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篇 小字幅

  小字幅,一般是由标题名、题刻内容、题刻时间和题刻人姓名四部分组成。由于题刻的时间因以天干地支为准,所以,给年代时间的判断上增添了不确定性,也就是说无法考证确切的年代时间为一大憾事,也为研究红石峡小字石刻纪代史带来不便。也有因年久风蚀雨淋,风化严重,四部分内容仅存一、二,有的甚至成为残篇断字,失去其宝贵的价值。更有人为的破坏,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损毁是无法挽回和弥补的,在人们的记忆中将永远消失,成千古遗恨。小字幅集记事、史实、文采、诗歌、书法艺术等为一身,是红石峡文化宝库中的一大奇葩。现存50余幅(包括仅残存只字片语),其中较为完整的有41幅,东崖36幅、西崖5幅;有时间记载的23幅,明代8幅、清代14幅、民国1幅。

  1.山花自荣映风月共婆娑

  字幅大小3.10m×0.90m,形成于民国十七年(1928),由于风化严重,小字幅中的内容残缺不全,原文为:右联万松禹行丙寅冬□驾神木所书赠之纪念品也。公讳岳,别署莽苍行者,直隶高阳人。明孙承宗后,幼怀国事,矢志革命。时北方贤豪若井公嵩生、勿幕昆仲、邓公宝珊、胡公笠僧均有车笠之谊,余众以齿添居诸人长。改革以还,嵩公与余共戍西陲。公则自辛酉后与邓、胡扬镳直、豫,戎马倥偬,聚首时稀。丙寅南口战后,□与徐公次辰旌麾西指,息肩陕北。嵩公与余得朝夕过从,大慰渴怀。公对酒当歌,不能无感。乃书此联自励,聊慰知己也。公旋偕人赴汾阳就医,未几,南就国民政府委员职。余因此返神木。不图今夏公竟病没沪上。嵩公既集全军开会追悼,余尤痛惋。秋至榆垣,偶忆及此联唏嘘者,又叹雄山寺为公与余旧游地,故刊于石以志不忘。

  民国十七年岁次戊辰中秋

  定边高志清跋

  迄今已有82年的历史。

  高志清,定边人,民国初年贺兰山哥老会头目,后在邓宝珊部下任骑兵师师长。1927年驻神木。书法家王雪樵在1924年已隐居家乡,高特请王雪樵撰文,又书写了这幅石刻遗迹。

  王雪樵,名光荫,字雪樵,号一苇居士、雪山樵夫、幕陶观主、寒鸦等。光绪二十年(1894)生于神木,1915年肄业于北京政法大学。曾任督陕李根源先生秘书、北洋政府农商部主事、府谷地沟县丞等职。因于政不合,隐居家乡,1939年病逝,年仅46.幼而好学,酷爱书法,12岁题额凯歌楼,1926年为庆祝西安解围,应于右任先生之邀参加了“陕西游艺大会”并题写“游艺大会”会额,受到冯玉祥将军、于右任先生及200多名流赞赏。1936年负笈北平笔会被评为北方第六名,特别尤工于魏隶,自成“魏隶参合体”。

  2.戊子中秋夕榆配之暇独游过雄石峡

  字幅大小0.40m×1.10m。道光九年(1829)题刻,迄今已有179年的历史。

  戊子中秋夕榆配之暇独游过雄石峡

  雄关百二壮居庸,触日兴慨惜贡□。溪塞三巡河之界,长城万里限秦封。云间枉度双飞雁,垣下空中一长蛩。谁抱昭君冢上草,苍苍书暨旧形容。年来已届秋浅候,却到榆林复又春。忆得风光曾胜游,梨花满树海棠新。

  道光九年己丑□□□□来人溥全义

  3.施荣碑记

  字幅大小0.63m×0.50m,形成于雍正二年(1724),迄今已有285年的历史。

  施荣碑记

  闻之善无大小,利济为先。雄山寺乃须往来行人萃集之处,茶水应给,去溽暑而解烦渴,功莫要于斯焉。兹于本年六月内因修桥梁鸠工之日,有茶商众善张喧等发苦提心惜愿,每年施茶伍斤,为供众解渴之用,出之众心同愿,非为迫之而使然也,缘是勒石,永垂不朽。

