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烟霞

本博客全部文章皆为本人原创
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评论一下:清华及中国高等教育向何处去?

(2011-07-18 12:08:15) 下一个

评论一下:清华及中国高等教育向何处去?

蓝山烟霞

中国的“高考有点类似于古代的“科举”,可以说是当今中国“为数不多的‘基本上公平’的社会竞争机制”之一。无数没有家庭背景,没有官方人脉,包括大量“农村户口”的青年人将之看成“完全靠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人生的唯一途径”!

在目前及可以预见的将来,还找不出比“高考更好,更公平的从高中毕业生中选择优秀人才的方法或途径。因此,尽管“高考制度存在许多问题,但只能在实践中完善而不可能废除。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及其问题也是如此。

文革前中国的高等教育系统基本上是“照搬苏联”。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后,西风东渐,又一窝地“照搬欧美”。

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潮流中,中国高校掀起了合并风和改名风,几个大学合并成一个超大型大学,所有“学院”都改名为“大学”。似乎很多人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就意味着“拥有数万学生研究生,综合性,超大规模”,这种看表象不看实质的做法真的有点可笑!

在这股“合并潮流中”清华也未能“免俗”。于1999年将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又于2006年将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挂在清华名下。此外还增设了一系列人文类的学院。清华一个年级本科生的数量也由文革1350人左右增加到2010年的3350人左右。

目前清华以及中国的高等教育系统问题多多,广受诟病。因此,就出现了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就是“清华及中国的高等教育向何处去?”的问题。

而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的高等教育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有一些旅居“西方发达国家”的华人学者以“专家”或“行家”自居,向中国政府建言,认为中国应该学习西方,培养“通才”而不是“专才”。本人理解,所谓“通才”说穿了就是“什么都懂,什么都不精”;而“专才”则是指“在某一领域有极深的造诣,而在其他领域所知不多”。

本人认为,这些华人学者鼓吹的“通才”论是错误的,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这些华人学者“崇洋”思想严重,将“西方发达国家”的一切奉为圭臬,只会生吞活剥,全然不懂具体分析。他们竟然看不出,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甚至包括美国的大学,很多时候培养“通才”,不是因为“通才”比“专才”更好,而是因为他们这些国家人口相对较少,工业规模小而且门类不全,如果培养“专才”,很可能毕业后找不到工作。

本人认为,中国需要的是“专才”而不是“通才”。本人还认为:中国高校追求办成哈佛,牛津那样“规模超大,文理并重”,根本是错误的!中国高校应该坚持发扬自己的长处,走最适合自己特长而又最符合国家需要的办学道路!

我认为这样做最符合中国国情!

什么是中国国情?一. 拥有世界第一多的人口;二. 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工业体系;三. 工业体系普遍设备和技术水平不高,未能创造出自己的世界品牌。

中国的国情在世界上具有“唯一性”,没有第二个国家具有中国这些特点。因此,中国高等教育应走的路也应该是特殊的甚至是“唯一的”!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需要数量巨大的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还需要一大批各个科学技术领域的学术带头人。这些学术带头人应该具有国际视野,并始终使自己的项目研究水平保持在世界前沿!这些人只要在某个领域达到“高,精,尖”就足够了!在中国他们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

而世界上任何别的国家包括美国,都不可能为如此众多的“专门家”提供位置,所以他们也不需要这么多的“专门家”。

再回到清华的议题上来,清华建校百年来,已为国家培养出10多万高水平的科学和工程技术人才,在包括“两弹一星”这样的战略项目在内的经济,科技,国防等各条战线上为国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截至200112月底,1537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近20%为清华大学校友。

所以,本人认为清华完全没有必要向哈佛,牛津看齐,但可以参照麻省理工的模式,适当设置一些企业管理,社会科学甚至人文艺术的专业。而最重要的,是应该发扬光大数十年来创办高水平工科大学的成功经验,始终以工科为主,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成一所“中国的麻省理工”,甚至比麻省理工更高,更成功!

中国呼唤“高端人才”和“高水平大学”,而且,本人认为只需要在某一个领域真正属于“高端”和“高水平”就足够了!

据说,目前清华仍然是中国唯一能够制备“纳米碳管”的大学。纳米管的比重是钢的六分之一,而抗拉强度却是钢的10倍以上,是高强度复合材料中的“加强筋”,在航空航天等项目,尤其是军事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

朋友,如果你是清华校长,当你必须用你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去管理如此庞大的学校时,你会首先关注“纳米碳管”的研制进展,还是美术学院的油画教学呢?

本人认为,清华应该有效配置相关院系专业的力量,并从财政,设备,科研成果产品化,与国际前沿同行交流等各个方面统筹规划,将例如“纳米材料”这样攸关国家战略力量的科研项目提高并保持在国际先进水平同时适当兼顾金融管理人文艺术等院系事务。

那些文理科综合型大学,应该确立一些历史悠久,水平突出,并在国内同业中具有领先优势的院系专业,集中力量把它们搞上去,并使之对国家发展做出真正的贡献。

(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4)
评论
nicrosoft 回复 悄悄话 我知道的清华教授很多都是直接开公司的。很多横向项目都是跟公司直接签合同的,钱根本不走学校的渠道。教授拿到钱然后就让学生干活,一个月给个千八百的。

