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老应

用调侃去书写思考,以故事来叙述理论。
个人资料
正文

诗歌与忽悠(2)

(2011-03-05 23:05:59) 下一个


       榕城老应

明朝解缙自幼聪明好学,机敏诙谐。一日游道觀,老道拿自画像求诗。解缙接过写道:

  “贼、贼、贼,   ”   老道有点挂不住了,正要发作,又见他写:
  “有影无形拿不得。
     只缘偷却仙丹药,
     而今反作蓬莱客。”

这也是与“祝寿诗”一样,用的是先贬后扬的伎俩,IQ是够了,EQ还没上去。你资本足,牌子硬,人家不敢立时发作。捏着鼻子听下去,容得你后面展开,自然可以成就一段佳话。你要是到老板家祝寿,指着他老娘念叨:“这个婆娘不是人”或者“贼、贼、贼,” 还不立马把你叉出去?能容得你慢慢念完?

现代人比过去更没耐心,又娇气。这就要学会低调,你才有机会。

唐伯虎一代才子以文名天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花落水流,一片自然。是疯颠痴狂,装傻忽悠的高手。据说他装成书僮随主人出席文人聚会,众生以诗歌风流自赏。见他颇有不屑之意,便问:“能诗否?”,答:“略知。” 戏请做诗,看他笑话。他挥毫:

“一上一上又一上,” 众大笑。又写,

“一上上到高山上;” 大家鼓掌笑曰:“难得,难得了。” 接着写,

“举头红日白云低,” 众生不语。

“五湖四海皆一望。“ 大气磅礴,全席皆惊。

律诗自盛唐创立已来,讲究平仄对仗,避免用字重复。唐伯虎故意犯了“用字不得重复”戒律。前两句违背常情,示弱于人,稚拙有趣,后面两句突兀而起,精锐尽出。前后呼应,浑然天成,就化平凡为神奇了。这便是出其不意之忽悠诀。

唐伯虎的《桃花庵歌》也是用了相同的技法,不过是长了点,这里用字重复反而增加了文采。最后四句精彩绝伦,发人深省。有了这四句垫底,再平淡的前部,只要流畅合辙,反衬之下,则显得不流凡俗,就呼应汇成锦绣文章。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