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区的博客

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Happy Everyday!
个人资料
正文

正月里的黄土高坡 (上)

(2011-02-27 02:22:45) 下一个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当初唱红大江南北的这首歌,结下了我对黄土高坡的无限向往,头一次我了解到,原来那片黄黄的土地上不仅有南泥湾,有东方红,也有这样的豪放不羁和骄傲。

古老的黄河从这里流过,粗犷高昂的信天游配上沧桑热烈的唢呐曲,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这里有质朴智慧的一群人,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勤勤恳恳地耕种踏踏实实地生活,他们同赤黄的土地,错落的窑洞,还有满坡梁的大红枣树一起酿成了中国腹地一股独特的风情,而体验体味这道风情的最好时机就是新年正月,年节里的黄河民俗尽现其精华,锣鼓喧天的腰鼓,鲜艳精致的剪纸,送秧歌,逛庙会,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黄土高坡上到处是一片热闹红火歌舞喧腾, 那份激情的自然流露不置身其间是很难领略得到的!




1。飞机即将到达延安,从空中俯视这片土地 – 好一幅水墨河山!




- 陕西壶口 -

2。冬日的壶口没有雷鸣般的瀑布声,黄河只是窄窄的一条湍流,在冰封雪盖间寻找着自己的流向,尽管身躯细小了很多,却仍难掩那份狂野无忌的本质。静静地站在她的身旁,心中便唱起了“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我想,这首歌早已像黄河水一样流进了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






- 陕西延安 -

3.今天的延安像所有巨变中的城市一样,古老与现代并存,时尚与质朴同在。




4。




5。陕北民间的婚丧嫁娶最讲究礼数,至今仍保留着很多古老习俗。

由于先辈各民族间交往密切,丧礼形式相互影响,各地情况略有异同,主要以汉族丧礼习俗为主,并夹杂一些游牧民族的固有习惯。

陕北的丧礼中有“烧纸火”的习俗,以烧给死者。鲜卑,乌丸等族亦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灵魂将历经险阻远达数千里之外的赤山,所以死者生前的衣服佩饰物和所乘之马一定不可缺少,必须烧而送之,使其灵魂能够穿戴如生骑着马顺利到达赤山。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祭祀之俗中的“烧饭”“烧器”和陕北民俗中的“烧纸火”“送寒衣”二者之间有互通之处。




陕北男女结婚时迎亲队伍讲究壮大壮观,前边要有鼓手唢呐开道,后边新郎擎酒跟随, 迎亲人数也有讲究,迎人的婆姨为双数,男方去多少人迎亲,女方就陪多少人送亲,一行队伍要是走在山间那是浩浩荡荡踏得黄土飞扬。 有些乡下地方,迎亲的婆姨们打扮得花枝招展,男人扎崭新的白羊肚毛巾,但是花轿中的新娘要身穿旧羊皮袄,怀抱押轿娃娃,也就是一个六七岁男娃,用锅底黑把脸涂得黑漆一般,据说是为了在路上逃避魍魉鬼怪的拦截。迎亲队伍沿途路过村镇, 到处是围观的人群,热闹极了。

黄土高坡上,鼓手,唢呐手是一种职业,但凡乡里有个婚丧嫁娶什么的就都会有人来请,信天游唱得好的人更是要一展歌喉,陕北特有的情歌在当地被称作“酸曲”,有记录完整的就达几千首,而歌手即兴创作的就更数不胜数了。在陕北,无论喜怒哀乐,人们都可以开怀高唱,无论是圪崂崂的山道里,还是一马平川的大路上,随时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高亢小调 -