  刘昌来

  李医元

  众茶商张喧

  宋届谦

  任李文

  雍正二年甲辰毂旦书

  4.诸将振赈凯旋大会于红石峡

  字幅大小1.74m×0.98m,形成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该年十月,延绥镇兵备副使张珩刻纪出击鞑靼获胜“诸将振赈凯旋大会于红石峡”的战功,迄今已有473年的历史。

  诸将振赈凯旋大会于红石峡

  明嘉靖丙申(1536)

  天子命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珩节镇延绥明年丁酉复。间右军部督府部督同知刘文为总兵官,时疆马十万盘据河套会。钦差镇守内官监太监张惇遣副总兵白爵统兵出龙洲,游击李勋出双山,冯大纶出宁塞,右参将吴瑛守东路,左参将杨信守西路,守备傅钟守定边营,三十四城营堡把总都指挥何堂、刘坤等各统所部官军分守要路,陕西按察司佥事蔡贤、须澜督军饷。虏首吉囊俺答果率精骑三万分路入寇,我军声势相联,首尾相应,鼓噪如雷霆,杀气冲天地,共斩首一百三十余级,获战马一千余匹,诸将振赈凯旋大会于红石峡,因赋五言律一首,刊于帐前石崖之上,时十月初六日也。

  鼓角川原振,旌旗日月明,屯兵红石峡,斩将黑山城。血柒芹河赤,氛收榆塞清。单予应破胆,飞檄报神京。

  ——南川张珩书

  原诗为《秋日出塞二首》:五鼓严军令,平明出塞行。青霄横杀气,白日振军声。野阔千营肃,秋高万马鸣。单于皆逐北,不用筑长城。鼓角川原振,旌旗日月明。屯兵红石峡,斩将黑山城。血柒芹河赤,氛收榆塞清。单予应破胆,飞檄报神京。

  系明嘉靖曾任陕甘三边总制唐龙所写。

  唐龙,字虞佐,号渔石,浙江兰溪人,后召为刑部尚书,卒谥文襄,《明史》有传。

  派京官外出统领地方驻军,加强对地方的军事领导,有力地打击盘据河套地区的元残余势力,是明代灵活的军事策略的重要表现形式。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珩嘉靖十五年派往节制延绥镇,十六年复命,出任一年时间。都察院,汉起历代为御史台,明初改之,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又分十三道,设置监察御史,巡按州县,考察官吏。清代改以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为主官,右都御史及右副都御史则专作总督、巡抚的加衔;裁撤佥都御史。雍正元年(1723)以六科给事中并入,合称科道,成为最高的监察、弹劾及建议机关。

  张珩,石州人(今山西离石县),明正德时出任巡抚延绥都御史,嘉靖二十一年再任。

  吴瑛,靖罗人(今陕西靖边县境内),明嘉靖时出任镇守延绥都督府都督。

  蔡贤,汤阴人(原属河南彰德府),明嘉靖时出任榆林道。

  须澜,德州人(今山东陵县),明嘉靖时出任靖边道。

  5.雄石峡记

  字幅大小1.22m×0.66m,题名为《雄石峡记》,为张自臣题。大体时间应为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迄今已有403年的历史。

  雄红石峡记

  绝域穷荒地,河山两擅雄。怒涛穿怪石,峭壁插玄穹。洞壑云岩里,楼台雪浪中。丈夫游迷峡,襟度当与同。

  丙午暮春吉旦

  总督山陕标下中军副总兵都督佥事古宽州张自臣题

  明代置五军都督府,为最高军政机关。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五府各有左右都督,及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原为统辖京卫及外卫之兵而设,后各卫仅存空名,都督逐成虚衔。清初犹沿袭,后废。

