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诸葛亮之败:败于隆中对

(2011-03-04 01:00:13) 下一个

文章摘自《中国伪智慧的宿命:诸葛亮必败》 作者:剑歌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核心提示:

毛泽东在召开会议时喜欢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方面说明他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不以为然,另一方面说明他非常重视集体的智慧。

在那个人们对诸葛亮敬若神灵的时代,毛泽东能将诸葛亮的缺点看得一清二楚,体现了一位军事家足够的智慧。当人们感叹诸葛亮得其主,不得其时,并且纷纷为诸葛亮的失败寻找借口的时候,毛泽东心中已经非常明白:诸葛亮之败怨不得天时,怨只怨诸葛亮自己还不够聪明。

在分析诸葛亮的失败原因时,毛泽东说: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毛泽东之所以说诸葛亮其始误于隆中对,是因为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到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乍一看,荆州、益州两路出击是一个颇有诱惑性的方案。但毛泽东却很清楚,荆州离益州千里之遥,两地分兵的做法必然让刘备军团更加失去兵力上的优势。隆中对实施的结果便是,关羽所镇守的荆州被孙权军团偷袭得手,而且关羽父子也命丧孙权手中。可以说,蜀汉衰亡的祸根在于隆中对

毛泽东所说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指的是关羽之镇守荆州、刘备之进攻东吴、诸葛亮之北伐中原。这三分兵力依次展开,前两次分兵都失败得很惨,导致蜀汉元气大伤,而诸葛亮的北伐本钱也便所剩无几。所以,毛泽东叹道: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借用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巧借东风华容道等故事情节,使得诸葛亮几乎成了赤壁之战的头号功臣。而实际上,赤壁之战的头号功臣应该非周瑜莫属。

翻开《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04页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战史中合此原则而取胜的实例是非常之多的。楚汉成皋大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在这段话中,毛泽东把赤壁之战定义为吴魏赤壁之战,说明他并不认为刘备、诸葛亮对赤壁之战有多大贡献。

一九五三年,毛泽东在《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中说:曹操带领大军下江南,攻打东吴。那时,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当时东吴的统帅,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还是由他当,结果打了胜仗。这段话表明了毛泽东的立场,他认为赤壁之战的头号功臣是周瑜,而并非诸葛亮。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督军马谡违背诸葛亮的节度,举动失宜,结果被曹魏大将张颌所破,导致街亭这一重要关口失陷敌军之手。诸葛亮不得不败退汉中,演出一幕挥泪斩马谡的悲剧。

历代评书、戏剧在表现失街亭事件时,都把重点放在马谡如何违背调度,以及诸葛亮如何执法严明之上。毛泽东对此则有独到的见解,他评论到:初战亮宜亲自临阵。在毛泽东看来,街亭能否固守,关系到整个战役的成败,如此重大的任务怎能交给一个没有实际作战经验的人去执行?而且即使派人去防守街亭,也应该不断派军去增援,假如街亭危急,甚至诸葛亮本人也应该前去亲自指挥,与敌军展开大决战。

另外,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刘、关、张三位同国异姓的兄弟之外,还存在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和躬耕中立的诸葛钧等四位同姓异国兄弟。总体而言,两大兄弟集团的关系是先精诚合作,后貌合神离;瑾与亮的关系则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隆中对是战略中的战术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阐述的战略主要分两步:一是先取刘表的荆襄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横跨荆、益,形成三足鼎立;二是待天下有变,联吴抗曹,从荆州和秦川同时进兵北伐中原。但最后为什么没能实现呢?一是诸葛亮压根儿就没想让刘备兄弟完全实施;二是诸葛兄弟也没有预料到会有高人半路杀出。

实际上,隆中对是诸葛亮战略中的战术,他无非是想以表面的赤诚智慧先赢得刘备的信任,再借他的力量为自己打天下。诸葛亮早就料到刘备不会直接取荆州,必定从曹操手中反夺荆州和天下。所以,当刘备不采纳他的意见时,他顺势将第一步战略做了调整:首先放任曹操占领荆襄,再联吴抗曹,最后与东吴公平竞争,拿下荆州。调整后不但迎合了刘备的新儒家思维,还将他和刘备从双死盘成了双活。如果照搬原定的方案,就不会有赤壁之战,不会有三足鼎立。

兄弟暗中联手

由于第一步改良型战略对刘备和诸葛亮都有利,所以不仅刘、关、张三人密切合作,诸葛兄弟也竭尽全力。孙、刘联合就得益于诸葛亮和诸葛瑾的隐性合作,且看他们是如何暗中相助的。

在分析诸葛亮的失败原因时,毛泽东说: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毛泽东之所以说诸葛亮其始误于隆中对,是因为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到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乍一看,荆州、益州两路出击是一个颇有诱惑性的方案。但毛泽东却很清楚,荆州离益州千里之遥,两地分兵的做法必然让刘备军团更加失去兵力上的优势。隆中对实施的结果便是,关羽所镇守的荆州被孙权军团偷袭得手,而且关羽父子也命丧孙权手中。可以说,蜀汉衰亡的祸根在于隆中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明日黄花 回复 悄悄话 这个毛东东还当真想过要做个事后猪哥。可惜,这个东东无德不道,只是术高过人。只可敬而远之。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