“大红公鸡毛腿腿
不想那哥哥在想谁
半碗碗豆豆半碗碗米
端起饭碗想起你
黑夜里抱上枕头睡呀
亲嘴嘴亲了一口荞麦皮呀。。。“


“这么长的辫子哎
探呀探不上个天
这么好的妹妹呀
见呀见不上个面

这么大的锅来哎
下不下两颗颗米
这么旺的个火来呀
烧呀烧不热个你

三圪瘩瘩的石头哎
两呀么两圪瘩瘩砖
什么人呀么让我
心呀么心烦乱。。。“

陕北各地婚俗也不尽相同,有骑着毛驴迎亲的,也有坐着花轿结婚的,现如今大多是开着小轿车绕城一周 彰显幸福。

6。这位兄弟是土洋结合,为了省力,迎亲路上自己先坐把轿子,后面还跟着有十几辆由奔驰组成的车队。





- 陕西安塞 -

7. 侯雪昭,安塞马家沟人,生于1954年,从会拿剪刀起就开始剪纸,家中三姐妹,却唯独她的手巧,现如今是黄土高坡剪纸之乡安塞剪纸的大家,曾将中华民俗剪纸艺术展示到法国,奥地利,泰国等地。

“我就是个农民,没上过任何艺术学校,小时候看妈妈剪看会了,然后剪纸就靠自己学习老祖宗留下的老物件,多看,多画,时间久了心里就画下来了。”她就是那么淡淡地说了两句,手里的剪刀似行云流水在小纸片间流畅地切割。





8. 我从小对剪纸情有独钟,却很难看中街上出卖的作品。侯大姐窑洞窗棂上贴的民俗小张剪纸栩栩如生不落俗套,看得我舍不得离去,在我再三的央求下,才得到侯大姐这四幅世上独一无二的创作剪纸。

家里有间黑红色调的房间,我想,在四幅剪纸的背后分别差衬红黑卡纸,镶框呈正方形挂起,应给房间添色不少。




黄土高坡上,黄龙的猎鼓,黄陵的抬鼓,宜川的胸鼓,洛川的憋鼓等组成传统的陕北鼓文化,其中安塞的腰鼓算是最有气势的。 安塞腰鼓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据史料记载,远古时代黄河流域各部落的男性常用“一中空之树杆包以羊皮,携于腰间,击之以驱赶野兽”,后来,又用于报警和作战,到春秋战国时达到鼎盛,且以秦国为最。

9。在安塞,几乎人人会打腰鼓。学校的孩子们在做最后的练习,等一会就要出发去参加县里一年一度的腰鼓大汇演。



安塞,虽有延河顺县境流过,但地域所限,天上下雨河中有水,天不下雨河底朝天。这里自然资源缺乏,农民大多靠天吃饭,人口流动少农闲时间长,再加上近10年来黄土高坡执行退耕还林政策,农民们不再种地改种树,多余的年轻劳力纷纷离家出去打工,留下的人手,剪纸,农民画,腰鼓,唢呐演唱便成为谋生的手段。谁家有个婚丧嫁娶红白喜事,鼓手即去帮忙并根据办事内容打出不同节奏的鼓点儿,久而久之五里八乡各自形成了自己的鼓队鼓风。每逢正月十五,乡与乡之间对鼓比赛,看谁家鼓点花样多。长此以往,形成风俗。 而且,传统上安塞腰鼓风格上亦有文鼓, 武鼓之分,形式上又有列队鼓, 场地鼓之别。

正月十五这天的腰鼓会是安塞一年中最盛大的。  这队武鼓人数达两百人之多! 当隆隆春雷般的鼓点响起,黄土高坡的顶端跳出一队白衣舞者,他们雄壮似军士,腾跃似蛟龙,敲击着腰鼓的鼓槌上下前后拌红绸飞动!那动作之豪放洒脱,充满了阳刚之气,蹦跳翻跃踢蹬踏跷,每一次转身扬起黄土数丈,那是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那股力量,那阵惊天动地,难以用任何言语形容, 只有亲眼看到,亲耳听到,才能领略那一方水土养出一方英雄的气概!厚重的黄土高原赋予了这里的乡亲怎样一种激情啊!