  张自臣,古宽州人(今陕西清涧人),时出任总督山陕标下中军副总兵都督佥事。

  6.红山墩望套次南溪韵

  题刻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迄今已有462年的历史。

  红山墩望套次南溪韵

  嗟哉河朔地,几载别中原。司马辞枢□(同管,竹字头下一个完字合成),菜公去北门。请缨身未志,抚剑志犹存。指顾请高阙,须戍远近村。

  红石峡即事用韵□□

  旧泉流出赤山头,景物天□兴味悠。石洞篇章淹日月,山□法□自春秋。毡袭震叠狼烟靖,剑戟峰峙鬼魅愁。睡□□缨还濯足,无边尘靼一时收。

  曾铣,字子重,明代扬州江都人。明嘉靖八年(1529)进士。嘉靖二十五年秋,蒙古鞑靼攻掠延绥,边塞告急。世宗委派曾铣总督延绥、甘肃、宁夏三边军务。曾铣到任后整饬军备,屡败鞑靼,获取马匹、军器无算,得世宗下诏嘉奖。后因上疏收复河套,遭权相严嵩陷害被斩,为明季冤案之一。死时家无余资,妻室儿女乞散。20年后,明穆宗给平反,追赠兵部尚书,谥号襄。红山墩,即今榆林城北十里。

  7.游雄石峡

  题刻于康熙九年(1670),迄今已有339年的历史。

  游雄石峡

  孤峻不自矜,棱(应为山字旁)山曾滚西□。若非弥足登,未许穷神化。傲立河古今,奇峭北凌跨。厥势峙东西,沙恋退舍宫。若为万日新,雄流千里泻。廉垂白腾飞,日□青虹架。乃知山水情,彼此各把籍。□曾入矢倪,终□振烟驾。□霹地雷终,当筑云土霸□。□哉胜日□,□□□□□。

  康熙九年蒲月吉旦

  陕西延绥城守游击管都司事三湘周德甫题

  8.游雄山寺

  字幅大小0.56m×1.23m,题名为《游雄山寺》,榆中杭栋题。

  游雄山寺

  秋爽还携双玉瓶,留题端不负山灵。金沙隔岸杯堪渡,石洞当风扇且停。波撼悬崖翻日赤,云开断壑倒空青。凭栏欲挽河源水,尽洗岩关草木腥。

  庚辰秋日同友游山寺率尔题壁榆中杭栋

  9.题咏

  字幅大小0.85m×0.44m,草书,榆阳吕孟强题。

  题咏

  己未长夏,

  □将军属来峡口肃石,余漫步其中,碎訇澎湃如蟒沅,然林籁鸟喧,历落相响,东垂半壁,酒对虚与,适看□□以之际飘,忽见先严□远中心,不禁怀慌勉成一律,聊以志忱念之恩己耳,无拙有所小计,幸能识者勿以诗目之也。

