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篇 碑记

  碑分内碑、外碑两种,内碑是凿立在石窟中,一般碑面为黑色。外碑则是凿在门面两侧或门壁两侧或侧面,一般为石质本色。大部分碑是不可移动的,即属就地取材凿成的,给保护带来一定的难度。有的为凸碑,有的为凹碑,碑文有的为凹刻,有的为凸刻,并有底座加花纹。最长的碑为明成化年间的,迄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最短的碑为清咸丰年间的,也有200多年的历史。现共存有碑32座,其中内碑为24座,外碑8座,保存完整或较为完整并有时间记录的碑共有26座,明代12座,清代14座,无时间记录或时间记录不清的(包括残碑)3座。

  1号碑癸巳冬十月余奉

  0.63m×1.46m,底座0.84m×0.21m,内碑,现存于东崖圣母殿内(风化严重),立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迄今已有414年的历史。其碑文内容大体为:

  癸巳冬十月余奉

  癸巳冬十月余奉……侍随任止一子,名至道,虽进寅宫于乙酉春矣,六月……之曰盍祈诸雄石峡圣母乎,惟神其信,若时其应,若向环无峰□……焉,一入其峡,俯仰四顾,若登阆苑,惊观洞崖风唧楼阁,云连山谷……也,迨登琼殿灵威昭布,益撼人处余也。满腔初笙之精,专一心盈年之□□伏荷……许九玄住僧咸庆曰:端取叠叶、熊罴耳,余穷其说,被细举往效,曾未秋毫有爽,是享三年许,僧众□……以故为□庆后,逾岁果生二子,再逾岁又生一孙,其灵昭昭之也。盖应诚若向而效,诚不爽也。夫……育有国庇孕穹壤,德洽无疆矣。但念余以区区武弁求即兴愿即遂而沐圣恩何若是哉。惟异……保康宁故勒石以注其感涌云谨叙。口历乙未岁孟冬念五吉日榆林城地方兼管抚夷署都指挥。

  2号碑重装碑记

  0.70m×1.63m,底座0.95m×0.20m,内碑,现存于东崖圣母殿内,立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迄今已有326年的历史。其碑文内容为:

  重装碑记

  康熙二十二年岁在癸亥桂月吉旦,延安府榆林城堡同知古潜川时来敏为祈保子孙,敬为重装。

  3号碑

  0.70m×1.58m,底座0.94m×0.22m,内碑,现存于东崖圣母殿内,立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迄今已有304年的历史。其碑文内容为:

  碑记

  榆林卫候铨县丞杨肇基所得幼子,圣母娘娘保佑长年百岁,永无灾难,爰为勒石,永垂不朽云。

  康熙肆拾肆年岁次乙酉仲夏吉旦立

  4号碑雄山寺香火养赡地碑记

  0.81m×0.95m,内碑,现存于东崖圣母殿内,立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十月五日,迄今已有243年的历史。其碑文内容为:

  雄山寺香火养赡地碑记

  古有本寺东南山墩见梁糜粮地一段,东至吴家梁口大路为界,南至沙畔为界,西至雄石峡口大路为界,北至镇北台南沙畔为界,四至分明。又有顺治五年都督先公舍流水沟北糜粮地一段,东至土岩底大路为界,南至流水天沟为界,西至天河为界,北至桥头为界,四至分明,此二段地俱系相连迨至。雍正九年老住持无伪师诛汉直将此二段地开垦起科,每年纳正耗银钱。又有康熙十七年都督左公舍北滩地一段,东至关河为界,南至树水壕李姓北地为界,西至沙梁为界,北至桥头为界,四界分明,每年正耗银八分四厘。又有康熙三十年间五胜贝子舍口外二晌水夷地一段,东至长城为界,南至桥头为界,西至沙梁为界,北至二响水石畔为界,四至分明,立石永垂不朽是为记。

  乾隆三十一年十月五日住持僧性明,徒喜、贤、教,孙通识立石

  5号碑金妆碑记

  0.54m×1.23m,底座0.74m×0.22m,内碑,现存于东崖圣母殿内,立于道光四年(1824),迄今已有185年的历史。其碑文内容为:

