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蒋孝勇长子蒋友柏和妻子林姮怡

  (蒋友柏、蒋友常随父母在加拿大。)

  蒋友柏乃蒋孝勇的大公子,在蒋家第四代中名气最旺。他生得英俊帅气,早年随父母移民加拿大,后又移民美国,入纽约大学读资讯管理专业。

  蒋友柏生于1976年,是蒋孝勇和方智怡的第一个男孩。由于继承了父母的优秀遗传因子,蒋友柏长得高大健硕,在12岁那年他的身高就已是170公分了。成人之后则更加秀美挺拔,185公分的个子,留着飘逸的长发,脸型酷似偶像明星金城武,乃众多青年女子心目中的“梦中情人”。

  (蒋友柏)

  自小就在安逸环境中长大的蒋友柏从未考虑过政治为何物,但是在他12岁那年,也就是祖父蒋经国逝世的那一年,他开始承受家庭变故所带来的压力与痛苦。随着蒋经国的与世长辞,曾经充当蒋经国生病期间与国民党政界高层间的特殊“联络员”的蒋孝勇的地位一落千丈,昔日对父亲阿谀奉承的官员们似乎一瞬间就消失了,甚至还公开恶语中伤父亲,而父亲的情绪亦日渐不佳,与那个从小常带他和弟弟去阳明山打球、泡温泉、游泳、爬山的和蔼父亲简直判若两人。年仅12岁的蒋友柏也能感受到世态的炎凉,台湾可能不是他永久居住的地方。

  果然,当年8月,父亲蒋孝勇即携妻带子赴加拿大旅游,名为旅游,实则考察加拿大的环境是否适合全家生活。后来,蒋孝勇挑中了位于加国北部的著名城市魁北克附近的蒙特利尔,虽然那儿比较荒凉,但是正符合蒋孝勇向往的“鸟不生蛋”,“中国人少”的地方。蒋友柏在那与父母、弟弟愉快地玩了一个月便恋恋不舍地回到台湾,可是小友柏知道他不久还会回到这“鸟不生蛋”的地方。

  1989年2月15日,父亲蒋孝勇接到了加国移民局的批准函,要其全家务必于3月中旬到加。小友柏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要离开生长的土地台湾,尽管他还想在台北念完初中。然而,父命难违,临行之前,蒋孝勇带着孩子去向宋美龄告别,宋美龄深知挽留亦不可能,因此她嘱咐小友柏:一、出去以后,到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们姓蒋;二、到任何时候,你们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铭记着曾祖母的叮咛,友柏随着父母和弟弟于1989年3月中旬到达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在一座貌似七海官邸的房子住下。由于当地的通用语言是法语,于是友柏就进入一家私立学校初中部学习法语、英文、中文和其它初中课程。在蒙特利尔的日子非常平静,远离政界的父亲与他们兄弟俩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经常与他们交心聊天,谈生活,谈学业,谈未来。

  1990年秋天,蒋孝勇驱车去学校接友柏和友常回家,却见二人正和别人互相追打,父亲焦急地询问原因,友柏如实道出这同校的几个来自台湾的华人子弟当面大骂蒋经国和蒋介石,两兄弟无法忍受他人漫骂自己敬爱的曾祖父和祖父,便与他们厮打起来。蒋孝勇了解情况后,意味探长地对他们说:“你们不要为有人攻击你们的祖父和曾祖父,就和别人动武。其实,为这种事情动武是无济于事的。话应该让别人说,但是天是不会塌下来的,所有的一切毕竟都是历史啦!”经过父亲这次的教诲,友柏更加谨慎,宽容,不与他人无端起争执。

  (蒋友柏。)

  转眼到了1992年夏天,友柏面临着人生的转折。虽然友柏下定决心要上大学,可是在蒙特利尔这三年他的法语没有多少进步,甚至连最基本的法语升学考试都难以通过。然而,蒙特利尔教育局明确规定凡属该地的学生必须通过法语考试,否则不得进入大学深造。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全家人经过商议,采纳宋美龄的提议,再次决定移民美国,好让友柏到美国读书。起初友柏希望去纽约,因为曾祖母宋美龄在那儿,但是母亲方智怡认为定居旧金山更为妥当。最后结果则是全家移居旧金山,而友柏则入纽约大学学习,这样,曾祖母可以常常见到曾孙子。

