠兰与父母亲有一次深刻的交谈。父亲章孝严认为电影只能作为业余消遣,难成一个人的终身职业。但是意志坚定的章惠兰勇敢地反驳了父亲的观点,她向父亲表明电影是种刻骨铭心的爱,决非普通的喜欢,既然如此深爱它,为什么不能作为自己的职业呢?

  面对父亲的阻挠,章惠兰惟一可求助的就只有与自己有着同样艺术爱好的母亲黄美伦,她劝说丈夫:“既然惠兰深爱电影艺术,她本人又有这方面才能,为什么让她放弃心中所爱而去另外追求其它她不喜欢的职业呢?如果我当年不为考虑生活改学外语的话,那么,我现在很可能也会在艺术上有了新的发展。所以,我不希望女儿再像我一样,牺牲了自己特有的艺术才华!”

  (章惠兰为章孝严拍竞选广告,发父亲的“手”为主题。)

  慢慢地,章孝严也开始理解了女儿的意愿,便鼓励她说:“好吧,既然惠兰那么自信,那么执著地追求电影,就让她大胆向前闯吧。我们做父母的自然乐观其成!”

  最后,全家人都支持章惠兰以《台湾新电影中的女性角色》,作为她在辅仁大学社会系毕业的论文标题。无疑,章惠兰毕生从影的目标,正由理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父亲章孝严当然希望他女儿在辅仁大学毕业后,也能在社会学专业上有所建树。可是,从小意在艺术而对政治丝毫不感兴趣的章惠兰,选择了与从政背道而驰的新路。在她看来从政自然荣耀,可当章惠兰看到蒋家第三代接连在台湾政治舞台淡出,而蒋家的第四代人,如蒋友梅、蒋友松、蒋友兰和蒋友柏等人,大多离开台湾,远避海外。他们都毅然选择了与蒋家第一代、第二代截然不同的经商之路。特别当她在报上见到蒋友松对记者发表的《蒋家第四代经商不从政》的新闻后,对章惠兰的震动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也许正是她看到蒋家第四代人选择远离政治的道路,更促使她坚定自己的选择。

  章惠兰在她的毕业论文中,将她从青少年时对电影,特别对台湾电影女性角色的研究成果,都系统地写进论文中。那是她整个大学期间对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深化。她在论文中说:“电影是社会学的生动体现,任何一部电都可折射出大生和社会的侧面。在我看来,没有任何艺术载体能比电影这综合艺术更能生动体现社会的了。她在这篇论文里通过林青霞、钟楚红、林凤娇等著名台海女演员在电影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来评价和剖析林林总总台湾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成功与失败。由于章惠兰多年前就开始了对电影的研究,所以她的毕业论文在答辩时获得辅仁大学校方的一致好评。令她兴奋地是这篇论文获得了高分。那时,章惠兰早已为自己今后的从业道路铺下了一条平坦的大道!

  不久,章惠兰如愿以偿地来到美国留学。

  尽管父亲章孝严希望女儿能够像自己一样在政途有所作为,可是素有主见的章惠兰毅然选择了自己的挚爱。她最后成功了。其处女作《小百无禁忌》在法国戛纳电影节上备受关注,章惠兰的名字也开始为人所知。

  到1994年秋天,她已是波士顿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了。章惠兰在这里报考的专业,就是她苦苦追求了十几年的电影艺术。她的导师并没有马上满足这中国少女想成为电影导演的梦想,而是同意她专修电影制片人的专业。

  在波士顿大学攻读期间,章惠兰专程去了一趟好莱坞影城,“美国电影正在走下坡路,但是,这里的影业仍有它们独特的管理方式。”章惠兰的导师是位通晓世界电影管理手段的制片人,他在章惠兰考查好莱坞期间,不断向这有天赋的中国女孩灌输西方电影制片的经验。他说:“中国台湾的影业所以停滞不前,主要是管理手段不及西方。美国八大影片公司现在的生产方式与东方有本质上不同,台湾电影厂养着包括编剧、导演和演员的庞大队伍,可是好莱坞不是这样。我们这里的导演和演员都是自由职业者,只有制片人才是正式保留的职业。所以,章小姐,我希望你将来当个真正的制片人!”