  金妆碑记

  尝思人生在世,所称不朽者莫过于世代相继,绵绵弗绝,是以父承祖,子承父,子必有子,以承其身。今弟子王天生年逾四旬,子嗣缺乏,以承其身者故在本寺子孙。圣母娘娘殿前虔诚发愿,许下金妆娘娘全身并合堂糠痘娘娘暨立侍诸神共计二十余位,其金张多寡,颜色几何,工价若干独力成功,不计其数,欲求神像全体改旧焕然一新,倘列圣有灵降,福孔多赐,以一□子,则弟子当躬感恩戴德,蒙其覆庇,固已不浅,即后世子孙永沐鸿庥于无疆矣,爰为勒石。

  榆林县儒学生员韦肇奎撰并书金妆彩画弟子王天生男保儿画匠白天府、石匠王喜元、木匠胡士才、泥匠赵沅道光四年岁次甲申闰七月立住持僧普霖、徒通亨

  6号碑雄山寺三教殿内补塑重装合堂圣像碑记

  0.54m×1.04m,外碑,现存于东崖三教殿门壁右侧,立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迄今已有326年的历史。其碑文内容为:

  诰封一品夫人柯门曾氏、柯门汪氏、柯门闻氏,会首梁珩、任第、杨生辉、王秉乾、肖如蕙,柯门氏、柯门张氏、梁门曹氏、任门张氏、杨门张氏、钱门杨氏、程门陈氏、汪门洪氏,李耀堂、白国玺、柯顶社。

  康熙戊寅中秋吉日立住持洪道、徒广望(显、宫、习)、孙演势(伯、毓)。

  7号碑雄山寺昆泸殿内诸佛菩萨法身捐壤募化重修金妆圣像高捧口端碑记

  0.50m×1.16m,底座0.67m×0.25m,内碑,现存于东崖三教殿内,立于乾隆五十年三月(1785),迄今已有224年的历史。其碑文内容为:

  广种福田

  雄山寺昆泸殿内诸佛菩萨法身捐壤募化重修金妆圣像高捧口端碑记

  榆林县儒学生员供银元……贺登连供钱伍百文、张林周供钱伍百文、黄中元供钱伍百文、黄玉供钱伍百文、林□□供钱伍百文、□□□供钱伍百文、□□□供钱伍百文、□□□供钱伍百文……领募化首金陵王明广,住持僧□缘等。画匠申士奇、师万林,石匠焦青。

  乾隆五十年三月吉日立

  8号碑重修红石峡佛庙碑序

  0.54m×1.06m,外碑,现存于东崖三教殿门壁左侧,立于咸丰七年(1857),迄今已有152年的历史。其碑文内容为:

  日月

  重修红石峡佛庙碑序

  洞天福地,实为神灵。□凭依王

  简金装原壮人氏之瞻仰。雄山石峡榆郡名区,旧铸圣神俱极尊崇。自明至此历纪有年,惟是地处水涯,像多倾圯,既无以昭来格之忱,将何以展如在之处。元、连等目击怆怀,茸修有志,乃于咸丰之七年仲夏之五月,率督工作重修庙貌、正构、丹□,俱皆金碧,庶几免沦落之感,稍可伸观,拜之诚是为序。

  署陕西延绥镇标中营游击即补参将镇羌堡都司世袭骑都尉□连

  特授陕西榆林府照厅邓用元谨志咸丰七年丁巳又五月之吉日立

  9号碑红石峡重修观音碑记

  0.50m×0.96m,内碑,现存于东崖三教殿旁小石窟内,立于明弘治二年(1489),迄今已有520年的历史。其碑文内容为:

  吾佛之教自入中华派,天下郡城、山林、寺院、庵居扉不有之,弟子义官简智,祖贯北京顺天府日中坊人氏,□心命莅修理石窑,重建观音像、左右圣容一会,积子孙之绵远千古之流芳,左右善邻环而相接,以其体业林之规矩,振佛祖之家风。留母、海震潮音、九莲万象、现童真。扬杖一滴深甘露,散作山河大地春。弘治二年岁次己酉八月吉日。

