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71章 陆定一忽忆“六月雪”!刘少奇沉冤昭千古(3)

  陆定一翻看着匿名信,听了彭真的话,不禁大吃一惊——这是他前所未知的事情。当时他未带看书的眼镜,只是将信件粗略地看了看,但仍从照片上看得出来,许多字确与严慰冰的笔迹相同。

  彭真又说:林彪是党的副主席,写他的匿名信,所以这个问题被认为是政治问题。许多信署名王光×,发信地址用的是王光美母亲托儿所的地方,自然会被看做是挑拨中央常委之间的关系。而且,不少信是用明信片写的,等于是公开的传单。

  陆定一对彭真说:“严慰冰写匿名信,我根本不知道。林彪有几个孩子,叫什么名字,今天看了匿名信才知道,以前不知道。写这样的匿名信,真是不可想象。有些字显然是严慰冰写的,有些字看不出来。为了确证,我可以去把严慰冰的笔迹取来,请您给公安部核对。”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毛泽东不在北京,在京主持工作的中央常委有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同志。显然他们托彭真将真相告诉他,是对他的信任,相信他未曾参与写匿名信,也是要让他知道所发生的事情,以便心中有数。

  当天晚上,陆定一回到家中,对严慰冰说:“你现在练帖有无进步,给我看看你的字。”严慰冰经常练帖,她当即拿了她的毛笔字交给他。然后,他同她谈话。他说:“个人主义是很危险的,会发展成为政治问题。”然后问她:“知道不知道王光美母亲托儿所的地址?”她说不知道。又问:“林彪有几个孩子,叫什么名字?”她表示知道。“是否常用明信片写信?”“只写过一封,是给瑞儿(女儿)学校里的。”“写过匿名信没有?”“明人不做暗事,没有写过。”“精神好的时候没写,精神不好的时候写过没有?”“没有。”

  然后,她把一封未写完的钢笔字的信交给他。

  第二天,他把这些字迹送到彭真家里,并要彭真用后退还,因估计严慰冰会向他要回。他还对彭真讲了同严慰冰谈话的情形。

  交笔迹后的第五天,在怀仁堂开完会后,彭真要陆定一单独留下。他拿出公安部转回的笔迹,说:“公安部已查对,确是严慰冰的匿名信,中央常委讨论了,认为严慰冰是危险分子。中央常委决定保护你,要你离开严慰冰,住到医院去,严案由中央处理。”

  陆定一表示服从中央常委的决定,但认为自己无大病,没有理由住医院。

  彭真说:还是住院好,到时候由卫生部通知你去住院。

  彭真把严慰冰的笔迹交还给他。他退还给严慰冰。其中一页的一角因彭真批字后撕去了。严慰冰问起为什么被撕,他推说是他不小心撕破的。因此,严慰冰对正在调查匿名信一案毫无觉察。

  陆定一当即住进了医院。在他住院后,严慰冰常常到医院来看望。此间,陆定一曾同彭真、康生去武汉向毛泽东汇报请示《二月提纲》,离京回京时严慰冰还都到机场送迎。陆定一回到北京后又直接住到医院,未回家中,对此,严慰冰甚为不满,但她仍不知匿名信被发现一事。

  陆定一住在医院,想到中央处理严慰冰的问题时,自己以不在北京为好,很久想去看江西劳动大学等地的情况,于是打算出京。

  他约见彭真,在彭真家里,他将出京的想法跟彭真谈了。彭真又把严慰冰的一封被认为是“最恶毒的匿名信”(十条)给他看,并说,严慰冰把此信寄给上海由曹荻秋(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上海市市长)转,是有心让林彪自己看见,气他。

  陆定一看后十分气恼,说:“这事出在我家里,我应当引咎辞职,听候处分。”

  彭真劝道:“你知道,中央对老干部是十分照顾的,你不要提引咎辞职。”他也感到严慰冰的举动授人以柄,使陆定一处于非常不利、甚至是危险的境地。他对此深表同情,宽慰道:“我们相信你,因此才把这件事告诉你,把信也让你看,如果不相信你,就不这样做了。你去外面转一转吧,不必有任何负担。”

  3月6日,陆定一离京南行。因他事先告诉了严慰冰他要离京,她便前来为他送行。但没料到,这一次分别后,一直经过漫长的13年,他们才得以重逢。

  4月28日,严慰冰的专案组要中宣部的一位副部长以中组部约严慰冰谈话为名,将严慰冰带出中南海增福堂的家,引到怀仁堂前的大平场上,并要她坐进一辆早已等候在那里的黑色“吉姆”车里。车子开启,一直开到××胡同一号看守所,经过大半年的审讯逼供之后,1967年初,又被送进秦城监狱,度过了为期13年的囹圄生涯,备受摧残和折磨。

  她的这个案子被编为“502专案”。

  严慰冰是江苏无锡人,她的父亲严朴是1929年无锡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毁家闹革命”的共产党人。严慰冰早先在江苏省立松江女中读书,1937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当时有“江南才女”之称。抗日烽火初燃,她投笔从戎,随母亲过瑛女士和三个妹妹一起,奔赴延安,在延安期间经陈云介绍与陆定一结婚。

  严慰冰为什么写林彪和叶群的匿名信呢?