  虽然决定了在哪儿读大学,但是究竟读什么专业,父子两人有一番长谈。友柏自小就喜欢绘画,或许与蒋友梅一样深受曾祖母宋美龄的影响。但是父亲蒋孝勇颇不赞成,他认为去大学学习绘画并把绘画作为终身职业难以真正成功,这样大学的宝贵时光就浪费了。接着,友柏又提出学习政治专业,父亲甚为震惊,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儿子从政是一个可怕的职业,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我自己的子女是绝对不会在政治上继续延续下去的。”所以他建议儿子读经济专业。

  父命难违,最后他在父亲的安排下进了资讯管理专业,他心里明白父亲是希望自己能够继承他的事业。在纽约大学求学期间,父亲只给友柏每月800美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友柏知道父母紧缩财政政策目的正是不愿让他变成一个纨绔子弟,不求上进。果然,友柏未辜负父母的期望,他在校期间专心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就在友柏准备毕业冲刺的时候,家中传来父亲癌症晚期的噩耗,友柏再也没法继续安心学习,于是1996年夏天他向学校提请休学一年,返回旧金山陪伴重病的父亲。虽然父亲强打精神,但是友柏深知父亲去日已不远矣。所以,他希望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能够给父亲带来尽可能多的欢乐。因此7月14日夜间,友柏随父亲一同乘飞机到达香港启德机场,之后下榻丽嘉酒店12楼,等待从旧金山来的母亲和弟弟。之所以陪同父亲来到大陆是为了了却父亲的三个心愿:“我们此次回到大陆,一是治病;二是回溪口故里扫墓;三是去游黄山。这三件事就是我人生最大的希望了。”

  由于这次大陆之行采取消息封锁,加之父子两人深居简出,所以记者没有发现他们的行踪。友柏料想一切可按原定计划施行,但是就在他们抵达香港的第三天清晨,友柏发现父亲在酒店浴间吐了一口鲜血并重重地摔了一跤。友柏急忙找来在香港的“荣总医院”著名医师陈云亮给父亲进行检查,愕然发现蒋孝勇的癌细胞已经转移到头部要害,而且在蒋孝勇头部还发现了两颗脑肿瘤。

  当天下午,母亲方智怡和弟弟友常、友青也乘飞机到达香港。见到丈夫如此情形,她开始迟疑该不该继续计划,她觉得当务之急应是带丈夫回“荣总”治病。令友柏吃惊的是父亲坚决要上北京,“已经到了家门口,我们怎么能不去呢?”最后全家人商议,友柏陪父亲从澳门直达北京,母亲和弟弟们则从九龙直飞北京,开始了堪称划时代的旅行。

  游北京后,又到溪口。在溪口故乡,他们游览了十几个景点,尽管路途辛苦,然而身染重病的父亲丝毫不言痛苦。溪口之行后,在母亲的坚持下,取消了游览黄山的计划,将父亲送回“荣总”治病。尽管蒋孝勇在不停地与病魔搏斗,但终究还是被死神带走。友柏为此伤心不已,尤其是接到父亲给他的遗书要他坚决不要从政,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父亲那双期待的眼睛。

  大学毕业后,蒋友柏子承父业,在旧金山经营笔记本电脑的销售,并开拓欧洲市场,被称为“旧金山的电子新贵”,后回合湾投身影视文化业,结识演员林姮怡,并喜结良缘。

  1998年夏天,休学一年的蒋友柏重新回到纽约大学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并返回旧金山。已经21岁的蒋友柏由于经历了众多的变故,因而显得更加成熟。当母亲问及他将来想从事的职业,他虽然仍心仪艺术,但他还是听从了母亲的建议,继承父亲在旧金山的电脑产业,投身于台湾笔记本电脑在美国的销售。

  尽管蒋友柏年纪尚轻,但是他得自父亲蒋孝勇的真传,极具经商头脑。他秉着“从自我做起,商人的勤奋;培养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对员工恩威并施”的原则,在短短两年内,他就把因父亲过世而濒于倒闭的红木市电脑公司带出了低谷,推向成功。不仅在红木市有他的电脑公司,就是在旧金山也有属于他的一家大型电脑公司“新宏大”电脑公司。但是,他不满足仅仅在美国发展,他迫切希望能够在全世界开拓更大的市场。因此,他将目光瞄准了欧洲市场。

