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11)
2008 (219)
2009 (121)
2010 (101)
2011 (161)
2012 (183)
2013 (99)
2023 (1)
2024 (1)
看到为人父归来,十分高兴。
和为兄在论坛上辩论过好几回,感觉为兄是一位真正能自己思考,且严肃认真的人。论坛上谁的文章写得好不敢说,但跟贴评语写的最好的,为兄第一!我通过和为兄的辩论,不仅理清了自己的思路,还学到了新的东西,甚至让自己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比如我过去将“中庸”看成是一团糟粕,如今中庸在我眼里也鲜明起来,正要打算写一篇有关感想,却让“茉莉花”给搅了。今天看到为兄昨晚的跟贴,我知道今天的第一篇文字一定是给为兄的。
废话少说,言归正传:
*************************
王蒙的这篇小说发表在六四之后,因此有人说他在小说中用爷爷暗讽邓小平。对中国当时的改革倒退,这算是比较温和的批评和讽刺了。在当时,我觉得这篇小说就是一个政治寓言小说,现在想想,小说也反映了一种人性,即人类的惰性和对习惯的执着。这个是不分民族和文化的,是人都有惰性,如果不是外界逼迫,没人愿意没事找事改革的。
该小说发表在《中国作家》1989年第二期,64之前,那王蒙一定是早几个月前就创作了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我的观点:64客观上造成了中国民主的大倒退。赵紫阳执政期间是共产党民主思想最为开放的时期之一,64之后,王蒙吃了豹子胆也不敢写这个,更不用说发表了。
所以,王蒙根本不是在批评改革倒退,而是借那暂时的良好民主风气,阐述一下自己对社会变革的看法。我不觉得这是个政治寓言,相反这对社会文化的反思,说人性也可以。没错,不管什么文化,人的惰性总是存在的,可是,就中西方文化而言,那一种文化更守旧,更保守,那一种文化更开放,更勇于追求真理,勇于创新,这个,还有必要争执吗?您别说,还真的有人喜欢“没事找事”、“穷折腾”——没有“折腾”,就没有创新。
我不明白你转这篇小说的用意何在,是用来说明中国的文化太保守,不配享受民主?把中国没有民主的状况归结为文化的原因有点像算命先生给人算命,总是有点对的地方,但要说很准,那就是瞎扯了。文化的差异性并没有强大到决定一个国家的国民连是非都不分的地步。我比较同意楼下野性的观点,历史充满偶然性,如果台湾没有蒋经国,那和现在的大陆没啥两样。也正是因为有了蒋经国和台湾的民主化,才让你的文化决定论站不住脚。中国现在啥都不缺,就缺一个蒋经国那样将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前面的人。如果共产党内出现这样一个人,就是中国人民的福气。
转这篇文章的用意是想表达我从中看到的两个寓意:1)任何制度都要有合适的人来执行,制度不能自己运作,而人又是能操纵制度的。所以中国人常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2)从别人那里拿来的制度,必定会受到惯有的习俗(文化)的阻力,文化的土壤不具备,制度很难得以顺利执行。所以如果把民主比喻成牛奶面包,不是中国人不配享受,而是民主(牛奶面包)不适合喝惯了稀粥的中国人的胃。
我越来越坚信文化是制度之母,中国没有民主(或说儒家文化里产生不出民主)就是没有文化的土壤,这是我目前能找到的最合乎逻辑的解释,不强求任何人接受,但如果你说我是“瞎扯”,那你拿出你的解释来,我们讨论,让我口服心服。你自己没有解释却说别人“瞎扯”,根据何在?我们的酱缸文化的确让国民是非不分了,这不仅仅是现状,鲁迅和胡适早在30年代就指出了。中国人现在除了钱,还有多少真正的是非观?
