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个人资料
雕塑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毛泽东病危时最想读完的书——《容斋随笔》(图)

(2011-02-08 08:10:29) 下一个


    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到1976年,他更加憔悴、苍老,说话很吃力,只能从喉咙里发出一些含糊不清的词语,肺心病也在困扰着他,他已完全不能自己进食,只能在鼻子下面插着氧气管和鼻饲管,以此维持着生命的最后一丝绿色。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读书的精神也丝毫未减,追求知识的愿望也不见低落,仍然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天天读书。1976年的毛泽东读书、办公基本上都卧床进行。他让工作人员找出他平时喜欢读的书,放在大木床上。一堆堆散发着阵阵墨香的书籍,陪伴着他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就这样,他卧床重读了部分《二十四史》、《鲁迅全集》以及其他书刊,如《考古学报》、《历史研究》、《自然辩证法》等杂志。

    1976年8月底,也就是毛泽东辞世前半个月,他突然向工作人员提出要看《容斋随笔》。但书架刚刚调整过,工作人员一时找不到,只好向北京图书馆特借室求助。

    北京图书馆特借室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末,是专门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查找图书成立的办事小组。35分钟后,北京图书馆特借室传来了好消息:已从柏林寺书库找到大字本《容斋随笔》。柏林寺书库在北京东城区北桥附近孔庙东侧,距中南海约8公里。10点50分,大字本的《容斋随笔》就送到了毛泽东病床前。

    然而当时毛泽东已无法独自阅读这本书,他的手颤抖得厉害,没有了力气,但还是想自己捧着书来看。此情此景,令工作人员不禁热泪长流。最后,还是由工作人员坐在床头,捧着这本书,为毛泽东一页一页地读着书中那无数精彩的篇章。同年8月30日,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容斋随笔》大字本也赶印了出来。8月31日,这本书就送到了毛泽东的住地。此时的毛泽东已经病情危重,再也不能读这部还散发着油墨香的书了。

    根据当时为毛泽东管理图书的徐中远记载,毛泽东生前要的最后一本书就是《容斋随笔》(这是毛泽东一生中比较喜欢读的一部有较高价值的笔记书),时间是1976年8月26日。他最后一次读书的时间是1976年9月8日,也就是临终前的那一天的5时50分,是在医生抢救的情况下读的,共读了7分钟。

    毛泽东最初从什么时候开始读《容斋随笔》还不太清楚,但从他1944年7月28日给谢觉哉的信里可以知道,他当时手里已经有一本《容斋随笔》了。当时信中这样写道:“《明季南北略》及其他明代杂史我处均无,范文澜同志处或可找得,你可去问讯看。《容斋随笔》换一函送上。其他笔记性小说我处还有,如需要,可寄送。”{1}谢觉哉是湖南宁乡人,与毛泽东是老乡,在延安的中共高层领导人物中,他属于中国古代文学修养最高的干部之一。范文澜则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当时正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主要是从事著述工作。两个人都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朋友。

    信中提到的《容斋随笔》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撰写的一本涉及经史百家、文学艺术及当时掌故、人物、世风等的笔记,实际上是“随笔”汇集。该书分《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五集。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有价值的掌故、读书时受到的启发或产生的灵感随手记下,时而还品头论足、议论风生,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炉,读起来令人轻松愉快,毛泽东一生对此书爱不释手。在战争年代毛泽东丢失了不少书籍,但这本书同他读过的马列著作、哲学书籍、鲁迅全集等书刊一直带在身边,后来辗转到了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时也不忘带上心爱的《容斋随笔》。如前面提到的1959年10月23日外出带书目录中就有《容斋随笔》、《梦溪笔谈》等自宋以来的多种笔记小说。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先后两次要过《容斋随笔》。一次是1966年11月,这次是让把他以前看过的那部《容斋随笔》两函14册全部送上。一次是1967年9月23日,这一次要的不是全书,只要了《五笔》两册。到了20世纪70年代,他还几次看过《容斋随笔》。

    看到他老人家留下的单腿眼镜、放大镜、大本书,我们会想起他在延安的一段演说:“我如果再过十年死了,那么就要学九年零三百五十九天。”他以自己的实践,实现了五十多年前的诺言,直到心脏快要停止跳动的时候,才永远地告别了孜孜不倦的读书生涯……

(摘自《走进毛泽东的遗物馆》 夏佑新 著 湘潭大学出版社)



《容斋随笔》介绍

   《容斋随笔》是南宋洪迈(1123~1202)著的史料笔记,被历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代历史必读之书。该书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是南宋三大最有学术价值的笔记。

   《容斋随笔》分《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书未成而作者过世,故《五笔》仅为十卷。这部书内容范围颇广,资料甚富,包括经史百家、文学艺术、宋代掌故及人物评价诸方面内容。它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它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

   洪迈在《容斋随笔》卷首说明:“余老去习懒,读书不多,意之所之,随即纪录,因其先后,无复全次,故目之曰随笔。”


《容斋随笔》内容介绍

  《容斋随笔》 包括《容斋随笔》……《容斋五笔》共5笔,74卷,共1220则:  

  《容斋随笔》 卷一至卷十六,每卷自15则至29则,共329则;

  《容斋续笔》 卷一至卷十六,每卷自12则至18则,共249则;

  《容斋三笔》 卷一至卷十六,每卷自5则至20则,共248则;

  《容斋四笔》 卷一至卷十六,每卷自12则至24则,共259则;

  《容斋五笔》 卷一至卷十,每卷自9则至19则,共135则;未完成,洪迈即去世。

  《容斋随笔》 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大致包括下列几个方面: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评论,史料、典章、物产考察、宋代专著评介、天文、历算、星相等。

  《容斋随笔》内容繁富,议论精当。有对宋代典章制度、官场见闻、社会风尚的记述;对宋以前王朝废兴、人物轶事、制度沿革的记述;还有去伪存真的考订,如情如理的分析。其中对一些历史经验的总结颇有见地,许多资料为官方史志所不载,是我国古代笔记小说中不可多得的珍品。该书一经问世,在朝野引起强烈反响。明人李翰说:洪迈聚天下之书而遍阅之,搜悉异闻,考核经史,捃拾典故,值言之最者必札之,遇事之奇者必摘之,虽诗词、文翰、历谶、卜医,钩纂不遗,从而评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容斋随笔》:“南宋说部当以此为首”。《容斋随笔》中有关诗歌部分,后人曾辑为《容斋诗话》。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