  据严慰冰的胞妹严昭回忆,早在延安时期,严慰冰便对叶群的生活作风和那种骄横跋扈的派头看不惯。而引发她写匿名信的,却是解放以后的事。

  延安时期,与叶群结合之前,林彪曾娶陕西米脂人刘某为妻。刘某美名为陕北一枝花,和林彪生了一女,取名林晓霞。后来,林彪把刘氏送往苏联,这边又娶了叶群。

  第一节 增福堂女主人被绑怀仁堂陆定一蒙冤(3)

  建国以后,林晓霞被送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叶群对刘氏所生的这个孩子一惯歧视和虐待。连节假日也不准她回北京。一放假,林晓霞有家难归,便像孤儿到处游荡。1960年初,严慰冰去哈工大看望在那里读书的大儿子陆德,知道了林晓霞的不幸遭遇后,对叶群的这种做法很是气愤。她写了匿名信,痛骂叶群及其一家,大祸也就由此而来。

  就严慰冰为什么写匿名信的问题,陆定一认为,严慰冰之所以写匿名信,是因为她有精神病。他说:

  严慰冰是个好人、好同志。她本来没有精神病。1952年‘三反五反’时,上面派人背着我在中宣部找‘大老虎’,他们企图把严慰冰和徐特立(当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的儿媳打成‘大老虎’,整了她们两人的材料,开中宣部全体人员大会,在大会上宣读,要她们交待问题,但又不让她们答辩。一直搞了三年,不给她们一次发言的机会。迫害她们的人心虚理亏,不敢让群众听到她们的答辩。这样的刺激,使严慰冰害了精神病。我去了一趟苏联回来,她经常与我吵架,后又开始写匿名信骂林彪和叶群,信寄到林彪的家里,有的寄给林彪本人,有的寄给叶群,有的寄给林豆豆。林彪到哪里,她就寄到哪里,五年时间里写了几十封,并且都是背着我写的,我一点都不知道。

  “严慰冰有精神病这件事,许多人不相信。因为除与我吵架和写匿名信外,其他事情上她都很正常。但她确实有精神病。为此我专门请问过北京一家医院的神经科主任,了解到确有这么一种精神病症状:在许多事情上表现很正常,在某些事情上却不正常。严慰冰的这种病的原因,是由于受到迫害。”

  一封封匿名信投到林家,不啻是一颗颗微型原子弹。林彪和叶群惊恐不安,却不便声张,长期来暗中侦查。

  事有凑巧。一天,严慰冰去王府井大楼买东西,不慎钱包被小偷偷去。她找到大楼的经理,报告钱包遭窃一事,经理得知她是陆定一夫人,便告诉她,对面98号设有一个出国人员和首长及家属购物的内部门市部,她可以到那里买东西。

  严慰冰进到98号,由于近视和光线的变化,视力不清,与迎面走来的一个人相撞,这个人便立即尖着嗓子气汹汹地叫了起来:“你没长眼睛吗?”

  “我没看见。”严慰冰刚想道歉,仔细一看,真是冤家路窄,与她相撞的人竟是叶群!自林彪取代彭德怀当了国防部长以后,叶群更是气焰日盛。此时,她一副贵妇人派头,不可冒犯,盛气凌人地说:“有什么了不起!”

  严慰冰却不吃她那一套,回敬道:“你有什么了不起!”

  “你摆什么臭架子!”

  “你不要盛气凌人。”严慰冰见她又摆出了骄横跋扈的凶相,怒从心头起,反唇道:“谁也知道谁的。”

  叶群受到顶撞,便使出了泼妇骂街的本领,口出恶言,口沫四溅地大骂起来。两人进行了一番舌战。

  事后,严慰冰找到叶群的领导,反映叶群以势欺人的言行。她所找的总政这位领导人是江西人,严慰冰讲的是上海话,双方都不太懂对方的话,只好笔谈。严慰冰在纸上写了争吵的经过。这位领导人拿着这张纸去找林彪反映情况,林彪看到字迹觉得眼熟,便联想到那些匿名信……

  公安部在林彪的指示下,派了六局局长来到严慰冰所在工作单位——中共中央宣传部,调取严慰冰的档案,查对笔迹,便断定匿名信出自严慰冰之手。

  一俟查清匿名信是严慰冰所写,林彪和叶群便要施行丧心病狂的报复了。林彪的老虎P股摸不得,谁反对他,谁就是反革命。因此,严慰冰会遭受怎样的际遇,就可想而知了。

  等待陆定一的,又将是什么呢?