  章惠兰在好莱坞真正见识了什么是导演,什么是制片人。那时她甚至将自己将来的从业基点定位在制片人上,因她在好莱坞亲眼见到美国制片人可以包揽一切制片大权。她发现制片人不仅承包整个电影的全部人马,还可以承包电影公司,有些人甚至还可承包到电影的发行权。

  章惠兰从好莱坞影城回到就读的波士顿大学后,心灵上的震撼是难以言说的。如果说过去她对电影的兴趣仅仅局限在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那么经过亲赴洛城,对好莱坞这世界历史悠久制片集团的考查,使年轻的章惠兰对如何将艺术品的电影面向市场并换取工业价值的电影,从理性上加深了认识。

  她的导师对这来自中国台湾的少女充满好感,因为他从没见过这样刻苦的亚洲姑娘,情愿为她钟爱的艺术吃尽苦头。章惠兰的学业斐然,她按照导师的要求,先后对20余部好莱坞历史经典影片进行系统的观摩和讲评。章惠兰从前在台湾时就多次看过费雯丽主演的《魂断蓝桥》和《飘》。现在她必须以一种内行的眼光,去重新研究和审视这些获取过奥斯卡金奖的杰出名片。章惠兰在重新研究这些经典影片的长处时,自己仿佛又一次经历了影片中反映的故事。特别对美国电影历史真实性的认知与理解,也产生了新的飞跃。

  在波士顿大学攻读电影制片硕士两年间,章惠兰几乎没有到各地旅游的时间,她把这所大学电影馆里近百部美国优秀影片,如《王子复仇记》、《傲慢与偏见》、《欲望号街车》和《蝴蝶梦》等名片,几乎都看得滚瓜烂熟,她写的英文笔记足有几百万字之多。章惠兰不但观摩美国波士顿电影馆的影片,还对近年美国好莱坞新片,如《迫不及待寻找苏姗》等,也进行了彻头彻尾的研究。在进行电影研究的同时,章惠兰还在波士顿、洛杉矶等地先后拍了几部电影短片。虽然都是习作,但却为她今后成为成功的电影人奠定了基础。

  1996年5月,章惠兰终于写出在波士顿求学时的最后一篇电影论文《关于电影的蒙太奇》,这是她在即将面临硕士学位答辩时拿出的优异的毕业答卷。章惠兰写道:“从前对电影蒙太奇只有书面上的理解,可是,通过对美国大片观摩和制片人的考查,最后使我认识到,蒙太奇不仅是电影的术语,更它是导演不可缺少的艺术语言——因为它是电影无数画面与观众进行交流的特殊语汇。也是电影导演将孤立电影镜头联系起来的特别表现方式,而我现在才刚刚悟出蒙太奇的奥妙……”

  那些辅导过章惠兰的教授和讲师们,发现这位中国姑娘的学识已超过了一个制片硕士的水平。可是他们却没有发现那时的章惠兰,在内心思考的早已不再满足她毕业后只作个忙忙碌碌女制片人了。章惠兰那时在她的论文中涉及另一个新领域、就是电影导演!如果说章惠兰在台湾辅仁大学的毕业论文是将她引向神秘的电影领域,那么,在波士顿大学毕业后她把自己的目标则限定在当一个女电影导演上!

  章惠兰的论文答辩得到与会美国学者与艺术家的一致好评。她以高分获取电影制片硕士学位后,美国多家电影厂老板,都纷纷赶到波士顿大学,洽谈重金聘请章惠兰出任见习制片人。一些公司出的薪水甚至高出台湾电影厂资深制片人的几倍。可是,一心向往台湾发展自己电影事业的章惠兰,没有被那些高额美金所动,她断然谢绝所有相邀她留在美国当制片人的约请。

  于1996年秋天章惠兰飞回了阔别已久的台湾。从那时起,她又开始了一个新的冲刺。就在章惠兰刚走进台湾电影圈时,她首先遇上的老师,就是初中和高中时多次在银幕上见过的张艾嘉。

  当时张艾嘉正执导一部言情片《今夜不回家》,这也是章惠兰走进影视圈后亲自跟拍的第一部电影。尽管她那时只是一个见习场记,然而,在拍摄过程中,她从张艾嘉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尤其是一个女导演将面临的艰辛路程。电影完成了,可是章惠兰却因过度劳累病倒了。可是,她依然执著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