  石红龙性傲,声震峭峰巅。岩古垂悬石,诗奇有夙贤。先君曾载笔,今日读遗篇。清啸依然在,从悲峡水咽。

  ——榆林吕孟强

  10.游雄石峡

  字幅大小0.41m×0.57m,题名为《游雄石峡》,黄丽珠、张瑁徵题。大体时间为康熙三十一年(1692),迄今已有317年的历史。

  游雄石峡

  偷闲寻胜叩香台,天外灵音锦绣开。

  闻说当年戎马地,相传雄石到今来。

  黄丽珠题

  曾撰雄山是胜游,良辰携客再觅幽。

  畅怀共醉烟霞里,坐听奔涛破壁流。

  张瑁徵题

  黄丽珠,康熙三十一年(1692)时曾任延绥镇镇标传宣都司。

  11.游雄石峡有引

  字幅大小0.78m×0.54m,《游雄石峡有引》,白兰瑜题,题刻时间是康熙十四年(1675),迄今已有337年的历史。

  游雄石峡有引

  江公式绳、程公东白、梁公锦苞并王洗诸友人游雄山寺偶占二绝,以志胜游,希□明勿以武夫哂之。

  其一:峡石棱山曾(棱为山字旁)隐塞鸟,凭高今兴醉榆沽。楼前□□王维笔,领取烟云即画图。

  其二:天□□落水潺孱,一片孤城叠叠山,自叹□□□□墨,也留姓字在人间。

  康熙岁在乙卯菊月上浣之吉中州白兰瑜题

  12.随杨兵游红石峡

  字幅大小0.90m×0.65m,题名为《随杨兵游红石峡》,是孙重光在嘉靖十年(1531)题,迄今已有478年的历史。

  随杨兵游红石峡阅武来经红石峡,风光满目别为春。层岩扃出禅门旧,峭壁高飞梵宇新。洞口荫荫凝翔云,芹流泯泯渡□□。雄关百二河湟地,□□□时报□尘。

  嘉靖十年新正四日金台继泉孙重光识

  13.乙未夏日同游雄石峡

  字幅大小1.09m×0.62m,为乔弘崧、梁印昌、庄国士等题。

  14.红石峡纪胜

  字幅大小1.67m×0.94m,因年久风化,尚留残字。《红石峡纪胜》是由明巡抚张惠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题留,迄今已有464年的历史。

  张惠,泰兴人(今江苏泰兴县北),进士出身,嘉靖时出任延绥镇巡抚都御史。嘉靖二十一年曾改榆阳书院为颐贞书院。

  15.庆日偕……

  字幅大小1.05m×0.67m,题名为《庆日偕……》,崔养正题(时间不详)。其大体内容为:□□□□房幽漫,金沙□□□□□。山河空日春塞南,□□□□□归云。推树□□□□江,抱戍□□□□□。□□一歌咏几朝,□□□□据上游。□□□□黄沙卷,阁依石壁金光溜。玉影浮雉□□城,再辟东□□□□。闲求德犹自□□,□□□□□□头。

  ——崔养正

  16.过雄石峡口占一律

  字幅大小1.03m×0.64m,题名为《过雄石峡口占一律》,是朱光宗题刻(时间待考)。

  过雄石峡口占一律

  鼓角夹山出,声雄势更九雄。□岩天一线,栈阁鸟双笼。积雪沙滩月,寒烟塞草风。运熙息马战,不用奏边功。

  延安府清军厅朱光宗题

  17.雄石峡

  字幅大小0.56m×0.32m,题名为《雄石峡》,辛酉秋(待考),广□□题。

  雄石峡

  雄峡一水清波,金桥深处□□多。生非关外□□僧,静□□□□还歌。

  18.康熙乙卯秋日偕白程公、式绳江公、瑞玉白公、沈王诸友人游雄石峡漫赋二章纪游

  字幅大小0.61m×0.71m,康熙乙卯秋日,即康熙十四年(1675),梁豹题,迄今已有334年的历史。

  康熙乙卯秋日偕白程公、式绳江公、瑞玉白公、沈王诸友人游雄石峡漫赋二章纪游

  峡石嵯峨接上穹,一溪泉响和秋风。岩开云登僧迎客,人倚雕栏目送鸿。辞粤一身曾许国,寻幽万里幸从戎。生平具有烟霞癖,到此尘心顿觉空。

  胜游秋爽蔚蓝天,挈侣盘桓古佛前。数载风尘惭老大,一登岩壑欲留连。崔巍绝壁空中起,鸣咽飞泉界外喧。今古沧桑书不尽,谁题雄石尚依然。

  镇城分中营军守备、左营中军守备和右营中军守备三种。

  梁豹,康熙十二年出任左营中军守备。

  19.癸未游雄石峡

  字幅大小0.95m×0.45m,渭南王廷槛题。

  癸未游雄石峡

  南控三秦北控番,屹然天堑锁关门。崚岸削摩云顶,曲折澜狂漱石根。瀚海卷波凭砥柱,长城藉险作屏藩。圣朝不用鸣龟鼓,览胜何妨酒一樽。

  又:

  塞上奇观不等闲,六鳌平地驾三山。丹崖狂日晴烟雾,梵阁凌云碧水环。石引劈雳经雨湿,苔连蝌蚪尽文斑。书生暂学淡戎事,谁道蓬瀛未许攀。

  丁亥立秋前四日七夕同友再游

  为消残暑迎新凉,载酒邀朋出大荒。匝树蝉声呼客饮,浮空水气接山光。朦胧醉眼朋河近,遮莫秋风织女忙。览看火云惊白鹭,披襟此日到羲皇。

  渭南王廷槛东崖题

  20.丁酉重阳□□日同乔将军游雄石峡

  字幅大小0.78m×0.59m,榆溪梁印昌题。

  21.癸亥季春同友张贵公游雄石峡

  字幅大小0.70m×0.49m,为榆阳李承乾题。

  癸亥季春同友张贵公游雄石峡

  华岩美景碧云峰,半落天空岭上松。山通边外极通寺,□庙□崖□曲□。昔水环绕无小波,树木参差短长留。抚琴赏月恃凭酒,醉后狂语共友游。

  榆阳李承乾题

  22.雄石峡偶怀

  字幅大小0.71m×0.46m,宋名桢(题刻时间不详)题。

  雄石峡偶怀

  天关崖绕曷奇峡,绣层翻空傍石崖。翠柳荫荫垂碧岸,层峰落路砌梭堆。诗乘意兴中章好,云卧山窝万叠回。高景虽无摩洁诃,狂吟诗步少陵来。

  榆溪宋名桢

  23.夏日游雄石峡观临边沙见秀吾李将军於烈日中督夫役赋此以赠

  字幅大小0.85m×1.87m,汪汝淮(题刻时间不详)题。

  夏日游雄石峡观临边沙见秀吾李将军

  於烈日中督夫役赋此以赠

  雄石□岩锁上游,秦关百二望中收。雷奔瀚海威声震,电扫高山胜气浮。负努健儿应有用,惊沙戍卒几尝休。憨勤嘱咐长城将,抚剑先袅可汗头。

  ——汪汝淮

  24.诗云

  字幅大小0.71m×0.58m,嘉庆十年(1805)题刻,迄今已有204年的历史。

  诗云

  金粟祠前大漠开,凭高指点旧峰台。阵云黄卷平沙玄,战血红蒸路峡来。雁海茫茫浑不辨,獐河滚滚浩难回。即今落日边声静,坐听城头鼓角催。

  ——学使者仁和马履泰

  25.辛酉冬初上浣同吕伯王游雄石峡

  字幅大小0.58m×0.56m,因遭破坏,无法考证题刻人。题刻时间应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之前,至少已有109年的历史,因为此幅在题刻“溪壑回春”时被破坏,有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之嫌。

  辛酉冬初上浣同吕伯王游雄石峡

  直上棋峰望远烟,融合犹是小春天。沙鸥荡漾飞涛裹,寒鸟喧鸣激浪边。岩下枯苔仍见……

  26.同游于红石峡宴集书之以纪岁月

  字幅大小0.53m×0.50m,时间不详。

  题刻文字如下:

  同游于红石峡宴集书之以纪岁月

  帅府弟吴瑶、吴瑾,公子吴廷举。委官韦诏刊石。

  27.正德壬申二月二十九日予与中贵王公、元戎侯公

  □储林佥宪者墩还□□□□□□旨以纪岁月云

  字幅大小0.74m×0.68m,正德壬申,即正德年七年(1512),麻城舒昆山题,迄今已有497年的历史。

  正德壬申二月二十九日予与中贵王公、元戎侯公□储林佥宪者墩还□□□□□□旨以纪岁月云

  峡从盘古分红石,人向唐虞乐太平。残洞凿残天地窍,一溪流出古今声。九重中贵同来往,十乘元戎共□□。千仞□头停马望,万山苍翠绕榆城。僧钻石洞禅房古,风卷沙场沙堤马路平。远达浮岚分野色,东西流水共溪声。羯胡遁去知河解,老纳重来见应行。阅罢墩台飞鸟尽,碧天回首骆驼城。

  ——麻城舒昆山楚瞻题

  舒昆山,麻城人(今湖北麻城县东十五里,城为后赵将麻秋所筑,故名),明正德时出任巡抚延绥都御史。

  28.同游红石峡和舒老先生韵

  字幅大小0.78m×0.59m,麻城董振和题。

  同游红石峡和舒老先生韵

  石峡天然亘古今,登临真是遂生平。墩台望□□烟影,虚洞敲清钟应声。胜聚他年□入梦,高轩时日泰陡行。醉扶归路沙堤隐,卧听弦歌沸镇城。

  ——麻城董振和

  29.诗云

  字幅大小0.72m×0.66m。

  诗云

  筵开石洞门重扃,马踏沙堤路不平。花柳渐妆春景色,

  笙歌迭奏徵韶声。共图营庆千年业,何惜驱驰十重行。昨报胡儿咸远遁,畏吾榆塞有长城。墙南墙北分夷夏,山后山前列险平。古涧日高松弄影,断桥冰泮水流声。重临此地心偏乐,莫却东君酒□行。一曲阳春歌舞罢,□□□马入边城。