历史中是有很多偶然,但辩证法告诉我们,偶然中有必然,而我更认为,历史的必然大于偶然。你把蒋经国看成一个青天大老爷让我很惊讶。且不说他早年留学、上海打老虎的经历,台湾逐渐走向民主进程(并非完全民主,至今也不是),中坜事件(1977)、美丽岛事件(1979)等来自民众的呼求怎能忽视?台湾的民主,起关键作用的其实还是来自美国的压力(这点和日本相像)。所以可以说,蒋经国只在晚年迫于美国的压力才推动民主运动,且只允许有限度的民主改革。在主政时期仍采取威权统治为主,以警总及情治单位镇压异议份子。例如陈文成命案、美丽岛事件、林宅血案等的政治责任。你还说蒋经国“将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前面的人”?别说蒋经国,就是美国我还没看见一个这样的人。
中国现在啥都不缺就缺一个蒋经国?你这次回国和亲朋好友交谈的内容是什么?民主自由还是房子股票?“如果共产党内出现这样一个人,就是中国人民的福气”?——你让我对中国彻底绝望了,中国永远出不了一个“将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前面的人”。人性如此。
对普通百姓来说,民主并不是一个理想和一种意识形态,而是关系到切身利益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当你的家人被强拆队打死打残又无处说理时,当你看到自己工作了一辈子的工厂被贪官和奸商私有化了,而你却被下岗了,这个时候你就会特别希望民主。此时,民生和民主就是一体的,是密不可分的。
这一段话,如果去除“民主”二字,我是十分赞同的,当老百姓遭遇这些损害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的时候,他们想到的决不是什么民主,而是“不许碰我的奶酪”!民主和民生有交叉的时候,但不是这。希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民主社会吧?为什么那里也接二连三地游行呢?是“民主运动”?希腊人不缺民主,他们却的是“面包牛奶”!民主替代不了面包牛奶,靠民主是填不饱肚子的。美国自己也有很多贫困人口,却把大笔的银子扔在飞机大炮上去别国“输出民主”,这难道是民主和民生“密不可分”的表现?
我也不希望中国出现暴力和流血的革命,但我到希望中国出现茉莉花那样和平和温柔的示威,这是推动执政党改革和妥协的必要的外部压力。当体制内改革失去动力和主动性的时候,外部的压力就是十分必要的。
鲁迅说过“在中国,哪怕是搬一张桌子都会流血”,虽然夸张,但不无道理。在中国,任何的革命都会流血,不是哪个领导者和执行者能把握住的,哪怕是有了最高指示“要文斗不要武斗”,都血流成河。茉莉花开了一阵了,你哪里看到“平和温柔的示威”?经过六四,我不愿再看到无辜的生命牺牲,所以我提倡甘地的非暴力不抵抗——其实目前已经达到目的了,反对独裁的理念已经传达给了中共,还有必要面对坦克车勇往直前吗?
我不赞成茉莉花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身在海外,其实是去了鼓动的权利。谁要是手持一束茉莉花在天安门前呐喊,我会对他/她说:好样的!但坐在美国的电脑前一边品着咖啡美酒,一边大叫“到广场去,上街去”,我看还是免了吧?
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也不是最好的制度,但较之没有外部监督的一党独裁制度则毫无疑问是一种文明的制度和进步的制度。如果在一党制的情况下能够解决权力的监督问题,那我就支持共产党继续待在台上执政。而如果中共还能解决社会公平问题,解决权贵资本控制权力的问题,那我就举双手支持他。
这是毫无疑问的,完全同意。我说过,民主的形式是多元的,并不一定要以多党制为基础。给你一个例子:香港。严格从政治意义上说,香港算不上真正的民主社会,充其量是一个“杂交政体”(hybrid regime),香港政府有反对党监督吗?那为什么香港人民能有基本的人权保障?除了100年殖民的“底气”,还有两件法宝: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这,正是我提倡的,而不是什么推翻哪个政党。我甚至猜测,美国的两党轮换也变成了一个政治游戏,其实只要保证宪法的权威性,保证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有一个总统任期制就可以了。驴和象都不是“东西”!或者都不是“好东西”!
把中国的民主希望完全寄托在改造国民性上,是一种远水解不了近渴的策略。如果没有政治体制上的改革,尖锐的社会矛盾就会在国民性还没来得及改的时候爆发,而将中国拖入又一场浩劫。而这样的浩劫一来,文化将更为荒芜。
远水解不了近渴,不错。近渴应该用一种平稳的方式解决。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司法力度和新闻自由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国内微薄上的言论甚至比国外某些中文网站都要开放这难道不是事实?急功近利地闹民主等于饮鸠止渴。还有一个更尖刻的问题:中国有多少民众真正觉得自己“渴”了? 尤其是思想精神上的“饥渴”?
幻想中国人成为文化上的西方人民主就会不请自来不过是另一种一厢情愿的文人情结。任何一个民族都有文化问题,并不是说只有中国的文化有问题。何况,文化的优劣并没有严格的客观评价标准。
民主哪能不请自来?所以我提倡从开启民智做起,民主也是要以发展经济为基础的,面对一大批饥寒交迫的难民,他们需要的是一大锅稀粥,而不是一块坚硬的奶油蛋糕。至于文化,如果没有一个基本的参照点泛泛而谈,确实很难比较优劣,但是,如果把民主作为参照点,那一种文化更追求真理,崇尚自由,尊重生民?您自己都承认,中国传统文化“对生命的尊重不够,对人等级制度持肯定态度”,用这样标准来评价,还不够客观公正吗?
谢谢为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