  “八大证据”,陆定一含冤忍辱

  在5月6日接到汪东兴的电话后,陆定一于5月8日乘机回到北京。

  他的家本来在中南海增福堂,可是接他的车子却把他带到了另一个地方——安儿胡同一号,原来,严慰冰被捕后,他的家也立即“乔迁”了,从中南海增福堂搬到了安儿胡同一号,并且有一个班的战士看守着。

  这就是说,陆定一一回到北京,就立即处于软禁之中。

  回京后的第二天,张子意来看他,并说:“据说这次要你回来,是毛主席的意见。”他大概是要说明为什么以前中央要他在外面多住一阵,这会儿又改变决定,召他回来的原因。

  接着他被通知参加正在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这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早在4月26日就已经开始了。在陆定一参加会议前的5月5日下午和6日上午,康生在“座谈会”中传达了毛主席1962年9月以来,特别是1965年11月以来关于批判彭真和陆定一、要解散中宣部和中共北京市委、提出开展“文革”的一系列指示。5月6日下午至7日上午,张春桥讲话,他从十届十中全会讲起,一直讲到1966年,重点放在1965年11月以后,矛头对着彭真、陆定一、周扬、林默涵、邵荃麟等。

  会议的另一项议程是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5月16日上午,大会通过了这个通知,故又称《五一六通知》。《五一六通知》对“五人小组”的《二月提纲》作了上纲上线的批判:

  “所谓‘五人小组’的汇报提纲,实际上只是彭真同志一个人的汇报提纲,是彭真同志背着‘五人小组’成员康生同志和其他同志……盗窃中央的名义,匆匆忙忙发到全党。”“提纲特别强调所谓放,但是却用偷天换日的手法,根本歪曲了毛泽东同志1957年3月在党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所讲的放的方针,抹煞放的阶级内容。”“在我们开始反击资产阶级猖狂进攻的时候,提纲的作者们却提出,‘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个提纲是反对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反对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文化革命路线,打击无产阶级的左派,包庇资产阶级右派,为资产阶级复辟做舆论准备。这个提纲是资产阶级思想在党内的反映,是彻头彻尾的修正主义。”因此,“中央决定撤销1966年2月12日批转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撤销原来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及其办事机构,重新设立文化革命小组,隶属于政治局常委之下”。

  《五一六通知》还阐述了社会主义阶段阶级斗争理论,论述了关于“文革”的主要论点。《五一六通知》的制定,标志着“文革”的全面发动。

  会议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彭真、陆定一进行了揭批。

  对陆定一的揭批,在不少与会者违心或不违心的发言中所提到的他的“错误”和“罪行”,归结起来,有这样一些方面:(1)对毛泽东思想无感情,反对工农兵学“毛选”,反对宣传“毛选”,提出“毛选”要提价,认为“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是庸俗化、简单化、实用主义、教条主义、贴标签;(2)在文艺、教育、体育等领域贯彻修正主义、资产阶级的反对路线,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针锋相对;(3)反对搞阶级斗争,在文艺上提倡题材自由化,说“医生治病,是不问病人属哪个阶级的”;对《体育报》只准搞业务,不准搞政治;(4)反对总路线,对大跃进咬牙切齿;(5)在庐山会议上态度消极,从来就与彭德怀搞在一起,给自己的男孩取名“德德”,两个“德”其中一个“德”就是彭德怀的“德”;(6)从来反教条不反修,反左不反右,包庇右派,压制左派,不准革命,是大学阀。《二月提纲》亦是陆定一的思想。陆定一与彭真、罗瑞卿有共同点,三人互相勾结,互相配合,是桃园三结义,大三家村;(7)反对林副主席,是严慰冰反革命匿名信的幕后策划者、指挥者。

  在林彪的布置下,特别就匿名信一案对陆定一强加责难:严慰冰的匿名信,“关键要害是反革命”,严慰冰不是“单干户”,而是有其同伙、密谋者,陆定一就是同伙、指使者、主谋。他的家庭是反党反人民反革命的夫妻黑店、裴多菲俱乐部。

  为指责他是严慰冰匿名信案的同谋或主谋,经过一番搜罗之后,会上提出了所谓的“八大证据”:

  一、4月28日严慰冰被捕后,在她房间桌面上的玻璃板下发现了一封未寄出的匿名信,可见匿名信在家里是公开的。

  二、林彪一家包括两个孩子,人到哪里,匿名信也就寄到哪里,跟踪而至。如林豆豆到空军报,匿名信也就寄到空军报,一家四人,四省十几个单位的地址,为什么严慰冰都知道得清清楚楚?如果没有陆定一、彭真、罗瑞卿、杨尚昆的帮忙,严慰冰何以能知?

  三、匿名信百分之九十寄给林彪一家,而且逻辑清楚,根本不像害精神病的人所写。而且其中的规律是:陆定一对党对林彪攻击最猖狂之时,亦是严的匿名信发得最多的时候,特别如将发信地址写为按院胡同,用毛主席媳妇的名字署名等,是企图挑拨毛主席与林彪的关系,这必定是陆定一所为。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三)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