  ——庆阳林璁和

  以上四幅从四周雕刻边纹图案判断应属同一时期作品,即正德时期,迄今都有近500年的历史。

  30.八月望日泛舟红石峡

  字幅大小0.67m×0.76m,明代马希龙文,山雨书写,李增有石刻。

  八月望日泛舟红石峡

  两岩屹倚青天险,一水中分赤峡开。山色空蒙留宿雾,河声涌喷逐奔雷。柳垂十里兼佳岸,人宴层楼歌舞台。饮到夜深衣不解,溪头醉卧小舟回。

  ——明·马希龙

  马希龙,字大化,榆林城人,天资聪明,十岁能文,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领乡荐,善论纵横,一时著称榆林,但“九上公车不第”(九次参加考试不中),50岁乞恩署乾州(今陕西乾县)训导。后归乡里,参于编著《延绥镇志》,明《延绥镇志》多其文笔。

  31.谭使君招集翠然阁修禊分韵

  字幅大小1.06m×0.74m,分别是清朝人吕开基、王师文题诗,张振业书写,李增有石刻。

  谭使君招集翠然阁修禊分韵

  联辔红山去,登临醉禊筵。水声疑峡雨,花气引山泉。日丽平沙岸,风清垂柳烟。狂吟欢莫尽,应胜永和平。

  ——清·吕开基

  红石峡禊饮分韵

  禊日寻溪远,依稀入茂林。楼高堪作赋,风满欲披襟。河曲他年事,椿亭此日心。虽无弦管盛,飞瀑自清音。

  ——清·王师文

  32.题句

  字幅大小0.73m×0.48m。光绪三十一年(1905)题刻,迄今已有104年的历史。其内容为:

  居人常住真奇福,过客能游结胜缘。

  光绪乙巳之秋,偕承宾戴祝仙、王荫齐游此,即以物当轩句镌石用志鸿雪。延榆绥观察使者穆特贺。

  穆特贺,满州人(即今东山省),翻译翰林出身,光绪三十二年至宣统

  二年升任延榆

  绥道兵备道。

  33.无题

  字幅大小0.62m×0.79m,因风化只留此半幅字迹,亦无法考证题刻时间和题刻人姓名。

  题刻文字如下:

  ……峻□樽拍事威……□□流秀且把□……晴晖烟……激战衣……。

  34.……丁酉秋

  字幅大小1.02m×0.57m,丁未秋(待考)题刻,因风化严重,无法考证题刻人。

  题刻文字如下:

  石峡之峙,自古□□□,人物未阜,山水亦学不韵,丁未秋。大都护老爷韩□镇榆之三年,人乐□□□□遍野,石峡之修□□□也,……。

  35.题咏

  字幅大小3.0m×1.5m,因风化严重,难以考证题刻时间。其内容大体为:

  两山虎峙峡,中开一水龙。蜒塞煎来□,碑碣纵核□。吉沙白□神,聚列岫平□。□堆宦□□,知临绝□□。台啸咏□□,□□□□杯。

  戊辰新□游漫□……兰陵张健

  36.游雄石峡

  西崖1号,字幅大小1.15m×0.80m。其内容为:

  鹤塞天威壮,龙沙地脉长。凿山通有道,设险备非常。水赴关河□,城临朔漠荒。伐楼栖绝□,官周山飞梁。沙面马兽马留市,峰头□乳觞。悬崖□古佛,行账宴□□。□午军书静,时平候□□。石泉□伐鼓,谷籁籁吹笛。□树鸟鸟集,□□燕燕翔。健儿□□马,公□独□辛。风急□□□,□空献□扬。雄□歌舞地,是昔战争场。