  为了有效地实施他的开发计划,1998年春,蒋友柏亲自赴法国、英国和意大利考察。他发现在这些地方的电脑市场充斥着美国和日本的笔记本电脑,可是这些电脑价格昂贵,一般平民难以承受,另一方面,中学生又急需大量轻便型价格便宜的电脑。看准了这三地的电脑市场潜力,蒋友柏一鼓作气,制定了周密的营销计划,成功地将他公司经营的台湾电脑打入欧洲市场,一举成名。

  在进军欧洲市场的过程中,蒋友柏亦遇到了不少困难。首先是公司董事会惧怕遭到失败,不赞成冒险进入欧洲市场,宁愿安于在美国。然而蒋友柏的坚定信念最终打动了董事会,同意向欧洲市场发展。同时,蒋友柏还亲自到台湾挑选具有中国少女气质的女模特来为他公司的电脑作广告。正是这次选拔,蒋友柏结识了年轻漂亮,身材高挑的名模倪雅伦。倪雅伦的广告非常出色,吸引了众多外国人的眼球,也为蒋友柏公司的电脑招揽了不少顾客。令蒋友柏啼笑皆非的是许多八卦小报开始大肆渲染他和倪雅伦的关系。其实两人纯属普通朋友,合作伙伴。

  蒋友柏生得英俊潇洒,又是极具发展前景的年轻企业家,身边不乏女孩子追求,早在纽约大学读书期间就有大批女生视他为白马王子,但是蒋友柏谨记父亲教诲:做人一定要低调,以事业为重,决不眠花宿柳。所以在大学期间,他就立志决不谈恋爱。如今,他的事业如日中天,他就更加勤心于事业,很少顾及儿女私情。欧洲电脑市场的成功开拓,亦为蒋友柏带来了好名声,旧金山的同行都知道有一个电脑大亨蒋友柏,他则称自己是“旧金山的电脑新贵”。

  2001年夏秋之交,蒋友柏向母亲提出进入台湾市场,但是不是以电脑销售为主,而是开一家影视文化公司,制作一些商业性的广告和娱乐性的电视剧。这主要是圆蒋友柏多年来想从事艺术行业的夙愿,同时也为公司发展寻找一条新路。不久,一家名叫金狮影音公司在台湾正式运营,它是蒋友柏在东方科技园一家小型音像公司的投资再扩大。

  回到台湾后,他发现台湾在发生令他不悦的变化,崇日文化到处蔓延,蒋友柏在台的影视业也发展不顺。尽管如此,他还坚持自己的理想,开始着手拍一部电视片《中国饮食文化》。这部电视片需要一个女主持人,于是蒋友柏又在茫茫女孩中寻找合适人选。经过多日的观察,他尚未发现一位气质高雅又能够代表古老中国文化风格的女孩。一日,他心烦意乱地走进中电俱乐部的咖啡厅喝咖啡,蓦然发现了一位身材苗条,恬静而文雅的女孩林姮怡。她的品性和魅力不仅征服了观《中国饮食文化》的观众,也掠取了蒋友柏的心。他们两人频频约会,喝咖啡,共进晚餐。各处游览,互相切磋台湾的古老菜肴,有时还会谈论当今的台湾时政,二人的感情与日俱增。正是因为林姮怡与蒋友柏的恋情曝光,人们开场注意这个清秀可人的女孩,记者们则纷纷探究她的背景和家庭情况。

  林姮怡,与蒋友柏同年,也是1976年生,毕业于文化大学畜产系,巨蟹座,身高168公分,46公斤,清秀略带点古典味。在大学期间就是凯握的名模,大学毕业后即投身演艺圈,被导演洪育智发掘,参加电影《纯属意外》的拍摄,担任女一号,同时她还接拍了不少广告。她的广告作品有《旁氏美乳霜:豆腐篇》、《旁氏妙鼻贴》、《速织》、张国荣EverybodyMV,曾被公司送往新加坡由金曲奖制作人李思菘、李伟菘训练,欲向歌坛发展。她还在偶像剧《薰衣草》中出演女主角的姐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梁以晨”。