  简智、安氏妙全、简雄、大姐

  信官吴旺、李氏妙福、简英、明朗

  简春、杨氏妙海、简俊、吉祥保

  10号碑榆林城碑记

  0.63m×1.13m,底座0.82m×0.10m,内碑,现存于小须弥顶殿内,立于大明弘治十五年岁次壬戌仲月吉旦(1502),迄今已有505年的历史。其碑文内容为:

  榆林城碑记

  红山寺刹建新殿,铜像二尊,□像□□□□定碑记序,常遇道德巍隆九卧山猿糜交杂户,□□九年西堂修真永三笑过溪□名颜竹□韵,□□□□岸云□,鹤舞出尘众市廊,不盗玄中□□□,龙床甑□闲功德,主许志聪。张才、李氏、罗继钦、□氏、男□□纸、李聪、田氏、丁谭、芦氏、汤友仓、刘旦、□□、高文选、杜氏、男高□、王政、高氏、高启、高氏、□□珏、冯勉、王氏、男元儿、王本、丘□、贺氏、□□楞鸡、李雄、李时、任俊、马非、杨氏、马钦、马□、周林、马氏、斐志淮、于丽、马氏、程盛、马□、强兴、白聪、阎荣、王会、张万、张戎、周边、张锦、马□、马彪、阎让、王通、何氏、□□、袁氏、袁名、杜氏、安达、党氏、男安鸾、马□、马秀、叶弘、李安、李杰、刘森、吴□、□□、苏锐、常思、柳成、魏□、唐氏、男魏□、□□、□志交、张永、许智、于信、张氏、男于鸾、李洪、汪氏、男永保、惠安、强信、张氏、男福缘、冯雄、高氏、郭泉、魏子正、马礼、马龙、僧常空、常名、常秀、常忍、成显、张莫、刘俊、舍人、郭明、王氏、刘江、马□、马鸾榆林卫指挥李良,信官许安、男许桢,信官贺锦,信官丁亨、潘氏、潘先、鱼泉都司戴钦,指挥简鉴、张荣、刘海二十□□委官冯诏、男冯(吉、爵)

  大明弘治十五年岁次壬戌仲月吉旦。

  11号碑创建石佛殿记

  0.96m×2.10m×0.23m(厚),底座1.55m×0.51m,内碑,现存于东崖大雄殿内,立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迄今已有522年的历史。此碑为巨碑(红石峡保存的最大一座碑),其碑文内容为:

  创建石佛殿记

  辛卯科陕藩进士义林郝杰撰文

  国子监监生上郡贺胜书丹

  榆林卫庠生府谷刘红篆额

  榆林会府北去十里许,有宋元间名刹遗址,在即今红石峡北,

  谓之红山寺是也。其山望之蔚然,其起如鹜,其伏如踞,其支而出也,如趋如附,逶迤而南,乃为卫治。山下有河,其源出自境外葫芦海子,水流悠悠晶晶,环绕而下入黄河以达于海,山水秀丽为榆林寨第一胜景。寺南未几三百步,古有小石佛殿,规模狭隘,未足以耸观瞻,居人惜之。成化丙午岁,钦差镇守延绥、庆阳等处地方太监简公来镇是边,义官简智亦膺请允随步乃尊甫而来,同事边陲。偶公余邀一、二兰友偕诸弟子之红山而游憩焉。道经于斯,目其卑陋,慨然发善心,捐己资命石匠创凿大佛殿一空,深二丈六尺,阔二丈二尺有奇,四隅高一丈四尺,中高一丈四尺,正中范塑释迦牟尼佛暨文殊、普贤、阿难迦舍金身,左护法及孤长者,右护法及武安王像。他如香案、门窗、碑碣之类无不完具。金碧照耀,超越于前也,何如哉。肇工于成化丁未岁之二月,落成于弘治改元之月,工既讫,咸谓不可无文,以纪其颠末,遂相率来请记于余。夫佛乃西方圣人,自汉晋以来始入中国,以为善为教,中国人敬信西方圣人如天如父母何也。盖人穷必呼,天疾痛必呼父母,天与父母未必能救之也。舍天与父母则无可呜吁者矣。西方圣人独以拯灾拯难自任不俟人之呜吁,寻其灾难而拯救之,其慈而仁也。一何至哉!噫,天与父母不能尽之仁,而西方圣人独能尽之。人之敬信西方圣人如天如父母非过也,宜也。今简均以超迈等夷之资,宽平质静,不忮不求,发此良心,成此盛事,何往而非为善之心耶。然均之为此,虽所以仰答大造而昭景职其向惠斯人,欲其同归于善也。亦云厚矣。昔汉东平王苍对显宗有曰:为善最乐,后世称重。罔置简均,乐善之诚出于天禀。益昭著将见播之歌颂,载诸史册,永永无厌。汉之东平殆不得擅美于前也,是用特书□之琬琰,以寿将来云。

