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往事(30)义利西餐厅和面包
印象中七十年代的北京市面上只有两种面包,一种是长方形内加果料的果子面包,还有就是圆形的黑面包,果子面包的包装纸是白色带浅绿色条纹,黑面包的包装纸则是中间有一个褐色的圆圈。这两种都是义利食品厂生产的。果子面包吃起来甜中带点酸,里面的果料有绿的红的不同颜色,是什么材料想不起来了,只记得好吃,比黑面包好吃多了。后来吃的面包多了,记忆最深刻的还是义利的果料面包。黑面包比较粗,还有一点苦,价钱便宜,不过不太爱吃。
读小学的时候,有学农学军的活动,徒步拉练(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叫“拉练”,可能是拉出去练一练的意思,瞎猜),自己带中午饭,有同学带果子面包,有的带茶叶蛋,烙饼,大家交换分着吃,好象哪一样都没吃过瘾。每个人都背一只绿色的军用水壶,头天晚上灌进去的开水喝起来总有股金属的味道,好在果料面包的甜香把别的味道都遮盖住了。
那会儿听收音机播讲外国小说,有一个故事是讲在美国芝加哥,晚上天快黑了,一个黑人小孩站在门口等他(她)妈妈下班回家,盼着妈妈出去打工赚到了钱能买白面包回来,结果失望了,晚饭还得啃黑面包。听的时候心里还羡慕呢,没钱还能天天吃面包,面包总比这馒头有味道吧。现在的世界变了,黑面包比白面包营养丰富,加了燕麦的粗面包更受欢迎,看来有钱吃得未必就健康。后来京城里开了许多新的面包房,西饼店,超市里也有各式面包。选择多了,印象倒浅了。
八十年代后期,喜欢上了义利西餐厅,这家餐厅在西单南大街路东,西绒线胡同里面,门面只是一间房大小,实际上这只是个出入口,走到后面才是就餐的地方。这里的好多道菜肴都记不起来了,只有一道罗宋汤,每次必点的,忘不了,其它的好象还有咖喱鸡块,西式炒饭等。里面的环境布置也很有意思,前后和两边好象都没有窗户,灯光比较暗,墙上有装饰画,头顶上的音箱播放着音乐,就餐的桌椅和现今的快餐店相似。这里经常满座,就餐高峰时段要排队等位。
那年月正是盲目崇拜西方文明,最迷恋美国的时期,很多年轻人喜欢吃西餐。义利餐厅正好与天时相符,又占有地利之便,生意好的不得了。虽然不知道什么是正宗的西餐,但只要口味不同于水饺炸酱面就是了。高级酒店的西餐不是人人都消费得起的,义利西餐厅的平民价格让一般工薪阶层能接受。
也曾尝过北京展览馆旁边的老莫餐厅的罗宋汤,感觉还是义利的更可口一些。尤其喜欢义利西餐厅的环境和气氛,热闹而又平静,轻松随意。不知道现在变没变。
那个义利餐厅,我们一个女友大学毕业后拿到了第一个月的工资,就请我们去那里吃了一顿,是当年美好的回忆。
面包抹果酱好味道,记得有苹果酱和草莓酱。
对,我刚在网上查了一下,51年迁到北京,义利西餐厅是86年开的。
是啊,想不明白
是啊,大家交流,一起怀旧,
很高兴您喜欢,我是想把以前生活里一些记忆写下来,和朋友一起怀旧。
谢谢!想起过去的生活琐事,就像是和朋友们聊天,随手写出来。
回去看看吧``
是得常回去看看啦~~~
哈哈,拜登只点炸酱面,还是不了解北京的文化啊
Thanks for the mem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