11。





- 陕西绥德 -

12. 绥德县城,那座著名的千狮桥头,乡民们恢复了大年过后的日常买卖。这样的生羊皮只卖20元,经过工匠熟皮后即可卖到100-200元的价钱。




陕北有句名言:“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说的是米脂的女人好看,绥德的男人帅气,那三国里的貂蝉就是米脂人,而吕布就来自她家六十里外的绥德。吕布到底长什么样,谁也没见过,但既然人人传说是个美男子,估计也不会错得太离谱吧。

13。“我就是绥德的汉!我觉得我长得还不错么!”司机王师傅得知我想找绥德汉做模特,便大胆自荐,而且一定要用三十里铺的窑洞做背景。




陕北有首尽人皆知的民歌 - “三十里铺”,唱的就是绥德县三十里铺村的真人真事。 歌中的四妹子名叫凤英,三哥哥名叫邱双喜,他俩真诚相爱,为了保卫家乡,双喜参军上前线,凤英依依不舍地为他送行:

“提起个家来家有名,
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
四妹子爱见三哥哥,
你是我的知心人。
三哥哥今年一十九,
四妹子今年一十六。
人人说咱二人天配就,
我把妹妹闪在半路口。
叫一声凤英你不要哭,
三哥哥走了回来哩。
有什么话儿你对我说,
心里不要害急。
洗了手来和白面,
三哥哥今天上前线。
任务就在那定边县,
三年二年不得见面。
三哥哥当兵坡坡里下,
四妹子崖畔上灰塌塌。
有心拉上句话知心话,
又怕人笑话。。。“

王师傅说,那凤英还健在呢!

王师傅家祖祖辈辈都是绥德人。小时候家里非常穷,实在念不起书,初中就辍学了,从16岁开始在外打工,锅炉工,装卸工,小工,短工,什么都干过,后来学会了开车跑起了长途,眼见着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现在开出租年收入能有5-6万,在绥德那样的消费水准,他相当地满足,笑笑地说:“婆姨都不用她出去干活,在家带好娃娃就行!”

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近10年的时间里生态环境有很大改善,同时也改变了新一代农民的生活方式,年轻劳力几乎全都离家出外打工,村子里除了过年过节便看不到年轻人,但是年轻人也将外面的财富带回了家乡, 山峁峁里到处可见废弃的土窑洞,离那不远的便是新盖的窑洞式新砖瓦房,居住起来更加通风明亮。

14.




王师傅跟我聊到:“我爹当年用了一袋小米把我娘娶回的家,现在的娃娃没个十万八万别想娶媳妇,就连那圪崂崂山里面的聘礼都要个万八千的!”

“做什么呀,娶个媳妇要十万八万?”我很难想象这笔钱在大山里如何花掉。

“咦!娶亲花不了多少钱,但你要买车吧?要买房吧?现在的年轻人都想到城里买房,绥德的房价要4-5000一平方呢!”

这席话让我想到在安塞和打腰鼓的一群兄弟聊天,他们问我在北京开什么车,有没有买房,房子要多少钱一平方米?他们还自豪地告诉我,国庆60周年大庆时,他们在游行队伍里,还见到了胡锦涛主席。。。但是北京太大,太贵了,还是陕北好,离家近,啥都有,买房也便宜。。。 新一代年轻农民中,很多人甚至从来没有种过地,却过上了比父辈富裕多得多的生活,这自然产生了两代人间不能踰越的鸿沟。。。


待续 -




黄土高坡线路图:

北京飞到延安,然后陆路:延安 - 壶口,延安 - 安塞 - 延川 - 清涧 - 绥德 - 吴堡 - (过黄河)山西碛口 - 吴堡 - 绥德 - 米脂 - 佳县 - 榆林,由榆林飞回北京:

big map 2
[ 打印 ]
阅读 ()评论 (9)
评论
加州花坊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风行水上的评论:
真得很同意。喜欢。
北京西城区 回复 悄悄话 谢谢艾末末和MQ的留言,对不起才看到,回晚了!
MaggieQ. 回复 悄悄话 两年前的夏天从西安去延安驱车走了一趟,沿路两侧的山都绿化了。没见到14那样的黄土高坡。谢谢你的帖子,跟着寻了趟根,很感动。
艾末末 回复 悄悄话 信天游不是一般的“油”。
北京西城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马驰胜的评论:

呵呵, 谢谢鼓励!
北京西城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风行水上的评论:

过奖了 :)

好久不见,你可都好?
马驰胜 回复 悄悄话 “xie底耗,xie底耗!”
风行水上 回复 悄悄话 文学城最好的一个博客,极大提升了文学城这的水平与层次。
登录后才可评论.