  1998年春,章惠兰开始给台湾另一著名导演蔡明亮作助手。

  从小生在马来西亚的蔡明亮,在章惠兰眼里与张艾嘉是完全不同两种风格的导演。如果说张艾嘉是演员出身的导演,注重戏的细腻感,那么从小在基隆坡摆面摊出身的蔡明亮,却注重于电影人物的情感与故事的曲折性。前来给蔡明亮当副导演之前,章惠兰多次研究过他的三部轰动电影,其中给她留下印象的是: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樱花奖的《青少年哪吒》、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获得金狮奖的《爱情万岁》和在第47届柏林电影节获取银熊奖的《河流》,其中《河流》的部分情节曾让易于动情的章惠兰落泪。

  章惠兰感到与有成就的导演合作是种愉快,她知道在资深名导的熏陶下,甚至比再上一次大学收获的东西还多。正因为随蔡明亮拍摄《洞》获取了成功,所以章惠兰决定自己独立拍片!

  1999年春天,章惠兰在她回台刚两年的时候,就大胆地成为了独立操作的电影导演。她第一个设想是要把自己的处女作《小百无禁忌》,拍成一部艺术名片,她开始在事业上冲刺了。在接连跟过两位台湾名导以后,她要靠自己的艺术素养,进行大胆尝试。她深夜多次修改电影剧本,开拍之前她又数次寻找片中的演员,最后被章惠兰选中的是,正在台湾走红的女演员舒淇,来作《小百无禁忌》的女一号。不久,这部处女作开拍了,章惠兰几乎全身心地投入这部电影的拍摄。那时,她几乎住在电影厂里。

  终于,这部名为《小百无禁忌》的电影在2000年初在台公映。是年5月,她又带着这部凝聚她心血的处女作,来到了法国戛纳电影节。由于章惠兰在《小百无禁忌》中倾注的心血,所以当它刚在戛纳上映,顿时受到来自世界各国电影评论家的欢迎。在好评如潮之中,章惠兰做梦也没想到,她拍的第一部电影,不但得到了戛纳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奖的入围资格,且又获取了“金摄影机奖”的前三名。那时,章惠兰在那万众欢腾中陶醉了!

  现在,她已确认自己走的从影之路是正确的!

  2001年夏天,章惠兰再次带着她的处女作《小百无禁忌》,应邀出席爱丁堡国际电影展。也是从那时开始,一个陌生的中国女电影导演的名字——章惠兰,开始为国际电影界所熟悉!第二年的春天,东南亚一张华人报纸,报道了蒋孝勇之子蒋友柏和台湾名模林姮怡相恋的信息以后,一度销声匿迹蒋家第四代,再次成为引人注目的新闻。其中在一篇题为《蒋家第四代无人从政》的评论中,这样说:“由于蒋友柏的信息,早已淡出政坛的蒋家第四代人再次引起世人关注。‘松柏常青’和‘梅兰菊竹’,曾是已故蒋介石为蒋家第四代人依族谱和性别分取的名字,现在除‘竹’字空缺外,其余都已长大成人。他们大多远避海外,在美国、英国者居多。只有章孝严和章孝慈的孩子们还留在台湾。章孝严的长女章惠兰在影坛上以一部名叫《小百无禁忌》的电影脱颖而出,他的次女章惠均目前即将从辅仁大学毕业,据说她毕业以后也决不作从政的选择。另一个以当年章亚若两位儿子在她死后暂避灾祸地名为名字的幼子章万安,也已经在台北高中读书,估计他也不会走章孝严从政的道路。章孝慈的一儿一女都已就业,他们都不希望在台湾的政治舞台上寻求一席之地,而是继续了他们父亲章孝慈喜欢的法学。此外,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蒋家第四代人,他们大多都已厌恶从政,甚至视从政为畏途。蒋友松曾经公开说,‘我所学的专业可能是社会科学,但决不是政治。’而且‘说到做到’。年纪轻轻就说出这种毅然决然的话来,看来决不可能是戏言。从他的上述话里,以及那些正在世界各地经商和从文的蒋家后裔的现状观之,当年曾经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蒋氏家族,已经从历史的帷幕下悄悄地隐退了……”

  (章孝严和妻子女儿拜祖。)

  §§第十章 大姨子和小舅子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