  大明成化丁未岁舍戊申春二月吉旦立石

  时淮简宣高奇简清简明简达简鉴简宁男(夹住、栓住)

  在京义官简辅简智安刚男简荣简元简英简雄教化吉祥保

  吴旺简春简玉简聪简通简安简能简泉石匠陈强

  12号碑信女碑

  0.44m×0.66m,内碑,现存于东崖大雄殿内,其碑文内容为:

  安氏妙全高氏妙通

  李氏妙莲

  妙福王氏妙能潘氏妙金大姐

  信女王氏妙元杨氏妙海宣氏妙厅女童本受

  王氏张氏妙聚王氏善庆二姐

  王氏妙智宫氏惠玉岳氏妙祥

  13号碑创修观音堂记

  0.77m×1.66m×0.18m(厚),内碑,现存于东崖观音堂内,立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迄今已有522年的历史。其碑走进红石峡

  内容为:

  创修观音堂记

  庚子科乡贡进士古杭山岳撰文

  国子监监生合肥蒋贤书丹

  国子监监生雕阴李容篆额

  士之遭际明时壮而得行其

  志,距榆林城北几十里许,有山名曰红石峡,其土壤夷旷介乎□田虏境交界,山明而水清,地幽而境胜,其左弗及一里寺名红山,内塑如来贤圣,下有清泉□洼,其源自境外而入斯地。虽有名刹古迹,其景居其一焉,堂建寺前峡左,山水环抱,草木森□,实奇胜之区也。成化丙午岁,钦差镇守延绥、庆阳等处地方太监简公来镇,是方麾下京官简玉乃山东济南禹城之望族也,□暇来游此地,因观山景非常圣境,磊落咸发善心,慨捐已资于成化丁未七月吉旦命工创修石堂一空,深一丈二尺,阔见其方,四隅高一丈一尺,中高一丈二尺,内塑观音、龙女、善才、左右护法、洞门石窗,堂前石砌方台,台下垂柳数株,凡诸制度历历可观,工既完,求予文以为记,□可辞哉。惟观音大士寻声救苦,普济众生,感应昭彰,岂可尽述。简均发此良惠之诚,后世必延善报、永永相传,以勒将来云是为记。

  成化二十三年岁次丁未秋七月吉旦立石

  在京义官简辅、简智;简清、高奇、简宣、简春、简璁,简安、简通、简明、简达、简鉴,简泉、简宁、简能、简英、简雄;岳父高旺、男四汉,侄男王忠、简林;信官赵祥;僧人常生、常璁、常青、常景;石匠陈德、高方;信士贺增、杨照

  14号碑信女碑

  0.51m×0.86m,内碑,现存于东崖观音堂内,其碑文内容为:

  高氏妙能岳氏妙祥

  王氏妙元杨氏妙海

  王氏善庆

  王氏妙智宣氏妙聪

  信女王氏妙能宫氏惠玉

  张氏妙秀

  王氏妙全张氏妙聚

  潘氏妙锦

  李氏妙莲

  李氏

  岳母阮氏妙能信女田氏

  15号碑雄石峡张公创开水磨碑记

  0.58m×1.27m,外碑,现存于东崖观音堂右侧门壁,立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迄今已有330年的历史。其碑文内容为:

  雄石峡张公创开水磨碑记

  水磨之兴,中州、南国建之者多。延疆边地人性惟鲁,其于水泽之利罔闻。壬子春初,有客从晋至榆,姓张讳健字浮真者,乃汾州狐岐山人也,见镇之东西川流不息,仅可建磨,而雄石峡中更易成焉。爱命工匠为障水填基,凿石开渠安置水磨。一时水力可当数人工,何水为功最易而获利至巨也。于是榆中诸君子相为则效,遂开十数处焉。嗟乎!张君创立于前,诸公效之于后,凡食水泽之利者,必知其功自张始,是为记。

  康熙十八年岁次己未季夏毂旦主持僧洪道、徒广写立榆庠博士弟子员王桢撰书

  16号碑恢天禅师功德碑记

  0.70m×1.72m,外碑,现存于东崖观音堂右旁侧石壁,立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迄今已有242年的历史,碑文内容如下:

  慈慧久存

  恢天禅师功德碑记

  禅师法讳性明,字曰恢天,俗姓胡,本郡榆林人也。□四削发,稍长接□住持雄山寺,历有年□,其积功修德,□□□举今试约,言其一、二,以众人□共喻者,我禅师菩提性成,方□龄而纪具慈航念,□中岁而□勒□钟菩□双觉迷于大千界内,朝课夕诵,期悟空于不二,门中一片婆心,事事惟遵经倡万穗善,念时时不逾宗风动范,清规普照,慧日行依禅我通覆慈云,自奉惟伊蒲出,自佛田粟内,供物尚清,精取诸□合□中一世世,劳半生勤苦困,而云栖霞结三千梵刹常新,无不执玉披金,五百阿罗如旧。西崖数十丈指日成功,东岭几洞□因时备举不必数,□舟而惠洽通□数于儒林,何需傲赠□而思周能修已以成物,事惟准乎,其道行□□,于其□或笥有余金,锥小差必委曲而就,□豪无一钞,书以□曲而凡□□无一□,遇大端□设法以俭,种种善端常自晦其行踪下□□□林,先觉□明事迹□自苦其心,志□□古刹,上以法不决□□□□德乡人途人悉颂,慈恩□矣。通大道为一□沟□了真性于万却说甚松□东回教无异,须知柏子西来法皈……一改白须皓首下难继赤□碧眼之奇黄背颜直可追清□白足之异花飞石点雄山一小鹫峰苇波浮溪流半成佛泽色色化清,虚之境边际名区声声作震叠之音古榆灵地,成禅师之功德岂寻常耳。日□可及意量□能测也哉。

  乾隆三十二年岁次丁亥仲夏上浣之吉榆林廪生乔拱宸谨撰邑人许廷书丹镌字王臣

  李本柽、郝士众、高文雄、胡俊、任安、任秀、刘惠文

  焦整、王仲、常雪林、王世雄、王喜丁、五喜荣、王福祥戚明安、郝泣、许春、方然、李士宗、涂万乙、孙起学□□□、□□□、□□□、吴□阳、白天成、冯□流、高□□□□、高保、李光、马起云、杨目千、□明律、简安邓波□、张进颜、胡士英、胡士胜、白天□、陆停、王明元、曹国龙、曹国雄、曹国智、曹国谋、曹国儒、曹国佳、曹世福、田溥、崔童荣、邢智、王斌、崔立、张廷宇、崔□延、姜汉库、李君佐、王自如、朱仲、张君廷、吴存、刘世高、刘天义、纪成锦、卜柱公立

  17号碑左氏施舍草湾碑记

  0.60m×1.27m,外碑,现存于观音堂左侧门壁上,因年久风化严重,内容残缺不全。立碑时间应为康熙二十九年(1690),迄今已有319年的历史,碑文内容如下:

  左氏施舍草湾碑记

  雄山寺远□□边其中香火养瞻毫无所出,□因随任他……里将祖置草湾一块近寺……东至天河,西至山根,南至大路,北至大路……同族之人有争议者,勒石以为永远□寺地。

  原任援剿蓟辽等处总兵官右都督左光先原任镇守四川龙安等处总兵官都督同知左襄力

  原任分守浙江温区大荆路参将左耳力原任分守宁远等处总兵官左□

  原任延绥抚标传号都司左□原任整饬贵州安道□判四川永宁都司左□

  四川部院候咨应袭世职孙男左昌

  本寺主持洪道、徒广写□□庚午且月吉日

  18号碑金妆地藏十王碑记

  0.47m×1.14m,外碑,现存于东崖金妆地藏十王殿右侧门壁,立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迄今已有325年的历史,其碑文内容如下:

  题名

  金妆地藏十王碑记

  环榆皆黄沙,去城北七里许,忽有石两山夹水,层峦峭壁,凿室建刹,名曰雄山寺,古洞层回,奉佛殿神百千于其内,宛若十洲三岛之胜,慨往营缔造。盖九年次甲子夏四月,善信□等游于斯,偶见地藏菩萨十帝阎君一殿日久尘污,金妆剥落,遂怆然曰:神之不安,人之罪也。于是督鸠工□开素饰,金妆五门月而告成,命余作记,余固见大彩夺目,霞之□辉映,日月之光不□灿灿,见□□壮丽,皇图诸公之德、诸公之行吡媲美往哲,并永河山同心,福履其乐只且。

  康熙二十三年岁在甲子月中浣之吉榆贡生王师文顿首谨撰儒学马祥麟沐手书丹

  总镇门下旗牌官张思龙、马世心、贺道隆、郑国昌、李国标、张大成、郝居唐、崔九州、崔显珠、梁大用、方弘道、何见雄、王龙、李亭生、李淳本、李世清、柳可贞、陈玉、刘世明、张启议、毕锦、李题明、刘明德、岳守良、石光林、黄尔由、张首兴、宋周占、刘山、袁世光

  19号碑重修圆觉殿碑记

  067m×1.46m,底座0.86m×0.34m,外碑,现存于东崖圆觉殿左侧石壁,立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迄今已有324年的历史,其碑文内容如下:

  重修碑记

  重修圆觉殿碑记

  城北七里许者雄石峡,石崖壁立,清流瀑出,塞内外之险是边疆之□比也。加以殿中罗列□像基,有□榆将相岁出,不中者曰:金妆彩灵,这真福也。而知者则曰:修废补缺,供游□也。予于上台照同人□辉,□封□之深心人□浔而者何也。我定鼎泯一区,宇中外一统之盛,亘古未有。然交易定所,往来有常期,南人不得北出,北兵不得入南南北之分森严,此益以防人心也。正封□也。素有圆觉殿一百年久,两地虽曰一隅,倘耳共一庙,不仅古刹住之鸟有边疆必至关□。乙丑岁镇标□官偶之□员和之务,标己□□图修理犹□□。镇延大将军李国风乐助将施俸金氏始告峻。大将军迁□当之保人也。□□飞第一□□甲仕四十余年间,历秦齐燕楚□政者绩仁声洋道入榆来,抚军恤民之□儿城垣、桥梁、寺庙□封福与佥为修补全镇内外咸与维新者。夫边情重修霄盯劳心成惠,□用务求南北安□,萌以发财,助工者一则熙回人人之心,一则□□,朝延榆□之哉。□北与观之作榆将相后先一揆哉。但工成勒石索文于余之也。偏□不少不读书□者归来老□倦□,能为之惟愿后之君于效今亦犹今之君子□昔喜抒金钱岁加绸缪,□千万载之兵民合德,长城永固关乎。边情出入者……浅□哉。地卯□异果报,仰□息之谈□□今昔君千修葺之心亦非余乎?日乐道之言。