  ——阳羡磊庵卢励题

  37.游雄石峡

  西崖2号,字幅大小0.95m×0.64m。其内容为:

  峭壁飞云立,雄关涌浪穿。垂空虹树曲,濑石雨花溅。鲛泣霄多泪,龙吟午未眠。亭回沙障合,台回塞天连。□坐熊为好,岩□虎学禅。□□饮绣马,风劲踏□旅。□□云□岸,惊□入大渊。洗兵□盛世,□□志前贤。漠外□□里,怀往事万年。几番□□尽,南□泛霏烟。

  上郡云嵩上人李成德、然周甫留

  38.雄石峡

  西崖3号,字幅大小1.00m×0.65m。康熙八年(1669)题刻,迄今已有340年的历史,内容因风化难以考证,其上已弹痕累累,面目皆非。题刻文字如下:

  谷水归注入天关,□□碧玄波□悬。日月□□激雷□,□□□舟□昏□。虚远逝……

  康熙八年岁次己酉季夏之望□里毛九□曾阳氏题

  39.题记

  (西崖)字幅大小1.6m×0.8m,为康熙甲戌蒲月即康熙三十三年(1694)题刻,迄今已有315年的历史。

  题记

  雄石峡为榆关胜地,士大夫多咏于斯慨。自水楼塌后,十数年废坠,未举岁癸酉会。大将军柯公镇榆,历其地而兴叹曰:“斯楼也,关乎风气,不从为游培宴乐所。”于是慨捐俸资,大兴土木,命鹏总理斯工,从新鼎建。今也水门环秀,峭壁生光,从兹风还醇,地方起色,谓非大将军补建力耶。鹏媲粗拙,未能仰副委任,谨插岸柳百株,用佐大将军之功于千百世不朽云尔。康熙甲戍蒲月上浣之吉

  总理钱粮督工都司

  郝云鹏谨识

  总镇督工内司王种口、王酋、田应美

  督工差官

  郝永定

  督工旗牌

  苗和兴

  催办夜□

  辛一龙

  柯公即柯彩,福建海登人,康熙三十年出任延绥都督府总兵官。

  40.雄石峡

  (西崖)字幅大小2.1m×1.1m,张皇辅在康熙岁次丙子桂秋,即康熙三十五年(1696)题刻,迄今已有313年的历史。其内容为:

  雄石峡

  □□□□□,□□一线通。□□□□□,石□晚霞入。□□□溪月,长歌引谷凤。非关云锁峡,醉□□□□。

  □□游不倦,搦管赋层□。□□千岩拱,平沙一□□。雄图吞北塞,秀色□□□。自是生成书,行须颜虎头。

  康熙岁次丙子桂秋金明寺司马上官张皇辅题拜书

  张皇辅,山西人,康熙年间延绥镇城堡同知。康熙三十四年(1695)曾与总镇柯彩重修文庙。

  41.重修普渡桥记

  (西崖)字幅大小5.10m×1.75m,字0.1m×0.1m,为道光十三年(1833)题刻,迄今已有176年的历史。

  普渡桥也,颜鲁与方伯观察延榆时所改建也。癸巳夏余,摄篆榆郡,勘渠至雄石峡,见桥之将倾圯也,慨然欲重修之。询之耆民绅士佥曰:颜方伯改建此桥,实目流沙于塞故□,去石洞以泻奔湍,凌空架□,使桥去水丈余,不受水冲击。今河身冲刷日深,而桥势危峻,重载驼马过此往往遭蹉跌,遇冰雪更滑,涟不易行。且木石半皆朽蚀,不重修将坍塌。余曰:“俟坍塌而后修,则有用之材俱催折,而不可用矣。”爰请于道宪汪捐廉筹办,商之榆令胡明府鸠工庀材,举绅士之能当事者董其事。视曩之高者平之,险者夷之,桥下三洞仍还旧观,不匝月而告成。前之视为畏途者今为康庄大路矣。余非敢更张旧制,特以桥梁为地方要务,相度水势,因地制宜,守土者之责也。当亦方伯之志也夫。

  道光十三年癸巳九月朔北平白维清并识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