  (林姮怡)

  在该片中“梁以晨”是在男友怀里悄悄死去,画面唯美得让人心疼,面对媒体,她坦言饰演“梁以晨”的心情。她说,对这样浪漫剧情不报期待,她个人认为,最浪漫的举动就是希望“和情人坐在夏威夷的海滩上,享受阳光的热情,吹着徐徐海风,享受两人世界,过程不必太过繁杂。”在与蒋友柏相恋的过程中,她也遇到了很令她苦恼的事情,她表示;“我和蒋友柏是单纯的朋友关系,在媒体夸张的解读下,好像还很年轻的我们就要踏入礼堂。这样的结果并不令我开心,因为因为我感到,现在的林姮怡好象活在蒋友柏的光环下,早知如此,我宁可回到那个没有人认识的林姮怡阶段。”

  为了不影响女友的事业,蒋友柏在媒体面前亦几度否认与林姮怡的恋情,直到2003年1月23日,蒋友柏的母亲方智怡证实她的长子蒋友柏与林姮怡已订婚,且准媳妇已怀身孕,2月择日完成婚礼。她还表示希望外界不要过于过问小孩子的事,因为小孩子是应该保有清新,不要有政治色彩。这也意味着蒋家第五代即将诞生。

  与此同时,林姮怡的母亲也看好这场婚姻。友柏的岳父现任花莲慈济医院院长林欣荣开心地说:“想当年我20岁就结婚了,姮怡现在已26岁,我嫌太晚了,早该结了,我也该升格当阿公了。”林欣荣接受记者采访时,显得非常开心,他一开始仍很保守的说:“喔,都是看到媒体报道才知道的,都没有人跟我报告,我还要来问一问”,后话匣子一开,林欣荣便先称赞准女婿蒋友柏“烧的一手好菜,功夫好到可以办桌!”对于未来准女婿赞不绝口的林欣荣说:“小两口已经交往很久了,要结婚是好事,祝福他们,友柏也很照顾姮怡,脾气又好,他的家教也很好。”平时两家就有经常来往,前一阵子林欣荣的儿子结婚,友柏也来参加,其实关系早就很密切。

  花莲慈济医院院长林欣荣是台南七股人,在神经外科拥有极高的地位。他曾担任“三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并以“钥匙孔手术”为微创型手术写下新页。2002年接任花慈济医医院院长后,更在父亲节前夕亲自执刀,为高龄父亲林炎山成功摘除脑部血管瘤,作为送给父亲最特别的父亲节礼物,尤其在台湾医学史上留下佳话,迄今许多医生都还难忘他“胆大心细”的这一刀。诚如林欣荣说,为自己父亲开刀,只要“胆子大一点,肠子硬一点”就可以了。

  林欣荣的胆大细心似乎也遗传给自己的女儿,在挑选另一半时,也是大胆心细,才选中蒋家的第四代蒋友柏。而即将嫁入蒋家的林姮怡谈论自己与蒋友柏的恋情时说:“不论外界怎么看我和蒋友柏的交往,但就我的立场来说,男人的外形和家世背景不是我衡量另一半主要原因。我很重视男人说话时的感觉和气质,能聊得来,并且能从对方身上学习,才是吸引我的重点。”

  (蒋友柏岳父林欣荣。)

  2月8日晚,蒋友柏和林姮怡在台北市一家俱乐部举办了婚宴,新娘戴着婆婆方智怡赠送的银金色项链。这场婚礼只有6桌酒席,谢绝所有媒体记者的采访,应邀出席的亲友也很低调,双方共只宴请了亲友约60人,其中包括男方亲友的连方、前台湾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前“行政院长”郝柏村等。至于女方的亲友则包括了沈国梁、林碧玉等。方智恰则用歌声庆祝,年事已高的方老太夫人特别弹奏钢琴,场面温馨。因国民党主席连战晚间南下台中为台湾灯会点灯,连方代表连战、前“国防部”军医局局长沈国梁担任男女双方的证婚人。这对新人穿着深色的礼服,婚后将息影的林妲怡,显得明艳动人,看不出是怀有4个月身孕的准妈妈。与此同时,去年结婚的蒋友松的妻子徐子菱亦有喜,看来不久以后蒋家第五代也即将来到人世间。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