  康熙二十四年岁次乙丑夏□□吉旦。

  原任米脂县儒学训导阎虎儿□沐撰

  榆庠□膳生员王□勋沐手书丹

  镇守陕西延绥等处地方挂印总兵官右都督加一级李承恩

  佛弟子杨洒民、刘升、乔贞、王一虎、石先光、李养正、阎钦秀、刘光明……。

  20号碑创修圆觉殿记

  0.63m×1.19m×0.05m(厚),底座0.88m×0.29m,外碑,现存于东崖圆觉殿左侧旁石壁,因人为的破坏,碑文内容所剩无几。此碑最迟应在明成化七年(1471)

  所立,迄今已有538年的历史。碑文仅残留以下内容:

  圆觉堂记

  创修圆觉殿记

  榆城之北有……水声震地……境称之郡……可伦也……非常遂……二丈六尺……佛三普及……壁间原伦……□儿诸制……佛本西方……为效而见……后世永永……绥德卫……(后而碑文均遭“文化大革命”破坏)。

  21号碑重妆碑记

  0.71m×1.60m,底座0.96m×0.25m,现存于东崖翠然阁内,立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迄今已有326年的历史。其碑文内容为:

  重妆碑记

  康熙二十二年岁在癸亥桂月吉旦,延安府榆林城堡同知古潜川时来敏为祈保子孙,敬为重装。(此碑同圣母殿内存的1号碑系同人同时同内容碑)

  22号碑红石峡创启石窟塑像碑记

  0.68m×1.35m×0.06m(厚),内碑,现存于东崖菩萨殿内,立于正德五年(1510),迄今已有499年的历史。因风化严重,只留半碑文字,残留为:

  红石峡创启石窟塑像碑记

  榆林散官中州□□撰文

  榆林散官洛阳陆平书篆

  榆林城北十里许……两山夹一水,中流极临,□□□□地□形……崇益广香火不坠,大雄之教于此尤盛,郡……弘治辛酉八月偶有疾,甚毕医以百药投……石窟并塑像,自是疾渐瘳不逾月如平,昔……□佛法之能佑人,且喜赵母之能慈其子……亦可慨见马□在诸洞之比高一丈一尺……塑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像,傍侍四像共……迄工于正德庚午十月十一日,因游于……请为记,遂书之以纪其事云……立石。

  母□氏,岳父姬福;……弟赵红、弟妻闫氏、长女妙智;……崔海、赵钦、孙聪、彭缙、赵学、王聪、李荣、刘镇、李文。捐资官张定,住持僧成显。画士孙仲亮、孙仲宁、孙贯;石匠张锐、李钦。(前后建造历时七年)

  23号碑

  0.90m×1.85m,内碑,现存于东崖菩萨殿内,因风化严重,只留半碑,残留为:

  ……古洞用彰□……古洞在马……廉泉杨公慨……以戎事……潺□寻游胜境询知……整肃之观瞻仰……和金身聊□前人未竟之忱……□□兰是为□……拣发副将长白奇兴阿敬叩……乃左程光□谨撰……骑都尉韩锡恩书……辛酉蒲月十六日吉立。

  24号碑慈仁殿记

  0.65m×1.37m×0.14m(厚),内碑,现存于东崖慈仁殿,立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迄今已有522年的历史,其碑文内容为:

  慈仁殿记

  棠谓释氏之教,自古而敬礼吉英诽今世创始之设也。盖生民以来臻瞻仰而皈依佛志阐述生死痛苦亦不鲜矣,然之教之论由足国时初兴余,及此所圣人西方化现号佛,慈仁究治□迷而欲超凡登极彼岸者□。陕西都司绥德卫前所见在榆林城居住义言李俊感发虔诚,荣备已资修建慈佛殿一所,□工妆塑圣像皆完,开光酬愿伏惟。□朝巩固亿兆遐昌家门,请奇□属安康,□置地基可承于后□路岩水相连,东至石岩,南至一十四丈,西至河西石岩,北至边墙,可四至在内分明,以传其辈辈相记,于是洋洋手,如□共上如在其左右也姑述此以代其事谨识。父李□□,母吴氏妙福,义官李俊,室人邓氏妙贵,弟李万,室人徐氏妙,妹李妙聪,女李妙秀,男李和、李林;李致室人师氏妙恩;李果室人宋氏妙缘,孙男李玄。成代二十三年秋吉山西汾洲儒士韩子皋书并篆撰。