蓝山烟霞说的那种“解决棘手的技术问题”是正常的。

我记得2003年左右的时间,清华好像专门发规定,不准学校的教授当公司的法人代表什么的。我有个同学的老板就是自己有公司,雇学生干活。打着清华的牌子开个公司捞钱不要太快。这种情况太多了。
蓝山烟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说一说吧的评论:
本人也在国内读过硕士,两年半时间有两年学13门课,全都考试,最后半年多一点时间做实验和写论文。对教师们的科研活动并不很了解。
后来留校工作,才知道不少教研室派出老师帮外单位甚至很远的外地解决棘手的技术问题,取得报酬后一部分交学校,其余拿回教研室老师们瓜分。
这大概就是类似于你说的“办公司捞钱”。
本人认为对这种现象也不必太大惊小怪。工科院校能从企业挣到钱,说明他们帮助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是一种“使科技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行为。
西方国家大学里倒是很少有这种现象,那是因为他们“把教授为自己捞钱制度化”了。很多西方国家包括美国的一些州都明文规定,教授每工作4到6年,可以半薪休假一年或全薪休假半年,利用这段时间“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其实就是为自己捞钱。
说一说吧 回复 悄悄话 这个问题太复杂了。原因我觉得跟中国贫穷和中国人要面子充大架子,喜欢华丽的外表有很大关系。在这两个问题解决之前,大学里面的浮夸的局面不会有大的改变。
我本科是93-97在上交读的基础工科,很多研究所里面的教授很清贫,但是很敬业。后来考到清华读研究生,专业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自动化,就发现包括自动化,计算机,电子工程这些系里的很多老师根本就不是在当老师,完全就是在开公司。后来认识水利系的一个教授(去年当上了院士),说清华里面最多也就10%的教授在搞学术,其他的都是在打着学术的旗号在捞钱,这其中也包括他自己。 反正我在清华的三年感觉失望极大,远远不是我原先想象的那种学术氛围。

再后来到美国这边来读博,系里的教授,副教授也有二三十号人,倒是没有看见跟国内的那种所谓的教授似的。可能跟美国的教授的收入都不是很差,都能有车有房有比较舒服的生活有关。国内现在都还处于致力脱贫阶段。
蓝山烟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华府采菊人的评论: 谢谢阅评!阁下的观点对极了,本人完全赞同!

大学不在规模够大和什么都有,关键在于要有自己的品牌。麻省理工不仅以多个领域高水平的自然及工程科學成就傲视全球,而且拥有研發高科技武器的美國最高機密的林肯實驗室,能研發出具有先進的「精確飽和攻擊」能力的B-2幽靈隱形戰略轟炸機这样具有全球威慑力的战略武器等。

麻省理工这种“能为别人之所不能!”的特点,就是它的品牌!我认为这就是中国高校,尤其是像清华这样水平较高的工科大学应该追赶的目标!

华府采菊人 回复 悄悄话 大也好小也罢, 无论学哈佛或麻省理工, 关键是学"魂"而不是"昏学", 第一要杜绝的是"跟风", 第二要避免"攀比", 第三不能"人云亦云".
比如大则非得有医学院否则上不了档次, 这里就包括了这三种全然要不得的东西, 没医学院咋了? 某些科系专业办有绝活那才是牛, 小点如何? 有特色即可; 你没见XX大学合并了某某医学院为什么我们不行呀? 三项劣习占齐了, 大学如何能办好?
蓝山烟霞 回复 悄悄话 对本人的《澄清》一帖,还想补充一点。

本人已经说过,说牛津,哈佛“规模超大”是在相对的意义上,就是和“文革”前或改革开放初期的清华比。那时清华学生总数(本科生+研究生)只有8000多人。

本人想补充的一点是:说牛津,哈佛“规模超大”,不但和“文革”前或改革开放初期的清华相比是这样。和美国另一名校麻省理工相比也是这样。

牛津大学学生总数超过16000人,哈佛大学学生总数约18000多人,而麻省理工学生总数只有约10000多一点(本科生4100,研究生6100)。但是论对国家的贡献,麻省理工似乎不亚于哈佛,也许还更胜一筹。

这就是本人主张清华应学麻省理工,而不学牛津,哈佛的原因。
蓝山烟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klam80的评论: 谢谢阅评!

澄清一下,本人说的“规模超大”是在相对的意义上,就是和“文革”前或改革开放初期的清华相比。那时清华是纯工科大学,本科生加少量研究生,学生总数只有8000多人。

相比之下,牛津大学包含36个学院,在校研究生5000多人,学生总数超过16000人;哈佛大学虽然本科生不多,只有约7000人,但有近20个研究生院,研究生12000多人,学生总数约18000多人。就学生总数而言,牛津,哈佛分别是以前的清华的约2倍或2倍以上。

不过经过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兼并与扩招,清华大学现有本科生14000多名,硕士生14000多名,博士生近7000名。就学生总数而言,现在的清华已经远超牛津,哈佛了。

蓝山烟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Quarx的评论:

谢谢阅评和指正!已经改过来了。祝你愉快!
蓝山烟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mae的评论:

谢谢阅评,祝你愉快!
klam80 回复 悄悄话 哈佛很小,不仅不是超大,而且是超小!普林斯顿和耶鲁也是。
Quarx 回复 悄悄话 correction -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潮流中,中国高校掀起了合并风和改名风" - 中国高校合并风is after 1990, especially after 1995.
mae 回复 悄悄话 very helpful suggestion!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