  25号碑观音堂记

  0.65×0.80,内碑,现存于东崖观音祠内,立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迄今已有522年的历史,其碑文内容为:

  观音堂记

  大慈大悲、灵感救苦救难马世音菩萨之号者,自开口之始囗皆至心持爱,不时而诵念也,苟口以至哉。囗囗为敬又囗囗囗囗囗隔感救应者乎,夫菩萨以少不囗囗成囗囗举世罕回来囗囗囗,令人以寂减为苦,以清萌为安,以素合而为修行以口欲成为口道柳且不识言口命脉囗囗囗为善登,菩提果位哉。今陕西都司绥德卫前所百户潘剑向诗红石峡得韵,古石佛寺故洞口口口使潘均乃发善心,喜舍囗囗囗工修囗囗凿石窑一室,内殿观音一尊,左右善才、童女,囗囗囗囗囗囗囗播饰俱完,欲记载囗囗囗以文予愧,辞曰俗儒岂囗囗囗再三口得已而述鄙语姑且为记。囗尝旦夕沐口澄心,囗囗囗囗囗囗观世音菩萨勤仆口省口之后若囗囗之心为心囗囗囗囗于子孙将来矣,是为记。

  潘文、潘林、潘合、潘真、潘川……潘成志,吴氏、潘号、潘记……潘钊,潘……潘亘、潘春……本寺住僧人常玉、常泉、真囗……

  山西汾阳……高访、高秀

  大清成化二十三年夏五月吉旦

  山西汾阳儒士韩子皋书撰立石

  26号碑

  0.32m×0.46m,内碑,现存于东崖园沁殿内,于万历四十年(1612)二月初一日立,迄今已有397年的历史。其碑文内容为:

  万历四十年三月初一日立。杜应山、杜应川、杜应龙、徐有桓、徐有光

  27号碑金妆祖师爷殿阖堂圣像题名碑记

  0.70m×1.33m,内碑,现存于东崖园沁殿内。立碑时间为正德九年(1514),迄今已有495年的历史。其碑文内容为:

  捐金碑记

  金妆祖师殿阖堂圣像题名碑记

  镇守陕西榆林地方总兵官右都督世职……诰封一品夫人柯门汪氏、柯门□氏、陈门赵氏、庄慧如……□门阎氏、程门陈氏、庄门李氏、□氏……□门小姐、李门谢氏、汪门冯氏……□门小姐、柯门委功、汪门韩氏、张门常氏、钱门杨氏、□门王氏、杨门赵氏……程振、男程心义。

  住持成显

  □□岁次甲戌蒲月上浣之吉

  28号碑题名

  0.74m×1.43m,内碑,现存于园沁殿内,立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迄今已有315年的历史。其碑文内容如下:

  题名

  ……七里许,中藏一峡,名曰雄石,其峡两山峙立,一水飞流……若渠、若楼、若阁、若神,天成人工,两擅其美,独……榆人刘勋性业乐善,既动不忍……修,同力合志,其襄厥事上,而……因□□新添十□尊神像,逾壮感灵,赫濯之貌,又穿过洞穴,为……之雄石峡□□,仲夏功成圆满,勤之□□□,一时众书之功德而千载,福祉……

  □□岁次甲戌仲夏吉旦,榆阳弟子郝永定沐手书。

  刘治国、刘定国、刘汉国、王国屏……

  住持洪道、徒广(宫、显)、孙演仲刊石匠常应、郝大升

  29号碑碑记

  0.70m×1.37m,内碑,现存于园沁殿内,立于正德十一年(1516),迄今已有493年的历史。其碑文内容如下:

  碑记

  ……今者有榆阳□山,四……城之北有雄石峡,为榆镇之胜地也,有山有水有墩台……。

  □□□次丙子孟夏吉日立

  住持成显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